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標準答題技巧教學目標分析近五年寧夏新課標高考卷的詩詞鑒賞題,總結出題規律、題目類型總結答題模式,學習在操作中標準答題語言通過練習強化穩固術語的使用第一,明確考綱要求——考什么第二,簡析高考試題——了解怎么考第三,如何突破〔簡介鑒賞方法〕——怎么應考
1、鑒賞詩歌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一、明確考綱要求〔考什么〕高考詩歌鑒賞大致包括以下內容:1、鑒賞古詩作品里的形象
詩中的主人公形象、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中所描寫的景與物。
2、鑒賞古詩的語言
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等。
3、鑒賞詩歌作品的各類表達技巧①修辭:如,比喻、比較、對偶、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比照、反語、反復等。②表現手法:如,虛實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映襯襯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渲染、象征、用典、賦比興等。
4、評價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或觀點態度評價是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或作者的觀點態度進行簡評。簡析詩歌的思想意義、人生意義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等。
二、近年考題瀏覽與簡析〔怎么考〕2007-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寧海卷古詩鑒賞考點2007年?小齋即事?劉一止宋五律寫志2題3問11分內容手法情感2021年?題李世南畫扇?蔡肇宋七絕題畫2題4問11分內容景趣效果2021年?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
宋詞田園2題4問11分內容手法情感構思2021年?雨雪曲?江總南朝陳樂府詩邊塞2題4問11分環境內容效果情感2021年?春日秦國懷古?周樸唐詩懷古2題2問11分情感情景交融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
2002年起高考語文卷把“古詩閱讀鑒賞〞放到第二卷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綜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有四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根底,且離不開景、情、境、理。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三是篇幅短小,根本取材于詩歌的律絕,詞曲的小令。四是文本根本取材于唐宋。
高考詩歌選材類型小結1、借景抒情類2、即景抒懷類3、羈旅行役類4、山水田園類〔含隱逸詩〕5、抒發壯志類6、謳歌河山類7、邊塞軍旅類8、詠史懷古類9、傷春傷別類10、憂國憂民類11、托物言志類12、題畫詩類應該說,試題充分考慮到考生與傳統詩歌的隔膜,取材、命題較為淺易。但古詩鑒賞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題不標準、不完整,容易漏掉一些要點,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殊為可惜。答題意識、標準意識缺失!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氣氛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表達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方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練習例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步驟一).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構成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廣東卷:江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①“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孤獨寂寞。“落日〞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那么是眼前實景,與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對,虛實結合。②兩聯情景交融,營造出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①抓住意象特點結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②概括,揭示構成的意境的特點高考例如秋夜朱淑貞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表達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根底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答:涼。“涼〞字既寫秋夜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凄涼〔或心涼〕。由感受床上之月涼巧妙過渡到寫天上之月透過梧桐缺處照耀,使涼床、月影與梧桐這樣的景與深夜無眠的愁情有機交融,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練習操作注意把握詩歌的意象,透過意象把握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抒發的情感。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柳絮——表送別離愁紅豆——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雙鯉——代書信〔鴻雁亦有此意〕采薇——指隱居生活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擊楫——指報效國家、收復失地松——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竹——竹在傳統文化中代表著一種高潔的品行。梅——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不畏嚴寒,品格高潔,傲然獨立、意志堅強、敢為天下先等。菊——堅強的品格,清高的氣質。
蓮——由于“蓮〞與“憐〞音同,借以表達愛情。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杜鵑——凄涼、哀傷的象征。鷓鴣——鷓鴣鳴聲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常指代這類情感。蟬——寒蟬常常是悲涼惆悵的代名詞。鴻雁——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之傷感。西風——往往表達傷感、不平、惆悵等情感。西路〔秋天〕,西成〔秋收〕,陽月〔農歷十月〕,散發〔在家閑居狀〕,九重〔京城或帝宮〕等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試結合詩的內容,分析詩人是如何使用XX這一手法的?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寫作手法、表達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詩歌鑒賞之藝術手法藝術手法1表達方式2表現手法3修辭方法4結構技巧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1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即事感懷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借古諷今借古喻今詠史言志借古鑒今借古抒懷懷古傷今5用典抒情描寫:白描/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表現手法1、比興/用典/比照2、襯托: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明襯暗、以樂景襯哀情3、虛實結合/聯想和想象/側面虛寫/曲寫〔對寫〕:如以對方寫自己〔委婉含蓄〕4、渲染/襯托5、白描/細節描寫6、象征/托物言志7、情與景關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8、側面描寫:如視覺、觸覺、聽覺、嗅覺9.化虛為實10、欲揚先抑、欲抑先揚11、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寫實和夸張田園樂寫景方法:襯托渲染運用修辭聯想想象色彩搭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上下遠近動靜明暗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工筆細描粗筆勾勒樂景寫哀哀景寫樂01、比興:渲染或導引02、比喻:突出、化虛為實03、比較:形象生動04、對偶:整齊含蓄05、比照:鮮明突出06、用典:言簡意豐耐人尋味07、雙關:含蓄委婉、趣味08、夸張:浪漫、突出醒目09、借代:簡練含蓄10、互文:言簡意賅11、反問設問:承啟深化、強調12、反復:強調突出修辭手法結構技巧詩歌常見的技巧:首尾照應過渡開門見山鋪墊層層深入伏筆先總后分照應等先景后情卒章顯志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比照。(4)白描。如“春種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答題步驟:(1)明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這種手法的特點和效果。(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練習例如早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問: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端居①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明確:〔步驟一〕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步驟二〕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氣氛;〔步驟三〕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答復,言之成理也可。】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課堂練習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曲寫(對寫)/側面虛寫的寫法(步驟一)。詩句不直接寫自己思念故土,而寫故土的親人在這除夕之夜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這其實正是寫詩人自己思念故土和親人〔步驟二〕。這樣寫,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委婉含蓄,更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驟三〕。1、第三句采用了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課堂練習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這首詩的三四句運用了對偶修辭(步驟一).三四句中“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對偶的運用,使得本詩語言更加簡練、整齊,寫出了詩人“春行〞途中的所見所聞:有山有樹,有花有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雨后池上
劉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比喻。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靜態。b三四句“忽起〞〞垂楊舞〞以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寫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動態之美。B本詩既寫出了雨后池塘的靜態之美,又寫出了它的動態之美,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異常優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圖。表達出詩人的喜愛之情。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課堂練習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表達了詩人親近自然的樂趣1、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答案要點:〔第一步〕a.詩中有畫,突出色彩的描寫,繪形繪色。b.以聲襯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第二步〕渲染了悠閑恬淡的靜謐氣氛.表達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寫景幽居初夏陸游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注]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1〕①以景顯“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清幽,籜龍靜靜剝落,木筆靜靜開花都表現了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寫白鷺緩緩下翔,雖動態,卻給人安詳之感。③以聲襯“幽〞,“鳴蛙〞寫蛙聲喧鬧,似與清幽景色對立,其實蛙鳴景更幽。練習操作絕句石柔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滿路旁。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遠離故土,輾轉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1〕聯系詩意,談談詩人抒發了什么感情?〔2分〕〔2〕對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詩歌作簡要賞析。〔1〕詩人借楊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抒發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詩人借殘春飄蕩的楊花,抒發了自己輾轉仕途的無奈和鄉思。〕①詩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比喻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不得安寧。將旅愁離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之中,貼切感人。②比照襯托:“來時〞與“去日〞的比照,突出了駐留時間的短暫,奔波的辛勞,楊花“一春忙〞與我“更飄蕩〞的比照,更加顯得深沉感人題大庾嶺北驛[唐]宋之問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注】大庾嶺: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分界線,有北雁南飛至此回的傳說。⑴這首詩在抒發感情方面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你對有特色的一種手法作簡要賞析。①借景〔物〕抒情。詩人借“南飛雁〞、“隴頭梅〞,將懷土思鄉的感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比照。北雁南飛至此回與“我行殊未已〞相比照,把詩人懷土思鄉的憂傷、哀怨、痛苦表現得更加深切。③反襯。以“江靜〞、潮落反襯詩人哀怨痛苦、無一刻寧靜的內心世界,渲染了凄涼孤寂的氣氛,使詩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④虛實結合。詩歌前三聯寫的途中所見所感,是實寫;最后一聯“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是虛寫,虛擬了一段情景來描繪詩人深切的懷土思鄉之情。這樣,虛實結合,凄切纏綿。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練習例如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說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能否換成其他的字,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襯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練習例如南浦別
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菩薩蠻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04浙〕答案:“空〞是徒勞之義,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高考例如(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作用,襯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題步驟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注]。注:滄州,水邊,古時隱者所居。陸游晚年住在紹興鏡湖邊的三山。古人評論這首詞的下闋,說第一句有三個詞用得好,你認為是哪三個詞?它們好在哪里?請簡要賞析這三個詞分別為:“未〞、“先〞、“空〞。練習操作“未〞,“沒有〞之義,表達放眼萬里,未滅入侵者的遺恨;“先〞,“已經〞之義,表達流年暗度,兩鬢已秋的感慨;“空〞,“徒然〞之義,寫出了徒有流淚、無補于時的內心痛苦和失望,也隱含對南宋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這三個詞概括有力,含義豐厚,流露有心殺敵、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沉痛心情。過分水嶺溫庭筠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這首詩的第一句中的“似〞字能否換為“卻〞或“亦〞?為什么?答:不能。“似〞,是“好似〞之義,表現的是一種不確定、不肯定的主觀感覺,溪水是自然物,本來就沒有感情,說它有情是詩人移情于物的一種主觀感受;“卻〞表強烈轉折,假設換為“卻〞,那么過于生硬,沒了情趣;“亦〞表并列,假設換為“亦〞,那么“無情〞“有情〞失去主次。用“似〞恰到好處地透露出詩人對山水的有情.第五種模式詩眼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練習例如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第六種模式煉句型提問方式:請結合全詩,對“某某句〞進行簡要賞析。提問變體:“某某句〞中蘊涵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答題步驟:1、描述詩句所描繪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點〔或詩眼或寫法〕簡析。3、分析詩人營造了什么意境,抒發了什么感情。練習例如?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于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圭弟妹?白居易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問:本詩堪稱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請結合全詩,對頸聯“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進行簡要賞析。答:手足離情,各在一方,猶如那紛飛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憐;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風飄飛。〔步驟一〕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離散的手足。〔步驟二〕從而營造出一種孤苦凄涼的意境,抒發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步驟三〕第七種模式比照鑒賞型提問方式:兩首詩或詞進行內容于主題、方法等方面比照,也有與學過的課文詩句的比照。提問變體:說出相同點或不同點。有的指氣氛、感情,有的指風格、方法。解答分析:依據原詩作答,要從原詩中找理由。答題步驟:1、先對詩詞原句作解釋,找到題眼;2、然后列出幾條作答。3、關鍵是抓住其不同點,讓原句中的詞語說話。練習例如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陸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候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注]師伯渾,陸游的友人。問: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答:相同點:都表現了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不同點:〔1〕“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抒發了不被理解的感慨,“鬢雖殘,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2〕“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那么表達壯志未酬卻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練習〔2〕2007年高考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答復以下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問題〔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2〕重視背景2007年高考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答復以下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宮內與宮外比照統治者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統治者游樂歌舞不理國事荒淫誤國朝代更替分析:第一首詩通過對華清宮外“飛雪暗云〞的寒冷天氣與宮內“綠樹碧檐〞的景物形成鮮明比照,再通過“無人知道外邊寒〞的控訴,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封建統治者。
答案: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治者。〔2分〕分析:第二首詩通過對唐明皇在華清宮游樂歌舞,不理國事,導致安史之亂的史實的吟詠,挖苦了統治者荒淫誤國,感慨王朝的興衰。答案: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挖苦統治者荒淫誤國,感慨王朝的興衰。〔2分〕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秋日。斷腸:銷魂。
〔1〕兩首詠柳詩中,李詩以柳自喻,曾詩以柳喻人〔喻指社會上的某種人〕,請簡要分析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李詩中的“逐〞字和曾詩中的“倚〞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4分〕〔1〕李詩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現對秋柳也是對自己的悲嘆之情;曾詩重在議論,表達了對倚勢猖狂、得志一時的小人的憎惡之情。〔2〕“逐〞字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2分,〕;“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丑態。第八種模式觀點不同型〔詩評型〕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不好,你認為呢?解答分析:依據原詩作答,要從原詩中找理由。答題步驟:找出原詩句中關鍵的幾點,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練習例如與夏十二等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問: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答:我認為“雁引愁心去〞更妙。“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快樂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
遼寧卷: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這看法嗎?答:①同意。②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那么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③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高考例如①旗幟鮮明表態,不能模棱兩可
②抓住詩句具體分析一句一句說③要有一個歸納總結,扣住古人評價要點答題步驟①不同意。②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飛,綠水環繞人家,雖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那么又說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不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③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①旗幟鮮明表態,不能模棱兩可
②抓住詩句具體分析
③要有一個歸納總結,扣住古人評價要點遼寧卷: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這看法嗎?江亭夜月送別唐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唐詩箋注?中稱贊此詩末句的“寒〞字說“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你同意嗎?為什么?練習操作同意。“亂煙〞寫出了迷蒙夜色,也寫出了詩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因為與友人分別,心隨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滿亭寂寞離情。可見,“寒〞字明寫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詩人心理感受,寫出友人離去后心情的沉重與冷寂。.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以下問題。〔4分〕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此詩好在“千里〞,另一種認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實際。你贊成哪一說?為什么?請結合詩的主旨作簡要分析。應該用“千里〞。這首詩既寫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了江南的廣闊、深邃和迷離。詩題為“江南春〞不專指某一處,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寫出江南之廣闊、深邃,才能與“四百八十寺〞和諧一致。如用“十里〞那么既不能表達江南廣闊,又非聽力所能及,不倫不類,顯得荒唐。古詩詞常見的思想情感例舉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憂國傷時1、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2、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建功報國1、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2、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參軍行?3、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4、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7、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鄉懷人1、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2、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3、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4、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生活雜感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2、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3、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4、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5、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6、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長亭送別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假設比鄰〕3、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評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襯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評價作品思想內容應注意的問題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2、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方,唐代國力強盛,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土、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風格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那么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不能無視。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檢測練習以下詩詞中均有“愁〞,請分析每一首詩中“愁〞的具體內容。1、長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2、菩薩蠻(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閨中懷人之愁國破家亡、報國無門之愁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武陵春(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5、南鄉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6、蝶戀花(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傷春之愁、家國之愁昔勝今衰之愁思念情人的孤獨之愁羈旅之客愁8、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9、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10、對雪(杜甫)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飄棄樽無淥,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亡國之愁人生失意之愁戰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直擊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小齋即事劉一止①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8、詩的第二聯對第一聯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答:第二聯是對第一聯句意的補充。“未用〞是承“愛棋〞句而說,“愛棋〞是愛棋盤的方,故沒有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哪能〞句是承“憐琴〞句而說,“憐琴〞是愛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聯突出強調了第一聯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9、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情懷?〔6分〕答: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的興亡了。這些都抒發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小齋即事劉一止①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使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海南、寧夏-全國課改卷〕(2007年)8、詩的第二聯對第一聯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答案】答:第二聯是對第一聯句意的補充。“未用〞句是承“愛棋〞句而說,“愛棋〞是愛棋盤的方,故沒有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那能〞句是承“憐琴〞句而說,“憐琴〞是愛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聯突出強調了第一聯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9、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情懷?〔6分〕【答案】答: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住處,無關于國家的興亡了。這些都抒發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寧夏-全國課改卷〕(2021年)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題李世南畫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8、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答案】答: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此題鑒賞詩歌藝術形象。鑒賞形象應注意詩中的“野水〞“澗〞“秋風〞“林〞“人〞“甕〞“塢〞“寺〞等名詞,鑒賞意境要注意詩中的形容詞“潺潺〞“平〞“瑟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刷新你的WPS技能2025年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一級MSExcel功能指南試題及答案
- 工具與資源整合軟件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作者意圖與讀者解讀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一級WPS考試常識梳理試題及答案
- 漢語日常交流情境試題及答案
- 現代漢語詞語搭配與使用試題及答案
- 漢字的傳承與發展試題及答案
- 文學的社會功能探究文學概論試題及答案
- 法律思考方式試題及答案
- 初中生財商素質教育教學設計
- 泵站運行管理手冊
- SH∕T 3097-2017 石油化工靜電接地設計規范
- HJ1188-2021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
- 四川省綿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解析版)
- 浙江省現代化水廠評價標準
- MOOC 音樂導聆-山東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保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培訓
- Ceph之RADOS設計原理與實現
- 農行超級柜臺業務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免疫治療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