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9古詩兩首_第1頁
教學設計 9古詩兩首_第2頁
教學設計 9古詩兩首_第3頁
教學設計 9古詩兩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古詩兩首一、教材分析: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增加了學生的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秋意和詩情,即大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二、學情分析:本學期學生已經對古詩這種形式有了很多了解,也知道了簡單的學習方法,學起來應該不是難點,另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同學們一年級學《古詩七十首》時就已經背過,所以重點應該是體會詩意,把握詩人情感。三、教學目標:1.會認7個認讀字,會寫10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四、教學重難點: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詩意,體會詩人情感。五、教學方法:通過反復吟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調動學生對秋天的印象,理解詩人情感的發生和變化,可以收集一些有關秋天的古詩句進行交流。六、教學準備:收集有關秋天的古詩,有關詩人的資料。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學會“促”的寫法,認識“蕭、梧”。借助書下注釋理解古詩的詩意。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通過反復吟誦體會詩人的情感。師生活動一、導入: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宋代詩人葉紹翁的詩,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板書:葉紹翁。讀“紹”,檢查字音。)2.有一年秋天,詩人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夜書所見3.見是什么意思?(看見)請學生補上詩的主人公,再說說題目的意思。

作者葉紹翁記夜間所看見的景色。4.小結學法:學習古詩,首先要解詩題、知作者。

5.那作者在夜晚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邊看圖片,邊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詞語查查注釋。(出示課文中的插圖。)二、學習古詩1.出示生字詞。(蕭蕭、梧葉、促織)2.學生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3.認識了生字,我想我們能更好的讀這首詩了,現在請大家把詩和圖畫結合起來,并讀給你的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4.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5.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晚上,通過畫面,你看到了什么?6.指名朗讀,感悟詩意,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7.理解前兩句:·蕭蕭是什么意思?(風聲)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蕭蕭梧葉送寒聲,還送來了什么?“寒”給他組個詞(寒冷)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讀詩句)·這個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令人內心感到怎樣?讀第二句。·對于動客情有什么疑問?(誰是客,為什么是客?)·詩人一個人在別的地方,心里難免會感到孤獨,在這個月圓的夜晚,又會勾起對家鄉的思念,試著體會詩人孤獨的情緒,讀,指名讀。·讀得真好,老師越來越明顯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那種身處異鄉的孤獨,于是詩人便產生了思鄉之情。9.帶著思鄉之情,誰來讀讀后面兩句?·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緒了呢?(挑促織)·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么呢?(自己童年時的伙伴。)10.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伙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還可能想念他們,還可能怎樣?11.“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嗎?引導:為什么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調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12.看來你們已經能很好地理解這首詩了,帶著你們的理解,讀一讀(全詩)13.告訴老師,你體會到了什么?(孤單、想家、難過)·詩人一個人在外地,多孤單啊!讀一、二句·想家,遠離家鄉,怎能不想家,讀一、二句·難過,別人都是一家團圓,只有詩人是只身一人,怎么不難過,讀一、二句14.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讀三、四句15.小結學法明詩意(1)理解詞義:通過看注釋或已有知識理解詞語。(2)明白句義: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悟詩情:通過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16.我發現你們都已經很深的感受到了詩人當時的感受,成了一個小詩人了,那么想不想把這首詩給背下來呢?學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配上音樂齊背。三、拓展我國有身多杰出的詩人,除了葉紹翁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詩人也寫過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大家課下找一找,下節課我們來交流。南宋詩人葉紹翁還寫過一首有名的詩《游園不值》,我們來讀一讀。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首詩形象地反映春天萬物旺盛的生命力,也表明了世間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都會沖破阻力突現出來。五、作業:背誦古詩板書設計夜書所見南宋葉紹翁見:梧葉挑促織一燈明聽:寒聲孤獨、寂寞感:動客情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步驟。解詩題、知作者理解詩意感悟詩情體會朗讀學習古詩學法,培養學習能力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學會“遙、插”等字的寫法,認識“茱萸”。借助書下注釋理解古詩的詩意。通過反復吟誦體會詩人的情感。師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范讀。(老師讀的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說了些什么?)。生齊讀全詩,說說這首古詩說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解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課題的意思?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師:重陽節又是什么節?大家知道嗎?老人節。2.憶:想念、思念。3.山東指的是現在這個山東嗎?(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并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4.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三、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自由讀)獨在異鄉為異客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每逢佳節倍思親每:每當。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感到寂寞。)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為什么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茱萸: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人們都喜歡遍插茱萸,據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都寫了什么?第一層(前兩句):寫身處他鄉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第二層(后兩句):寫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登高的情景。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五、感悟詩情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為什么他“每逢佳節倍思親?”(生: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3.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鄉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遠在異鄉的他,時常想起家鄉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想:家鄉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鄉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4.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拓展1.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2.練習:eq\o\ac(○,1)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你能用一段話說說你對他的思念嗎?eq\o\ac(○,2)如果你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象你重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