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總體規劃專題講義_第1頁
城市總體規劃專題講義_第2頁
城市總體規劃專題講義_第3頁
城市總體規劃專題講義_第4頁
城市總體規劃專題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總體規劃筆記講義緒論宏觀:區域規劃(省市,縣鎮規劃) 都市圈規劃城鎮體系規劃中觀: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微觀:詳細規劃80年代以前,修建性詳規

80年代以后,控制性詳規第一章城市與城市規劃一.城市的形成城市的產生與發展受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既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同時受上層建筑(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的影響。城——防御設施市——貿易點社會第一次分工形成居民點社會第二次分工形成城市雛形第一節城市的產生與發展二.城市的發展初期:軍事防御原始社會:聚落奴隸社會:軍事防御封建社會:增加宗教文化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第二節城市規劃思想史《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軌,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維特魯威《建筑十書》一.古代的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二.近代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

1.空想社會主義“烏托邦”

傅立葉——法郎吉歐文——新協和村康帕內拉——太陽城霍華德——花園城市

1898《明天——一條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明日的田園城市》二.近代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2.衛星城理論(1)第一代衛星城——臥城

1912——1920巴黎計劃建政府衛星城產生“鐘擺”式交通流(2)第二代衛星城——半臥城芬蘭建筑師沙里寧魏林比衛星城(3)第三代衛星城——獨立式居住,服務,工業,社會(4)小結,趨勢①功能單一——〉多元②設施較完善③規模擴大④與母城關系趨淡⑤與母城距離不斷增加二.近代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3.有機疏散理論沙里寧——1943年《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

大赫爾辛基規劃方案4.勒柯布西埃(印度)昌笛加爾規劃(法國)馬賽公寓四大現代建筑大師之一(另外三位:密斯,賴特,格羅比烏斯)第三節雅典憲章與馬丘比丘憲章1933CIAM雅典雅典憲章:指出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游憩與交通的功能分區

——交通分流

——人,車分流

——步行系統,人行天橋1978年利馬提出馬丘比丘憲章強調古建筑保護第四節發展趨勢一.從實踐角度靜態——>動態無序——>有序——>無序二.城市研究單一學科——>多學科城市個體——>區域跨區域鄰里單位小區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和編制原則

第一節城市性質城市性質——指各城市在國家經濟社會發長中所處地位和所起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網絡以及更大范圍內分工的重要職能城市職能——指城市在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所擔負的任務和作用,人們在城市中進行各種生產服務活動均屬于城市職能范疇。分基本職能和非基本職能

第二節城市類型1.奧隆索分類城市分類

城市類型

行政城市首都,稅收(關卡)城市防御城市堡壘城市,駐軍城市,海軍城市文化城市大學城,教堂城,文藝中心,朝圣中心,宗教中心生產城市加工,工業城市交通運輸城市采集城市,運輸城市,貿易城市游覽療養城市療養地,旅游城市,度假勝地第二節城市類型2.我國城市分類工業城市多種工業城市株洲,常州單一工業城市石油工業:玉門,茂名深林工業:伊春,牙克石礦業:淮安,雞西交通海口城市鐵路樞紐徐州,鷹潭海港大連,湛江,塘沽內河河港宜昌,九江中心城市全國性中心北京,上海地方性中心省會,自治區首府特殊職能城市革命紀念城市延安,井岡山游覽療養勝地桂林,北戴河邊境城市黑河,綏芬河經濟特區城市深圳,珠海縣城二.城市性質的確定1.確定城市性質的原則(1)獨立性——捉本質(2)主導性——反映1—3個職能方面(抓主要)(3)時效性——年限(4)前瞻性——預測2.思路和依據(1)捉主導因素(2)依據:歷史依據——了解城市歷史區域依據——占區域什么地位二.城市性質的確定3.確定城市性質的方法

(1)基本與非基本比例法基本人口,非基本人口

城市類型基本產業職工比例制造業60商業50礦業15批發商業20交通運輸11大學城中師生比例占50%以上不同類型城市劃分標準二.城市性質的確定(2)區位商法Qij=(Eij/Ei)/(Ej/E)當Q>1,該產業為某城市的城市性質,反則否。Qij——i市j部門的區位商Eij——j市j部門從業人數Ej——地區或全國i部門從業人數Ei——i市職工總數E——地區或全國職工總數(3)其他方法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①分析主要產業部門在全國或地區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主要部門經濟結構③分析用地結構的主次,以用地和所占地比重大小來定量分析第三章城市規模第一節城市人口

1.體系(1)地區人口(2)市區人口(3)地區非農業人口(4)市區非農業人口城市化——>非農,常住第一節城市人口2.含義和意義

含義——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經濟聯系,管理條件等因素,一般可劃分為市區,近郊區,市轄縣(遠郊區)。城市規劃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區與近郊區的非農業人口。市轄縣的非農業人口,除了個別直屬該市的工業區(鎮)以外,一般不計入;而應將它們分別計入各市轄縣鎮中去。

意義——城市人口調查分析和預測,是一項既重要又復雜的工作,它既是城市總體規劃的目標,又是制定一系列具體技術指標與布局的依據。做好這項工作對正確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有著很大的影響。第一節城市人口3.城市人口構成(1)年齡構成,百歲圖(2)性別構成,男女數量與比例(3)家庭構成,反映家庭人口數量,性別,輩分等(鼓勵由大到小,由多輩數到少輩數)(4)勞動構成,影響城市性質了解年齡構成的意義預測未來城市人口規模就業人數及各項設施規模數量基本人口:對外交流非基本人口:為城市內部服務被撫養人口第一節城市人口4.城市人口變化自然增長:自然增長率=(出生—死亡)/年平均人口機械政治:機械增長率=(遷入—遷出)/年平均人口人口增長速度人口平均增長率=人口平均發展速度—15.城市人口規模確定方法(1)勞動平衡法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種方法(2)職工帶眷系數法新工礦城市規劃總人口數=帶眷職工人數×(1+帶眷系數)+單身職工(3)遞推法(綜合分析法)規劃人口數=現狀人口數×(1+年均政治率)n(4)環境容量法第二節城市人口規劃分類1.從城市本身分類特大城市>100萬人大城市50萬—100萬人中等城市20萬—50萬人小城市<20萬人2.從區域角度劃分巨型城市>500萬人超大城市200萬—500萬人特大城市100萬—200萬人3.其他都市帶都市連綿區都市圈都市區第四章城市用地

第一節城市用地概述城市規劃設計中的城市用地P57某城市:市域用地市區用地城市建設用地——建成區中心用地第二節城市用地條件分析與適應性評價一.城市與自然環境(1)地質條件建筑地基,承載力滑坡,沖溝,地震(2)水文與水文地質水文條件:最高水位水文地質:地下水埋深一.城市與自然環境(3)氣候太陽輻射日照時數,日照間距風向風箱玫瑰圖污染系數=風向頻率/風速溫度南方:降溫,通風北方:防寒,阻風降水,濕度(4)地形因勢繪地形圖——反映現實地形狀況“協調自然,順應自然”二.城市用地條件分析協調問題(1)用地布局結構是否合理(生態環境)(2)對外交通與市內交通是否合理,協調(3)城市設施,社會基礎設施(4)綜合評價甲與乙比較,優勢,劣勢第三節城市用地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表代碼用地名稱內容說明R(黃色或平行線)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道路用地,綠地指居住小區,居住街坊,居住組團和單位生活區等各種類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有一,二,三,四類居住用地C(紅色)公共設施用地行政辦公用地,商業金融業用地,文化娛樂用地,體育用地,醫療衛生用地,教育科研設計用地,文物古跡用地,其他公共設施用地指居住區及居住區級以上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以及科研設計等機構和設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城市用地分類表代碼用地名稱內容分類M(普藍)工業用地一類工業用地,二類工業用地,三類工業用地指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礦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和其他用地類W(青蓮色)倉儲用地普通倉庫用地,危險品倉庫用地,堆場指倉儲企業的庫房,堆場和包裝加工車間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T對外交通用地鐵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運輸用地,港口用地,機場用地指鐵路,公路,管道運輸,港口和機場等城市對外交通運輸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S道路廣場用地道路用地,廣場用地,社會停車場、庫用地指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的道路,廣場和停車場等用地城市用地分類表代碼用地名稱內容說明U(普藍加符號)市政公用設施用地供應設施用地,交通設施用地,環境衛生設施用地,施工與維修設施用地,殯葬設施用地,其他市政功用設施用地指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的市政功用設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及管道維修設施等用地G綠地公共綠地,生產防護綠地指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的公共綠地及生產防護綠地,不包括專用綠地,園地和林P特殊用地軍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指特殊性質的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水域,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村鎮建設用地指除以上九大類城市建設用地之外的用地第五章城市組成要素用地規劃第一節工業用地一.城市工業用地的基本要求

1.用地形狀和大小工業生產環節:原材料→加工生產→倉庫→輸出

2.用地要求:坡度≤2%

3.水源、能源二交通、運輸要求公路:運距短、運量小、較靈活方便、投資小、戶到戶鐵路:運距長、運量大、不靈活、建設投資高、速度較快、須中轉航空:運距遠、運量大、速度快、投資大、受氣象影響大水運:運距遠、運量大、較經濟、不靈活、速度慢管道:專用運輸線第一節工業用地三.環境保護空氣污染:風向(下風向)、防護林帶水體污染:排水處理,對流域的影響,對地下水的影響廢渣污染:回收、綜合利用噪音污染:種植隔音綠地四.舊城工業用地調整工業企業之間的干擾工業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五.布置方式

1.獨立工業區:遠離城市或保持一定距離(危險或嚴重污染之工業)

2.城市邊緣區六.工業用地分類

1類:無污染;

2類:輕污染;

3類:污染嚴重。發展趨勢:由專業化向多職能物流中心發展。第二節對外交通運輸與城市布局一.鐵路在城市中的布置線路:坡度、轉彎半徑站場客站(三種形式)貨站編組站

①考慮客、貨流與城市交通的聯系;

②貨運站場的位置;

③考慮鐵路編組站問題二.港口

1.海港;2.內河港;3.考慮省錢三.機場

1.凈空限制要求,用地條件空間距離——解決干擾問題時間——解決方便問題

2.考慮:距離、方位、氣象(雪區)、信號(無線電信號)四.公路

1.城市與站場關系;

2.客貨流疏、集散。結論:對外交通中,主要解決干擾問題和便利聯系問題。第三節倉庫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一.倉庫分類

1.從安全衛生分類:

⑴一般綜合性倉庫;

⑵特種倉庫(易燃,易爆,毒害,化工)

2.從城市使用角度分類:

⑴儲備倉庫(國庫、糧庫);⑵轉運倉庫(短期存放)

⑶供應倉庫;⑷收購倉庫(接近物資產地)二.倉庫用地布置一般原則1.利用排水;2.地下水位不能太高;|3.土壤承載力;4.有利于交通運輸;|

5.有利于建設、經營使用;6.節約用地;

7.沿河布置時,必須留出岸線;8.環境保護。三.發展趨勢由專業化向多職能發展→物流中心技術要求第四節居住用地規劃布置“ChapterofAthens”提出:居住乃城市四大功能之首。一.城市用地:居住、工業、倉庫、公共建筑、綠地、道路、對外交通、市政工程設施;二.居住用地:居住區內部的住宅、道路、公共建筑、綠地;三.居住用地的選擇與布置:

⑴自然條件;

⑵生產區與生活區關系;

⑶用地規模;

⑷利用原有基礎設施。第五節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的規劃布置一.分類:直接相關的:日常使用(百貨、食品、糧油)非經常使用(家具店)非直接相關:城市相屬(行政管理機構)非地方性的(大專院校)

1.按使用性質分:行政辦公類;商業金融類;文化娛樂類;體育類;醫療衛生類;大專院校類;科研設計類;文物古跡類;其他類。

2.按級別劃分:市級;居住區級;小區級(總體規劃圖中說設公共設施只為市級,居住區級或以五千分之一圖紙所示用地不足0.5公頃不予表示。二.指標:按總用地比例或人均用地控制。三.規劃布置

1.城市用地發展方向

2.中心區布置(定位):集中式(地形平坦)←→分散式(地形變化復雜)關系到城市用地結構:⑴組團式發展;⑵單一式發展考慮因素:地形,城市用地規模城市規模:行政、教育、科研→集中布置居多商業服務→集中與分散結合布置,帶狀分布第五節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的規劃布置四.原則:⑴成套配置;⑵服務半徑;⑶組織半徑;

⑷環境要求;⑸城市景觀;⑹建設順序;⑺原有原則。注意各種布置方式之優缺點:布置方式

優點

缺點集中式

規模大,服務半徑長,效益高,項目齊全,利于交通組織形成景觀。

環境壓力大,人流組織,社會,治安管理難度大,不便利,發展空間受限,轉型難

分散式

環境好,利于專業化,服務范圍大,方便使用,發展空間大

規模小,項目不齊全,效益低,交通公共設施重復建設,管理問題,經管問題

第五節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的規劃布置大類中類小類類別名稱

G1G11綜合公園G111市級公園G112區級公園G113居住區級公園G12G121兒童公園

G122動物園

G123植物園

G124歷史名園G125風景名勝公園G126游樂公園G127其他專類公園第五節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的規劃布置大類中類小類類別名稱G2生產綠地

G3防護綠地

G4居住綠地

G5附屬綠地

G51公共設施用地綠地G52工業用地綠地G53倉儲用地綠地G54對外交通用地綠地G55道路綠地G56市政設施用地綠地G57特殊用地綠地G6生態景觀綠地

第六節公共綠地規劃布置一.城市綠地的含義——用以栽植樹木花草和配套設施,基本上由綠色植物所覆蓋,并賦以一定的功能與用途的場地二.城市綠地的功能與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態質量;

2.有利于環境保護;

3.增加城市地景之美學;

4.提高城市生活質量;

5.增加城市經濟效益;

6.有利于城市防災。三.城市綠地的分類和用地指標:1.分類,見綠地分類表;

2.指標:綠地率。第六節公共綠地規劃布置四.城市綠地規劃布置原則:

1.促進人、城市與自然的融洽共存,優化城市生存和發展環境,提高城市營運機能,增強城市自然性能和可持續發展性能。

2.合理分布,為城市多樣生活提供場所,與其他地域結合發揮整和的功能與環境效應。

3.以人為本,適應不同人群需要,兼顧共享,均衡,就近原則。

4.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

5.充分利用城市自然基礎,強化城市環境的個性,體現文化內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五.城市綠地的規劃布置

1.構筑城鄉一體化的生態大綠化環境;

2.建筑城市開蔽空間系統;

3.城市綠地系統構成;

4.防護綠地與生態綠地。第六章城市道路系統規劃一.布置城市道路系統的基本要求

1.組織完整的道路系統

2.劃分道路使用價值

3.利用地形道路走向平行等交線布局

4.環境問題二.城市道路系統及道路寬度確定

1.城市道路形式與功能

2.完善道路系統的幾個措施

①城市中心區開辟步行系統(街、區)車、人流的流動、停駐、集散避開人、車流相互干擾

②專用公車車道

3.舊城區道路系統完善,保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暢通

4.道路寬度及斷面組合方式確定第六章城市道路系統規劃三.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的組織

1.合理布置主要吸引人流車流的功能區域節點

2.處理好過境交通,合理布置大型停車場小結1.布置形式①方格網②環狀加放射③自由式④組合式2.功能主、次、干生活、交通、游覽路3.斷面形式4.樞紐的布置5.城市用地發展方向6.城市用地組織形式(若干組團)7.利用地形8.道路交通叉口組織形式平交、立交、正十字交叉第七章城市規劃用地標準第七章城市規劃用地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居住用地20-30%;工業用地15-25%道路廣場用地8-15%;公共綠地8-15%

工業城市:工業用地↑

交通樞紐城市:對內交通、倉儲↑

旅游城市:公共綠地設施↑注意:1.工業用地中若有大型工業項目,用地可大于

25%,但應小于30%。

2.風景旅游城市中,綠地大于15%。

3.居住、工業、道路和公共綠地四類用地占建筑用地60-70%為宜。第七章城市規劃用地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表R:居住用地圖例色彩為黃色類別說明一類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二類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三類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設施比較齊全,布局不完整,環境一般,或住宅與工業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類居住用地(R4)以簡陋住宅為主的用地第七章城市規劃用地標準C:公共設施用地

C1:行政辦公用地圖例色彩為大紅

C2:商業金融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