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動物門的學習資料_第1頁
原生動物門的學習資料_第2頁
原生動物門的學習資料_第3頁
原生動物門的學習資料_第4頁
原生動物門的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生動物門的學習資料第1頁/共59頁動物界各門類演化譜系示意圖第2頁/共59頁第一節原生動物門概述一、一般特征

(1)原生動物是最低等的一類動物,它的個體由單細胞(真核)構成。

(2)但它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具有作為一個動物應有的主要生活機能。如新陳代謝、刺激感應、運動、繁殖等。第3頁/共59頁

(3)

為了行使各種生活機能,單細胞各部分進行分化,各司一定功能,形成了“類器官”。例如鞭毛、纖毛、偽足等就是原生動物的運動類器官。

(4)原生動物身體微小,一般在250微米以下,由一團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有些原生動物細胞質內具有骨骼或形成堅固的外殼。第4頁/共59頁

(5)原生質周圍有一層原生質膜包圍,此膜柔軟,原生質在其中可以流動伸縮變形。有些還可以在膜外形成堅硬的保護殼。(6)本門動物分布十分廣泛。它們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以及潮濕的土壤中。有些還在動植物體內營寄生生活。

(7)根據運動類器官的有無和類型,本門動物一般可劃分為鞭毛蟲綱,纖毛蟲綱、孢子蟲綱和肉足蟲綱等四綱。

第5頁/共59頁原生動物門(舉例)鞭毛眼點伸縮泡貯蓄泡葉綠體類淀粉粒細胞核表膜鞭毛蟲綱質模伸縮泡食物泡細胞核外細胞質內細胞質偽足肉足蟲綱纖毛蟲綱纖毛伸縮泡細胞核食物泡外細胞質內細胞質口溝胞口胞咽第6頁/共59頁(1)有孔蟲的分類

網足蟲亞目Allogromiina:∈-Rec.串珠蟲亞目Textulariina:∈-Rec.內卷蟲亞目Endothyriina:O-T蜓亞目Fusulinina:C-P

小粟蟲亞目Miliolina:C-Rec.輪蟲亞目Rotaliina:C2-Rec.

分類依據:殼質成分、殼的微細、構造房室、口孔、生活方式等二、肉足蟲綱有孔蟲目第7頁/共59頁①

微小的具偽足的單細胞動物,大多具礦質硬殼。殼室由一個到多個,殼上都有開口,而且殼面上一般都有微孔,以供原生質出入;②個體較小,一般小于10毫米(2)有孔蟲目的特征第8頁/共59頁有孔蟲殼的基本構造第9頁/共59頁

生活區域:多數在海水中,少數在半咸水中,極個別可以生活在淡水中;生活方式:底移、游移、漂浮、固著(少數);

④生殖:世代交替;無性繁殖—分裂有性繁殖—結合

⑤地史分布:寒武紀到現代,石炭紀-二疊紀-古近紀-現代。第10頁/共59頁有孔蟲的世代交替示意圖第11頁/共59頁第二節蜓亞目(Fusulinida)一.蜓的一般特征

(1)蜓又名紡錘蟲,屬肉足蟲綱有孔蟲目。是一種已經絕滅的原生動物。

(2)通常認為是一種淺海底棲動物,生活于水深50-100米左右熱帶或亞熱帶的平靜正常淺海環境,可作為指相化石。第12頁/共59頁

(3)蜓具鈣質微粒狀殼。

(4)一般大如麥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大者可達20—30毫米以上。

(5)石炭紀-二疊紀,是進行全球性對比的重要的標準化石。二疊紀末期絕滅。第13頁/共59頁重慶石柱冷水溪二疊系第14頁/共59頁15重慶石柱冷水溪二疊系第15頁/共59頁二.蜓殼的形狀(1)殼形:蜓為多房室包旋殼,一般為紡錘形或橢圓形,少數為球形或透鏡形。

(2)度量:殼軸——蜓殼平旋所圍繞的一根假想軸殼長——軸向上最大長度殼寬——垂直于軸的最大寬度第16頁/共59頁第17頁/共59頁18第18頁/共59頁第19頁/共59頁蜓殼形態(a)紡錘形;(b)圓柱形;(c)球形;(d)方形;(e)透鏡形第20頁/共59頁

(3)類型:根據的長寬比例可分為三種類型:①長軸型——長大于寬,呈紡錘形橢圓形②等軸型——長等于寬,呈圓形、方圓形③短軸型——長短于寬,呈透鏡形第21頁/共59頁三.硬體構造(1)基本構造

①初房——

蜓殼的初房位于殼中央,多為圓形,有時呈橢圓或不規則形。初房上有一圓形開口,是細胞質溢出的孔道。

②旋壁——細胞質在初房外繼續分泌殼質形成的殼壁叫旋壁,旋壁圍繞一設想軸增長,同時向旋軸兩端伸展,包裹初房。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第22頁/共59頁第23頁/共59頁24第24頁/共59頁

③隔壁——旋壁前端向內彎曲形成隔壁。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長形成多房室。兩條隔壁之間即為一個窄長的房室。隔壁溝——在殼的外表面,隔壁所在的位置呈溝狀。

④殼圈——每繞旋軸一圈即構成一個殼圈,殼圈從內到外層層包裹。

⑤前壁——終室前方的殼壁稱為前壁,在殼的增長過程中,當一個新的房室形成時,原有的前壁即變成了隔壁。前壁上不具口孔,生物靠隔壁孔與外界相通。第25頁/共59頁26第26頁/共59頁27第27頁/共59頁

⑥隔壁孔——隔壁上有許多垂直表面的微孔,叫做隔壁孔。

⑦口孔——隔壁基部中央由再吸收作用形成一個開口。注意:前壁上沒有開口。

⑧通道——相鄰隔壁上的開口位置相對,彼此貫通形成通道。

⑨旋脊——通道兩旁由致密方解石次生堆積形成從內到外盤旋的兩條隆脊,叫旋脊。

第28頁/共59頁第29頁/共59頁⑩列孔——某些高級的蜓類。在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復通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貫通,蜓內部就有好幾個通道,稱為復通道。擬旋脊——列孔兩旁的鈣質堆積物,叫做擬旋脊。

第30頁/共59頁復通道第31頁/共59頁(2)旋壁的結構

旋壁具分層結構,比較復雜,不同的蜓類旋壁的結構也相應不同。因此它是分類上的重要依據之一。旋壁由原生壁(致密層、透明層、蜂巢層)和次生壁(內、外疏松層)組成。第32頁/共59頁①致密層——是一層薄而致密的物質,顯微鏡下不透光,呈黑色。所有的蜓都有致密層。②透明層——位于致密層之下,為一層淺色透明的亮層。在較低級的蜓類中具有這種結構。第33頁/共59頁③蜂巢層——位于致密層之下,為一層較厚的具有蜂巢狀構造的殼層。在切面上,可見許多垂直于表面短而粗的黑線。蜂巢層是高級蜓類所具有的構造。第34頁/共59頁35④疏松層——為殼壁上的一種次生堆積,通常不太致密,不均一。呈暗灰色,附于原生壁的表面。

外疏松層——附于致密層的外表面

內疏松層——附于殼壁的內表面注意:終殼圈上無外疏松層第35頁/共59頁第36頁/共59頁(3)旋壁的結構類型可分為4種

①單層式旋壁:僅由致密層組成

②雙層式:a.致密層+透明層

b.致密層+蜂巢層③三層式:

a.致密層+內、外疏松層

b.致密層+蜂巢層+內疏松層

④四層式:致密層+透明層+內、外疏松層第37頁/共59頁旋壁的結構類型第38頁/共59頁Palaeofusulina雙層式(致密層+透明層)第39頁/共59頁40第40頁/共59頁

Pseudostaffella三層式

(致密層+內、外疏松層)

第41頁/共59頁42第42頁/共59頁Verbikeena三層式(致密層+蜂巢層+內疏松層)第43頁/共59頁Fusulinella

四層式

(致密層+透明層+內、外疏松層)第44頁/共59頁(4)隔壁褶皺及副隔壁①隔壁的變化:

a平直

b輕微褶皺

c強烈褶皺第45頁/共59頁第46頁/共59頁②

副隔壁

由蜂巢層局部下延形成規則的薄板,比隔壁短和形成晚。

a.軸向副隔壁

b.旋向副隔壁

第47頁/共59頁48

隔壁軸向副隔壁第48頁/共59頁49旋向副隔壁軸向副隔壁隔壁蜂巢層致密層第49頁/共59頁四.切面觀察

由于蜓類具包旋殼,只能在各種切面上進行內部構造的觀察研究。一般主要用下面幾種切面(1)軸切面:即通過初房、平行于設想旋軸的切面;(2)旋切面:通過初房、垂直于旋軸的切面;(3)弦切面:不通過初房、平行于旋軸的切面。(4)斜切面:除以上切面的任意切面。第50頁/共59頁51

殼切面方向第51頁/共59頁旋切面弦切面軸切面第52頁/共59頁

軸切面第53頁/共59頁

軸切面第54頁/共59頁五.蜓的演化

(1)個體由小到大(2)殼形由短軸型到長軸型:即透鏡形-圓形-紡錘形-圓柱形第55頁/共59頁(3)旋壁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即由單層式-三層式-四層式-蜂巢層式-副隔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