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時檢測12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1頁
-高中歷史課時檢測12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2頁
-高中歷史課時檢測12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3頁
-高中歷史課時檢測12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中共八大提出要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國家法制,使黨和政府的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發揚黨內民主,反對個人崇拜。這一政策()A.實現了政府工作的撥亂反正B.偏離民主政治發展的正常道路C.為新中國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D.表明政治建設在徘徊中前行解析:選C從“健全國家法制,使黨和政府的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可看出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方向,故選C項;政府工作的撥亂反正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排除A項;題中正確分析了國家的法制建設,并沒有偏離,排除B項;1956年的中共八大不僅正確分析了國內矛盾,還為民主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是良好的開端,排除D項。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逐步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兩部憲法的頒布和修訂()A.反映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B.改變了國家的基本法律架構C.適應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需要D.標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立解析:選C1954年憲法適應了我國過渡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1982年憲法適應了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故選C項;1954年到1982年,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發生變化,排除A項;國家的基本法律架構都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不會因為憲法的修訂而改變,排除B項;我國正在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邁進,排除D項。3.“誰敢反對毛主席,就砸爛誰的狗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舊政府”“砸爛公檢法”,這些口號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中國出現了嚴重混亂B.紅衛兵運動導致打砸橫行C.階級斗爭已發展到黨內D.“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踐踏解析:選D“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這些口號反映了個人崇拜、政治混亂、法制機關被破壞,注意題干信息“打倒舊政府”“砸爛公檢法”,因此反映的本質問題是民主與法制橫遭踐踏。4.1982年,鄧小平針對社會法治渙散的局面指出:“盜竊國家財產,貪污受賄,這是現錢買賣,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錯。所以,現在剎這個風,一定要從快、從嚴、從重?!编囆∑降哪康氖?)A.強調經濟建設是國家中心工作B.維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C.推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強化司法執行和法律效力解析:選D材料強調的是司法執行和法律效力,故D項正確。5.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頒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幾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領域。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顯示:1989年至2008年,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一審行政案件超過140萬件,結案率為99.7%。這主要反映了()A.政治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效果B.政治腐敗案件不斷增加C.國家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加強D.民主法制建設亟待完善解析:選C行政訴訟法是涉及行政管理領域的,不是國家政治體制,故A項錯誤;行政案件不一定是政治腐敗案件,故B項錯誤;“幾乎涉及……超過140萬件”說明加強了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法制建設成果,故D項錯誤。6.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廣大人民群眾應該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與此同時,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的具體表現是()A.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B.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C.全面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鄧小平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解析:選BA項是1999年;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經過全面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0年,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均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A、C、D三項錯誤。7.如圖是1960~2000年中國各階段制定的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的數量變化示意圖。它從本質上反映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民主政治()A.法律體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律化發展C.以法治國的正式確立 D.基層民主政治的擴大解析:選B從材料圖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律數量激增,體現出民主政治有法可依,向制度化和法律化方向發展,故B項正確。8.村民選舉是我國農村自治的基礎環節。近年來,每次村委會換屆的參選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質好、能力強、作風正的人走上了村委會的領導崗位;選舉還培養了農民參與民主和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和素質。這一事實表明村民選舉()A.體現了我國民主的廣泛性B.開辟了直接選拔政府官員的有效途徑C.使農民開始擁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D.使農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國家權力解析:選A材料村民選舉反映出新時期的基層民主,體現了我國民主的廣泛性,故A項正確;村民選舉產生的是村官,而非政府官員,故B項錯誤;村民選舉前,農民已經擁有選舉權,選舉基層人大代表,故C項錯誤;材料村民選舉村官,間接行使村務的管理,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8分)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中國各民族來說……如果沒有一個現代的制度支撐,就無法改變落后挨打、蠶食瓜分的命運;如果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也就無法形成認同、結成一體,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人民日報》2009年11月30日材料二1967年,劉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會后,回到辦公室,怒不可遏地從懷里抽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說:“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你們怎樣對待我個人,這無關緊要,但我要捍衛國家主席的尊嚴……你們這樣做,是在侮辱我們的國家。我個人也是一個公民,為什么不讓我講話?憲法保障每個公民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破壞憲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的?!薄蹰_嶺《巍峨與卑微:太陽神壇下的祭牲》材料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1)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的“現代的制度支撐”和“堅強的領導”。(6分)(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為什么劉少奇當時要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維護自己權利的依據?劉少奇面臨的這種問題何時開始出現重大轉機?(6分)(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改革開放后我國是如何“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6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新中國三大政治制度的內容作答;第二小問,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組織答案。第(2)問第一小問,從材料二中可得出依據;第二小問,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第(3)問,依據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具體史實進行回答。答案:(1)“現代的制度支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