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7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人民版_第1頁
2021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7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人民版_第2頁
2021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7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人民版_第3頁
2021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7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人民版_第4頁
2021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7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課后限時集訓(二十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毛澤東曾說過:“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三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從材料可以看出()A.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領導了新文化運動B.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C.中國共產黨誕生使毛澤東轉變成馬克思主義者D.五四時期毛澤東思想已經開始走向成熟B[通過三本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使毛澤東在1920年夏變成馬克思主義者,即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毛澤東領導新文化運動問題,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誕生,排除C項;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的標志是在1945中共七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2.(2019·北京東城區一模)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經歷了一個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關鍵點:它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這個關鍵點是()A.毛澤東發表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正式形成C.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D.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正式寫入黨章C[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根據所學知識,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故選C項。]3.(2019·鹽城一模)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毛澤東指出:“共產主義者在現階段并不夢想實行共產主義,而是要實行歷史規定的民族革命主義和民主革命主義。在現階段,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是基本上沒有沖突的。”毛澤東的主張()A.回歸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B.有利于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C.消除了國共兩黨的思想分歧D.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B[根據材料“在現階段……要實行歷史規定的民族革命主義和民主革命主義。在現階段,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是基本上沒有沖突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共同抗日是主要任務,民族革命有利于團結國民黨,故選B項;“要實行歷史規定的民族革命主義和民主革命主義”指新民主主義革命,A項錯誤;C項“消除了”說法絕對,排除;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標志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D項錯誤。]4.(2019·武漢二模)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闡述了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同蘇聯的區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中華民主共和國”“幾個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等新的概念以區別“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這些概念的提出()A.體現了共產黨對中國國情的正確分析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理論產生C.反映出共產黨認識到蘇聯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從材料信息看,毛澤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同蘇聯的區別,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國情的正確分析,故選A項。]5.1943年國民黨挑起了一場“中國之命運”的論戰,拋出了“哪個黨能夠救中國”的議題,對此中國共產黨組織多位理論家運用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論》等“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進行反擊。這場論戰()A.有利于打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B.為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奠定理論基礎C.有利于爭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D.為“毛澤東思想”的確立提供了土壤D[材料中體現的是中國內部就中國命運的論戰,與反法西斯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是社會主義革命,故B項錯誤;材料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與否無關,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共以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為理論,這有利于毛澤東思想的傳播和發展,故選D項。]6.1945年1月,在《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文中,毛澤東提出:“我們不能學國民黨那樣,自己不動手專靠外國人,連棉布這樣的日用品也要依賴外國。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這說明毛澤東()A.希望與西方國家實現經濟互補B.主張自力更生地發展經濟生產C.認識到持久抗戰對經濟的壓力D.極力維護國共合作以共同抗日B[B項表述與題目中“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相符,故正確;A項表述與題目不相符,排除;題目中并未提到持久戰的問題,排除C項;D項表述與題目不相符,排除。]7.(2019·遂寧一模)20世紀40年代后期,解放區報紙上多次出現農民在集市爭相購買毛澤東像的報道。與此同時,無論民間集市還是社會機構,都開始大量印制毛澤東像。毛澤東像在此時的暢銷()A.強化了農民階級的道路認同B.促進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廣C.實現了理論宣傳的形式創新D.導致了“左”傾路線的全面實施A[農民積極大量購買毛澤東像說明這是廣大農民階級對我黨革命道路的認可與支持,故選A項;土地改革始于1947年,這與材料給定的時間點明顯不符,排除B項;毛澤東像本身并不屬于理論宣傳,排除C項;我黨全面的“左”傾路線正式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排除D項。]8.(2019·郴州一模)毛澤東說:“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A.《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B.《論持久戰》C.《新民主主義論》D.《論聯合政府》C[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是新民主主義國家,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革命勝利后的一種過渡形式的國家制度,符合《新民主主義論》中中國革命兩步走的設想,故選C項;A、B、D三項與民主革命兩步走無關,排除。]9.1978年12月,鄧小平指出:“現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夠,因此法律條文開始可以粗一點,逐步完善。有些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然后經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這說明在立法問題上,鄧小平()A.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法制體系B.倡導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與中央、點與面結合D.強調循序漸進并與社會發展相適應B[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條文工作量大等問題,所以應該在制定過程中留有余地,隨著各種情況的出現,以便能更好地去補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試點。鄧小平倡導在立法問題上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故B項正確。]10.1990年,鄧小平說:“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于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這說明鄧小平()A.深入探討社會主義經濟理論B.開始形成市場經濟理論觀點C.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目標D.主張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A[根據材料時間“1990年”和鄧小平講話的內容可知,這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進一步探討,故A項正確;B、C兩項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D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11.(2019·唐山一模)有學者認為,鄧小平繼承和借鑒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并同時發展和提升了這一思想。鄧小平的“繼承和借鑒”主要表現在()A.引進外資并允許多種經濟成分發展B.大力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C.實行固定的糧食稅以減輕農民負擔D.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理論A[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借鑒了新經濟政策部分恢復資本主義經濟的措施,故選A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擴大農民的生產自主權,新經濟政策規定征收固定糧食稅,故B、C兩項錯誤;“一國兩制”方針適用于解決港澳臺問題,與新經濟政策無關,D項錯誤。]12.(2019·杭州二模)1987年,鄧小平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理時說:“我們過去固守成規、關起門來搞建設,搞了好多年,導致的結果不好……很長時間處于緩慢發展和停滯的狀態,人民的生活還是貧困……這才迫使我們重新考慮問題。”上述言論表明()A.對外開放是發展中國經濟的唯一出路B.改革開放的實施推動了人們思想的解放C.鄧小平注重利用國際交流發展本國經濟D.民生問題是鄧小平思考問題的出發點D[對外開放不是發展中國經濟的唯一出路,A項錯誤;材料論述的是對外開放的背景,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鄧小平注重國際交流,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鄧小平注重對人民生活的改善,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民國總統,我想沒有哪一個朝代的統治者有現在農民協會這樣肅清盜匪的威力。什么盜匪,在農會勢盛地方,連影子都不見了……至于土匪,則我所走過的各縣全然絕了跡,哪怕從前是土匪出沒的地方。原因:一是農會會員漫山遍野,一呼百應,土匪無處藏蹤。二是農民運動興起后,谷子廉價……民食問題不如過去那樣嚴重。三是會黨加入了農會,在農會里公開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軍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許多。因此,農運一起,匪患告絕。對于這一點,紳富方面也同情于農會。他們的議論是:“農民協會嗎?講良心話,也有一點點好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材料二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的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根據材料一概括毛澤東關于農民革命問題的相關思想。(9分)(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澤東對中國農民問題的認識有了哪些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認識產生的主要依據。(16分)解析:第(1)問從材料一“農民協會這樣肅清盜匪的威力”“農運一起,匪患告絕”等信息,結合毛澤東對于農民運動重視的態度,回答即可。第(2)問的第一小問,從材料二“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可歸納總結;第二小問,結合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以及馬克思理論的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革命實踐經驗,可分析這些認識產生的主要依據。答案:(1)農民在民主革命中有著偉大的作用;建立農民協會和農民武裝是必要的;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革命思想。(9分)(2)發展: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農民階級是推動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據: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情);馬列主義關于暴力革命的理論;井岡山斗爭的實踐。(16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報和中央領導人對蘇聯經濟模式反思中的許多細節,反映了中、蘇許多的重大歷史現象。部分反思內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報》反思道:“蘇聯迅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切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蘇聯過去所走的路,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我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正是依據蘇聯經驗從建立重工業開始。”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結合現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反思中提取一個細節,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蘇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細節及其反映的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依據“蘇聯迅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切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可以談工業化的成就,然后根據所學列舉蘇聯工業化的成就即可。依據“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可以從蘇聯工業化的弊端以及中國20世紀50年代工業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作答。[答案]示例細節:蘇聯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