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3第15講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必備知識知識體系學科素養1.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表現。2.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的應用。3.自然地理環境的水平地域分異規律。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1.綜合思維:運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解釋地理現象。2.區域認知:結合圖文材料,掌握自然地理環境的分異規律。3.人地協調觀:結合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演變的整體性,樹立人地協調的發展觀。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1.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的途徑:水循環、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等。3.意義:各要素形成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4.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又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創造者。生物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1.生產功能: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是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環境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1.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2.結果:保證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四、自然帶的形成和特點1.成因2.特點: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3.陸地自然帶與氣候類型的對應關系不同的氣候對應不同的自然帶類型,不同的自然帶都有與之對應的氣候類型。如圖所示(以北半球為例):五、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1.水平地域分異規律類型表現典型地區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并與緯線大體平行地伸展成條帶狀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帶沿著經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并與經線大體平行地伸展成條帶狀中緯度地區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1)成因:隨著海拔的變化,水熱條件隨之發生變化而形成。(2)變化規律:山麓與水平帶一致,垂直帶譜與其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帶帶譜相似。3.非地帶性現象成因:主要受海陸分布、地形和水分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技法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可用兩個詞來理解記憶,即“關聯性”和“制約性”。關聯性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系和統一的演化過程;制約性指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即“牽一發而動全身”。點撥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中,氣候是主導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為各要素的中心環節。拓展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具體作用(1)改變大氣成分,改造大氣圈。(2)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改善陸地水分狀況。(3)改造巖石圈,促進土壤形成。(4)使地球面貌發生根本的變化。(5)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點撥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不是由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完成的,而是整個地理環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點撥自然帶與氣候類型的對應關系(1)相同的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不唯一,如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對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2)相同的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不唯一,如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自然帶主要為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3)熱帶沙漠氣候對應的自然帶不是熱帶沙漠帶,而是熱帶荒漠帶。技法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方法(1)由赤道到兩極分異規律的判斷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東西方向(受地形影響,南、北美洲西海岸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帶變化: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導因素:熱量。(2)從沿海向內陸分異規律的判斷①看更替方向:東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帶變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導因素:水分。點撥雪線與林線(1)雪線是永久積雪帶的下限(雪線以上氣溫在0℃以下),影響雪線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氣溫、降水、地形坡度等。(2)林線是森林帶的上限。林線高度受熱量和水分的共同影響。氣溫高、降水多,則林線高;氣溫低、降水少,則林線低。技法非地帶性現象的判斷方法依據該現象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海拔,按地帶性規律判斷應該是什么自然帶,然后將實際環境與理論上的自然帶相比較,如果一致就是地帶性現象,不一致就是非地帶性現象。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命題情景】黑河發源于祁連山山脈南部,上游冰川廣布,最終注入內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縮小被分裂成兩個湖泊,即東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下圖為黑河流域示意圖?!締栴}探究】探究1說明灌區的分布特點。[區域認知]探究2分析居延海被分裂成兩個湖泊的原因。[綜合思維]探究3運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積萎縮對周邊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綜合思維][提示]1.分布在祁連山北坡山麓地帶(河流上游地帶)。2.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過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導致入湖水量減少;流域內降水少,蒸發旺盛,導致湖面萎縮;湖泊中部高,東西兩側地勢低。3.氣候更加干旱,溫差加大,風沙天氣增多,成為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物理風化加劇,風力侵蝕加強;湖水鹽度升高,水質惡化,濕地減少,水生生物減少;植被大面積死亡;土地鹽堿化、土地荒漠化加劇,生態環境急劇惡化。1.明確自然地理要素間的相互聯系(1)氣候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聯系(2)地貌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聯系水河流運動塑造地貌,地貌影響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氣大氣運動(風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體阻礙大氣的運動,進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緩,土壤沉積,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養水源,進而影響地貌形態;平坦的地形有利于農業發展(3)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聯系大氣氣候的干濕冷暖條件影響土壤,土壤是氣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堿性、透氣性影響植物的生長水、地形土質疏松,易水土流失,進而影響河流的含沙量,并進一步塑造地表形態巖石地殼表層的巖石圈經過風化作用成為風化殼,即成土母質(4)生物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聯系以農業發展為例,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等都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2.地理環境整體性表現的案例分析表現舉例說明意義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保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地理要素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規律,并以此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一個區域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其他區域全球共同努力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eq\a\vs4\al()生物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類試題答題思路(1)陸生動物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答題術語生存空間①面積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顯著,環境多樣,適生空間大;②環境空間差別大,適生空間??;③長期與大陸分離,環境封閉,物種獨特氣候①緯度(海拔)低,水熱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緯度(海拔)高,植物生長緩慢,食物供應量少;③冬季(終年)寒冷漫長,生存條件惡劣環境①生態環境發生改變,食物來源減少,飲用水短缺,生存空間減??;②全球氣候變化,草地退化,生存環境改變;③生態良好,環境污染少天敵①缺少×××,天敵少;②受到×××天敵威脅人類活動①人煙稀少,人類活動強度小,干擾少;②森林、草原減少,污染加劇,食物減少,棲息環境遭破壞(2)水生動物(魚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答題術語生存空間①湖面(海域)廣闊,生存空間大;②跨度大(流程長),水域環境多樣,種類繁多;③河湖(海)相連,有利于×××洄游產卵氣候①緯度低,水溫高,生長速度快;②水溫適宜,利于產卵、繁殖;③水域淺(緯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水文①鹽度高(低),適宜咸水(淡水)魚類生存;②緯度(海拔)高,鹽度低、水溫低,適宜冷水性魚類生長;③結冰期長,存活率低;④水質好食物①多條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匯(上升流、水溫變化明顯),底層海水上泛,營養鹽類豐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豐美、其他魚類為×××提供充足餌料天敵缺少天敵制約,繁殖速度快,種群密度大人類活動①人類活動使水質下降,污染加重;②過度捕撈(2020·高考全國卷Ⅰ)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1~3題。1.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岳樺多為()A.幼樹 B.中齡結實樹C.老樹 D.各樹齡組混生2.推測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岳樺林帶()A.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穩定B.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延長C.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穩定D.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延長3.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卻趨于穩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穩定 B.水土流失量穩定C.土壤肥力穩定 D.岳樺結實線穩定【解題流程】【嘗試解答】1.A2.C3.D(2021·北京高三模擬)北京某中學學生暑假期間在北京延慶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館拍攝了一張“沙漠玫瑰”的照片(下圖),經查閱得知因其原產地接近沙漠且花朵紅如玫瑰而得名。該植物喜高溫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酷暑,不耐寒。據此完成1~2題。1.該植物可能生長在以下哪個地區()2.該同學也養殖了一盆沙漠玫瑰。半年后發現植株慢慢枯萎,原因可能是()A.花土中摻入沙粒 B.長時間陽光下暴曬C.花土干裂才澆水 D.室內溫度比較低解析:第1題,該植物原產地接近沙漠,D為阿拉伯半島,沙漠面積大,適合該植物生長。其他選項中沒有大面積沙漠分布。故選D。第2題,該植物喜高溫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酷暑,不耐寒,原產地接近沙漠,由此可知,花土中摻入沙粒、長時間陽光下暴曬、花土干裂才澆水都不會影響植株生長;室內溫度比較低,可能導致植株慢慢枯萎。故選D。答案:1.D2.D(2021·合肥高三模擬)下圖示意秦嶺地區森林植被生長季始期(甲)和生長季末期(乙)與海拔之間的關系。據此完成3~5題。3.秦嶺地區森林植被()A.生長季山上比山麓長B.生長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長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長季始期南坡比北坡遲4.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圖中甲、乙()A.相互靠近 B.上下遠離C.同時下降 D.同時上升5.推測南、北坡水熱差異最小處位于海拔()A.500m以下 B.1000~1500mC.2000~2500m D.3000~3500m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該地森林植被生長季始期隨海拔升高而推遲,生長季末期隨海拔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長季是生長季始期到生長季末期的時間,因此圖示海拔越高生長季越短,故生長季山上比山麓短,A錯誤、C正確;秦嶺山區的南坡為陽坡,熱量條件相對較好,生長季始期較北坡早,生長季末期較北坡遲,因此B、D錯誤。故選C。第4題,隨著全球變暖,熱量條件變好,森林植被生長季始期提前,生長季末期延遲,故圖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遠離,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5題,隨著海拔升高,山坡面積縮小,南、北坡相隔距離縮短,水熱交換增多,森林植被生長的水熱條件差異減小,因此南、北坡水熱差異最小處位于秦嶺山頂附近。故選D。答案:3.C4.B5.D水平地域分異規律【命題情景】北京雨燕屬于小型候鳥,在我國北方地區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目前其數量急劇減少。為研究和保護候鳥,科研人員為北京雨燕裝上光敏定位儀,光敏定位儀在良好氣象條件下得到的數據相對準確。根據定位儀所獲取的數據,繪制出了北京雨燕遷徙線路圖(下圖)?!締栴}探究】探究1分析北京雨燕遷徙路線圖中路線①②的自然景觀變化特點。[區域認知]探究2分析北京雨燕遷徙路線圖中路線③④的自然景觀變化特點。[區域認知][提示]1.①②段自南向北主要經過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荒漠帶。2.③④段自西向東主要經過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1.影響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的因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規律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規律影響因素主導因素熱量(太陽輻射)水分(海陸位置)成因總結太陽輻射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即以熱量為基礎水分條件沿經度變化的方向變化,即以水分為基礎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緯線方向(東西方向)經線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緯度變化方向(南北方向)經度變化方向(東西方向)典型地區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中緯度地區2.水平地域分異規律水平地域分異規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特別要關注緯度位置的差異。(2)在分析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特別要關注海陸位置的差異。eq\a\vs4\al()陸地自然帶的判斷技法1.根據水熱條件判斷陸地自然帶(1)下圖中序號表示:①熱帶雨林帶、②熱帶季雨林帶、③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④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⑤亞寒帶針葉林帶。(2)下圖為自然帶與水熱條件關系圖,R為年輻射差額(熱量收入);R/Lr為干燥指數(指數越大表示越干燥)。圖中序號表示:①熱帶雨林帶、②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③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④亞寒帶針葉林帶、⑤熱帶草原帶、⑥溫帶草原帶、⑦荒漠草原帶、⑧荒漠帶。2.根據分布模式圖判斷陸地自然帶(植被類型)(1)下圖中沿X方向熱量遞減,沿Y方向降水遞增,甲、乙、丙分別為熱帶草原、溫帶落葉闊葉林、熱帶(季)雨林。(2)右圖表示陸地植被類型與緯度、干燥度(蒸發量與降水量的比值)關系示意圖,圖中字母代表的植被類型分別為a熱帶雨林、b熱帶季雨林、c熱帶草原、d熱帶荒漠、e亞熱帶常綠闊葉林、f亞熱帶常綠硬葉林、g亞熱帶草原、h亞熱帶荒漠、s溫帶落葉闊葉林、t溫帶草原、k溫帶荒漠、m亞寒帶針葉林、n苔原。(2020·高考全國卷Ⅱ)如下圖所示,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據此完成1~3題。1.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遠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鄣貏菽细弑钡?④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推斷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的自然帶是()A.苔原帶 B.森林帶C.森林草原帶 D.草原帶3.西西伯利亞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小,但南部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澤分布少 B.太陽輻射強C.河流向北流 D.遠離北冰洋【解題流程】【嘗試解答】1.D2.A3.B(2021·杭州高三模擬)讀非洲大陸自然帶分布圖,完成1~2題。1.影響自然帶沿EF方向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熱量 B.光照C.水分 D.地形2.圖中()A.甲、乙兩地氣候成因相同B.甲、丁兩地氣候成因相似C.丙、丁兩地氣候特征相同D.乙、丁兩地氣候特征相似解析:第1題,圖中EF沿線的自然帶自南向北依次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自然帶呈現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特點,屬于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是由熱量因素引起的,A正確。故選A。第2題,圖中甲地的氣候為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乙地的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受暖流、東南信風及地形的影響,全年高溫多雨;丙地的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全年高溫多雨;丁地的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干、濕季分明。據此進行判斷,甲、丁兩地氣候成因屬于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成因相似,故選B。答案:1.A2.B(2021·麗水高三一模)土壤有機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通常通過測定土壤中有機碳含量來換算,下圖為內蒙古草原地區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空間分布特征圖。讀圖完成3~4題。3.內蒙古草原地區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是()A.緯度地帶性分異 B.經度地帶性分異C.垂直地帶性分異 D.地方性分異4.影響內蒙古草原地區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有()①降水②風力③氣溫④地形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解析:第3題,從圖中看,有機碳含量從大體由東向西遞減,反映的是經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影響因素是水分,B正確。第4題,東部地區降水多,有機碳含量豐富,影響因素是降水;當降水量相當時,緯度高的地區氣溫低,有機質分解慢,有機碳含量豐富,影響因素是氣溫,A正確。答案:3.B4.A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命題情景】下圖是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締栴}探究】探究1分析垂直自然帶譜的復雜程度與緯度高低的關系。[區域認知]探究2分析雪線位置最高處并沒有出現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南北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附近的原因。[綜合思維][提示]1.緯度越低,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越復雜;緯度越高,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越簡單。2.南北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附近同赤道的溫度差別并不顯著,降水量卻相當懸殊,副熱帶高氣壓帶降水少,雪線高;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低。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形成原因高大山脈的水熱狀況隨海拔變化而變化,形成垂直氣候帶,自然景觀相應地呈現垂直變化熱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因此垂直自然帶譜類似于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水分:一般來說,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變化分異規律①山地垂直自然帶基本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②同一自然帶內,水熱狀況、自然景觀相似垂直自然帶譜①基帶(山麓自然帶)與當地水平自然帶一致。②山體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帶譜越復雜。③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異,與由赤道到兩極的自然帶分異類似。④同一自然帶的分布高度:同一山體陽坡比陰坡上限(山地自然帶所達到的高度)高;隨緯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圖所示:2.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越低越復雜,緯度越高越簡單。(2)山體海拔——海拔越高越復雜(當然有極限),海拔越低越簡單,甚至沒有。(3)山頂、山麓之間的相對高度——相對高度大則復雜,相對高度小則簡單。3.雪線高度的判讀氣溫(熱量和緯度)雪線高度和基帶氣溫呈正相關,陽坡高于陰坡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線越高地形坡度坡度越陡,雪線越高;坡度越緩,雪線越低季節夏季氣溫高,雪線上升;冬季氣溫低,雪線下降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活動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雪線上升;沙漠化導致氣候變干,雪線上升氣候、地形等綜合影響若一山坡既是迎風坡又是陽坡,一般降水對雪線高度的影響大于氣溫對雪線高度的影響,故雪線低4.影響山地林線分布高度的因素eq\a\vs4\al()垂直自然帶譜圖的判讀(1)通過帶譜的基帶名稱確定所在的溫度帶基帶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帶,因位于垂直自然帶的最底層而得名。如果最底層自然帶是常綠闊葉林帶,說明該山地位于亞熱帶地區。(2)通過帶譜的數量判斷緯度的高低通常,帶譜數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緯度位置越低,反之則越高。帶譜的復雜程度受山體所在緯度、山體海拔和相對高度影響,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的山體,垂直帶譜越復雜。(3)通過同類自然帶的分布高度判斷緯度高低同類自然帶在低緯的山地分布海拔較高,在高緯的山地分布海拔較低。(4)利用自然帶判斷南北半球通過自然帶的數量,判斷陽坡和陰坡,進而判斷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體因正午太陽在南邊,則南坡獲得的光熱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帶的數目多于北坡,或基帶自然帶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則反之。如下圖所示:(5)根據雪線的高低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雪線高的為背風坡,雪線低的為迎風坡。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線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線高。(6)根據山坡不同走向及山坡自然帶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斷山坡坡向及迎、背風坡①東西走向的山——自然帶分布海拔高的為陽坡,自然帶分布海拔低的為陰坡(如喜馬拉雅山)。②南北走向的山(溫帶地區)——自然帶分布海拔高的為背風坡,自然帶分布海拔低的為迎風坡(如太行山:迎風坡降水多,但氣溫稍低,在背風坡相同的海拔處,其降水量比迎風坡少,但氣溫偏高。因此背風坡同迎風坡降水量和氣溫大體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風坡,故背風坡的自然帶分布海拔要比迎風坡的高)。如下圖所示:(2020·高考全國卷Ⅲ)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1~3題。1.一般情況下,與陰坡相比,該地火山錐陽坡的()A.林線與雪線更高 B.林線與雪線更低C.林線更高、雪線更低 D.林線更低、雪線更高2.林線升高,雪線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為()A.暖濕 B.暖干C.冷濕 D.冷干3.火山噴發后若干年內,該火山錐()A.林線升高,雪線升高 B.林線升高,雪線降低C.林線降低,雪線升高 D.林線降低,雪線降低【解題流程】【嘗試解答】1.A2.A3.B(2020·高考江蘇卷)下圖為甲、乙兩山地同緯度的山地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兩山地屬于()A.昆侖山脈 B.秦嶺C.祁連山脈 D.橫斷山脈2.兩山地的基帶植被類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帶更高,熱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風強C.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 D.基帶原生植被遭破壞解析:第1題,根據圖中甲、乙兩山地經度、甲山地基帶典型植被為常綠闊葉林、乙山地基帶典型植被為干熱河谷灌叢可知,該山地為橫斷山脈,D正確。昆侖山脈經度在98°40′E以西,秦嶺位于100°30′E以東,A、B錯誤。祁連山脈位于溫帶,緯度較高,山地基帶植被不可能是常綠闊葉林,C錯誤。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乙山地屬于橫斷山脈,呈南北走向。甲山地位于橫斷山脈西段,離西南季風源地近,受西南季風帶來的濕潤氣流影響大,在甲山地基帶形成常綠闊葉林。隨著西南季風的不斷深入,受重重山嶺阻擋,到達乙山地時,西南季風勢力大大減弱,基帶受焚風作用影響形成干熱河谷灌叢,C正確。乙山地基帶典型植被為干熱河谷灌叢,而與乙山地基帶同海拔的甲山地典型植被為常綠闊葉林,由此可知,兩山地的基帶植被類型不同與海拔無關,A、B錯誤。即使原生植被遭破壞,新生長的植被依然應該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而不會是干熱河谷灌叢,D錯誤。答案:1.D2.C(2020·山東等級考)山地地形影響氣候特性,進而使山地景觀類型隨海拔升高而變化。太行山區地處華北地區,其間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區巖溶地貌發育,形成了基座相連、異常陡峭的峰叢—洼地集合體。下圖示意兩山區各景觀類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積占比情況。據此完成3~5題。3.與黔桂喀斯特山區相比,太行山區針葉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總分布面積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積占比最大處海拔低4.黔桂喀斯特山區較低海拔區針葉林面積占比較高,主要由于該山區()A.山體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 D.熱量充足5.兩山區農田分布上限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條件不同 B.水熱組合不同C.耕作技術不同 D.耕種歷史不同解析: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與黔桂喀斯特山區相比,太行山區針葉林分布范圍為1000~2800m,垂直分布高差小,而且總分布面積占比也小,B正確,A、C錯誤。黔桂喀斯特山區針葉林分布面積占比最大處位于600~800m,海拔低;太行山區針葉林分布面積占比最大處位于2200~2400m,海拔較高,D錯誤。第4題,黔桂喀斯特山區較低海拔區針葉林面積占比較高,主要是因為該海拔范圍內山體陡峭,垂直分異更明顯,A正確。水分和熱量充足,通常會使針葉林的分布高度變高,B、D錯誤。針葉林分布高度與土壤肥沃程度關聯度低,C錯誤。第5題,太行山區農田分布上限低,黔桂喀斯特山區農田分布上限高,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區所處的緯度低,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即使在較高海拔處,水熱條件也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B正確。答案:3.B4.A5.B非地帶性規律【命題情景】地理環境特征既有整體性,也有差異性;自然環境既有地帶性,也有非地帶性。下圖是南美洲自然帶分布圖?!締栴}探究】探究1分析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甲地相同的原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探究2分析丙地出現荒漠景觀的原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提示]1.乙地處于迎風坡,終年受東南信風帶來的海洋水汽影響;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經,起到增溫增濕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與甲地相同的熱帶雨林帶。2.地處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難以獲得西風從海洋帶來的水汽。非地帶性現象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陸地環境出現了一些非地帶性的地理景觀和自然帶現象。如下表:地區地帶性分布(理想狀態)非地帶性分布(現實狀況)形成原因南美大陸西岸3°S~30°S自北向南依次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和熱帶荒漠帶熱帶荒漠帶呈狹長帶狀分布安第斯山脈限制荒漠向內陸延伸(東西窄);秘魯寒流降溫減濕(南北長)南美大陸南部安第斯山脈以東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荒漠帶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深入;東岸為離岸風,處于背風坡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地勢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巴西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緯度較低;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坡;沿岸有暖流流經南半球中高緯度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缺失南半球相應緯度幾乎全為海洋天山、昆侖山山麓地帶溫帶荒漠帶綠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豐富(高考上海卷)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呈現熱帶稀樹草原的自然景觀,這一現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旱、雨兩季。專家研究認為,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島內其他地區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熱帶稀樹草原景觀的關鍵因素。材料二海南島旱季以偏東風為主。材料三海南島西部一些地方沉積巖透水性強,地表水易于滲漏。海南島東部(??凇偤?和西部(東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風速、日照時數(1971-2000年)表月份降水量(mm)平均風速(m/s)日照時數(h)東方??诃偤|方海口瓊海東方??诃偤?126.581.3159.64.62.62.7202.2144.8121.11213.934.968.24.52.42.5187.0131.3112.217.619.531.44.22.52.4179.2109.1116.3214.235.043.54.12.62.6147.698.7101.6317.450.647.53.92.82.9185.3137.3150.3430.0100.2125.44.12.72.9213.9167.9181.4(1)海南島西部的熱帶稀樹草原景觀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氣機械在物理學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雜糧加工新技術推廣應用考核試卷
-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食品安全案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綜合英語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市港閘區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倫理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海門市德勝初中2025年初三中考最后一卷英語試題含答案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中國當代文學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抽樣調查》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實驗學校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山東名??荚嚶撁?025年高三4月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卷+答案
- 序段外包合同協議
- 話劇導演合同協議
- 軟件設計說明書
- 2023年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南開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工信委選調試題及答案
- GB/T 17591-2025阻燃織物
- 2025中國汽車出海潛在市場研究:澳大利亞篇-2025-03-市場解讀
- 合同歸檔培訓課件
- 2025年OTC市場分析現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