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第1單元人口與環境請根據下面的體系圖快速回顧本單元內容,把各序號代表的含義填到對應的方框內,構建出清晰的知識網絡。①不均衡②稀疏區③胡煥庸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⑤社會消費⑥經濟因素[學思心得]人口問題、人口遷移、人口分布、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關系1.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問題不同,進而影響了人口遷移的方向與規模,影響了人口的分布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的發達國家或地區總體上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條件優越,對人口產生了強大的拉力作用,而且老齡化使社會勞動力短缺,客觀上為人口遷移提供了條件。因此,目前世界上人口遷移的總方向是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遷移,從而也加劇了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密集程度。此外,許多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因人口自然增長過快,加上開發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也形成了許多人口密集區。總之,人口分布是自然、經濟、社會諸多因素對人口增長和人口遷移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2.人口增長、人口遷移、人口分布的基本狀況受到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大的地區,往往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區,同樣對人口具有吸引作用,但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劇,又阻礙了人口的遷入。3.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階段。(1)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原因人口老齡化問題成因復雜,一方面,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使我國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育意愿較低;此外,由于現代醫學水平的進步,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諸多因素導致我國新生兒逐漸減少,青壯年人口數量減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造成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2)中國人口老齡化特點分析①我國老年人絕對數量大,發展態勢迅猛。②地區間發展不均衡,城鄉倒置。③高齡化趨勢加劇。④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3)中國人口老齡化存在的問題①人口老齡化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②人口老齡化使家庭養老問題突出。③人口老齡化加重了我國經濟負擔。④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⑤人口老齡化對文化的影響。(4)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①施行與人口協調發展的經濟戰略(如利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延遲退休,壯大實體經濟提升企業的用工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②完善核心價值體系,倡導年齡平等文化。③轉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觀念,加強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④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加強對老年人醫學人文關懷(如農村醫保、藥價優惠等)。⑤多方面籌集養老保障資金,實行新型養老保障制度(比如全面兩孩、生育多個小孩的減稅措施)。⑥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提倡老年人自養。1.年齡中位數是將區域全體人口按年齡大小排列,位于中點的那個人的年齡。年齡在這個年齡以上的人數和以下的人數相等。據此完成(1)~(2)題。區域年齡中位數(歲)全世界28.4日本44.7法國39.9美國36.9中國34.5巴西29.1印度25.1(1)年齡中位數不斷增大,反映人口總體逐漸老齡化。上表列出了世界和部分國家的年齡中位數(2010年),從表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美國的年齡中位數居世界第三B.中國的年齡中位數明顯高于印度是因為經濟發展速度快C.吸納發展中國家移民能增大發達國家的年齡中位數D.年齡中位數與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密切相關(2)我國各地區的年齡中位數不同,年齡中位數東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是東部地區()A.自然環境優越 B.大量人口的遷入C.自然增長率高 D.經濟發展水平高(1)D(2)D[第(1)題,表中只列出了世界部分國家年齡中位數,無法判斷美國年齡中位數在世界的排位;中國年齡中位數明顯高于印度,說明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較印度突出,主要原因是中國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增長速度減緩;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移民以青壯年為主,因此吸納移民將降低發達國家的年齡中位數;人口自然增長率越低,人口增長速度越慢,年齡中位數越大。第(2)題,我國年齡中位數東部大于西部,說明東部地區老齡化現象更加突出,這主要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有關。]常見人口統計圖的類型、特點及判讀類型特點例圖判讀方法具體判讀方法通用判讀方法坐標類圖柱狀圖說明地理事物的絕對數量。適用于表示相互獨立的地理事物的靜態對比。用柱狀的長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異對應坐標軸分別判讀每一短柱對應的數值,然后進行不同短柱之間的數值對比,分析其存在的差異曲線圖(或折線圖)表示地理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的分配規律。能直觀反映同一種地理事物的變化趨勢判讀時,主要根據線狀統計符號的大體走向來分析統計對象的量值隨時間或空間的連續變化的規律,要特別注意曲線統計圖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線圖中的明顯的轉折點三角形統計圖由三個坐標軸組成一個正三角形,內作若干三條邊的平行線,并標注出三個坐標所代表的變量。通常用來表示有三個變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結構判讀時應首先明確三邊就是三個方向的坐標軸。每一點所讀出的三個數據之和應為100%。判讀時可用“逆右順左”四字口訣來進行:三角坐標圖數據沿逆時針方向遞增的,過點作平行于各底邊(3條)向右的平行線,再讀出數據。數據沿順時針方向遞增的,過點作平行于各底邊向左的平行線,再讀出數據結構類圖扇形圖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與全部的比例關系,適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內部結構判讀時,主要是通過比較圖中各組成要素的百分比來分析地理事物的特點,判其性質。判讀時,也可比較各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餅狀圖由扇形統計圖派生出來的三維圖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之間的比例關系外,還反映總體的絕對量如何閱讀坐標圖一般分三步:第一,讀清圖中的各個坐標分別表示什么變量。例如人口增長坐標圖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人口數。第二,判讀圖形的變化特征。例如人口變化曲線的坡度陡緩和起伏大小等特征,都表達不同的含義,如:人口增長曲線坡度的陡緩、起伏的大小能反映出人口增長的不同特點。在同一幅圖中,曲線坡度越陡,人口增長越快,反之越慢;曲線起伏越大,說明人口數量的增減變化越劇烈,反之則平和。第三,思考幾個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要特別注意曲線起伏轉折點所表示的含義、形成原因。2.羅倫斯曲線也叫頻率累積曲線,是美國經濟學家羅倫斯提出的一種關于研究工業集中化的統計方法。可以將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統中,用來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據此完成(1)~(2)題。天津市人口羅倫斯曲線圖(1)圖中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點的是()A.人口分布比較均衡B.人口分布極不平衡C.人口密度很大D.人口密度區域差異小(2)天津市的人口分布特點,可能帶來的影響有()①加劇了市區的交通擁堵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總量③加快了市區房價的增長速度④加劇了市區的污染程度⑤減少了市區的基礎設施投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③④⑤(1)B(2)C[第(1)題,由圖可知,天津市人口總量的40%集中在很小的土地面積上,而60%的人口分布在天津市其他更大土地面積上,說明天津市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人口密度區域差異大,B對,A、D錯。此圖無法得出天津市的人口密度,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醫學總論二: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昆明盤龍區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普通班)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湛江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英語試題
- 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培訓
- 2025簡約店面租賃合同
- 2025蘆筍種植合同 管理資料
- 2025漯河市商品房買賣合同
- 2025房屋租賃合同有效期
- 艾滋病知識培訓課件
- 0-3歲嬰幼兒常見疾病與傷害防護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師范大學
- 專題07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考點清單+知識導圖+ 13個考點清單-題型解讀)(原卷版)-25學年高二數學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
- 博士科研計劃書模板
- 《Origin的使用方法》課件
- 2024年WPS計算機二級考試題庫350題(含答案)
- 醫療設備儀器培訓
- 2023中考道德與法治十大熱點預測-2023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考場速查寶典(部編版)
- 高中英語必背3500單詞表(完整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2024年新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練習20練習二十附答案》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