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書法研究(論文)》_第1頁
《蔡邕書法研究(論文)》_第2頁
《蔡邕書法研究(論文)》_第3頁
《蔡邕書法研究(論文)》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蔡邕書法研究摘要 1前言 1一、蔡邕簡介及其書法造詣 1(一)蔡邕生平簡介 1(二)蔡邕的藝術成就 21、自創飛白字體 2主持書寫《熹平石經》 2(三)蔡邕的書法理論 3二、蔡邕對魏晉書法的影響 5(一)蔡邕對鐘繇的影響 5(二)鐘繇的書法風格 5.三、蔡邕書法對后世書法的引導和啟迪 6(一)蔡邕書法的后世影響 6(二)對蔡邕的學習 7四、結論 7參考文獻 8摘要:書法是中國的一門傳統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當今的文字。然而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在書法發展史上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藝術家—蔡邕。蔡邕是漢末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多才多藝,博采眾長。蔡邕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書法上精干篆、隸,由以隸書造詣最深。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關鍵詞:蔡邕,書法藝術,后世前言書法是中國的一門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當今的文字。幾千年來,書法除了有它的實用功能以外,它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審美的功能、藝術的功能。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成大篆、小篆、隸書,直至東漢魏晉的行書、楷書、草書諸體書法一直有其獨特的魅力。蔡邕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學者和藝術家,他的藝術才能顯現在諸多領域,他不僅有精湛的音樂才能以及與琴的不解之緣。同樣,蔡邕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開創之功的人物,他在書法理論和書法實踐兩方面,都有著卓越的貢獻。一、蔡邕簡介及其書法造詣(一)蔡邕生平簡介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t"/item/%E8%94%A1%E9%82%95/_blank"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t"/item/%E8%94%A1%E9%82%95/_blank")人。東漢時代在文學以及書法上造詣相當之深,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其有一女,就是著名的才女蔡文姬。蔡邕早期沒有答應皇帝在朝廷做官,隨后也曾擔任過郎中等一官半職。曾參與續寫《\t"/item/%E8%94%A1%E9%82%95/_blank"東觀漢記》及刻印\t"/item/%E8%94%A1%E9%82%95/_blank"熹平石經。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在江南躲避亂世。\t"/item/%E8%94%A1%E9%82%95/_blank"董卓掌權時,蔡邕曾在其統治下擔任官職,董卓被誅殺后,蔡邕因受到牽連而飽受牢獄之苦,最后郁郁寡歡,結束了一生。\t"/item/%E8%94%A1%E9%82%95/_blank"音律上的才華是蔡邕的天賦,滿腹經綸,才高八斗,是胡廣最杰出的弟子。不僅僅經史、辭賦是蔡邕擅長的領域,書法才能也將蔡邕推向藝術成就的高峰。尤以\t"/item/%E8%94%A1%E9%82%95/_blank"隸書造詣最深,“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就是對其的高度評價。飛白書體是被蔡邕率先制造的,后來魏晉、唐、宋等朝代受到了相當大的啟示。藏書也是蔡邕的一種愛好,體現了他對書法藝術的美好追求。(二)蔡邕的藝術成就1、自創飛白字體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蔡邕受到此場景的感染,激發了其創造力與想象力,因而發明了飛白體。白和飛是對其作品筆跡和筆勢最生動形象的寫照。飛白在今天被賦予了新的概念,那就是藝術作品的筆觸部分。用這種方法去創作書法,可以顯示一個人書法功底如何,不僅使作品帶給人生動形象的感覺,更使蒼勁有力的效果躍然紙上飛白書是飛白體的另一種稱呼。蔡邕首創之后,在后世的書法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魏晉南北朝尤為突出,例如王獻之就很精通于這種書體,唐太宗更是對王羲之的飛白體情有獨鐘。2、主持書寫《熹平石經》隸書起源很早,甚至早于小篆。隸書之祖傳為程邈,不十分確證。后又有八分書之祖王次仲,王次仲更是撲朔迷離,有說是秦代人,有說是東漢人。至于八分書也頗有爭議,比較占上風的說法是八分書是東漢后期成熟的隸書。隸書從起源到發展成熟,貫穿了兩漢,超過400多年的歷史,所以有時也可以簡單地把隸書稱為漢隸。但嚴格來說,隸書分為古隸、漢隸和今隸。古隸是秦代隸書,漢隸是漢朝隸書,今隸是漢末楷書(早期楷書)。但從筆法特點上看,一直到東漢前期,隸書在筆法上沒有大的發展,一直沿用秦隸,筆畫比較古樸平正,沒有波磔;從東漢中后期開始,隸書的波磔出現了,也就是常說的“蠶頭雁尾”,臻于成熟后的隸書也叫八分書。在漢末三國時期,楷書開始出現,這時的楷書稱為今隸,第一個發展楷書的是曹魏的重臣鐘繇,因此鐘繇也被尊為現代楷書之祖。漢碑是漢隸的主要載體,優秀的漢碑很多,《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多塊著名石碑,其作者已經無從考究了。根據史料記載可以得知的情況是,漢代精通隸書這種書體的大家占比程度很大,由于當時碑文落款很少,因此很多隸書大家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太多的信息。唯一留下大名的是撰寫《熹平石經》的蔡邕,因為這是國家大事,官方正史有所記載。這并不是說蔡邕沾了國家的光而被后人所熟知,而是因為蔡邕確實寫得好,朝廷才選他來寫。蔡邕是在隸書發展至頂峰時的隸書大家,所以《熹平石經》可以稱得上隸書歷史上的巔峰之作。只是可惜,1800多年的光陰磨損,原來46塊石碑、約25萬字的《熹平石經》,西安碑林中僅有將近8000字的保存不完整的在歷史的長河中留存了下來;蔡邕的書法理論哲學思想的體現自然是一切的起源,一切物質的運行方式是法的基礎。這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理論,也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書法理論中的體現。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了漢朝的正統思想,道家則區別于儒家在思想領域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雖然蔡邕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受到祖父的影響,其思想中難免會被道家思想所感染。東漢末年,社會局勢動蕩不安,百姓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并且逐漸尖銳,儒家的正統地位已經風雨飄搖,道家思想逐漸獲得了很大地發展空間。蔡邕在性格上具有不被塵世所影響的心態,獨善其身,追求心靈自由解放的,這就顯示出了蔡邕的道家思想。“自然”和自然界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而是指自然而然,是指“無為”,但與自然界有密切的關系。《后漢書》記載,蔡邕“六世祖勛,好黃老。”可見蔡邕在書法與文學創作上受到莊子無為的自然觀頗深。莊子作品中“散木”、“散人”的概念在蔡邕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痕跡。古人有時也把自然界稱為“天”,或把“天”稱為“自然”。東漢末年的蔡邕趕上了道家發展的時期,“天人合一”不僅在思想界可以影響人,也同樣可以影響藝術作品的創作。人和自然在某些方面的特點是相似的,一個規律適用于自然,也同樣適用與人。“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這是蔡邕作品筆論中的觀點,與老莊的道不謀而合。2、書法作品需要激發想象力只有腦洞大開發揮想象力,才能創造出優秀的書法作品,才能真正欣賞藝術作品所達到的高度。其在《筆論》中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進行藝術創作時以及品鑒藝術作品是時,要使自己自由的思想在腦海中翻滾,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把抽象的物質變成具體的意向,把“水火”、“云霧”、“日月”等一系列自然意象和“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等生命意象的“縱橫之象”與人的感受緊密結合;把“蟲食木葉”、“利劍長戈”、“強弓硬矢”與書法藝術用筆的“力感”聯系了起來。這些原本非具體的物質或者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質經過創作者一個充滿想象力的頭腦可以通過書法的美感將其表現的栩栩如生,使品鑒者的思緒可以飛出很遠。這就是根據想象力創作作品所擁有的巨大的魅力,想象力是創作者豐富的精神世界的體現。從至今的部分書法大家也發表過類似的觀點,“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王右軍的這段論述就是對創作需要擁有想象力的最佳體現。珠圓玉潤、龍飛鳳舞、飛仙舞鶴、鐵畫銀鉤、長槍大戟、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等詞語都是古人鑒賞書法作品表現的想象力,這些都是對書法藝術的比喻性描述,而比喻的產生正是聯想和想象的結果。《九勢》作為蔡邕關于書法的論述作品,其中具有大量文字表現了其對于書法以及對于藝術的理解。《九勢》中“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立,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很好說明了藝術創作時心情平靜的重要性。3、書法藝術創作的物象論前人用形象的實物來達到對文字含義的理解,這其實便是最早的物象論。如東《說文解字·序》中“依類象形”就是這個意思,崔瑗《草書勢》中所講的“觀其法象”,并用鳥獸之勢來比喻草書的動態之美等。在《筆論》中提出“為書之道,須入其形”,然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描述,“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并得出結論“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后世的張旭觀“擔夫爭道”、懷素觀“驚蛇入草,飛鳥出林”,等等,其實與此是一脈相承的,所謂“屋漏痕”、“折釵股”、“錐畫沙”、“印印泥”等經典理論也無不源出于此。結合上述我們可以理解得知,蔡邕關于書法理論的論述在中國的書法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他的書藝理論。雖然根據當代觀點來分析,可能其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在書藝剛起步時便能夠從書法藝術美的本質、它與自然和人的關系以及書法藝術的創作心態等方面揭示書法作為純藝術所需要的主觀心理條件,突出了心態以及情緒相對于創作的重要性,但是對時隔千年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洗滌還能閃閃發光的藝術作品而言,汲取其中的精華,結合當代藝術的實際情況,結合時代氣息,推動相關藝術作品的創作,無疑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二、蔡邕對魏晉書法的影響(一)蔡邕對鐘繇的影響鐘繇是三國魏朝的書法家,后世稱為蔡邕的第二代傳人。他的書法結合了百家的優點,又極具個人特色,他不僅擅長隸書、行書等書體,其獨創的楷書更是別具一格,渾然天成,他的書法將隸書和楷書達到緊密結合的目的。“鐘王”是后世對他和王羲之的高度評價。其影響力可見一斑。文人墨客之間寄情山水,吟詩作對。有一次重要與曹操、韋誕等人談到書法理論使時,韋誕拿出了一幅墨寶,那就是蔡邕的《筆法》一書。當得知是蔡邕的真跡《筆法》后,鐘繇就被深深吸引了過去,喜悅與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當時鐘繇深深沉迷于蔡邕的字體中無法自拔,因此,當聽到韋誕說他有蔡邕的《筆法》并拿出來給眾人看時,兩眼放光的鐘繇便一把把它搶了過來,唯恐觀之不及。當看到帖上的字后,鐘繇感到十分慚愧,他覺得自己的字和蔡邕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心懷愧疚的鐘繇竟然開始捶胸頓足,結果竟大口大口地吐血,止都止不住,最后竟昏死了過去。曹操等人嚇的面容失色,一時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曹操拿自己的五靈丹給鐘繇服下。鐘繇醒后,對蔡邕的藝術作品簡直求之若渴。韋誕雖然非常不舍但是見到鐘繇是發自內心深處對這幅作品擁有深深的,但還是忍痛割愛。鐘繇如獲至寶,《筆法》這部藝術作品邊日夜陪伴在鐘繇身邊。不分晝夜地日摹夜臨,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以致有一次,為了不間斷地看《筆法》,他竟然蹲在了廁所,家人與鄰居四處多次尋找而不得,最后他被大家發現時頗讓眾人忍俊不禁。(二)鐘繇的書法風格筆法風格的學習是鐘繇對蔡邕作品研究的重點,依據他人的書體,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書體。鐘繇臨死前把從韋誕墓中所獲的蔡邕筆法交與兒子鐘會,說:“我這一輩子都在研究蔡邕的書法,這生將永無止盡地研究下去”從這些話可以看出鐘繇對蔡邕的作品的癡迷程度之深,成為他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標。他最成功也最受推崇的便是以真書為表率的“三表”。一般所謂“三表”,指鐘繇所書的《賀捷表》《薦季直表》以及《宣示表》,也有人將《力命表》放入。所謂“表”,一般指端正書寫的正式奏本,大都是用最規整的字體寫成,鐘繇就是以楷體寫“表”的首創者。所謂楷體,也稱真書,是從隸書發展過來的一種易寫易認,也更端正的書體。鐘繇將漢代末期的隸書進行了變革,將扁平化的字體變得中正平穩,這就是楷書的最早起源。“楷”就是規矩整齊、字體楷模的意思,而“真”正的寫字,也應該從規矩與整齊開始。傳道是為了授業解惑,促進人的發展,然而寫字的基礎學習做人應該具備的思想道德素質,這或許就是字如其人的意思吧。鐘繇在公元二二二年所書《力命表》,從筆勢的變化展現了他非凡的智慧與偉大的創造力。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以及鐘繇的自創楷體,都體現出要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字體必需要具有強大的魄力與豐富的想象力。將一物象名跡都歸結到能琢(磨)出“點畫”來的“字”的名份之中。史載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物,近睹烏獸之跡”。其只是觀、察、睹,還有那遙不可及、近可玩味、逝必有痕、來者可追的心動意思,與那“萬方皆文”的目的。鐘繇也正是在廢寢忘食中,如“中邪中魔”般地“每見萬類,皆畫象之”。正因為如此,鐘繇才總結了前人的結晶,結合自己的智慧以及堂正做人的品格,創造出一代風格鮮明的楷體。作為中國人,了解每一種書法起源以及其中的智慧故事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沾染不良的歪風邪氣。在那些是似而非中忽視了“字如其人”的“字”,那些“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錯誤入門和引導,也許會耽誤你數十年或一生。記住“讀書、寫字、畫畫”的恒途,以及“讀書明理,教書育人”的方針,才可從萬途中走向“有志、有識、有恒”的“自我”的堂正永恒的快樂人生。去從無數無窮中揀撿自己的“表”吧!三、蔡邕書法對后世書法的引導和啟迪 x(一)蔡邕書法的后世影響 x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理論的出現晚于書法藝術創作。書法創作從先秦時代一路在不懈探索中進步,書法藝術理論在漢代才剛剛開始出現苗頭。魏晉時期是中華文化理論以及藝術達到的一個新高度,王羲之等書法家在時代中閃耀著耀眼的光芒,結合自己的實踐創作出極具思考以及借鑒價值的理論。任何理論都有它的來源,書法理論的首創者當推蔡尷。某種程度而言,魏晉書法以及其藝術研究是璀璨中華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星。在書法史上,完備的書法理論的出現晚于書法藝術創作,到了兩漢時期,書法藝術創作得到逐步完善,從流傳至今的眾多碑刻看,雖然沒有留下作者姓名,但在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成為后代迫墓的典范。但遺憾的是沒有出現完備的書法理論,到魏晉時期,具有豐富內涵又有高度表現力的成熟書法作品出現了,而書法理論在經過了漫長的摸索過程,在漢末書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