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_第1頁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_第2頁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_第3頁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_第4頁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1

中國遠征軍,對于我來說曾經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直到大三那年,初二的弟弟妹妹在學長講堂講述中國遠征軍老兵的故事,這個名字從此在我的內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跡。

2022年《中國遠征軍》這部電視劇成為當年熱播的電視劇之一,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當年我沒有完整的將這部電視劇看完。最近有幸將講述中國遠征軍將士故事一一用心閱覽,四十五集電視劇,看了之后愛不釋手,忙里偷閑用了五天時間看完全部。里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著我,打動著我,震撼著我,叩問著我。在如今這個講究金錢至上的浮華的社會里,她帶給我的是一泓清泉,滋養著我的內心,撫慰著我的心靈。責任,骨氣,尊嚴,勇氣,中國遠征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這四個詞的分量。

保家衛國的責任,是每個炎黃子孫內心的召喚,在祖國危難之際,為確保當時唯一一條國際援華通道—滇緬公路,十萬部隊奉命開赴異國戰場,于英軍共同協防緬甸,揭開了第一次入緬作戰。入緬第一仗—同古保衛戰,200師的將士們在戴安瀾將軍的帶領下用忠誠和勇氣書寫著中國軍人的風采,接下來的仁安羌戰役,新38師在孫立仁將軍的帶領下,用一團之力將七千多英國軍民從日軍的包圍中解救出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雄姿與魅力。電視劇里韓紹功曾說“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們應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我認為我們就應該在戰場上馬革裸尸,而不是選擇逃避”,這正是每個中國遠征軍將士的內心,勝利的取得不是偶然,那是中國將士們內心責任的召喚,是中國將士勇氣和忠誠的體現。

面對困難的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學習的榜樣。戰術上的勝利并不能扭轉戰略上的敗局,第一次入緬作戰僅五個月,終因戰略上的失誤而被迫選擇大撤退。中國遠征軍分兩路跳出日軍包圍圈,一路通過穿越野人山返回國內,一路隨英軍退至印度。遠征軍10萬將士,歸國后僅剩4.5萬人,其中大部分就犧牲在野人山。野人山里野獸肆虐,瘴氣彌漫,疾病流行,200師不僅要撤出野人山,而且還擔負著第五軍的掩護任務,路途艱難可想而知。楊文、李蘭、天心還有廖班長,在撤退的路途中演繹著可歌可泣的悲情故事,為了為姐妹們尋求藥品而追趕部隊卻死在茫茫叢林中,為了不做戰友的累贅而開槍自盡,為了救戰友姓名自己卻死在充滿瘴氣的山洞里。她們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她們互幫互助;面對未知的旅程,她們相互鼓勵,暢聊理想,笑談人生;面對死去的戰友,她們強忍身體的疼痛也要讓她們入土為安。是的,她們有著自己的夢想與追求,她們也曾經像我們一樣快樂的生活,當作家,做醫生,當賢妻良母。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身后的家園,為了戰友生命的尊嚴,面對大自然的百般刁難,他們敢于面對,敢于承擔,更敢于放棄。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2

偶然看了熱播的大型電視連續劇《中國遠征軍》.勾起我的興趣,借助便捷的電腦網絡,幾乎是一鼓作氣的把這部連續劇看了下來,看后給我很多感想,有些地方我是含著熱淚(沒有一點夸張,是真的)在看,很感人,比起上次熱播的《亮劍》那要真實許多、場面恢弘龐大、更是殘酷許多,不管是戰爭場面還是非戰爭場面。

看了《中國遠征軍》有兩大感想,第一,長達45集的連續劇居然把結尾設計的這樣,很敗興,我個人認為很不好,很遺憾。取得《密支那戰役》勝利并已晉升為軍長的孫立人,看望并詢問劇中受傷的主人翁韓紹功,傷好后有什么打算,可韓紹功竟然說要退伍,陳述的理由一點也不像先前的那個韓紹功了,之前的那個韓紹功多有名族正義感和使命感,把個人生死丟在腦后,一心只想著殺敵報國,視士兵為自己兄弟,關心愛護士兵,可突然間就要退伍了,要拋棄他天天念叨的士兵兄弟,連孫立人要他當師長都不想當了,這變化也太大了,快的讓人受不了,這還是之前的那個韓紹功嗎,怎么就突然那么兒女情長了呢,之前的錚錚鐵骨到哪里去了。

不管怎樣,我以為,更好的結尾應該符合廣大觀眾的心理要求,讓結尾更加的豐滿,更加的符合大家的心理預期。比如,《密支那戰役》勝利后,乃至整個緬甸戰役勝利后,中國遠征軍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后取得了勝利,打敗了日本人,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初步勝利并凱旋而歸,受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韓紹功在家鄉更是受到了家鄉人民英雄般歡迎,而經歷過戰爭的血與火考驗后,韓紹功和何玉殊這對有情人也終成眷屬,小桐也有了媽媽,這樣的結尾難道不是更好嗎。

第二,這是一個戰爭題材的連續劇,雖然我沒有當過兵,可也讓我看了熱血沸騰,真的在想,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員,那該會怎樣,會有怎樣的結局。

同齡人中很多人都當過兵,想當年,看到他們穿上軍裝神采奕奕的樣子,我去送他們的時候,站臺上人山人海都是送行的人,看到火車遠去,,那是多大的一種失落啊,而我確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當成兵,很是遺憾。

有人說,當兵后悔三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我很認同這句話,所以每次看到有關軍人題材的電視劇,我都有點心動,會在想,如果我在里面,會是怎樣,我的軍事素質會成為佼佼者還是一個一般般的嗎,會讓長官喜歡嗎,會成長為一個比較優秀的指揮官嗎,在那樣殘酷的戰爭場面里,我會怎樣,會很靈活的保護自己并奮勇殺敵嗎,會一次次的建功立業嗎,還是會膽小怕死愚笨成炮灰嗎,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一個美麗的幻想了,一個讓我一輩子耿耿于懷更不能實現的幻想了。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3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一段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國軍抗日歷史。抗戰的勝利不僅僅是靠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打下來的,更多的是將士們在前線與鬼子正面交鋒,一刀一槍肉搏而來的。四十多萬遠征軍為保家衛國出征異國他鄉,數十萬熱血青年卻戰死異域,臨死前只能往北多望一眼。直至今日,忠骨不能回國,忠魂不能安息,還有那些尚在人世的遠征軍老兵們,抗日的名分得不到承認,連回國都成了奢望。中國歷史,虧欠了這些抗日英雄!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遠征軍慘烈的描寫,真真觸目驚心,槍炮連天,晝夜不熄,血肉橫飛,累尸荒野,無人清理,任蛆蟲腐食,猛獸撕扯……七十多年前真實的緬甸戰場,應該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想想近年來的臺灣問題,以前一直期待著趕緊開戰讓其盡早回歸,現在終于明白為什么提倡和平解決,戰爭,真的會讓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最后,對書做個小小的評價。遠征軍幾個大戰役的描寫很是震撼;背后中、英、美三國盟軍首腦之間的博弈讓人為前線浴血奮戰將士感到不平與惋惜;兩大主人翁程嘉陵和高軍武的故事應該是虛構的吧,他們各自的戰地愛情有些浪漫了,在以命相搏,朝不保夕的戰場上,還不忘談點戀愛,總覺著很別扭。但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普及中國遠征軍歷史的不錯的通俗讀物。

最后,向70多年前拋頭顱,灑熱血,抵御外侵,保家衛國的抗日英雄們致敬。

中國遠征軍觀后感4

《中國遠征軍》應該說是最近以來我喜歡完整看的一部好的電視劇了。

作為一部反應當年發生在云南的真實的故事的改編版,就算許多人物尤其是韓少功是一個虛擬的人物,有些情節不一定與歷史真象一樣,有部分的改編的成分,但是整體上來說是尊重了當年真實發生在遠征軍中的大概故事了了呢。

整體故事當然圍繞著七十年前所發生的故事,圍繞著整個世界對反法西斯而展開。在當年日本人夢想著占領緬甸,然后切斷滇緬公路,扼住中國人在抗日戰爭中唯一的一條接受外國援助之路,從而實現其北南夾擊消滅中國折夢想。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為了整個抗日戰爭能夠爭取得足夠的國際援助,必須要打通滇緬公路,作為美國從整個世界角度考慮必須要保證能夠給予中國政府足夠的援助,保證中國政府不垮臺才能夠在中國戰場上吸引足夠的日本兵力,這不僅僅是減少日本人與其對抗的需要,也是防止日本成氣候后出兵蘇聯,形成與德國夾擊蘇聯,迫使蘇聯政府不得不抽調其歐洲兵力后加大歐洲戰場壓力的需要,而英國一是要保住其在印度等東南亞的殖民地利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一場《中國遠征軍》。

可以說一部《中國遠征軍》,真實再現了當年中華多少錚錚鐵骨男兒為民族命運而戰的場景。從戰事一起時的出征、同古保衛點、仁安羌大捷、遠征軍兵敗野人山、戴安瀾將軍血染沙場、孫立人退守印度集訓、反攻、松山之戰……無一不是當年多少男兒用鮮血染紅的故事。

從整個劇情來說,既真實又跌宕起伏。一個又一個的偶然因素,通過一群群普通的士兵反應出來當時的真實的戰場故事,反應出美國、英國、中國在此次戰略中各自的利益所在,而在國際舞臺上博亦的事那當然就是看誰比誰狠誰比誰有水平了。整體故事雖然從上級到前線都有所表現,但有些虛構的人物在此劇中所代表的利益與角色似乎稍有夸張了。

從拍攝的效果來看,無論是地點選擇與拍攝的水平,當數近些年來的優秀水準了,雖然比起當年熱播的〈亮劍〉稍有夸張,煙火特濃了點……不管怎么說,一部電視劇能夠反應出一代人曾經的烽火歲月,就算從時間上來看拍得晚了點,畢竟當年的曾經為國為民毅然走出國門的人沒有犧牲的如今留下世上的也不多了,如果能夠再提前點、能夠讓曾經經歷過那場真實的戰爭的人們來看看,一方面是對其一個整體所做出的貢獻的安慰,二來也可以安慰存活的老戰士們和死去的烈士們。

我曾過一個故事,在看完戰爭片后一個老兵說,我們當年打仗怎么可能象你們現在的人看電影電視這樣清晰,我們在戰場上基本上炮火一響,許多陣地上莫說看敵人,就連自己身邊的人也看不清。當然,這電視劇或電影要與當年真實發生的戰場情景一樣是比較困難了,這些畢竟不是戰爭紀錄片,就算為了觀念的需要,也不可能如戰場上一樣沒有延續性的開拍,這樣誰還敢投資拍片?第一

從這部片上來看,應該說從編劇、制版、導演到每一個演員都是下了苦功夫的了,不得不說在如此悶熱、潮濕的森林里拍片是比較辛苦的了,尤其拍的是一部反應當年戰士慷慨悲歌的戰爭故事,但是我想,與當年真實的故事相比也算是輕松的了呢,畢竟真實的戰場上是沒有任何可以保障的,沒有水就是沒有水,沒有槍彈就是沒有槍彈,沒有糧食就是沒有糧食,而如今的演員們雖然辛苦倒不用太擔心這些的,而當年的莽莽森林中的恐怖恐怕是現在的人無法理解的了,最多能夠用心感受而已。

當年我看過一本〈中國遠征軍〉的書,上面祥細記錄了當年的故事,幾萬人的部隊退入野人山時就象淹沒在大海中,彼此是看不見的,人與人只有手拉手才能夠大家一起共同前進,而螞蟥、毒蛇、螞蟥、疾病、雨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