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海水溫度和鹽度_第1頁
高一地理海水溫度和鹽度_第2頁
高一地理海水溫度和鹽度_第3頁
高一地理海水溫度和鹽度_第4頁
高一地理海水溫度和鹽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31●教學目標學問目標了解全球系統中海氣、海陸相互作用和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概念。把握海水的溫度、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力量目標培育學生運用圖表的分析問題力量,分析影響溫度、鹽度的主要因素,總結其變化規律。培育學生的感知推斷力量,以現實生活的事象為例,加強對海水溫度與鹽度分布規律的生疏。德育目標通過對海洋的生疏,正確理解人類與海洋、海岸的相互關系,合理利用和保護海岸,促進可持續進展。樹立海洋觀念,增加現代海洋意識,推動國家海洋事業的進展,為學生奠定海洋根底學問?!窠虒W重點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其緣由?!窠虒W難點海洋和大氣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教學方法利用地圖冊和聞影視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有關海洋學問,了解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學性質,由淺入深,增加學生的海洋環境意識。補充實例,通過實例分析與參與,讓學生多方面了解海洋的學問體系,擴大學生的學問視野,提高文化水平?!窠叹哳A備地圖冊、投影儀、聞、報刊、影視資料、景觀圖片,有條件的話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制作一些海洋動態課件,更直觀地反映海岸的開發及其溫度、鹽度的變化規律。●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導入課]類生存和進展有著重要意義的海洋環境。20世紀60年月以來,隨著人類對海洋的探測、開等方面。而海洋農牧化、海洋油氣開發、深海采礦、海水綜合利用等產業開發已形成規模,[講授課]3.3 海水鹽度和溫度(板書)海關系的進展過程。一、地球上的海洋(板書)學生閱讀完課文后,以提問方式或教導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以下的海洋概況學問:地球的水庫(板書)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海洋面積寬廣,水深巨大。海洋占全球外表積為71%,約3.62億平方公里,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800米,體積約13.7億立方千米,蓄積水量占地球水體總96.53%。見課本圖“地球水體的存在形式及儲量大氣的水源和熱源(板書)一。據統計資料:世界海洋每年蒸發總量可達450000立方千米,其中大約90%的水汽直接在海洋上空分散,以降水形式返回海洋,其余約10%的水汽由大氣運動送到陸地上空,分散降落,再通過河川徑流返回到海洋。由于海洋占地球外表的71%,從第一單元的有關學問內容可知,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而地面中,海洋占了71%,因此,我們可以說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海洋是地球水體的主體,海水的熱容約為空氣的3100倍,因此,海洋在為大氣供給水洋和大氣之間廣泛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海岸帶(板書)(2010千米左右)和大陸架三個局部。作用的進展,如,入海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河口四周沉積,往往形成三角洲和濱海平原。帶在資源貯存和經濟進展方面又具有格外明顯的邊緣效應帶,海岸帶的區位優勢表現在以下方面:(1)交通便利,位置優越;(2)可直接利用海水(可航運、養殖、發電等);(3)海濱多荒地,征用、購置土地費用低;(4)海洋自凈力量強,廢棄物處置代價小;(5)便于引進國際資本、技術和閱歷,便于進入國際市場;(6)適宜定居和旅游。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起飛的先行地帶。如課文表“人—海岸相互作用階段”所示。各種災難性天氣(臺風、颶風等)、海平面變化等自然因素的威逼,另一方面,也受到人類活動帶來的很多災難性影響(過度捕撈、污染、沿海的不合理開發等)。這些都會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因此,實現海岸帶資源的可持續開發,需要爭論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規律,制定長期的海岸治理政策。1:特征的不同,從區域范圍上可分為洋、海、海灣、海峽等,它們共同組成了海洋。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局部和主體局部,它遠離大陸,深度大,面積廣,不受大陸影響,具有較穩定的理化性質和獨立的潮汐系統以及強大洋流系統的水域。世界大洋分為四個局部,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域。深度淺,面積小、兼受洋、陸影響,具有不穩定的理化性質,潮汐現象明顯,海的存在總是大陸(或島嶼)對大洋的分隔相聯系的。所以海附屬于洋,或者說是洋的組成局部,??蓜澐譃榈刂泻?或稱內海),如地中海、紅海、波羅的海、渤海等)和邊緣海(如白令海、日本海、東海等)。海灣是海洋伸入大陸的局部,其深度和寬度向大陸方向漸漸減小的水域。例如大連灣、孟加拉灣等。海灣的潮差比較大,海灣的大小不一,有的海灣面積很大,比一般的海的面積還要大,如哈得遜灣。略上往往具有重要意義。2:的爭論,下面列舉幾種:·進化創始人達爾文的兒子)提出的,他認為:地球的早期處于半熔融狀態,自轉速度較快,在太陽引力下發生潮汐,并產生共振,使局部物體飛離地球?,F在的月亮,就是20億年前被甩出去的,地球上留下一個大坑,即太平洋的洋盆,以后注滿水,便成太平洋。殼,并漸漸進展成為陸地。這一觀點與今日的實際考察結果正好相反?!半E石說”認為:大約在兩億年前,一顆大衛星從萬里之遙墜落下來,在地球外表,形成一個大坑。這樣一撞,就會引起地球猛烈膨脹,甚至開裂縫而成坑凹地帶,形成了洋盆。沒,時而上升,露出海面。因此,我們所見到的海洋,只不過是因下沉而被海水漂浮的大陸罷了。3:海水從哪里來14.5億立方千米的水。地球內部巖漿中分別擠壓出來的。依據現代火山活動的觀測,火山噴出的氣體,水汽占了75%100公里以下的地幔中來的,不過,30億年以前的地球外表溫度極高,地殼上不行能有水,從地底下沖向高空的水,只能呈水汽狀態飄浮在空中。隨著水汽的增加,烏云越來越多,愈積愈厚,減弱了太陽輻射,地面溫度逐步降低,巖漿冷卻,固化為地殼,地表溫度下到100℃以下,水汽冷凝成水滴落到地面上來。當地表溫度降低到30℃左右,巖漿中噴出的水汽絕大局部冷凝成水滴降到地表上時,海洋也就形成了。(爭論)組織學生搜集資料、了解觀點,發揮自己的想像,分析爭論海洋的成因和海水的來源,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承轉)前面我們了解了一些海洋的根本概況,對海洋環境有了一些初步的生疏,在此根底之上,我們再來學習海水的一些理化性質——海水溫度和鹽度。二、海水溫度(板書)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的其次局部內容——海水溫度,并答復以下問題:以下問題可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放映,或通過制作影片投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課文,然后,教師進展問題點撥、歸納和總結。海水熱量的收入來源與支出去處;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整作用。學生看完這局部內容之后,我們可進展課堂提問或分組爭論,最終,我們可歸納如下:海水溫度及其分布是海水熱量特征的直接表現。因此,海水溫度的凹凸,主要取決于(見圖3.23)。因此,各個海區的水溫隨著季節不同和緯度不同而有變化。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無論是水平方向的,還是垂直方向的,都與太陽輻射親熱相關(固然洋流對水溫的影響也不容無視)。海洋表層海水的溫度狀況,除取決于熱量平衡的分布與變化外,還受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的影響。從圖3.25海洋表層鹽度、溫度隨緯度的變化中可知:海洋表層的溫度狀況3.24170°四周三個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變化曲線”中還可知:海洋加而遞減,只是在表層海水以下,海水溫度隨水深變化不大,特別是1000米以下的水溫變化很小,常常保持著低溫狀態。對于圖3.24中的三條海水溫度變化線,我們應要求學生能夠依據海水表層溫度的凹凸面平均溫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圖中,第一條曲線大致位于中低緯度,約20°~30°之間的副熱帶海區;其次條曲線位于較低緯度0°~10°之間的熱帶海區;第三條曲線位于緯度30°~40°之間的溫帶海區。海陸不同的熱力性質,是產生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根底。除了氨(NH3)之外,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大氣。2~35~73000多倍。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且熱容量又很大,所以,海水溫度的變化比陸地溫度的變化小得多。這就使海洋上空的氣溫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慢。因此,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調整作用。(小試驗)組織學生進展如下試驗:測量,并作記錄,等到下午,再次對水和沙子的溫度進展測量、記錄。然后對記錄數字進展分析。從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一樣的時間內,水的溫度上升慢,降低慢,變化小;沙子的溫度上升快、降低快,變化大。由此可知,海洋的熱容量大,溫度變化慢,其上空的氣溫變化則小。所以,在沿海地區一般表現為日溫差小、冬暖夏涼的特點。而陸地,尤其是大陸內部,則表現為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溫差較大。總之,海洋上空的氣溫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慢,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調整作用。對于海水溫度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可用下述表格簡潔表示:熱量的收支熱量的收支空間變化時間變化對大氣溫度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季節變化年際變化的調整作用收入:太陽輻射由低緯向高隨深度增加而遞同一海區,年際變化使海洋上空支出:海水蒸發度暖流四周1000米以下,水溫變化偏高,冬季小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幅度很小,海水水溫低小四周水溫低處于低溫狀態(承轉)我們學習了海水溫度的變化狀況,了解了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其一些影響因素,下面我們再學習海水鹽度的根本狀況。三、海水鹽度(板書)要性較高,安排同學們看課本時,要留意以下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可通過投影打出來,便于學生直接了解,并有重點地進展分析課文內容)。鹽度的概念。海洋外表鹽度的分布規律。影響鹽度分布的因素。通過有條理地分析問題,讓學生把握相關內容。分析、概括、總結如下:到過大海的同學都知道,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由于海水中含有很多鹽類物質,其中主要的是氯化鈉和氯化鎂。氯化鈉占70%,氯化鎂約占14%,氯化150水中鹽類物質的數量,我們承受鹽度,即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5%,但大洋各處并不都一樣。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區在紅4.1%,鹽度最低的海區在波羅的海,鹽度不超過1%。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從圖3.25“海洋表層鹽度、溫度隨緯度的變化”中可知:鹽度按緯度呈“馬鞍形”分布的規律,即赤道四周低,南北回歸線四周最高,中緯度海區又隨緯度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影響鹽度分布的因素:海洋中的總鹽度是根本穩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區和同一海的海水鹽度最高,赤道四周,受低氣壓帶影響,降水豐沛,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稍低??s,鹽度增高,降水使海水稀釋,鹽度降低。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區,海水鹽度一般較160千米內的海水都是淡水;波羅的海不僅蒸發補充材料4:世界上鹽度最高、最低的海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是紅海,鹽度最低的海是波羅的海。紅海是印度洋的內海,位于非洲大陸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大局部海區介于10°N~30°N,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北信風的掌握,以下沉氣流為主,降水稀有。如紅海北部年降水25250毫米,而蒸發量卻很大,可達降水量的10倍以上。另外,紅海西岸是撒哈拉大沙漠的東部邊緣,東岸也是熱帶沙漠廣布,四周幾乎沒有淡水的注入、4.15N~6°N之間,緯度較高,氣溫較低,蒸發量比較小,加上四周每年有大250多條河流帶來的淡水1%。海區鹽度凹凸的因素還有洋流。特征等,我們將在下節學習。[課堂小結]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其中后者是我們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我們更應重點理解和把握。洋的一些理化性質,使它能更好地效勞于人類。[課后作業]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水循環的能量源泉是大氣運動陸地上的生物水、土壤水等主要來自海洋C.海洋和陸地之間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D.96.53%答案:B有關海水溫度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世界海洋的水溫7月份高于1月份B.暖流流經的海區水溫肯定高于寒流流經的海區的水溫C.沿岸地形和氣象狀況也會影響海水溫度D.同一緯度的海區水溫一樣答案:C以下物質其熱量由小到大的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①空氣②巖石③土壤④海水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答案:A當小亞細亞半島沿海地區處于旱季時直布羅陀海峽外表海流P和斯里蘭卡以南外表海流Q的流向是( )A.P從西向東,Q從東向西 B.P從東向西,Q從東向西C.P從西向東,Q從西向東 D.P從東向西,Q從西向東答案:C一艘從波斯灣動身經蘇伊士水道到歐洲的油輪,在以下海疆中吃水最淺的是…( )A.波斯灣 B.紅海 C.地中海 D.波羅的海答案:B讀海洋外表平均鹽度和溫度按緯度分布的曲線圖(圖中A、B、C、D分別表示所對應緯度的海區),答復以下問題。圖中①曲線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世界大洋表層海水的鹽度分布規律是 。圖中A海區鹽度 ,緣由是 ;B海區鹽度 ,緣由是 ;C海區與D海區的緯度一樣,而鹽度差異較大,C海區的鹽度比D的 ,緣由是 。世界大洋表層平均水溫分布規律是 ,7月份南大西洋的熱量收支狀況是 ,1月份,北印度洋海區的水溫下降是由于 。答案:(1)海洋表層平均鹽度分布曲線 海洋表層平均溫度分布曲線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海區遞減高處于副熱帶海區,蒸發量大于降水量低位于赤道四周,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高60°S四周海疆缺少陸上的淡水匯入,60°N四周有大量的陸上淡水匯入,對海區的鹽度起到稀釋作用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收入小于支出太陽輻射減弱,海水熱量收入小于支出7.(2023讀“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