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申寧精刻的清儒_第1頁
劉申寧精刻的清儒_第2頁
劉申寧精刻的清儒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劉申寧精刻的清儒

儒學原以修己治人為宗旨,修己那么不能不正自己的心,治人又不能不正別人的心。因此,人心始終是儒學關切的大題目。從“天理”到“良知”,曾經為儒學供給了能夠延續氣脈的東西。當明代的宗廟社稷在天下震蕩中分崩離析之后,由白山黑水之間走出來的少數人統馭了整個中華,嚴滿漢之分、箝士人之口,是他們的治御之道。澎湃一時的思想消歇之后,余下的便是以細密見長的實證精神。學術的求實與細分,以其深度和廣度顯示了它的自身價值,但卻使人們在精神上日益萎頓和偏狹了。

宋明儒關注的是心性與理念,“其窮也不憂,其樂也不淫”,他們的人品自有卓卓不成輕議之處。這些人是在與天理人欲的一番劇戰后悟徹源頭的。而清儒那么不然,他們以學問為第一,終生消磨在冷板凳上,他們不慕榮利的淡泊里又包含著一種對于世事的淡漠。這種冷漠使他們撰寫了大量與古人爭是非的著作,卻見不到用喜怒哀樂寫出自己心底波瀾的文字。在他們的心頭上,學問和榮利的重量各不一致,當學問不能淡化榮利的時候,道德的低落就會露出他們耐不得落莫和清貧的一面。寫過《十七史商榷》的王鳴鶴,“自束發至垂白,未嘗一日輟書”。而在時人筆下,他的利欲之心卻顯得奇怪可怕:“王西莊未弟時,嘗館富室家,每入室時必雙手作摟物狀。人問之,曰:欲將其財旺氣摟入己懷也。及仕官后,秦諉楚垂多所干沒,人問之曰,先生學問富有,而乃吝不已,不畏后世之名節乎!公曰:貪鄙不過一時之嘲,學問乃千古之業。余自信文名可以傳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沒而著作常存,吾之道德文章猶在也。故所著書多康慨昂揚語,蓋自掩貪陋也。”他的可怕不僅在于貪欲,而且在于斟酌周密,理路明顯,能夠把貪欲的可行與可取講得一片透徹,井井有條。

宋明600年間,能夠以經義立說、被奉為一代宗師的人多半有鮮明的君子意識,其規行矩步、凝重肅穆未必盡合人情,而由此表現出來的人格和風采實有足多者。與他們比,乾嘉人物里的宗師鮮明沒有那么多的君子意識。以訓詁考辯得大名的戴震,岸岸然為學界領袖,然而死后不久,掛在他名下的兩部撰述便因著作權的疑問而先后變作別人考證的對象了。作為一位“經學為當世冠”的大儒,其實無須借剿竊為自己再添聲光。但以科名論,他又是一個三經會試不能登弟的舉人。不能登弟謂之運蹇,而三經會試那么說明心熱。戴震一生輕詆宋儒性理之學空疏迂闊,但身后為人所譏者,恰恰是心性的功夫太少。清代的宿儒在這些地方表現出來的都是一己之名和一己之利的精刻,對名權利算計得如此精刻的人物,總是君子意識分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