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商住樓工程測量方案二級控制網三等水準測量_第1頁
浙江某商住樓工程測量方案二級控制網三等水準測量_第2頁
浙江某商住樓工程測量方案二級控制網三等水準測量_第3頁
浙江某商住樓工程測量方案二級控制網三等水準測量_第4頁
浙江某商住樓工程測量方案二級控制網三等水準測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住樓結構工程測量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日期:版次:01目錄TOC\o"1-2"\u1、工程概況22、施工測量基本要求22.1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基本要求:22.2標高測設與高程控制網精度32.3豎向投測與軸線豎向投測精度要求43、工程控制網與高程控制網設計與測量放線63.1控制點和水準點的復核63.2建筑控制點73.3建筑物控制線豎向投測84、結構構件放線107、建筑標高測設168、施工測量組織機構189、測量管理規定1910、內業資料整理19附圖:主樓結構測量布置圖201、工程概況“**商住樓”位于**鎮,東面是戴家路,南面到規劃道路,西至河流,北至豐寧村經濟合作社,用地基本呈矩形,地勢平坦。“**商住樓”項目以人為本,注意規劃結構的合理性,提高住宅功能質量,融合商業,使之具備有序,親和,繁華的商業住宅樓。建筑總高23.8米,規劃用地面積15462m2,總建筑面積達24774m2。其中住宅建筑面積20806.44m2,商業建筑面積3481.05m2。地上主體共計7層,其中一層為商鋪和物業管理用房。建筑結構形式:框架結構。2、施工測量基本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07》、《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建筑施工手冊》制定本工程施工測量技術方案。2.1.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基本要求:本工程建筑規模相對較小,結構形式較為簡單,工程施工進度要求高,工程質量要求高,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鋼筋混凝土施工規范》、《住宅建筑施工規程》等相應規定,結合《工程測量規范》的相應規定制定本工程的工程施工測量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整體控制分級布網的原則布設場區施工控制網、建筑物控制網作為建筑定位放線的施工控制,以下根據規范規定建筑允許偏差(建筑限差)變形報警值作為精度指標。建筑物定位限差與場區施工平面控制網精度要求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07》第8·3·2條二級施工平面控制網的技術要求。施工控制網依據業主提供的坐標控制點來進行定位,根據規范規定場區施工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和精度是: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07》第8·2·5條二級控制網測量的技術要求來確定,結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07》相應規定,本工程建筑定位點位允許偏差(建筑限差)按照規范要求取為20mm,建筑物定位點位中誤差為10mm,以保證本工程場區控制網的精度滿足《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07》要求;結構構件施工允許偏差與建筑物控制網精度本工程主要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梁柱定位相對建筑軸線的允許偏差為±3mm,根據《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3-91)規定建筑物平面控制網主要軸線間距宜為30-50m并組成封閉圖形,其測距精度不低于《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07》二級控制網。2.2標高測設與高程控制網精度《高層建筑設計與施工規程》(JGJ3-91)規定層高允許偏差±3mm,全高允許偏差±30mm,以此作為起算數據推算高程測量允許偏差:層高允許偏差±3mm,全高允許偏差±30mm,場區高程控制網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測量精度,采用精密水準儀測量。三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中誤差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型號水準標尺觀測次數附和差(mm)三等6≤50DS3雙面往返各一次12√L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段路線長度(km)。2.3豎向投測與軸線豎向投測精度要求本工程建筑高度23.8m,層間豎向允許偏差≤3mm,全高允許偏差≤H/1000且≤20mm,以此作為起算數據推算本工程軸線豎向投測精度為:層間豎向測量允許偏差≤3mm,全高允許偏差≤H/1000且≤20mm.施工測量放線程序如下:收集資料、編制施工測量方案業主提供水準點、控制點復核場區控制網的設計、測量、計算建筑方格網的設計、測設地下室裙樓測量放線塔樓部分測量放線變形觀測標高傳遞觀測點埋設標高傳遞標高傳遞觀測點埋設標高傳遞軸線放線軸線放線變形觀測標高測設標高測設軸線放線軸線放線變形觀測標高測設標高測設變形曲線繪制結構構件放線結構構件放線變形曲線繪制結構構件放線結構構件放線檢查、復核、整改檢查、復核、整改檢查、復核、整改檢查、復核、整改施工測量儀器與工具序號儀器名稱型號精度指標數量用途備注1水準儀(含腳架、塔塔尺)Ds3級±3mm1標高測量良好2經緯儀(含腳架))DJ2級水平2″垂直4″2測量放線良好3放線鋼尺50米/5米2/4放線良好4吊線錘1Kg2放線良好5銦瓦尺1對水準測量良好6尺墊2個水準測量7鐵錘、油漆、排筆筆、鋼釘、墨墨斗、棉線等等配合工具根據需要配備放線良好8工程計算器1測量計算良好3、工程控制網與高程控制網設計與測量放線3.1控制點和水準點的復核平面控制按照先整體后局部的測量原則,結合場地、工程建筑結構特點,根據現場通視條件以及現場施工的需要,以業主提供的公路邊兩個坐標A、B為臨時控制點,用全站儀采取坐標放樣法沿場地四周布設了Z1~Z5井字形控制點,控制樁要求埋深1.5m,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并作標記,測定其高程作為工程定位放線的依據。控制樁點用鋼管圍欄保護。四個角點構成的井形控制網閉合校核后(需要進行首級驗收)采用內分法加密成主軸線測量控制網,網點設在基坑邊界線外側靠圍墻處,其中網點均與控制網平行排列,控制點的間距控制在30~50m之間,控制網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軸線。這種平面控制方格網將來不受現場施工的影響,即使現場中的控制點遭到意外破壞,恢復校正也方便。現場首級控制網點的布置位置要求便于通視,施測簡便易于操作,便于查驗,盡量避免復雜的施測方法。為保證控制網的精度,在土方施工階段每10天對控制網進行一次校核,在基礎施工階段每15天進行一次校核,結構施工期間,每60天進行一次校核。在校核后若發現樁點位移超限時,應及時修正樁點的坐標值。在場區控制網布設前必須嚴格細致科學的進行校核(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不小于1/30000,測角中誤差≤5〃控制點點位中誤差≤10mm水準測量往返測閉合差限值12√L(L為往返測段水準路線長度)。高程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高程為基準。3.2建筑控制點本工程建筑主樓控制點用全站儀布設,根據業主提供的BM點(A點、B點)在施工現場布設了控制網見(附圖)從A點投測到東側辦公樓屋面的K點作為基準點(附圖),布設主樓控制線。主樓結構施工到5F時,用K點投側O#筒,然后以0#筒點為基準分別投側其它三個筒上基準點;連測可以采用三角測量等方法精確測量出主軸線點的坐標,并進行角度觀測,測量主軸線的直線度,同時采用全站儀精確測量主軸線距離。根據規范規定主軸線測量精度為:主軸線點點位中誤差≤10mm測角中誤差≤2.5″主軸線直線度限差≤180°±5″(中誤差≤180°±2.5″)測距相對中誤差≤1/30000本工程軸線根據實際情況布設,在軸線上采用全站儀精確測出軸線交點,并將軸線全長誤差分配到各短軸線間距上,避免誤差累積。定出軸線交點后在軸線交點上設置經緯儀,根據主軸線方向定出短軸線方向,精確測量短軸線距離定出短軸線端點。短軸線測設精度要求:短軸線點點位中誤差≤10mm主軸線與短軸線交角限差≤90°±5″(中誤差≤90°±2.5″)測距相對中誤差≤1/20000測量完成后編制施工場區控制網成果圖及軸線點坐標作為建筑物控制網布設的首級控制。3.3建筑物控制線豎向投測建筑控制線根據基現場控制線投測到施工層,在群房施工完成后在5F上埋設建筑控制點(砼施工前預埋200×200帶錨腳5mm厚鋼板,砼施工完成后投測控制線并刻在鋼板上,周圍砌筑紅磚200高保護控制點),在以上各層樓板施工時在相應的位置預留測量洞(300×300),塔樓控制線通過預留洞用垂準儀投測到施工樓層,并進行復測。使基準控制點、軸線、標高等都要進行兩次以上的復測,以誤差最小為準。要求控制網的測距相對中誤差小于L/2500,測角中誤差小于2"。距離和角度,計算邊長相對中誤差(≤1/10000),角度閉合差(≤5″)。每層都為檢查層,利用垂準儀將軸線從底層投測到檢查層,復核距離角度,計算邊長相對中誤差(≤1/10000),角度閉合差(≤5″),復核小于限差后進行下一步測量放線工作。筒樓垂直控制(網)點的設置:依據結構的特點在和核心筒內布設了兩個等邊三角形控制網線,其點為BM1~BM6見(附圖),另外在各筒內樓層布設了相同的一個等邊三角形,其點為BM7~BM9,用于筒體起步不一,便于控制樓層。其次垂直控制網布設點于5F上,由于地下室及裙樓是用現場控制網的投射控制,便把控制網點的精度投測至5F上,作為垂準測量基準點。施工至5F層平面時,對各主軸線樁點進行距離、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進行平面放線。為了保證塔樓控制點垂準線的垂直度,進行了測量平臺的轉換,選擇在20F~35F~50F~60F層設置測量轉換臺,并在各層進行連側,確保垂直控制點的精度。投測到轉換平臺的測點,其要全部投測轉換好后,到轉換層上去檢查,測量技術指標及限度規定如下:軸線點點位中誤差≤10mm測角中誤差≤2.5″測距相對中誤差≤1/30000由于樓層混凝土有平面收縮現象,在測量長度時,使邊長不小于設計長度,以免出現更大誤差。觀測投點選擇有利時間,使用DZG6光學垂準儀進行,該儀器精度為1:200000.測量時儀器旋轉四個不同的方向為一個測回,直至上面標志中心移動至十字絲交點為準,然會固定接收板。投點方法:儀器整平后,通知上方投測,是標志移至十字交點中心,垂準儀旋轉四個不同的地方,如點對稱在接收板上,那樣點才算投測完。測完后均要進行閉合校核,確保投測無誤,再放其它軸線及墻邊線、柱邊線。4.結構構件放線在施工層面投測控制線后,可以根據控制線進行放線工作,放出柱、剪力墻等豎向結構的水平尺寸線。在結構構件尺寸線放樣過程中,必須嚴格、細致、細心進行。放出尺寸線后必須放出檢查線,(檢查線采用將尺寸線平移300設置)并將尺寸線、檢查線交點處均刷出紅三角。放線過程中各建筑軸線必須直接從控制線分別測設,并且必須將誤差分配消化,避免誤差累積。即測設軸線均從控制線量出軸線距離設置軸線。在模板支設過程中,必須將控制線傳遞到樓板模板底模上,并放出軸線檢查線,以便檢查模板工程。模板支設完成后將下層控制線傳遞到模板上,放出軸線檢查線,進一步檢查模板工程(梁、柱、板、剪力墻等的尺寸、位置)。5.鋼結構安裝測量4.1鋼柱定位軸線測設(1)在平面控制網的基礎上結合圖紙尺寸,采用直角坐標法放出每個鋼柱基礎的縱橫軸線。(2)將所測軸線彈墨線后,量距復核相鄰柱間尺寸。(3)軸線復核無誤后,畫紅油漆三角標記,作為第一節鋼柱吊裝就位時的對中依據。4.2吊裝測量(1)鋼柱吊裝測量程序如下:軸線激光點投測閉合、測量、放線軸線激光點投測閉合、測量、放線確定柱頂位移值進行超偏處理抄平結果與下節柱預檢數據綜合處理吊裝鋼柱、跟蹤校正垂直度吊裝鋼梁、整體校正整理測量記錄,確定施焊順序及特殊部位的處理施焊中跟蹤測量焊接合格后柱軸線偏差測量驗收提供下節鋼柱預控數據柱頂標高測量(2)鋼柱、鋼梁或桁架柱、桁架腹桿的安裝校正建立安裝測量的三校制度:高層鋼結構安裝過程中,基準線的設立、平面網的投測、閉合、排尺、放線以及標高控制等一系列的測量準備工作相當重要,當鋼柱吊裝就位后,就由鋼結構吊裝過渡到校正階段,鋼柱吊裝以后必須進行三次校正。進行初校,確定錯位值:鋼柱或桁架柱的初校是鋼柱就位中心線的控制和調整。通過初校確定錯位值的目的,就是即要保證鋼柱接頭的相對對節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又要考慮調整鋼柱扭曲、垂偏標高等綜合安裝尺寸的需要,保證鋼柱的就位尺寸。鋼柱或桁架柱垂校,調整垂偏:鋼梁或桁架腹桿安裝及螺栓緊固后,鋼結構已具有一定的剛度和一定的空間尺寸,這時應對鋼結構吊裝后的柱梁(腹桿)接頭框架及鋼柱的垂直度進行全面的重新校正。校正的方法是借助千斤頂或葫蘆進行推或拉的校正,使鋼柱的垂直度偏差達到允許偏差的要求。臨時點焊固定后的復校:臨時點焊固定結束后的復校,是防止在點焊固定過程中發生鋼柱垂偏,這是測量的垂偏和標高尺寸,應考慮采用焊接收縮變形校正。高層鋼結構的安裝質量,通過三校工序使鋼結構安裝質量得到有效控制。修正施焊順序保證安裝精度對于三校后鋼結構的空間尺寸情況進行會審,如果復校尺寸有問題或者局部情況有變化,就必要修正施焊順序和施焊方法。焊接工程師可以根據復校實測公差和方向等因素,編制焊接順序和確定施焊方法,來調整安裝精度,在施焊過程中還需要對安裝精度進行連續跟蹤觀測。(3)垂直度的校正鋼結構平面軸線及水準標高核驗合格后,排尺放線,鋼柱吊裝就位在基礎上。用經緯儀檢查鋼柱垂直度的方法是用經緯儀后視柱腳下端的定位軸線,然后仰視柱頂鋼柱中心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柱頂中心線投影均與定位軸線重合,或誤差小于控制要求,認為合格。垂直度偏差在螺栓緊固、焊接前后都應嚴格控制。(4)垂偏的控制和調整利用焊接收縮來調整鋼柱垂偏是鋼柱安裝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安裝時,鋼柱就位,上節鋼柱柱底中心線對準下節柱頂的中心線,而上節柱頂的中心線可以在未焊前向焊接收縮方向預偏一定值,通過焊接收縮,使鋼柱達到預先控制的垂直精度。(5)控制柱底位移來調整鋼柱的偏差如果鋼柱垂偏尺寸過大,個別情況可以利用調整該節柱底中心線的就位偏差,來調整鋼柱的垂直精度,但這種位移偏差一般不得超過3mm。焊接與日照綜合影響時,單節柱和中心柱可以不必預留收縮,應控制垂直偏差為主。加強焊接工藝控制,采用對稱焊等方法,可以克服中心柱與單節柱的偏差,對于邊緣的鋼柱,應控制邊柱上部中心的垂偏,可適應預留一定的焊縫收縮量。(6)視線受阻處理鋼柱吊裝時,用兩臺經緯儀在相互垂直線的兩根軸線上跟蹤校正,擋視不通時,可將經緯儀偏離軸線100以內。(7)整體校正當一個片區的鋼結構吊裝完成后,立刻對這一片區的鋼柱再進行整體測量校正。(8)鋼柱或桁架柱軸線測定內業準備:根據控制網、軸線尺寸、鋼柱截面尺寸,計算出鋼柱四個方向上的尺寸,并繪成鋼柱相關尺寸平面圖,便于使用查找。以投上樓面的控制網點為準,用全站儀將軸線投放到鋼柱柱頂。1#和9#鋼柱在控制點視線內,可先放出其柱頂的軸線,并在鋼柱的四個面上標識出四個方向的軸線控制點。2#—8#鋼柱因筒體關系,需將控制點因測到兩側的門洞位置上。將全站儀分別架到該兩點,分別放出2#—5#和5#—8#鋼柱。5#鋼柱由于兩側的點都可以觀測到。它可以作該兩點的閉合,校正兩側門洞的點是否正確。得出各軸的軸線,并在鋼柱的四個面上標識出四個方向的軸線控制點。計算整理資料:測設處鋼柱軸線和鋼柱中心線的偏差,作為資料和上一節鋼柱吊裝校正的依據。(9)鋼柱或桁架柱安裝標高校正鋼柱安裝標高誤差是鋼柱制作長度的公差、安裝間隙、焊接變形、壓縮變形和季節性溫度差、基礎沉降等因素的綜合反映,校正辦法如下;第一節鋼柱的標高可以通過墊塊的高度來控制柱頂標高。多節鋼柱的標高還可以通過采取柱與柱之間接合處適當加大間隙來調整,墊入的鋼板不宜大于5mm。鋼柱安裝時,個別鋼柱標高過高時,采用切割柱底襯板來調整標高,切割襯板不能大于3mm,切割后應打磨平整,不能損傷鋼柱面板。鋼柱安裝標高,要求臨近鋼柱高差小于10mm。6.曲線測設(墻弧段等)曲線測設時首先測設欲設曲線的控制線(借線),然后依據控制線沿法線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墻、柱位置及軸線等曲線,控制線到欲設曲線的距離控制在1m以內。曲線上相鄰兩點的矢高小于8mm,彈線時將墨線中間向外捻至矢高點,再分兩段彈線,將曲線的實際矢高控制在2mm以內。圓弧曲線的測設:主要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測設或全站儀坐標放樣法。A.全站儀極坐標法:在室內將弧段的起始點位置與軸線的位置關系標定出來。將起始點內的弧段用電腦進行等分確定欲設點,用電腦精確標定角度值(精確至1")(欲設點越多精確度越高),用全站儀將起始點位置在現場標定出來,將全站儀安置在設計圖上標定的地連墻的圓心點,用0°00"00ˊ后視起點后,按設計半徑和欲測角度由起點依次標定各欲設點的位置,實量各點間距進行校核。B.全站儀坐標放樣法:在室內用計算機CAD計算出欲設曲線上各點的坐標,繪出各欲設點編號位置圖。將計算機中的數據傳輸到全站儀,在施測面將全站儀安置在控制點上,按編號圖調出欲設點位的坐標。用坐標放樣模式依次定出曲線上的各個點位。實量各點間距進行校核。7.建筑標高測設根據業主提供的已知高程點,采用水準測量在筒樓內布設水準環線,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測出各水準點的高程,作為建筑傳遞標高測量的已知高程。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欲在樓層面上求得高程點的測量方法是在近水準點的地面處,設置全站儀,用兩根裝置棱鏡的標桿,一根立在BM1點上,另一根立在所求點上,分別測出儀器至BM1點和所求點的高差h1和h2,即可算得所求點的高程。測量時,若兩處所立的棱鏡標高一致,其所求點(N1)高程計算公式為:HN1=BM1(高程)+h2-h1若儀器至桿1測得負高差,則h1前變符號為“+”。兩桿高度不一致時,如桿2大于桿1一差數,則兩桿之高差減去這一差數,否則相加。

塔樓高度在140m(A35)以上時,用三角高程測量法已無法觀測,故利用設在A35層的BM4~BM6進行豎向高程測量,并根據建筑物沉降調整標高。

高程的豎向傳遞采用水準儀結合鋼尺傳遞,將鋼尺從建筑控制軸線預留洞懸垂到下一層,鋼尺下部掛鉛錘(一般采用2.5Kg鉛錘)保證鋼尺尺身豎直,在下一層設置水準儀,后視(H+0.5)標高標志,讀出鋼尺上讀數A,在本層設置水準儀在鋼尺上讀出A+C(C為層高)讀數,旋轉儀器在本層建立標高標志,即可將下層建筑標高傳遞到各施工樓層,并做好標高標志,標明建筑標高。標高測設采用S3級水準儀(每Km往返測高差偶然中誤差不大于±3mm,可以保證標高測量精度)。在模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