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笠演繹萬般風情_第1頁
安笠演繹萬般風情_第2頁
安笠演繹萬般風情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安笠,演繹萬般風情

在我國,笠帽的歷史悠久,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笠帽都是人們生活中不成缺少的伴侶。笠帽也經常展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詠“笠”:“飯夥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唐代詩人張志和在《漁歌子》詞中寫道:“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一詩中也寫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蓑衣笠帽,猶如拆不開的同伴,經常展現在我國勞動人民的身上,同時也是畫家熱愛擷取的寫意畫:屢見漁翁穿蓑衣戴笠帽,駕著小舟在水墨渲染下的水畔柳岸垂釣自樂;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的老農,趕著老牛手扶木犁在雨天耕田;即便是田園嚇唬鳥獸的稻草人,農家人也不忘給它戴上一頂遮風擋雨的笠帽。笠帽,成為一道獨特的田園風光。

在閩南地區有一種外地鮮見、當地人情有獨鐘的安笠。安笠以細小的竹篾為經緯,在編好的上下兩層篾絲網中間襯嵌竹葉,狀如碩大的圓錐形大漏斗,遠遠望去,頗似埃及金字塔。它直徑一般為五六十厘米,尖頂、圓邊、低垂,戴上它可遮掩半個臉龐;由于錐形,頂部不招風,不易被大風吹落。

史載,舊時閩南沿海草木稀疏,風沙肆虐,人們外出勞作常被曬得很黑,患眼疾、皮膚病者甚多,老百姓苦不堪言。明代時,閩南沿海人從戚繼光軍隊使用的大藤牌(形似安笠的手持盾牌)得到啟示,他們破竹制笠,取名“安笠”,此后染疾者漸少。民間還流傳一首《詠安笠》的歌謠:“安笠圓圓戴頭端,遮陽擋風又美妝。大人細囝皆熱愛,保健防病度難關。”

據當地老一輩人回憶說,由于安笠看起來有幾分神秘感和奇異感,人們外出山野,途中倘遇老虎,一個不是手段的手段就是解下頭上的安笠,反轉過來像盾牌一樣對著老虎,老虎見到就會拔腿退避。

閩南地區沿海的女性更加愛好安笠,視其為必不成少的生活伴侶,驕陽下,風雨中,灘涂上,隨處可見女性頭戴安笠辛勤勞作,呈現一幅彌漫詩意的畫面。安笠的實用價值也得到女仆人們的認可:除了遮風擋雨、遮陽防曬,趕集時,想買海鮮山貨也不用發愁沒有盛器,只要把安笠反轉,鋪墊菜葉、紙張,就可充當菜籃子使用。

安笠不但實用,名稱也很吉利。“安”字,多么像一個婦女頭上戴頂帽子呀!姑娘們把對安笠的鐘愛化成行動,有的涂以桐油使之堅忍耐用,有的買來彩線在笠檐、笠尖編織綴以吉利美觀的圖案,把它點綴得更加嫵媚動人。行走在城鎮街市,可見一頂頂新潮笠帽如彩蝶般在女人的頭上飄動,令人眼花繚亂。

對嬌羞忸怩的姑娘來說,安笠還是愛情的輔佐工具。戴上安笠后,看得見別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