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_第1頁
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_第2頁
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_第3頁
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

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答案

祝勇

現在,讀紙質書的人少了,手機閱讀者卻在增加。對此,寫書的人感受最深,由于書的發行數早已不復上世紀八九十年頭的宏偉。對于一位寫漚心瀝血的文字,人們已經無暇顧及,這將寫推向前所未有的難堪位置,高純度的文本也日益變成寫的“獨語”。

書這個詞,原本是指一本概括的書,就是《尚書》——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集,后來意義變寬,指全體的著作。生活要人們去掙扎、奮斗,因此,一部手機,就是一個高濃縮的書房,在見縫插針的地鐵里讀一讀手機上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和暖的撫慰。現在手機上的書算不算書,我不知道。倘使讓我決斷,我認為手機上的書不叫書,只有紙質書才是書。我認同手機閱讀的便捷,同時擔憂手機閱讀的輕淺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載體的變遷,必定帶來內容的變化。當年我們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銅、竹簡、布帛、紙頁上不斷轉移,與之伴隨的必定是語言和內容的變化。譬如青銅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簡的,所記內容也確定是國家大事,所謂“祀”與“戎”,也就是祭祀和戰役。當文字轉移到紙頁上,化作詩詞、書札、文章,書寫才自由自由,才成為一種均等的權利,抒情、探討也才成為可能,并曼延出璀璨的文學史,有了我們浩大、輝煌的紙上文明,像王羲之《蘭亭序》、李白《上陽臺帖》、蘇軾《寒食帖》,還有9億字的《四庫全書》。

當書從紙頁轉移到電子屏幕上,變更的絕不僅僅是外殼,而是思維方式和傳播方式。網絡呼叫點擊量,因此造就了“標題黨”,而一些沉靜的、意蘊深藏的文字,鮮明是不適合手機閱讀的。手機的書庫中當然也可以下載各類經典,但有誰會在手機上讀黑格爾、韋伯、陳寅恪、錢鍾書?

有人說,紙的時代已然過去,就像甲骨時代、青銅時代終將過去一樣。但我仍頑固地認為,紙質書的時代不會消亡。

文字需要閱讀,文化那么需要撫摩、感受、相融。我們的文字,從來都是文化的一片面。因此,我們碰觸到的不理應僅僅是冰冷的顯示屏,更理應是溫潤的紙頁——那是我們的文化,古代中國的四大研發之一。紙從自然中來,帶著生命的氣息,牽動著漢字的呼吸筋脈,與我們的生命血乳交融。

“中國最美的書”“世界最美的書”,都依托紙而存在。書的藝術,實際就是紙的藝術。抽去一張紙,美就會被抽空,文化也會被肢解。

當然,我們還沒有到悲觀的時候。我們看到,書店不僅沒有裁減,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斷進駐黃金地段。像誠品、言幾又、方所、西西弗這些品位高尚的書店也不斷刷新著我們對書店的老印象,讓閱讀和選購變得更加輕松、時尚和舒適,在書店里翻書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最近為拙著《故宮的隱秘角落》與讀者面對面交流,我驚疑地察覺,來凝聽我回溯歷史、陳述故宮的,儼然多是年輕讀者——在電子時代長大的一代,對閱讀,尤其是紙質書的閱讀,竟然有著自然的好感。

讀紙質書,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由于這樣的閱讀,讓我們的思想沉靜、深入,體驗文明的純美與輝煌。這樣的閱讀是難得的,哪怕只有短短幾分鐘。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層次。(4分)

21.在看來,手機閱讀有什么優點和缺點?(4分)

2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詞?(3分)

23.第③段中的腳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為什么堅強地認為“紙質書的時代不會消亡”?(4分)

20.(4分)首先點出當下“讀紙質書的人少了”這一事實;其次提出“只有紙質書才是書”這一觀點并闡述理由;接著結合現實論述了“紙質書的時代不會消亡”的觀點;結果強調指出“讀紙質書,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21.(4分)優點:便當快捷;容量很大。

缺點:輕淺化,不能用于閱讀一些沉靜的、意菹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見縫插針地舉行閱讀,閱讀內容通常短小零碎。

22.(3分)不再受書寫材質的束縛,文字不再要求精簡.內容不冉限亍國家大事,文字的形式變得豐富(吋以創作詩詞、書札、文章等),表達方式變得多樣(可以舉行抒情、探討),書寫變為自由自由。

23.(4分)舉例論證。論證了手機不適合閱讀沉靜的、意蘊深刻的文字這一觀點,進而論證了手機閱讀變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