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_第1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_第2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_第3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_第4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第1頁/共14頁疾病簡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例多發生于4~10月份,以青壯年居多。傳播途徑尚不確定。目前,已從病例發現地區的蜱中分離到該病毒。部分病例發病前有明確的蜱叮咬史。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第2頁/共14頁疫情概況六安市2010~2013年在傳染病報告管理系統共報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部分病例實驗室確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27例,死亡5例,其中金寨縣15例(死亡3例),霍山縣7例(死亡1例),霍邱縣2例(死亡1例),裕安區2例,金安區1例。第3頁/共14頁網報信息第4頁/共14頁網報信息第5頁/共14頁網報信息第6頁/共14頁疫情信息第7頁/共14頁金寨縣病例地區分布第8頁/共14頁霍山縣病例地區分布第9頁/共14頁疫情信息第10頁/共14頁硬蜱硬蜱屬蛛形綱寄螨目的硬蜱科(Ixodidae),有很多種類。硬蜱成蟲身體呈卵圓形,背腹扁平。顎體位于軀體前端,從背面可以看到。表皮革質,吸血后伸展。雄蜱背面的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雌蜱的盾板僅占體背前部的一部分。第11頁/共14頁軟蜱寄生于犬體表的軟蜱主要有拉合爾純緣蜱和乳突鈍緣蜱等。拉合爾鈍緣蜱,身體略呈卵圓形,體色土黃,足色稍淺,表皮呈皺紋狀,遍布很多星狀小窩。背面與旗面之間的體緣無縫線。口下板窄長,呈矛頭狀,齒式為2/2,每縱列有6~8枚齒。須肢呈長簡形,假頭基呈矩形,氣門板呈新月形。跗節I背緣有2個粗大的瘤突和一個粗大的亞端瘤突;跗節Ⅱ~Ⅳ的假關節短,背緣有一個小瘤突,亞端部背緣還有一個粗大瘤突。雄蟲體長約8mm,寬約4.5mm;雌蟲體長約10mm,寬約5.6mm。拉合爾鈍緣蜱主要分布于新疆。乳突純緣蜱,身體略似卵圓形,體表呈黃灰色或灰色。兩例緣直而近于平行;前部逐漸緒窄,后部邊緣寬圓。雄蟲體長約5.5mm,寬約3.2mm;雌蟲體長約6.5mm,寬約4mm。乳突鈍緣蜱主要分布于新疆和山西。第12頁/共14頁疫情分析2010~2013年共報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27例,死亡5例。該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分布于丘陵地帶;“蜱蟲病”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季節高峰在5月至6月,不同地區可能略有差異。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生活、生產的居民和勞動者以及赴該類地區戶外活動的旅游者感染風險較高。我市2010~2013年累計報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28例,其中25人職業是農民。地區分布金寨縣15例,而壽縣、舒城無病例,這主要與縣區所處地理位置有關。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山區、庫區縣,是一個集山區、庫區為主的農業鄉。村民多從事稻子、茶葉、板栗種植,家畜養殖以及捕魚等農事活動。目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發病率逐年攀升,應進一步加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防控工作,切實做好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