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面認識你的電腦接口(不完全手冊)分類:仔細觀察你的電腦,你會發現電腦其實就是由各個部件通過不同的接口連接在一起組成的。這種其實就像是把電腦變成了一種模塊化的機器,每一個部分通過接口與其他部分相通,電腦的功能也會由于接口的擴展而得到擴展。不同的接口會有不同的功能、性能,如果你想讓你的電腦具備更多的功能,連接更多的設備,就必須具備更多種類的接口。不過,雖然接口那么平常,大家隨便都能說出幾個常用的來,但是你真正了解它嗎?這次,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全面認識電腦上的一些接口!
一、CPU插槽主板與CPU是通過插槽(Slot)和插座(Socket)連接在一起的,換個角度來說,一塊主板能支持什么樣的CPU,最基本的就是要看它的CPU接口。Slot有Slot1和SlotA兩種,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就已經被Socket370(如圖1)、Socket478(如圖2)和Socket462(如圖3)所淘汰,在此我們也就不在贅述。
Socket370
Socket478
Socket462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SocketA前面提到了,Socket是插座的意思,而后面的數字則代表著所支持的CPU的針腳數量,也就是說能安裝在Socket370插座上的CPU,有370根針腳。而現在市面上大家能見到的CPU都是采用Socket370(Pentium3、Celeron3、VIACyrix3)、Socket478(Pentium4A/B/C、Celeron4)以及Socket462(Duron、Athlon和AthlonXP)插座的。雖然這三種接口的CPU目前還是市場的主流,但是隨著采用SockT接口的Prescott核心Pentium4CPU和采用Socket754(Athlon64)、Socket940(Athlon64FX)、Socket939(Athlon64FX-53)插座的64位處理器的發布,都難免要走上被淘汰的路,成為昨日黃花。
Socket754
圖5,Socket940
圖6,SockT小提示在安裝CPU的時候,要先將CPU插座旁邊的拉桿拉起90度,然后將CPU上面標有三角形符號那一個角對著CPU插座上的缺針口,垂直安放在插座上,再拉下拉桿將CPU固定即可。另外,除了看主板說明書可以得知CPU插座是什么類型之外,在CPU插座上也會有標識,如支持“Socket370、Socket754”等,但是也有例外,如Socket478接口的Pentium4插座就會以CPU的封裝方式+針腳數來標——“mPGA478”。二、內存插槽目前內存插槽種類主要有3種:SIMM、RIMM和DIMM,但是發展到了今天,DIMM插槽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江山,而其他兩個已經很難在市場上見到了。1.SIMMSIMM(Single-In-line-Menory-Modules),單邊接觸內存模組插槽,支持EDO內存,是在X86以及更早之前的PC中最常見的內存接口方式,在90年代初就已經被DIMM插槽所淘汰出局。它有兩種不同的規格:早期的SIMM只有30pin(30針),所支持的EDO內存一次只能傳輸8bit數據給處理器,多用于486之前的PC上;后來的SIMM有72pin(72針),所支持的EDO內存一次能傳輸32bit數據給處理器,在Pentium剛出現的時候與DIMM插槽并存。為了區別這兩種規格,分別稱為30-pinSIMM插槽,以及72-pinSIMM插槽。
SIMM插槽小提示這兩種規格SIMM插槽的區分很簡單,72-pinSIMM插槽比30-pinSIMM插槽長2厘米左右,并且在中間有一個俗稱“防呆設置”的橫杠,對應72pinEDO內存下緣中央處的刻痕(缺口)。2.RIMMRIMM(RambusIn-LineMemoryModule)是DirectRambusmemorymodule的注冊專有名稱,支持184-Pin(184針)的RDRAM(Rambus-DRAM)內存。由于RDRAM采用的是雙通道架構,采用串行模式輸出,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必須是兩條兩條內存搭配使用,并且一定要將RIMM插槽插滿才能讓系統正常啟動運行。在Pentium剛出現的時候,與DDR內存爭天下,但后來因為價格居高不下,即使性能稍為優勝于DDR內存,也難逃被擠下臺的地步。
RIMM插槽小提示RIMM插槽的外觀與DIMM的是很相似的,主要差異是RIMM插槽中間偏左的地方有兩道防呆橫杠,橫杠相隔大概1cm左右。另外,在沒有足夠內存插滿四條RIMM插槽時,需要用阻隔板(Terminator)把剩下的兩條RIMM插滿,否則系統無法正常啟動。3.DIMMDIMM(Dual-Inline-Menory-Modules),雙邊接觸內存模組插槽,目前有兩種規格,分別支持兩種SDRAM內存:168pin(168針)的SDRAM和184pin(184針)的DDRSDRAM。區分兩種規格的插槽,主要也是看插槽中的防呆橫杠的位置。SDRAM插槽的防呆橫杠有兩道,一道在中間的位置,一道則在距離側邊1~2cm左右的地方;而DDRSDRAM插槽則只有一道橫杠,在中間偏一點的地方。目前市面上使用SDRAM插槽的主板已經不多見了,更多的是DDRSDRAM插槽。
168pinDIMM
184pinDIMM小提示能實現DDRSDRAM雙通道模式工作的主板,其DIMM插槽其實與普通的DIMM插槽沒有多大區別,真正的區別是在主板芯片組北橋芯片上的內存控制器上。支持雙通道模式的主板,一般來說都會有3~4根DIMM插槽,分為A1與B1、A2與B2兩組,分別受北橋中的A、B內存控制器控制。當A1與B1或者A2與B2同時插入兩根容量、結構、工作狀態相同的DDR內存時,就能實現內存雙通道工作模式(兩組同時插滿了也可以實現)。現在有些廠商會以DIMM插槽的顏色來區分A、B兩組插槽,只要在相同顏色的兩道DIMM插槽上插入完全相同的兩根內存,就可以實現雙通道工作模式。三、PCI插槽1.普通PCI插槽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互連外圍設備接口,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外圍設備接口,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Intel推出,并迅速取代了當時已廣泛應用的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業標準架構總線)接口。目前大家所使用的PCI插槽絕大部分是工作在32bit位寬下,工作頻率25~33MHz(也有工作在66MHz的),數據傳輸率達到133MB/s。它采用的是并行傳輸數據方式,通過PCI橋(PCI-Bridge)與CPU直接通訊,這樣就將總線子系統與存儲子系統完全分開了,雖然比ISA優勝,但同時也在今天CPU、系統總線頻率上GHz的時代造成了瓶頸。采用并行數據傳輸方式的前提是同一時序傳輸信號和同一時序接收信號,但是時鐘頻率提升得越高,這種時序和時鐘的配合就越難做到同步,只要布線長度稍有差異就會造成數據不能同時到達,同時高時鐘頻率更容易引起信號之間的互相干擾。因此,為了解決這個系統性能瓶頸,PCIExpress誕生了。
PCI插槽2.PCIExpress插槽PCIExpress的前身是3GIO(3rdGenerationInput/Output,第三代I/O),研發代號為Arapahoe。由ArapahoeWorkGroup共同草擬并推舉成取代PCI總線標準的下一代標準。與PCI相比,PCIExpress不但插槽外觀差別很大,采用的數據傳輸方式也是截然相反的串行數據傳輸方式,初始PCIExpress的鏈接信號發送速率為單線每個方向2.5GB/s,預計到2004年可達到5GB/s的信號傳輸速率,使用先進的硅技術把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10GHz(達到銅線傳輸的理論上最大值)。根據管線的位寬分為PCIExpressx1、x2、x4、x8、x12、x16以及x32等不同形式。目前大家可以在一些非常高端的主板上看到PCIExpressx1、x16兩種插槽。
PCIExpressx16四、AGP插槽AGP(AcceleratedGraphicsPort)圖形加速接口,是Intel在PCI圖形接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AGP插槽按照總線頻率、工作電壓和帶寬分為AGP1X、2X、4X、8X,其中AGP4X與AGP8X接口外觀是一樣的。另外,在AGP8X出現之前還曾有過AGPPRO的接口,但是AGPPRO接口并不是為了取代AGP4X而出現的,它是為了增強AGP插槽的供電能力而出現的,主要包括兩端都加長的AGP接口、隔熱層、改進的輸入輸出托架、末端固定托架等。不過,普通的AGP顯卡可以安裝在AGPPRO插槽里面,但是AGPPRO接口的顯卡則不能安裝在普通AGP插槽里面。
AGP1X/2X插槽
AGP4X/8X插槽
AGPPRO插槽附表:型號(標準)
AGP1X/2X(AGP1.0)
AGP4X(AGP2.0)
AGP8X(AGP3.0)
工作頻率
66MHz
66MHz
66MHz
總線頻率
66MHz/133MHz
266MHz
533MHz
工作電壓
3.3V
3.3V/1.5V
0.8V
帶寬
266MB/s、533MB/s
1.06GB/s
2.1GB/s
兼容
無
向上AGP8X,
向下AGP4X
向下AGP2X
小提示為什么有些2X的顯卡可以插入4X的槽中,有些卻不能呢?那是因為在AGP2X與AGP4X的過渡時期,顯卡廠商為了讓其AGP2X的顯卡也能用在AGP4X的插槽上使用,把AGP2X顯卡的金手指做成三組。不過,這種顯卡最容易讓人混淆,如果一不小心插在AGP8X的插槽上,就有可能造成芯片燒毀等情況了。五、IDE接口IDE(IntergradedDriveElectronics),集成磁盤電子接口,通過數據線與硬盤、光驅等連接的接口。不過這個接口并不是正式的稱呼。它本來的名字應該叫PCAT,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的。IDE還有另外一個稱呼——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高級技術附件規格。IDE接口按照數據傳輸速率可分為ATA-1、ATA-2、ATA-3、ATA-4、ATA-5、ATA-6、ATA-7,目前主板的IDE接口大多已經支持最高ATA-6(UDMA100)和ATA-7(UDMA133)規格的接口。小提示IDE接口的連接在早期是依靠pin1和數據線紅線對齊來判斷是否正確連接的,而現在都已經采用了更人性化的“防呆設置”來判斷,方便了數據線與IDE接口的正確連接。另外,一般主板都只是提供了兩個IDE插槽,但是也有提供4個的,而其中兩個是用來組建RAID磁盤模式的,通常都會以鮮艷的顏色來和黑色、藍色普通IDE接口區分開來。六、SATA接口SATA(SerialATA),串行ATA接口,是一種新型的硬盤接口。它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50MB/s,而理論上最大速度則可達到600MB/s。這種接口的針腳數目只有7根,連線的長度也可以達到1米以上,并且能配合操作系統和電源支持熱插拔。目前在主板上廣泛使用的是SATA150規格的接口和硬盤。
主板上的SATA接口小提示SATA采用點對點的傳輸協議,所以已經不存在主從盤的問題了,大家日后在使用SATA硬盤的時候,也不用為設置硬盤的主從關系而頭疼了。不過在BIOS里面則還是采用主從盤來區分兩個硬盤的接口位置。七、USB接口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總線,使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準插頭。USB能在同一個端口上支持多個設備,最多可達到127個設備同時連接使用。不過在實際使用中,可能會遇到USB設備供電不足的狀況。USB接口出現得早,在1995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帶有USB接口的電腦了,但當時缺乏軟件及硬件設備的支持,所以大多都是閑置著。之后,微軟在Windows98系統中加入了支持USB接口的模塊,USB接口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電腦的外設上。發展到今天,USB已經從USB1.0、1.1接口標準晉升到USB2.0接口標準,在外觀上來說,它們并沒有區別,而且不管是采用USB2.0接口標準的設備,還是USB1.1的,它們都可以混用。不過,從公布的參數上來看,它們其實相隔了兩個時代的距離。USB1.1的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2Mb/s(1.5MB/s),而USB2.0的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480Mb/s(60MB/s),兩者相差了40倍。小提示如果采用USB2.0接口標準的設備接入到USB1.1接口上時,在WindowsXP中會提示“一個高速USB設備被插在了低速USB集線器中”,同時這個設備只能采用USB1.1的傳輸速率。八、IEEE1394接口IEEE1394接口也稱之為火線(FireWire)接口,是由Apple公司起草的一種高速實時串行數據傳輸技術的接口標準,后來在1995年由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制定,因此在1394前面加上了IEEE的名稱。它采用點對點的連接方式,不需要任何的集線器設備,每個端口對多可連接63個設備。目前大多數主板上采用的是在1995年通過的IEEE1394-1995標準的接口,傳輸速率在100~400Mb/s(12.5~50MB/s)之間,而傳輸距離則是4.5米。不過,現在也有FireWire800的設備出來了(如日本羅技在2003年8月22日推出的移動硬盤)。IEEE1394接口有兩種類型,一種是6針六角形的接口,具備供電能力,是1394接口最初的形態,也是臺式機最常用的;另一種是4針四角形接口,不具備供電能力,是由SONY公司在6針1394接口的基礎上改良出來的,并命名為iLINK。兩種類型的1394接口不可直接相連,需要使用轉換器。
4針的1394接口
圖20,6針的1394接口小提示IEEE1394接口是一個點對點的接口,它可以讓兩個具備1394接口設備脫離電腦,單獨進行數據通信。如具有1394接口的兩臺DV可以直接通過1394數據線相連,并進行磁帶復制。由此,大家也可以明白為什么具備1394接口的電腦會在“網絡連接”和“設備管理器”窗口中看到有1394網絡適配器了。九、S/PDIF接口S/PDIF(Sony/PhilipsDigitalInterFace),索尼/飛利普(Sony/Philips)數字接口,是由索尼和飛利普兩個公司為了提升數字音源信號的傳輸質量而聯手制訂的。它采用了雙相位的編碼方式,能將采樣頻率加入到傳輸的數字信號中,這樣采樣率最高可達24bit。它有兩種傳輸介質,一種是同軸電纜(CoaxialCable),這種是最常用也是最常見的;另一種是光纖(OpticalFiber),成本較高,但是速度最快,能更有效的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同步性。
左邊的是與光纖連接的S/PDIF接口,右邊的是與同軸電纜連接的RCA接口小提示光驅上的數字音頻接口(DigitalOut)直接與聲卡上的(CDSPDIF)接口連接,即可直接從光驅輸出數字音頻信號到聲卡上。十、DVI接口DVI(DigitalVisualInterface),數字視頻接口,是由DDWG(DigitalDisplayWorkingGroup)專為數字顯示設備所開發的,它采用數字信號與顯示器連接,能避免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在互相轉換的過程中所造成的畫質損失。過去,只有高端的顯卡才具備DVI接口,而現在在很多低端的,支持雙頭顯示的顯卡上也加入了DVI接口。DVI接口的規格有很多,在桌面電腦的顯示系統中應用最多的是24針的DVI接口。小提示采用24針的DVI接口可通過轉換頭兼容普通的D-SUB(VGA)接口的顯示器,但是畫質不會因此而得到提高,相當于直接用D-SUB接口輸出視頻。十一、IrDA接口IrDA(InfraredDataAssociation)接口即紅外線接口,在很多主板上都有集成,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一勞動節活動策劃內容總結模版
- 加油站項目可行性分析與未來發展前景
- 供熱管網與設施升級改造方案實施計劃
- 宣傳合作協議書
- 實習護士個人簡歷模板
- 學校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 學年鑒定表自我總結
- 關于綜合醫院環境優化的園藝規劃研究
- 五年級語文蘇州試卷及答案
- 五年級上奧試卷及答案
- 西班牙文化概況
- 云南省飲用水生產企業名錄534家
- 湖北地區醫院詳細名單一覽表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新員工培訓教材
-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課件
- 脊髓損傷康復評定治療PPT課件
- 啤酒貼標機畢業設計論文
- 金屬壓鑄機的plc控制
- 寶鋼總平面圖
- ZDJ-4A型自動電位滴定儀操作方法
- 進制轉換(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