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演示文稿_第1頁
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演示文稿_第2頁
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演示文稿_第3頁
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演示文稿_第4頁
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59頁。(優選)神經系統定位診斷腦葉當前2頁,總共59頁。解剖生理當前3頁,總共59頁。端腦包括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兩個半球之間有連結兩半球的橫行纖維束,稱胼胝體。每側大腦半球表面都被覆一層灰質,稱大腦皮質。皮質深面是白質,白質當中埋藏一些灰質團塊,稱基底核。每側半球里都有腔隙,稱側腦室。解剖生理端腦

當前4頁,總共59頁。

分葉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額葉顳葉頂葉枕葉FrontallobeParietallobeTemporallobeOccipitallobe解剖生理當前5頁,總共59頁。邊緣葉及邊緣系統邊緣葉位于大腦半球內側面,由扣帶回、海馬回、鉤回組成。邊緣葉與杏仁核、丘腦前核、乳頭體核、丘腦下部、島葉前部、額葉眶面等結構組成邊緣系統。邊緣系統的功能比較復雜,它與內臟活動、情緒反應、記憶活動等有關。解剖生理當前6頁,總共59頁。當前7頁,總共59頁。大腦的內部結構皮質髓質基底核側腦室大腦皮質

↓大腦髓質

↓基底核

↓側腦室解剖生理當前8頁,總共59頁。

基底核靠近大腦半球底部,包括尾狀核、豆狀核等。尾狀核和豆狀核合稱紋狀體,是重要的皮質下運動中樞。紋狀體是錐體外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紋狀體受損或出現震顫麻痹,表現為運動減少,肌肉強直,表情呆板,動作遲緩;或表現為運動過度,出現不隨意運動,如手足徐動和舞蹈癥。近年研究證明,尾狀核還影響感覺傳入機能和參與針麻鎮痛。尾狀核豆狀核背側丘腦解剖生理基底核當前9頁,總共59頁。通過內囊的纖維束丘腦前輻射額橋束豆狀核皮質紅核束頂枕顳橋束聽輻射視輻射尾狀核頭皮質核束皮質脊髓束背側丘腦丘腦中央輻射內側膝狀體外側膝狀體解剖生理當前10頁,總共59頁。

大腦半球的髓質

大腦白質由有髓神經纖維組成,根據走行和功能分為3類:即聯絡纖維、連合纖維和投射纖維。

解剖生理當前11頁,總共59頁。

胼胝體(1)連合纖維指連合左、右半球皮質的纖維。解剖生理當前12頁,總共59頁。(2)聯絡纖維

聯系同側半球內各部分皮質的纖維。

解剖生理當前13頁,總共59頁。(3)投射纖維由大腦皮質與皮質下各中樞間的上、下行纖維組成。

投射纖維是連結大腦皮質與皮質下各級中樞的上、下行纖維束。這些纖維束集中地通過豆狀核與尾狀核、丘腦之間,形成致密的白質板,稱內囊。解剖生理當前14頁,總共59頁。中樞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腦皮質區,是執行某種功能的核心部分。不同的功能相對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質區,從事對一定機能的分析綜合。大腦皮質上具有管理機體各種功能活動的最高中樞。大腦皮質中樞解剖生理當前15頁,總共59頁。大腦皮質的分區較常用的是Brodmann(1909)分區法,將大腦皮質分為52區。解剖生理當前16頁,總共59頁。一般中樞軀體運動區軀體感覺區視覺區聽覺區語言中樞運動性語言中樞書寫中樞聽覺性語言中樞視覺性語言中樞解剖生理大腦皮質重要的中樞當前17頁,總共59頁。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包括4、6區。

功能:管理對側肢體骨骼肌的運動。軀體運動區軀體運動區

解剖生理當前18頁,總共59頁。

特點:

①倒置的人形,但頭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區的大小與體形大小無關,而取決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復雜程度。解剖生理軀體運動區

當前19頁,總共59頁。

軀體感覺區軀體感覺區

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葉的后部(3、1、2區)

功能:接受對側半身的感覺。解剖生理當前20頁,總共59頁。

特點:①倒置的人形,但頭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區的大小與體形大小無關,而取決于該部感覺的敏感程度解剖生理

軀體感覺區當前21頁,總共59頁。視覺區距狀溝上下的枕葉皮質(17區)功能:一側視區接受雙眼對側半視野。損傷:雙眼視野同向性偏盲。解剖生理當前22頁,總共59頁。聽覺區功能:接受雙側聽覺傳入。位于顳橫回(41、42區)。損傷:不完全性耳聾,雙耳聽力下降。解剖生理當前23頁,總共59頁。

損傷:失寫癥。運動性語言中樞書寫中樞額下回后部(44、45區)語言中樞損傷:運動性失語癥。額中回后部(8區)。解剖生理當前24頁,總共59頁。聽覺性語言中樞顳上回后部(22區)。損傷:感覺性失語癥。視覺性語言中樞頂下小葉的角回(39區)。損傷:失讀癥。解剖生理語言中樞當前25頁,總共59頁。間腦

位于中腦之上、大腦兩半球之間,大部分被兩側大腦半球掩蓋著,中央有一矢狀腔隙即第3腦室。間腦可分為背側丘腦(即丘腦)、上丘腦,后丘腦,底丘腦和下丘腦。其中上丘腦位于第3腦室頂部,連有松果體;底丘腦與中腦相接壤,只能從切面上見到。解剖生理當前26頁,總共59頁。丘腦

間腦的最大部分,是一對卵圓形灰質團塊,左右各一。幾乎所有的傳入(感覺)纖維在到達大腦皮質前,都要在這里交換神經元,它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中繼站,而且能進行復雜的分析與綜合(稱整合作用),所以它是重要的皮質下感覺中樞。解剖生理當前27頁,總共59頁。

后丘腦

在丘腦后端,包括丘腦枕、內側膝狀體和外側膝狀體。內側膝狀體是聽覺皮質下中樞;外側膝狀體是視覺皮質下中樞。解剖生理當前28頁,總共59頁。下丘腦

位丘腦下方,是自主神經、內臟活動和調節內分泌機能的較高級中樞。參與機體的情緒反應、水鹽代謝、體溫調節、血壓和食欲等的調節活動。解剖生理當前29頁,總共59頁。解剖生理當前30頁,總共59頁。精神癥狀癱瘓語言障礙書寫不能凝視強握及摸索定位診斷一、額葉共濟失調Foster-Kennedy綜合征當前31頁,總共59頁。感覺性失語命名性失語顳葉癲癇精神癥狀視野缺損定位診斷二、顳葉當前32頁,總共59頁。皮層感覺障礙古茨曼綜合征失用體象障礙視野缺損定位診斷三、頂葉緣上回當前33頁,總共59頁。視野改變視幻覺視覺失認視物變形定位診斷四、枕葉當前34頁,總共59頁。精神癥狀內臟活動障礙定位診斷五、邊緣葉當前35頁,總共59頁。1、深反射反射名稱反射中心傳導神經反射作用肱二頭肌反射C5—6肌皮神經肱二頭肌收縮而致屈肘動作肱三頭肌反射C6~7撓神經肱三頭肌收縮而致前臂伸直撓反射C5~6撓神經肱撓肌收縮而致肘部屈曲、前臂旋前膝反射L2~4股神經股四頭肌收縮而膝關節伸直、小腿突然前伸。踝反射S1~2脛神經股腓腸和比目魚肌收縮而足跖屈。當前36頁,總共59頁。2、淺反射名稱反射中心傳導神經劃皮膚部位效應腹壁反射上:T7~8肋間神經肋弓下緣同側腹肌收縮中:T9~10臍孔水平下:T11~12腹股溝上提睪反射L1~2生殖股神經大腿內側睪丸上提跖反射S1~2脛神經足底外側各足指跖屈肛門反射S4~5肛尾神經肛周肛門外括約肌收縮當前37頁,總共59頁。當前38頁,總共59頁。病例1女性,42歲,既往史無特殊急起視物成雙、左眼瞼下垂半月入院左眼瞼下垂,左側瞳孔直徑4mm,右側瞳孔2mm,左眼直接、間接光反射消失,左眼內收不能,右側口角低,伸舌偏右,四肢肌力正常,無感覺障礙。當前39頁,總共59頁。當前40頁,總共59頁。當前41頁,總共59頁。病例2女性,49歲,既往史無特殊進行性四肢麻木、無力23天入院顱神經無異常,雙上肢肌力4級,雙下肢3級,左上肢腱反射+,右上肢、雙下肢++,頸3以下痛覺減退當前42頁,總共59頁。當前43頁,總共59頁。當前44頁,總共59頁。當前45頁,總共59頁。當前46頁,總共59頁。病例3患者,女,38歲主訴:頻繁嘔吐、反應遲鈍、睡眠多、四肢無力5月余。現病史:患者無明顯誘因于2007年7月底出現頻繁嘔吐,當時無腹痛、腹瀉。曾在多家醫院就診除胃鏡發現“慢性淺表性胃炎”外,未找到其他病因。予輸液、對癥等治療約10余天嘔吐漸停止,患者體重下降約10公斤。9-10月期間患者飲食尚好,體重也有所增加。11月份和丈夫爭吵后漸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嗜睡,以后又出現雙下肢陣發性麻木,有時疼痛,行走無力、不穩,雙上肢當前47頁,總共59頁。亦感無力,大、小便費力難解,否認行走時有踩棉花樣感。病程中無頭痛,無明顯視力下降,無肢體抽搐,無發熱、盜汗,無關節酸痛,無口、眼干澀等癥狀。既往史:既往體健,無肝炎、結核史,無手術外傷史,無藥物過敏史。個人史:出生于南京本地,無不良嗜好,無毒物接觸史,月經史:07年11月以后閉經,生育史:1-0-0-1。家族史、遺傳史:無特殊。病史當前48頁,總共59頁。入院查體T36.4℃P7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體重58k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心、肺、腹(-),甲狀腺不大。專科:神志清楚,顱神經(-),雙上肢肌力5級ˉ,雙下肢肌力4級,四肢肌張力略低,雙上肢腱反射(+),雙下肢(±),雙側巴氏征(+),C3以下痛覺減退,雙下肢振動覺減退,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尚準,閉目難立征(+),腦膜刺激征(-),蹣跚步態。情感淡漠,反應遲鈍,記憶、計算能力減退。MMSE評分23分(失分主要在記憶、時間定向)

當前49頁,總共59頁。病情演變入院后予維生素B1、彌可保等治療,癥狀無改善。08年1月中旬出現右上肢麻木、疼痛,繼而出現雙眼視物不清,右額部疼痛,未見惡心、嘔吐。眼科檢查(08-2-2):右眼:0.06,左眼:0.15;視野:右眼紅、蘭色中心暗點,左眼顳側視野略縮小。當前50頁,總共59頁。輔助檢查-影像頭顱CT(外院07-12-1):雙側蒼白球、小腦齒狀核對稱性鈣化。頭顱MRI平掃(08-1-5):腦內多發長T1、長T2異常信號,可疑鈣化性病灶。頸椎MRI(08-1-12):頸髓全程可見斑片狀長T1、長T2異常信號,境界欠清,占位效應不明顯。胸椎MRI(08-1-15):胸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