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修三第5單元烽火連綿局部戰爭第1-4課朝、越、中東戰爭_第1頁
歷史選修三第5單元烽火連綿局部戰爭第1-4課朝、越、中東戰爭_第2頁
歷史選修三第5單元烽火連綿局部戰爭第1-4課朝、越、中東戰爭_第3頁
歷史選修三第5單元烽火連綿局部戰爭第1-4課朝、越、中東戰爭_第4頁
歷史選修三第5單元烽火連綿局部戰爭第1-4課朝、越、中東戰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冷戰中的熱戰:2.世界長期熱點: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局部戰爭:4.高科技下的局部戰爭:幾種類型:代表性戰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印巴戰爭和兩伊戰爭海灣戰爭

第1課朝鮮戰爭冷戰對二戰后初期的朝鮮半島政局造成了什么影響?北部:1948年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部:1948年8月大韓民國美蘇38

歷史:現實:國際:國內:兩大陣營對峙,美蘇冷戰朝韓兩個政權的對立美蘇以38度線作為對日受降分界線,形成南北兩個占領區美國推行霸權政策,遏制共產主義

1.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戰況:朝鮮人民軍迅速攻占漢城,韓國軍隊節節敗退2.朝鮮內戰爆發時間:1950年6月25日1950年1月下旬,金日成通過蘇聯駐朝大使什特科夫向斯大林再次提出了武力統一朝鮮的問題,這一次斯大林的態度發生了改變。1月30日斯大林回電什特科夫要他轉告金日成說,“在這件事上我準備幫助他。”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1950年6月2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于朝鮮問題的非法決議。朝鮮戰爭從內戰擴大成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同意美國及其它國家的侵朝軍隊使用聯合國的旗幟,并組織"聯合國軍司令部",由美國指定"聯合國軍"最高指揮官。參加"聯合國軍"的國家除美國外,還有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新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等。7月8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軍參戰圖“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左)接受聯合國旗幟,領命武裝干涉朝鮮內政。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港登陸。

3.朝鮮內戰的擴大——美國干涉戰況:9月15日,仁川登陸9月28日,占領漢城10月越過38線占領平壤戰火燒到鴨綠江,轟炸中國東北⑴力量對比發生改變⑵中國安全受到威脅美軍越過“三八線”后,繼續向朝鮮北部推進

美國空軍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進行瘋狂轟炸。圖為被美軍飛機轟炸的安東(今丹東)一角

美國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峽巡邏

①戰后視社會主義陣營為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②地緣背景:朝鮮半島恰好處在美國環太平洋戰略鏈條“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朝鮮半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關島”;③維護和擴大在東亞的利益,加緊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包圍和封鎖思考:美國干涉朝鮮內戰的原因?

精品課件

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果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的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金日成致毛澤東的求援電報》節選

思考: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朝鮮?

金日成要揮兵南進之前,也沒和北京商量。當時中央領導人大部分都反對出兵朝鮮。有些人對與美國作戰也存在著恐懼心理,比如害怕原子彈,對美軍的飛機、坦克感到束手無策,認為“鴨綠江是鬼門關,有去無回”,認為“美國鬼子不會打到中國來”,“何必多管閑事,不要惹火燒身”,等等,都極有助于說明當時出兵入朝作戰的難度。

——《聶榮臻回憶錄》

在中蘇兩黨的會談中,蘇聯還一再表示要讓中國……承擔起在亞洲領導共產主義的責任和義務。……當時的形勢是,蘇聯、朝鮮和諸多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在翹首等待中國政府作出決定。

——《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問題探究: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朝鮮?

必須出兵不能出兵vs(正方)(反方)問題探究: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朝鮮?

原因:⑴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鞏固政權;⑵意識形態:當時“冷戰”全面開始,中國朝鮮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原因和目的B.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⑴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鞏固政權;⑵意識形態:當時“冷戰”全面開始,中國朝鮮同屬社會主義陣營。A.原因: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主席發布的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命令。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軍部隊跨過鴨綠江

⑴志愿軍入朝參戰:

1950.10.191951.7停戰談判,邊談邊打1953.7.27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兩次戰役:解放平壤,趕出38線三次戰役:38線互有攻守2.經過⑵五大戰役(1950.11.25至51.6.10)⑶停戰協定的簽訂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定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

——克拉克克拉克簽字彭德懷簽字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彭德懷

朝鮮戰爭大事記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950年7月,美國操縱安理會決定組成“聯合國軍”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仁川登陸,擴大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1950年11月25日至51年6月10日,志愿軍發動五次戰役1951年7月,交戰各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邊談邊打1953年7月27日,簽定“朝鮮停戰協定”

……由于沒有簽署和平條約,這個地區仍然處于卷入新的一輪敵對活動的威脅之中。戰爭還加劇了南北雙方的苦難,使得統一朝鮮的進程更加的遙遠。

——《新全球史》

對朝鮮半島的影響朝鮮戰爭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材料1:在長達33個月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戰爭中,中國以弱抗強,竟然能夠堅持到底,且與美國代表平起平坐地簽訂了停戰協定,這不能不令世人對新中國刮目相看。——沈志華《論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是非和得失》材料2: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彭德懷對中國的影響

①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②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贏得了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③使我國建立了一支較為現代化的海陸空和其他各兵種的國防軍,并取得了對美作戰的經驗。④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推動了我國各項工作的發展。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材料3:中國是朝鮮戰爭的大輸家。拖延了朝鮮問題的解決;……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每年花掉國民生產總值的20%;……背上了一身債務,……在聯合國決議下背上了好戰者、侵略者的罵名,在國際上陷入十分孤立的境地,……失去了國家發展之良好國際環境。

日本因為戰爭訂貨而迅速繁榮,中國因為戰爭而失去了統一的最佳時機,朝鮮因為戰爭而犧牲無數且至今分離對峙,美軍因為戰爭而重返朝鮮,斯大林因為戰爭而尊重中國人……

——《中俄秘檔里的朝鮮戰爭》

材料4:志愿軍在戰爭中陣亡11.4萬人,負傷25.2萬人,失蹤2.56萬(其中被俘2.1萬)人,因傷病致死的3.46萬人。總計損失病員42.62萬人。不利:中美長期敵對,失去了解放臺灣的機會。對美國的影響在朝鮮戰爭中,美國投入了本國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戰費開支多達830億美元,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傷亡和被俘109萬人。我們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美國參謀長布萊德雷1951年5月15日美國通過戰爭扼殺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企圖徹底失敗,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

戰爭對蘇聯的影響就十分復雜。一方面來看蘇聯是最大的贏家,戰爭令中美爆發直接沖突,而自己則從未正面介入。戰爭削弱了美國的實力,把美國超強的國力軍力從歐洲鐵幕一線的爭奪轉移到朝鮮戰爭的泥潭。為蘇聯爭取了時間在二戰后的廢墟上治療戰爭創傷,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而美國人則始終相信蘇聯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國的國防軍費開支在戰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針對蘇聯。西方陣營也開始聯合對抗蘇聯。對蘇聯的影響:對蘇聯:鞏固了蘇聯對北朝鮮的控制;有利于蘇聯在遠東地區與美國對抗。

1945年一個負責民生經濟的日本將軍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至日本投降時整個日本只剩了兩種人——死人和瀕死的人,日本平民能吃進嘴里的就只有子彈了。”整個日本從1945年戰敗以后開始。就只用了短短10年時間,也就是到了1955年,日本的經濟從崩潰中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當時日本的GDP986億美元。然而,整個日本從1955年起花了18年得時間,也就是到了1973年,日本的GDP達到4092億美元!超越了當時除美國和前蘇聯以外所有國家的經濟。對日本的影響思考:朝鮮戰爭對日本產生了什么影響?

日本因為戰爭訂貨而迅速繁榮,中國因為戰爭而失去了統一的最佳時機,朝鮮因為戰爭而犧牲無數且至今分離對峙,美軍因為戰爭而重返朝鮮,斯大林因為戰爭而尊重中國人……

——《中俄秘檔里的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是日本發展的一個契機,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美國改變對日本的削弱政策,進而扶植日本作為對抗社會主義的基地。

日本歷史學家中烏嶺熊說:“朝鮮戰爭是一場有國際背景的內戰,它反映了現代朝鮮人民悲苦的歷史。一方面,它固化了這個國家的分裂狀態;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戰后亞洲的國際環境。由于這個緣故,它可以被看成現代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對世界格局:加劇了兩極對峙格局

1.對朝鮮半島: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2.對中國:①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②中美長期敵對,失去了解放臺灣的機會。3.對美國:扼殺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企圖徹底失敗,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在戰爭中和戰后,美國對中國實行長期封鎖,致使兩國關系長期處于敵對狀態。

4.對蘇聯:鞏固了蘇聯對北朝鮮的控制;有利于蘇聯在遠東地區與美國對抗。5.對日本:6.對世界局勢:利用軍事訂單刺激了經濟的發展;美國改變對日本的削弱政策,進而扶植日本作為對抗社會主義的基地。加劇了兩極對峙格局本課小結:對朝鮮半島對美國對中國對蘇聯對世界局勢朝鮮戰爭的影響性質結果過程中國參戰原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朝鮮戰爭

力量變化戰爭性質變化美國干涉內戰爆發爆發背景朝鮮戰爭的爆發①二戰結束時,美蘇分區受降,形成南北兩個占領區②南北朝鮮兩個政權的對立③冷戰思想的影響,美國插手朝鮮內戰對日本

第2課越南戰爭一.“印度支那問題”的由來

亞洲中南半島上的三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越南老撾柬埔寨1.范圍:2.印支問題的產生和發展①二戰前,為法國的殖民地②二戰中,被日本占領③1945年,印度支那獲得解放;但是法國在美國支持下卷土重來,發動殖民侵略戰爭。④印度支那人民進行了長達九年的反法斗爭(1946--1954)⑤1954年《日內瓦協議》承認三國的獨立和主權

二.從“特種戰爭”到“局部戰爭”1961年肯尼迪(1960—1963年)在南越推行“特種戰爭”1965年美國借口“北部灣事件”把在南越的“特種戰爭”擴大為侵略整個越南的“局部戰爭”(特點:南打北炸),并進一步擴大到老撾、柬埔寨1968年,越南人民發動“新春攻勢”——開始掌握戰場主動權1973年美越簽訂停戰協定(尼克松)1.開始2.擴大3.轉折4.結束5.統一1975年越南南北方統一約翰遜(1963—1968年)三.越南戰爭的結果和影響

1.影響⑴對越南:①捍衛了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實現了統一;②也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⑵對美國:①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給美國社會造成深遠影響。②迫使美國政府調整外交政策,不得不實行戰略收縮⑶對世界格局:徹底改變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和冷戰的態勢,70年代美國被迫對蘇實行守勢。背景:都以美蘇冷戰為背景,朝鮮和越南都形成分裂局面根本原因和性質:都是美國為稱霸世界、遏制共產主義、干涉亞太地區熱點事務所致。美國發動的都是非正義侵略戰爭過程:蘇聯、中國都給予被侵略國家有力的支援結果:都以美國失敗而告終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力量,對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給被侵略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思考:越南戰爭與朝鮮戰爭的異同

同過程:朝鮮戰爭持續3年,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進行侵略,使從內戰擴大為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越南戰爭持續12多年,是美國在南越進行的特種戰爭擴大為侵略整個越南的局部戰爭。對中美關系影響:朝鮮戰爭后,美國對中國實行長期封鎖,致使兩國關系長期處于敵對狀態;越南戰爭后期,美國內外交困,不得不實行戰略收縮,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結果:朝鮮戰爭后,半島南北仍處于分裂狀態;越南戰爭后,越南實現統一。

長期的熱點地區1948-1973,阿以之間進行了四次戰爭—中東戰爭;1980-1988,伊朗與伊拉克之間的戰爭—兩伊戰爭;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1998年,美、英再次轟炸伊拉克……這里戰爭不斷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發生了美伊戰爭。

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

地理位置:連接兩洋三洲五海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的中東

歷史上統治過這里的有:猶太教的“希伯來王國”(公元前11世紀)、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公元前30-公元476年)、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7-13世紀)和奧斯曼帝國(公元16世紀-1922年)一.“中東”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㈠了解中東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儲量、產量和輸出量最大的地區,這里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帶,它以波斯灣為中心,向西北延伸到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向東南沿波斯灣延伸到阿曼境內。——豐富的石油資源

一.“中東”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㈠了解中東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巴勒斯坦地區居住過①公元前1025年,猶太人建立希伯萊王國,之后分裂為兩個王國,北部成為以色列王國,南部稱猶太王國。②公元1世紀時,猶太國家被羅馬帝國滅亡,之后猶太人背井離鄉流散到世界各地。從此結束了猶太民族主體在巴勒斯坦生存的歷史。③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并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國,形成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此后他們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④1518年,巴勒斯坦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到一戰結束。㈡巴以沖突的歷史由來1.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歷史

一.“中東”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

2.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但他們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們的猶太教義,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形成一支獨特的、沒有自己的土地、沒有自己祖國的民族。因為猶太人無法融入西方基督教社會,被當做異教徒備受迫害和歧視。猶太人逐漸意識到:要改變猶太人悲慘的命運,只有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家。在這種思想支配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大批猶太人遷回到巴勒斯坦地區,想在這里恢復曾經的猶太國。大量猶太人滲入,勢必給當地的阿拉伯人生活環境造成很大的沖擊。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㈡巴以沖突的歷史由來3.英國“分而治之”的中東政策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出于本身利益的需要,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1917年英國占領巴勒斯坦,11月2日發表《貝爾福宣言》。表示主張“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猶太人之家”。1922年,國際聯盟通過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貝爾福宣言》為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提供了依據,也埋下了猶太復國主義者和阿拉伯人之間的糾紛和沖突的種子。

㈡巴以沖突的歷史由來4.1947.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