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傳染與免疫本章內容細菌性的傳染機制宿主抗傳染的機制(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抗原、抗體抗原抗體反應和應用(免疫標記技術)生物制品(一)病原菌致病力的強弱毒力*侵襲力毒素*1.侵襲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線,并能于宿主體內定居、繁殖、擴散的能力,稱為侵襲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與擴散能力;
對宿主防御機能的抵抗能力;第一節傳染2.毒素(toxin)*細菌毒素按其來源、性質和作用的不同,分為兩大類外毒素內毒素
病原細菌,主要是一些G+菌,在生長過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破傷風痙攣毒素(tetanospamin)、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內當細菌溶解后才釋放的如痢疾志賀菌的腸毒素。(1)外毒素(exotoxin)特點:通常為蛋白質,抗原性強,可選擇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組織器官,不同病原菌產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癥狀也不同。其毒性作用強,但毒性不穩定,對熱(60~80℃失活)和某些化學物質敏感。(一)病原菌致病力的強弱破傷風痙攣毒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高度親和力,與其細胞表面神經節苷脂結合,進入細胞后通過輕鏈毒性封閉抑制性突觸的介質釋放,導致伸肌,屈肌同時強烈收縮、肌肉強直痙攣。破傷風痙攣毒素的毒性僅次于肉毒毒素,當其含量尚不能引起免疫時即足以致病,而毒素與神經突觸的結合是不可逆的,一般治療無效,因此該病的免疫預防特別重要。類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利用外毒素對熱和某些化學物質敏感的特點,用0.3%~0.4%甲醛處理,使其毒性完全喪失,但仍保持抗原性,這種經處理的外毒素為類毒素。用于預防注射(人工主動免疫)。將類毒素注射動物(如馬),可刺激機體產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體,稱為抗毒素,用于緊急治療(人工被動免疫)。
脫毒
免疫動物
外毒素類毒素抗毒素(極毒抗原)
0.3%~0.4%甲醛
(無毒抗原)(抗體)2.毒素(toxin)*(一)病原菌致病力的強弱(2)內毒素(endotoxin)G-菌的細胞壁物質,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于菌體裂解時釋放,作用于白細胞、血小板、補體系統、凝血系統等多種細胞和體液系統,引起發熱、白細胞增多、血壓下降及微循環障礙,有多方面復雜作用,但相對毒性較弱。各種G-菌的內毒素其作用相似,且沒有器官特異性。病例:
G-細菌感染、腦膜炎球菌毒血癥毒性低,抗原性弱,不能制成類毒素,耐熱,無組織器官特異性,癥狀大體相同(通常引起全身系統反應:發熱、休克、血液凝集、虛弱、腹瀉、腸出血)。特點:2.毒素(toxin)*(一)病原菌致病力的強弱內毒素(熱原質)的檢出法:鱟試劑法鱟血變形細胞+內毒素凝膠化反應裂解物
(0.1ppm)具有簡便、快速和靈敏的特點。
廣泛用于臨床診斷,藥品、生物制品和血制品檢驗,食品衛生檢測。外毒素與內毒素的比較宿主的免疫途徑:
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免疫或自然免疫)
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
(二)宿主的免疫力*第一節宿主的非特異免疫非特異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是機體的一般生理防衛功能,又稱天然免疫(innateimmunity);是在種系發育過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遺傳而來,防衛任何外界異物對機體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誘導。主要包括生理屏障、細胞因素和體液因素。天然免疫的組成:p2791.補體系統(complementsystem):P281存在于正常機體體液中的非特異性的殺菌物質,包括廿余種蛋白質成分,主要由肝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通常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正常血清和體液中。當在一定條件下促發補體系統的一系列酶促級聯反應,使補體由無活性形式轉變為對病原體具有殺滅作用的活性形式稱補體激活。激活后的補體就能參與破壞或清除已被抗體結合的抗原或細胞,發揮其溶胞作用、病毒滅活、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和釋放組胺等免疫功能。在免疫反應中,有能擴大和增強抗體的“補助”能力,稱為補體。補體的本質是一類酶原,無特異性,能被任何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的生物學功能:
溶解和殺傷細胞;
趨化作用;
免疫粘附作用;中和病毒;過敏毒素(促進炎癥)作用;2.干擾素(interferon,IFN):宿主細胞在病毒等多種誘生劑刺激下產生的一類低分子量糖蛋白,分a、b、g三組,分別由白細胞、成纖維細胞和T淋巴細胞產生。a、b屬Ⅰ型干擾素,g屬Ⅱ型干擾素(Ⅰ型干擾素以抗病毒活性為主,Ⅱ型干擾素抗病毒活性較低,但免疫調節作用更強)。干擾素作用于宿主細胞,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antiviralprotein,AVP),這種蛋白質可干擾病毒mRNA的翻譯,從而抑制新病毒的合成,具有廣譜抗病毒功能;同時,還有多方面的免疫調節作用。(病毒或干擾素誘生劑)P282第三節宿主的特異性免疫一、特異性免疫的一般概念1.特異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的概念:機體在生命過程中接受抗原性異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種疫苗后產生的,又稱獲得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特點:記憶性獲得性;高度特異性;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的類型:(天然或人工兩種方式獲得)自動獲得
天然的:經臨床或亞臨床感染后獲得
(Ag)
——天然獲得性自動免疫
人工的:接種死、活疫苗或類毒素后獲得
——人工獲得性自動免疫
被動獲得
天然的:通過胎盤或初乳自母體獲得
(Ab)
——天然獲得性被動免疫人工的:注入免疫血清、抗毒素、丙種球蛋白或淋巴細胞后獲得——人工獲得性被動免疫一、免疫分子(抗原和抗體)*1)定義一類能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并能與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結合反應的物質。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或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能力(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特性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應原性(reactinogenicity):能與免疫應答產物(抗體及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結合和反應的特性。2)抗原的兩個特性:1.抗原(Antigen,Ag)
p2753)抗原的類別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具有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的抗原。(大多數蛋白質、細菌、病毒等)半抗原(hapten)或不完全抗原(pleteantigen):只有反應原性而沒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如類脂質、寡糖、核酸及許多藥物)。4)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質基礎:異己性;
分子量大小;
化學結構與組成;抗原物質上能夠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應答并與其產物特異反應的化學基團。它是抗原特異性的物質基礎。抗原所攜抗原決定簇的數目稱為抗原價,一般抗原是多價的。抗原決定簇(antign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P276每種細菌的細胞都是一個包含多種抗原成分的復合體5)主要的細菌抗原p278菌體抗原:指存在于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上的抗原。過去稱O抗原。目前O抗原專指G-細菌尤其是一些腸道G-細菌表面的耐熱、抗乙醇的脂多糖-蛋白抗原。表面抗原:指包圍在細菌細胞壁外層的抗原,主要是莢膜或微莢膜抗原。(沙門氏菌的表面抗原稱為Vi抗原;志賀氏菌的表面抗原稱為K抗原;肺炎鏈球菌的表面抗原稱莢膜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菌毛抗原外毒素和類毒素2.抗體(antibody,Ab)1)定義:高等動物體在抗原刺激下所形成的一類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結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稱為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有五種類型:
IgG(主要,占80%),IgA(血清型是單體,分泌型是雙體)IgM(5個單體組成)IgD,IgE
免疫動物
抗體(作為抗原)
抗抗體p285含抗體的血清稱為抗血清或免疫血清。2)抗體形成的一般規律p287同種抗原兩次免疫,機體產生抗體出現兩個階段:初次應答:潛伏期長,產生的抗體效價低,維持時間短;再次應答:潛伏期短,產生的抗體效價高,維持時間長;回憶應答: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經一段時間在體內完全消失時,如機體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體快速上升。這種再次遇到同一抗原時反應更快、更強的現象。再次應答和回憶應答取決于體內記憶性T細胞和B細胞的存在①二鏈
輕鏈(L鏈)重鏈(H鏈)②二端
氨基端羧基端③三區
V區C區鉸鏈區④
4對鏈間二硫鍵(在每一個功能區內,鏈內二硫鍵形成“環”)⑤
二種酶解位點(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⑥體和價:
IgG、D、E:
單體,二價
IgA:二體,四價
IgM:五體,十價(理論),五價(實際)
⑦
構象:與抗原結合后構象發生變化:“T”型“Y”型5)單克隆抗體和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p293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antibody,McAb):指單一純系B淋巴細胞克隆經分化、增殖后的漿細胞所產生的單一特異性的免疫蛋白分子。應用:高效治療劑(抗病毒)藥物導彈(McAb與毒素偶聯)(抗腫瘤)具有高特異性、高純度、效價高等優點。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生產單克隆抗體:該技術由G.Kohler、C.Milstein于1975年創建,1984年獲諾貝爾獎。免疫B淋巴細胞×骨髓瘤細胞(可分泌McAb,(在體外能長期繁殖)在體外不能長期繁殖)
細胞融合
雜交瘤細胞
(分泌McAb,長期繁殖)
生長繁殖
產生McAb第四節、抗原抗體反應和免疫標記技術一、抗原抗體反應p2951.血清學反應抗原抗體在體外的反應。應用:用免疫血清(已知抗體)檢測未知抗原(如菌種鑒定);用已知抗原檢測待測血清(未知抗體);
廣泛地用于微生物鑒定、分析某些物質的組分、疾病診斷、食品衛生檢測等方面。抗原抗體反應的一般規律
特異性可逆性(物理結合)
定比性階段性(兩個階段)
條件依賴性(pH6~8,37~45℃,生理鹽水)3.主要的抗原抗體反應1)凝集反應:顆粒性Ag+Ab凝集團(細菌,紅細胞)(稀釋Ab
)方法
玻片法試管法交叉凝集和凝集吸收:含共同抗原的細菌,相互之間發生交叉凝集。(例如甲細菌含A、B兩種抗原,乙細菌含B、C兩種抗原,B是共同抗原,故甲細菌與抗乙細菌血清,乙細菌與抗甲細菌血清均會發生交叉凝集反應。如在抗甲細菌的抗血清中加入乙細菌懸液,則血清中B凝集素被吸收,該吸收后的血清只含A凝集素,稱為單因子血清)。2)沉淀反應可溶性Ag+Ab沉淀物
(蛋白質,多糖,血清,細菌抽提液)
(稀釋Ag)3)補體結合反應:兩個系統5種組分::待檢系統已知的抗原(或抗體)待檢的抗體(或抗原)指示系統綿羊紅細胞溶血素(綿羊紅細胞的特異抗體)補體(取自豚鼠血清)華氏試驗:檢測梅毒二、免疫標記技術抗原或抗體用小分子標記劑(熒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電子致密物質)進行標記,以提高抗原抗體反應的靈敏度,可用于定性、定量和分子定位。優點: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反應速度快,容易觀察。1.免疫熒光法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亦可用熒光計定量。2.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簡稱“酶標法”,用于檢測抗原或抗體把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和酶的高效催化反應有機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即通過化學的方法將酶與抗原或抗體結合起來形成酶標記抗體(抗原)。酶標記抗體(抗原)仍保持免疫活性,將它與相應抗原(抗體)起反應,形成酶標記免疫復合物。結合在免疫復合物上的酶,在遇到底物時,催化無色底物,生成有色產物。有色產物可通過比色等方法分析測定,從而可定量分析抗原或抗體。常用的酶:
辣根過氧化物酶(底物:鄰苯二胺)
堿性磷酸酶(底物:對硝基酚磷酸鹽)直接法:用酶包被的抗原或抗體直接檢測包被在酶標板上的抗體或抗原,被檢抗原或抗體的量與產物顏色成正比。間接法(檢測抗體):將酶標記在抗抗體上,當抗原與抗體結合后,再用酶標抗抗體來檢查抗體是否與抗原結合。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抗原):先用一種未標記的抗體包被酶標板,然后每孔加入待測抗原,洗滌除去未結合抗原。然后加入對該抗原特異的第二抗體-酶結合物(形成了抗體-抗原-抗體三明治夾心層),再加入酶的底物,觀察顏色反應。直接法間接法(檢測抗體)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抗原)1.生物制品凡是人工免疫用的抗原和抗體制品以及診斷用的抗原和抗體制品統稱為生物制品。第五節、生物制品及其應用2.分類1)特異性免疫預防和治療劑疫苗活疫苗死疫苗常規疫苗類毒素自身疫苗抗原亞單位疫苗
(預防)化學疫苗新型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DNA疫苗
抗毒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語文語言藝術培訓心得體會
- 海洋工程安全風險識別與應對措施
- 2023-2024學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盟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 消防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流程
- 湖南省婁底市部分學校2025屆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獸醫技術與服務實習總結報告范文
- 基于模間干涉的光纖液體折射率傳感技術研究
- 施工現場職工安全培訓計劃
- 色氨酸三效蒸發控制系統研究及應用
- 三年級下學期閱讀材料篩選計劃
- 2025年臨床藥學科工作總結與新策略計劃
- 焊工(初級)實操理論考試1000題及答案
- 校區無人機航測方案設計
-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水滸傳整本書閱讀交流課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工程造價咨詢項目委托合同
- 小學生烘焙知識
- 《法律職業倫理》課件-第二講 法官職業倫理
-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培訓課件
- (一統)昆明市2025屆高三“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 化學試卷(含官方答案)
- 社區中心及衛生院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分析報告模板
- 個性化旅游定制服務設計與運營策略制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