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聯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聯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聯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聯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聯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聯考歷史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月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至第六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夏商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白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王是人.也是神,使王權具有了神秘色彩。這表明,夏商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王權的至高無上B.宗教色彩特別濃厚C.以血緣作為紐帶D.王權與神權相結合2.西漢劉向在戰國策》中說,這一-時期是“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對這一時期理解正確的是A.分封宗法體制消亡B.夏商周奴隸制的建立C.戰國時諸侯爭霸動亂D.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3.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陽(今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楚河漢界"這一典故反映的歷史事件A.加速了秦朝滅亡B.其性質是農民戰爭C.促使西漢建立D.因秦暴政而發生4.唐朝張懷璀在《書斷》中說:“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北宋陳榪在《負暄野錄》中說:“紙.舊亦有之,特蔡倫善造爾.非創也。”這兩則記載證實了A.漢初書寫材料是竹木簡B.蔡倫對造紙術進行改進C.造紙術最早由東漢發明D.造紙術發明有政府支持A.B面是中國古代三國鼎立形勢圖。其中A.B、C相對應的是A.魏國蜀國吳國B.蜀國吳國魏國C.吳國魏國蜀國D.魏國吳國蜀國6.隋文帝F詔將義倉管理由民間負責改為由州縣負責。隋煬帝時期,地方是否開倉賑災則要等朝廷批準。這一變化A.推動了社倉積蓄地方財物B.使社倉管理層級逐漸下移C.不利于社倉發揮賑濟功能D.逐步緩和了隋朝社會矛盾.7.唐代科舉除設明經、進士等常舉科月外,還設置了由皇帝親白主持的臨時性的制舉科目.包括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軍謀宏遠堪任將帥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應試。這表明唐代A.士族階層開始衰落B.官吏選拔具有多元性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D.科舉取士具有隨意性8.下面是中國古代某-時期實行的賦稅制度。對此相關解讀正確的是A.以庸代役利于保證農時B.魏晉時期開始實施該賦稅制度C.一年分夏秋兩季征收稅D.國家加強r對農民的人身控制9.這一字體書寫輕松、活潑、迅捷,疾與遲、動與靜相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么狂亂。下列符合這一特點的是10.王安石認為財政困難的癥結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祿之厚,理財應“因天下之力以生大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以此為指導,他在改革中A.大幅縮減官員俸祿B.撥款從事商業經營C.集中力量整頓吏治D.廢除原有的募兵制1.金朝初期,凡猛安謀克戶,平時從事“畋漁(捕魚)射獵”,戰時白帶器甲,以猛安謀克為單位,編成軍隊。應征出戰。這一制度A.有利于金朝統一全國B.實現了女真政權封建化C.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D.促進了女真政權的壯大12.這是兒朗時期的-種民族制度,元政府利用民族矛盾制造等級差異,希望借此來鞏固其統治。那么這--制度是A.四等人制B.行省制度C.猛安謀克D,兵農合一13.宋代時大量南方水果北運,且用途廣泛.除直接食用外,還大量投放市場,用來做菜肴.飲料、藥品等。這反映出當時A.商業活動的繁榮B.重商觀念的興盛C.百姓生活的富足D.農耕經濟的發達14.米詞的口頭演述在宋代具有相當的規模,尤為突出的是歌伎唱詞。在宮延內設有“教坊”,較大的城市中都有歌樓伎館,有些貴族、官僚豪紳的家里也有歌伎舞女。這表明.促使朱詞繁榮的主要因素是A.理學傳播的影響B.文化娛樂設施的不斷健全C.科舉號試的推動D.社會各階層文化生活的需求15.明太祖朱元璋一改自秦以來將內侍人員逐少升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將已定型的國家機關人員和職官重新貶降為侍從。下列屬于這--做法的是A.建立內閣制度B.廢宰相,設殿閣大學士C.廢除一省六部制D.設立中外朝制度16.明太祖時期,烏思藏都指揮使司下設行都司、衛所等機構,各級機構的官員均由中央直接救封當地的僧俗首領擔任。這些朝延命官的升遷、任免和更替.均由中央政權直接決定。由此可知,明政府A.直接派遣流官管理西藏B.在西藏實行政教合--制度C.注重對西藏的有效管轄D.加強了西藏與內地的交流17.清延重要文武官員之任免及各部尚書.侍郎和各省總督、巡撫等官員的補放.均由軍機大臣負責開列應補人員名單,交皇帝選擇任用。這表明軍機處:A.充當決策顧問B.負責官吏考選C.成為權力中樞D.能夠制約皇權18.清朝在東北地區采取了四種不同的民族管理方式:八旗制以統轄八旗兵民,州縣制以統轄漢人民戶.姓長制以統轄吉林邊民.盟旗制以統轄東蒙蒙民。這體現了清代A.政治制度具有了民主色彩B.中央集權統治達到了頂峰C.政治制度缺正有效的傳承性D).實行因地制宜的地方治理政策19.19世紀初.英國從中國大量輸人茶葉和生絲,而銷往中國市場的棉紡織品有限,對華貿易出.現逆差。材料反映出.A.英國科技并未領先于中國B,清政府有意限制英國商品C.中國農業社會具有封閉性D.英國欲以武力打開中國市場20.下面是清末中國介紹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和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并被譽為了解外國知識的“百科全書”的是21.下面地圖中的信息反映了近代中國一次農民起義的發展狀況。對這一-起義表述止確的是A.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達到鼎盛B.這一運動存在明顯的盲月排外特征C.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D.清政府對該起義采取先擾后絞策略22日本出兵臺灣事件給了廣李鴻亞等人很大刺激:1871年12月10)日李鴻帝上《籌議海防折%,提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的警世名高。據此可推知洋務派欲將A.興辦輪船招商局B,創辦江南制造總局C.設立發昌機器廠D.籌建強大海軍及海防23.有學者指出,成戌變法不是洋務運動的簡單繼續。而是有質的飛躍。這-I“質的飛躍”體現在,戊戊變法A.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B.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次政治改革運動C.是一場白上而下的改革D.措施中沒有涉及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24.1913年孫中山領導的武力“討袁”的“二次革命"一敗涂地:1916年反袁稱帝的“護國運動"草率收場;1917年反對段祺瑞廢除《臨時約法》、解散國會的“護法運動"又為西南軍閥作了嫁衣。上述失敗共同說明廠A.民主革命過程曲折B.制度建設提上日程C.暴力革命收效甚微D.共和體制需要堅持25.梁啟超認為,“政府之義務雖千端萬緒,要可括以兩言,一日助人民自營力所不逮,二日防人民自由權之被侵而已。”下列選項準確體現其思想的是A.甲午戰后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B.辛亥革命后政府采取的政治經濟措施C.抗0戰爭時期政府實行經濟統制政策D.解放戰爭時期政府的貨幣發行政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4分,共50分。)2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國”,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將同姓子弟、異姓親戚功臣、舊邦之后分封在東方各地,由他們去治理當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過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統治階級等級劃分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說周初分封了71國,姬姓有53個,占其中的絕對多數。分封制不限于東方,后來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這些受封的諸侯國對周王要承擔相應的義務,西周的分封較夏、商更加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當時有積極意義。——-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師用書材料二及至漢初,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形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畢竟在中國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統一后,原來的六國舊貴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沒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統一給他們帶來的益處,人民難免對以前分封的時代存有懷念。因此,秦亡之際,在各階層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強大思想。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后能夠審時度勢,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分封,對于穩定社會形勢,鞏固和維護漢王朝的統一起到積極的作用。——摘編自劉慶濤左玉蓮《試論漢初封國與西周分封制度》(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漢初實行封國制度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初封國與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區別。(6分)2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婦之蠶,衣有余也。”——摘編自(宋)李靚《李靚集》材料二十六、七世紀農業中大批勞動力離開農業而進入工業的事實,表明此時社會生產結構的某些變化。當時凡是勞動密集型的手工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如紡織業及其加工業、采礦業等繁榮起來。在易于發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紡織業中,首先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摘編自李洵《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階段性及其特征》材料三1842年到1895年間,由于外國資本侵入僅是商品輸出,未形成資本輸出,因此這一時期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在這個階段內,中國城鄉商品經濟均有了較快的發展,對以耕織結合為核心的自然經濟形成較大沖擊,促使其開始松動、解體;私人資本主義從無到有,并且在外國資本主義在華企業的刺激下,采用較先進的設備和管理,從而使單一的手工業向機器生產過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間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已不是處于萌芽狀態,而是作為社會經濟的一個成份而存在”。——摘編自尚和平《封建主義是阻礙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主要原因》(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特點。(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明清時期形成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原因。(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產生和發展的條件。綜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6分)28.(12分)閱讀材料,凹答問題。材料.兩個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這兩個庚子年間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六十年中,列強相繼發動了四次以上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清政府一敗再敗.前一次創傷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堅船利炮的打擊和脅迫,讓這個政府一次次以靈魂為代價,以求得肉體的茍安。它們,用血淚寫成,用屈辱風千。它們。擰成了一道道繩索.套在了中華民族的脖頸上,愈掙扎,便勒得愈緊。——摘編自趙彥《晚清那些年:一個民族的創傷記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庚子年”間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三次大規模侵略戰爭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并綜合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9.(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并更為嚴重。1840~19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農民反抗斗爭不斷.1851年,洪秀全率眾進行太平天國運動。但是太平天國提不出一個可行又能動員廣大農民的綱領,因而不能把戰爭引向勝利,最終這次偉大的農民戰爭以失敗而告終。——摘編自《中國近現代史綱論文:太平天國運動》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正如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