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第2節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地理教案_第1頁
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第2節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地理教案_第2頁
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第2節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地理教案_第3頁
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第2節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地理教案_第4頁
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第2節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地理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章第2節中國的可連續發展實踐】之小船創作【課標要求】可連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定選擇;在可連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走可連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定選擇。聯合詳細實質,表示在可連續發展的進度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教材剖析】主要波及的是中國推行可連續發展道路的原由及舉措,經過對原由和舉措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剖析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本節教材是全冊書的最后一節,是本書的總結和升華。這節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中國為何要走可連續發展之路?(2)中國怎么走可連續發展之路?同時本章也是對模塊一與模塊二的總結。經過學習本單元,能夠培育學生協調人地關系的意識,為“城鄉規劃”、“旅行”“環境保護”等選修模塊的學習確立了理論基礎。【學情剖析】學生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情況已經有必定的認識和認識,并能夠列舉一些環境問題,對可連續發展的觀點和內涵已經理解。【教課目的】【知識與技術】1、理解中國推行可連續發展戰略的原由2、掌握中國推行可連續發展戰略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經過比較循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效益差別,引證循環經濟的可連續性2、經過事例2、事例3,論證可連續發展戰略的必需性【感情、態度與價值觀】經過對可連續發展的學習,培育學生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的感情態度。【教課要點】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為原由。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舉措和問題。建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積常用語言,即學會知識的遷徙運用。【教課難點】建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積常用語言,即學會知識的遷徙運用。【教課過程】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可連續發展的內涵以及原則,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要不要走可連續發展的道路?為什么?怎么走?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今日的學習:中國的可連續發展實踐演示板書:第三節中國的可連續發展實踐問:中國為何要走可連續發展道路?板書:一、中國走可連續發展道路的必定性學生活動:閱讀課本99頁1—4自然段的內容,議論回答師:請看下邊資料,談談你對中國的環境問題的認識。演示資料:中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概略’資料一:我國每年出生人口超出2000萬,凈增人口在1400萬左右。每年有2000萬以上人口進入勞動年紀等候就業,每年新增的公民收入有1/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資料二:資源欠缺問題嚴重。如人均淡水資源據有量2330立方米,相當于世界均勻水平的1/4。全國耕地和草場共有400多萬平方千米的面積缺水。有6000多萬農民和4500萬牲畜缺乏足夠的潔凈飲用水;耕地逐年減少。

全國已有

1/3的省、自治區人均耕地不足O.067公頃,東部沿海地帶的廣東、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僅有O.033公頃左右。資料三:二氧化硫排放量增添,酸雨危害加重。1994年,全國廢氣排放總量(不舍鄉鎮工業)達11.4萬億立方米,此中二氧化硫為1823萬噸。大中城市汽車尾氣污染日趨顯然,個別城市出現光化學煙霧現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添,1994年達149.8億噸;到1994年,工業固體廢物歷年累計堆存量64.6億噸,占地55697公頃。資料四: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我國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散布著大面積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潤濕地域,這里生態環境很柔弱。在日趨增添的人口壓力下。土地荒漠化的局勢日趨嚴重。目前,我國荒漠、戈壁及沙化土地面積為260多萬平方千米,占領土面積的27%以上,且每年以24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總結: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目前正擔負著提升社會生產力、加強綜合國力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任務。中國以占世界約7%的耕地養活了約占世界22%的人口,固然獲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同時又面對著宏大的人口基數和人均資源不足、環境污染嚴重的挑戰。過渡:面對這樣的問題,有人以為應當把資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等達到更高經濟發展階段,擁有更大經濟實力此后再來解決這些問題,也有人以為能夠推行發達國家現行的高投資、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模式。這兩中見解對不對?(學生議論回答)總結:我國資源相對困窮,大多半地域環境柔弱,假如將資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有可能等不到經濟發展到實力雄厚階段,環境已變得沒法讓人們連續生計下去;或許經濟發展到實力雄厚階段,環境問題的治理已不是經濟實力所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我國目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科技水平推行發達國家現行的高投資、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模式。師:由此我們知道,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都很突出。所以我們一定走——生:(齊答)可連續發展道路。板書:①宏大的人口壓力中國人地關系面②資源欠缺令人擔憂必定之路臨的重要問題可連續發展道路③深刻的環境危機師:請同學們看圖6.13“中國可連續發展戰略框架”,閱讀100頁的閱讀資料“中國實行可連續發展的戰略要點”,如何理解《中國2l世紀議程》是指導中國如何走可連續發展之路的行動方案?.(學生閱讀)總結:《中國21世紀議程》是全世界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該議程提出了中國實行可連續發展的整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它既充分表現了中國對擔當國際社會應盡的義務和為人類社會共同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的信心,也為我國創建一個更安全、更繁華、更美好的社會提出了詳細奮斗目標。過渡:經過以上學習,我們認識了中國一定走可連續發展道路。那么,中國該如何走可連續發展道路呢?板書:二、實行可連續發展的門路師:循環經濟是新世紀國際社會推動可連續發展的新的實踐模式,也是我國實行可連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門路。請你談談循環經濟的特色以及與傳統經濟的不一樣。生:循環經濟以環境無害化技術為手段,以提升生態效益為核心,以環境友善方式利用經濟資源和環境資源,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按照資源輸入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和使荒棄物重生資源化等三個原則。問:工業上實現循環經濟的基本門路是什么?生:潔凈生產。問:什么是潔凈生產?如何理解潔凈生產?生:潔凈生產是指從原料開采——生產制造——花費使用——荒棄物辦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戰勝了傳統工業生產只重視尾端治理的缺點。師:對。請同學們看表6.1“潔凈生產與尾端治理的比較”。潔凈生產是一種如何的生產?生:潔凈生產是全過程的,從自然資源的開采到加工。可是潔凈生產的觀點是相對的,是與現行的技術和產品對比較而言的。師:對家產的發展而言,跟著經濟發展與技術更新,潔凈生產自己也有一個不停完美的過程。請看案2“河南某酒精總廠的潔凈生產”,對潔凈生產的過程進行剖析,談談潔凈生產能獲得哪些效益。生:潔凈生產方式能夠帶來很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事例2中能夠看出,潔凈生產實現了資源的可連續利用,并在生產過程中控制大多半污染,減少工業污染的根源。師:對。潔凈生產的污染是在生產過程中控制的,那么潔凈生產的經濟效益如何?生:從經濟效益來看,潔凈生產能夠在技術改造和工業構造調整等方面大有可為。師:對。所以,推行潔凈生產是切合可連續發展要求的。清潔生產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實行可連續發展戰略所廣泛采納的一項基本策略。《中國21世紀議程》也把推行潔凈生產作為中國可連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部分。過渡:事例2是一種工業生產模式,那么在農業經濟構造調整中。我們國家應當走什么樣的農業發展道路呢?我們來看事例3“北京留民營的生態農業”。說一說留民營生態農業舉措有哪些?生l:調整家產構造,變單調農業為農、林、牧、副、漁五業并舉。生2:推行綜合循環利用。生3:開發利用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師:看圖6.15“留民營村生態農業綜合循環利用關系表示”。該生態農業的核心紐帶是什么?生:是沼氣池。師:對。詳細說一說沼氣池在這個系統中為何居于核心紐帶地位。生:由于沼氣池充分利用了生產過程的廢料,實現了潔凈生產,減少了浪費和污染,并且很好地實現了生態循環。師:不錯!留民營生態農業的實質就是:地盡其利,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資源和除去環境污染,達到節儉、高效的目的,真實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方面的高度一致,實現了可連續發展。師:實行可連續發展戰略一定依賴民眾的支持和參加,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從自己做起,那我們能夠在平時生活中能夠采納哪些有利于可連續發展的行動?生1:節儉糧食、珍愛糧食。生2: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