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策劃教學案例-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李慶雷)_第1頁
旅游策劃教學案例-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李慶雷)_第2頁
旅游策劃教學案例-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李慶雷)_第3頁
旅游策劃教學案例-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李慶雷)_第4頁
旅游策劃教學案例-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李慶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講師:李慶雷時間:2012年8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旅游策劃教學案例壽光地理位置/行政區劃示意圖內容提要山東省壽光市有許多榮譽,但其中最出人意料的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壽光既沒有山,也沒有稍大點兒的河流。雖然史上有倉頡、賈思勰等名人輩出,卻并沒有名勝古跡留于今世,甚至在2002年以前,壽光連旅游局都沒有。然而,短短幾年,壽光市一躍成為山東旅游強市,2007年接待國內外游客近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4億元。蔬菜產業的“奧運會”

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創辦于2000年,由農業部、商務部、科技部等部委與山東省政府聯合主辦,每年4月20日在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定期舉辦。菜博會是經商務部正式批準的年度例會,是國內唯一的國際性蔬菜專業展會。

2000年,第一屆壽光菜博會成功舉辦,參觀人數28萬,這是壽光市首次接待這么多游客。此后幾屆菜博會,參觀人數直線上升。菜博會為何具有這樣的魔力?

絡繹不絕的旅游團隊被譽為蔬菜產業“奧運會”的菜博會儼然是一個現代農業示范園。無論是長在空中的地瓜,還是生在水里的韭菜,無不讓參觀者睜大了眼睛;2000多個蔬菜、瓜果、花卉品種,30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使菜博會變成了一個科技展示的大舞臺。

這個巨型南瓜重達316斤,兩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合力都沒抬上臺。而令人吃驚的是,前來領取這個菜王頭銜的竟然是一個只有19歲的小姑娘。由此,一把嶄新的開瑞汽車鑰匙也落入她的手中。

2008年4月壽光菜博會上,用30多萬盆、2000多種名優稀特蔬菜及花卉、果樹組成的300多個景點,把蔬菜文化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惠澤九州”由80多萬顆蔬菜種子、6萬粒花生米、87萬粒金玉米組合而成,寓意著改革開放政策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科技與文化,創造了菜博會的巨大磁場效應,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參觀者。菜博會,不僅是農業盛會、科技盛會、交流盛會,而且以獨特的展示模式、豐厚的文化底蘊,使蔬菜具備了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多項功能。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園“樣板”

為更好地整合有限的旅游資源,2002年11月29日,壽光市旅游局掛牌。該局紀委書記蔣希華戲稱,當時自己雖然是業務科長,可根本不懂什么業務,有事就從省和濰坊市旅游局請人來指導,邊學邊干。

2004年,時任國家旅游局常務副局長的孫鋼來到壽光,一下子就被菜博會吸引住了,當即決定將壽光菜博會作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園的樣板,菜博會一下子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園的行業標準。

孫鋼,江蘇灌南人。中共黨員。1969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歷任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工藝技術員、黨委辦公室秘書,國務院副總理秘書兼國務院特區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國家旅游局政策研究室主任、計劃統計司司長、國家旅游局副局長,研究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山河吟》(第一、二集)、《列國屐痕》、《擁抱五大洲》(上、下集)等,詩詞集《走遍全中國》(4部)、《浙江新山水詩詞》,游記《云南采風錄》,論文集《旅游經濟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旅游經濟新論》、《新世紀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大思路》、《中國旅游業:世紀之交的登攀與思考》,共約400萬字。

因為菜博會,壽光的旅游從無到有,已形成了以菜博會為龍頭,蔬菜高科技示范園、蔬菜批發市場、生態農業觀光園、林海生態博覽園、烏克蘭大櫻桃基地、以三元朱村為首的特色村等為重點的農業生態旅游格局。“吃、住、行、購、娛”全面提升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壽光市在“吃、住、行、購、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蔣希華說,2005年以前壽光沒有一家星級酒店,現已擁有星級酒店3家,涉外賓館1家,硬件達到星級標準的也有七八家。壽光百貨去年就以近16億元的銷售額名列2007中國連鎖百強銷售企業行列。就連出租車司機也能感受到菜博會旅游帶來的實惠,開了兩年多出租車的張玲告訴記者,出租車司機每年有三個節日:菜博會、國慶節和春節,其中菜博會期間她能收入7000多元,比國慶節和春節都多。壽光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去壽光之前,只知道那里的大棚蔬菜比較有名。而當我真正走進壽光菜博會展廳,看到那重達200公斤的巨型南瓜、每株結果3000公斤的西紅柿樹、長近3米的巨型蛇瓜……腦中原有的對農業的認識,被徹底顛覆。

“農民當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農業當中包藏著無限的潛力。”3天的“探索之旅”使人感受到,壽光這樣一個縣級市舉辦的蔬菜博覽會,已經創造了中國區域發展的一大奇跡,“壽光蔬菜”已成長為商業品牌,壽光形象已成長為區域品牌。壽光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表

2009年8月,壽光農民彭玉啟在他經營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寶昌鎮的農田灌溉胡蘿卜眼界有多寬,市場就有多大。王樂義、王修武、王伯祥、張嘉慶……擁有廣闊視野的他們及時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并不斷發展,從而成就了今日的壽光,塑造了中國農業的未來前景。王樂義,1941年生于三元朱村一個貧寒之家,現任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壽光蔬菜協會理事長。1989年,他帶領村民率先在壽光試驗成功了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產技術,并引發了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白色”革命。他帶領著這個有著800戶人口的村子,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100多元提高到目前的9300元。創新人物:王樂義十年來,他多次到豫、晉、冀、湘、鄂、新、吉等地講課;派出1000多人次到20多個省市實地指導蔬菜生產;引進、試驗新技術、新品種十多個種類,為廣大農民開創了一條致富路。

20年前,他因直腸癌切除了直腸,醫生給他在腰部開了一個排便孔,糞便就排在腰上懸掛的袋子里。王樂義拖著病軀,為村里一干就是20多年。2012年4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勝利開幕了。至此,這個在眾多明星口中被親切稱為“蔬菜節”的盛會已連續辦了13屆。可以說,從第一屆的“閉幕難閉館”,到本屆菜博會首個周末接待游客即超越26.5萬人次,13屆來,菜博會一直具有超高人氣。超高人氣的背后,除了會展特點鮮明,多年聞名海內外,更重要的是菜博會歷年都有很多“回頭客”,而能吸引“回頭客”的秘訣,則在于創新。案例點評

創新是菜博會的內核所在,靈魂所在,動力所在。第一屆菜博會2000年舉行,獲得巨大成功,參觀者絡繹不絕,原定7天的會期不得不延長至18天,首屆參觀總人數交出28萬人次的“優異成績單”。這在當時的中國會展業引起不小轟動,國內各界開始廣泛關注這個名為“菜博會”的新生事物。而13年后的今天,同樣是菜博會,一個周末的參觀人數,已經接近第一屆菜博會參觀的總人數,實在是讓人愕然于菜博會成長之迅速。案例點評

首屆菜博會的緣起在于一次壽光市領導到東北學習。參觀中領導做如是觀:“要是壽光也有一個蔬菜盛會,該多好啊?”壽光究竟能不能辦會?圍繞這個問題,學習回來后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畢竟,一個縣級市辦“國”字號的蔬菜專業會展實在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慎重并不是在拉歷史倒車,當時反對辦會的聲音同樣值得尊重;正是因為這些反對的聲音,更加襯托出了敢于破立,抓住歷史機遇辦菜博會是一件多么具有勇氣的事。正是因為敢于舉辦第一屆菜博會,壽光才得以有機會以一個縣級市的地位,執掌中國蔬菜界之“牛耳”,被業界尊稱為“蔬菜聯合國”、“綠色硅谷”,壽光“中國一號菜園子”的地位才更加鞏固。案例點評

創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一次邁出鏗鏘堅定的新步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則會墜入深淵。不過,走到今天,沒有人會再懷疑菜博會的創新性,而是津津樂道于菜博會又搞了哪些“新東西”,有哪些創新點。案例點評

第十三屆:機器人采摘7號展廳內,由壽光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游走于各類蔬菜菜架之間,熟練采摘蔬菜,游客對此贊嘆不絕。第十二屆:蔬菜采摘園新建了總面積2萬平方米,集觀光、采摘、品嘗、購買于一體的蔬菜采摘園,讓游客親身領略菜鄉風情,親身體驗收獲樂趣。第十一屆:蔬菜博物館國內首家以蔬菜及文化資源為主要保存、展示對象的蔬菜博物館亮相,壽光蔬菜產業增添了嶄新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歷史底蘊。歷屆菜博會創新盤點第十屆:植物工廠推出國際前沿蔬菜種植技術“植物工廠”,完全在人工控制氣候條件下進行蔬菜種植,植物生長擺脫了太陽的“束縛”。第九屆:農展館形如大鵬展翼的農展館落成投用,由序廳、蔬菜研究院和綜合辦公區等組成的5.1萬平方米的超大展館,使菜博會有了新的載體。第八屆,第七屆,第六屆,等等,創新不勝枚舉……歷屆菜博會創新盤點走到今天,有人感嘆菜博會創新已是太難太難。但正是因為菜博會創新太難,所以才愈發顯現出巨大的觀賞價值、商業價值、文化價值。正是因為在困難基礎上的創新,在懷疑中的堅守,才是菜博會生生不息的秘訣所在。使用教材簡介謝謝聆聽歡迎交流姓名:李慶雷QQ:553169513郵箱:liqinglei2002@地址:昆明市呈貢新區雨花片區1號云南師大1901信箱(650500)謝謝觀看/歡迎下載BYFAITHIMEANAVISIONOFGOODONECHERISHESANDTHEENTHUSIASMTHATPUSHESONETOSEEKITSFULFILLMENTREGARDLESSOFOBSTACLES.BYFAITHIBYFAITH內容總結沒有景點的旅游城市。壽光既沒有山,也沒有稍大點兒的河流。“惠澤九州”由80多萬顆蔬菜種子、6萬粒花生米、87萬粒金玉米組合而成,寓意著改革開放政策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著有詩集《山河吟》(第一、二集)、《列國屐痕》、《擁抱五大洲》(上、下集)等,詩詞集《走遍全中國》(4部)、《浙江新山水詩詞》,游記《云南采風錄》,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