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首件施工技術方案_第1頁
涵洞首件施工技術方案_第2頁
涵洞首件施工技術方案_第3頁
涵洞首件施工技術方案_第4頁
涵洞首件施工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錄一、編制依據

2二、工程概況

3三、首件目的

5四、施工工藝

64.1、施工總體安排

64.2、工藝流程

6五、人工機械設備配置

26六、質量保證措施

28七、安全保證措施

35八、環保保證措施

41九、進度計劃

44

涵洞首件制施工技術方案一、編制依據1、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條例、規定;2、國家現行施工技術規范、規程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見如下:(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JTGF80/1—2004(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JTGTF50—2011;(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0-2002

(5)《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

(6)《公路工程常用金屬試驗規程選編》

JTJ055-83

(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

(8)《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

(9)《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50107-2010

(10)《砌筑砂漿配合比設計規程》JGJT98-2010

(11)《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準》JGJ/T27-2001

(12)《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01

(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

(14)《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E42-2005

(1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E30-2005

(16)《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GB/T1346-2001(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18)《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GB01-2003

(19)《低碳鋼熱軋圓盤條》

GB/T701-2008

(20)《混凝土用水標準》

JGJ63-2006

(21)《混凝土外加劑》

GB8076-2008

(22)《水泥細度檢驗方法篩析法》

GB/T1345-2005

(23)《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GB/T228-2002

(24)《預應力混凝土用熱處理鋼筋》GB4463-84

(25)《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3、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建設單位提供的工程設計文件、圖紙、設計文件,現場調查資料或報告;4、XXX的《重慶銅合高速標準化管理手冊》及相關的程序文件與作業指導書、相關的施工機械設備技術性能資料、工程項目策劃書等。二、工程概況本工程是重慶市高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銅梁至合川段作為三環的一部分連接重慶市的兩個重要城市,位于重慶市西北經濟區,西起銅梁城北二龍碑附近,途經二坪、舊縣、十塘,東止渝武高速公路合川南沙溪廟互通,是連接渝遂、渝武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我標段共有33道蓋板涵,其中4.0×4.0m共有1道,4.0×3.5m共有6道,4.0×3.2m共有1道,4.0×2.5m共有13道,4.0×2.7m共有1道,2.0×2.0m共有10道,2.0×1.5m共有1道。根據本標段實際現場實際施工進度情況,綜合考慮選定AK0+550涵洞作為涵洞的首件產品進行施工。AK0+550涵洞為1-2.0*1.5m,與線路正交,涵身長度22米,進出口為八字墻。

AK0+550涵洞主要工程數量見表2-1。表2-1:AK0+550涵洞主要工程數量表項目名稱材料類型與型號單位數量蓋板B16kg1101.7B12kg384.1Φ8kg676.2C30砼蓋板m312.2洞身C30砼臺身m355.8M7.5漿砌片石蓋板涵鋪底m318.4瀝青麻絮沉降縫m316片碎石臺背回填m3296.5C20砼帽石m30.7基礎C20砼蓋板涵基礎m333.1M5.0漿砌片石換填m3132.9干處挖土方m3122.2干處挖石方m338.4M7.5漿砌片石八字墻翼墻基礎m37.2M7.5漿砌片石八字墻截水墻m32.8洞口M7.5漿砌片石八字墻身m38.8M7.5漿砌片石八字墻鋪砌m36

AK0+550涵洞主要設計構造圖見圖2-1。圖2-1:涵洞墻身構造圖三、首件目的通過AK0+550涵洞首件的施工,取得相關的施工技術參數,確定擬定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為后續涵洞施工總結相關經驗;通過首件工程施工,結合施工的特點,來確定最優的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

四、施工工藝4.1、施工總體安排AK0+550涵洞施工場地經過前期項目部駐地的施工已經滿足施工條件,做到了“三通一平”。便道利用212國道及原有村道道結合現修筑的主線便道,施工機械運行通暢,施工過程中與村道的交叉安全維護工作準備完畢。涵洞施工模板使用定型組合鋼模;砼采用自建攪拌站集中拌制,金九商品砼備用,砼由罐車運輸到現場,砼澆筑采用溜槽澆筑,綜合備選方案汽車泵泵送或挖掘機配合澆筑。養護采用土工布覆蓋灑水濕養。4.2、工藝流程涵洞施工工藝流程詳見圖4-1。

圖4-1:涵洞施工工藝流程圖4.2.1、基坑開挖及基礎換填基坑開挖前,應按施工要求放出開挖控制樁,并灑出開挖控制灰線。開挖控制樁布設時應考慮基礎支模工作面,一般以50cm為宜(漿砌M5.0片石擴大基礎不進行加寬基坑開挖)。基坑采用挖掘機分層開挖,人工配合清底與整修坑壁。涵洞開挖應預留20~30cm厚度用人工予以整修。在基坑開挖時,應據土質情況按一定坡度進行放坡。放坡坡度根據現場地質,地下水及坑頂有無動靜載等情況,按施工規范要求選定。當土質較差時,開挖中應采取必要的支擋措施,防止基坑邊坡坍塌和滑坡,開挖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支撐變化情況,防止支撐失穩破壞。當開挖時有硬質巖石無法使用機械開挖時,可根據巖石特性(硬度,整體性,風化情況等),采用人工風鎬或淺孔松動爆破開挖。基坑開挖時嚴禁超挖。基坑開挖過程中應及時跟進測量工作面高程,對于要求起拱的涵洞應根據調整后的高程控制基底標高。當到達人工清底標高(一般距基底30cm)時,停止機械挖掘施工,進行人工清底整平。對于基礎有臺階的涵洞,應注意按高差留出臺階。到達設計基底標高時,用蛙式打夯機進行原土夯實、平整,基底的虛碴及雜物必須清理干凈。基底必須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檢測符合要求時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當地基承載力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時,報請監理工程師及設計單位批準采取必要的措施。地基處理后其基本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AK0+550涵洞基礎要進行M5.0漿砌片石換填處理,采用分層擠漿砌筑方法。其砌筑方法除執行洞口基礎及墻身施工外,還需注意如下幾點:1、砌筑基礎,砌筑應自外緣開始,砌好外圈后再填砌腹部。

2、第一層砌筑的石塊應盡可能挑選大塊的,并以寬面為底平放鋪砌,且輪流丁放或順放,用小石塊填塞空隙,灌以砂漿,然后再開始一層層平砌。

3、基礎沉降縫與洞身沉降縫一致,縫寬2厘米,用瀝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彈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

4.2.2、模板工程AK0+550涵洞左右幅基礎、墻身采用分離式兩級C20混凝土基礎,其寬度分別為120、60cm。由于涵洞墻身高度4m以下只允許設置一道拉桿,本涵洞模板擬采用1.5×1.2m組合鋼模。為了充分利用模板,在基礎施工中模板不開拉桿孔,以便墻身施工。①、模板拼裝1、模板布置及拼裝:基礎采用長度方向水平放置,墻身長度方向豎向放置。根據設計圖紙規定,每4~6m設置一道沉降縫,根據現有模板尺寸,按6m設置一道沉降縫。面板的接縫處應夾一層雙面膠使接縫處不漏漿,雙面膠應平面板外表面,不得外凸或內陷,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外觀質量。2、橫向次圍楞設置:為了保證模板縱向方向的平直度,橫向圍楞由[10槽鋼組成次圍楞。基礎按間距60cm設置2道橫向圍楞。墻身每塊模板設置3道橫向圍楞,在模板接縫處保證有一道圍楞,另外設置2道,即圍楞間距在50cm。3、豎向主圍楞設置:基礎采用10×10cm木枋或[10槽鋼按間距60cm布置,保證在模板接縫處有一道圍楞;墻身豎向圍楞有兩種布置方式,涵洞凈高在3.5m或以上時,按間距40cm設置[25a槽鋼豎向鋼圍楞,其余按60cm間距布置,同時也能保證在模板拼縫位置有一道豎向圍楞。為了便于拉桿擰螺母,槽鋼開拉桿孔位置反扣20cm長[22a槽鋼,并焊接16×16cm厚1cm鋼板加強,對拉螺栓采用M20。見圖4-2槽鋼圍楞局部設計圖。圖4-2:槽鋼圍楞局部設計圖②、基礎模板安裝基礎模板高度較小,因此水平方向應取模板的長度方向,盡量減少模板的接縫。基礎模板按1.5m方向水平放置,每段4塊,模板拼裝按前述說明進行拼裝。箱涵基底承載力經過檢測滿足設計要求或以完成M5.0漿砌片石回填后即可開始施工,首先將原地面整平到設計基底標高,然后測量放出混凝土基礎的邊線和沉降縫的位置,接著分塊安裝混凝土基礎的模板。模板內側可用φ20的鋼筋或木樁打入土中定位。模板立起來之后加斜撐支撐模板。澆筑第一層基礎混凝土時距離混凝土外側邊緣10cm預埋φ20鋼筋,方便上層基礎模板定位。基礎模板安裝見圖4-3。圖4-3:基礎模板安裝示意圖

③、墻身模板安裝在基礎澆筑完成后,即進行涵內基坑回填,以免墻身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機械無法作業首先在基礎上測量放樣墻身位置,在墻身模板內側鉆孔預埋φ12定位鋼筋,每塊模板至少保證有2根內側定位鋼筋。橫楞、豎楞設置必須保證有1道在模板拼縫處。橫楞與模板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方式,如U型卡扣、6號以上鐵絲,保證模板在涵洞縱向方向的平直度。橫向圍楞必須長出模板20~30cm,用于封頭模板的固定。豎向主圍楞高出模板頂面,頂部拉桿設置在模板之外,底部設置的拉桿距離基礎面≤30cm。穿混凝土拉桿設置PVC套管,注意PVC管與模板間隙,保證不漏漿。由于墻身設計無鋼筋,墻身模板內側不能設置橫向的定位鋼筋,采取外側設置橫向支撐和斜拉纜風繩對模板垂直度、墻身尺寸來進行調節。為了減少橫撐和纜風繩的數量,可將其設置在模板高度、水平方向的拼縫交接處,并保證其可靠連接。外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