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指20世紀初期中國各地新式學校中音樂課程中大量傳唱的一些原創歌曲。這些歌曲多以簡譜記譜,曲調來自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別》等。學堂樂歌學堂樂歌簡介
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當時稱唱歌或樂歌)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它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后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的。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
清末民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效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科。所以“學堂樂歌”,一般就是指出現于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認識它們,但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可以說是它們的特點之一。李叔同學堂樂歌具體概念
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期,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中國近代的新音樂以學堂樂歌為代表,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為中國音樂歷史上的新品種,學堂樂歌的出現不僅有著深刻的社會的內因,還有著鮮明的外力作用。它“對于學校音樂教育的啟蒙,對于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行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19世紀末,在變法維新思潮影響下,“創辦新式學堂,引進西方先進教育體制,開展現代科學教育”的潮流開始興起。1904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1905年,廢除科舉。新式學堂紛紛建立,中國現代教育由此發軔,音樂作為美育的方式在那個時代先進人物的心目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開始意識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負,只有“學夷以制夷”。只有學習西方現代科學,才能了解我們的差距,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迎頭趕上,縮小差距。學堂樂歌產生背景
在新式學堂內開設的“樂歌”課,就是仿照西方學堂的教育體制所設立的。最初我們是學習的日本人的辦學方法。之所以學習日本,是因為它從1868年明治維新后,開始全面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學技術和教育體制,在亞洲成為了一個“西方化行為方式和封建主義思想混合體”的社會,在綜合國力方面全面超越中國。所以,早期中國留學生大多選擇日本為留學地。這些早期的“海歸”們,認識到現代音樂教育之于國民素質的重要性,所以有的人開始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回國后成為了早期的音樂教師。學堂樂歌發軔之初學堂樂歌創作手法
學堂樂歌的創作,處于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起步階段,它是許多嚴肅的學者努力探索的結果,他深受維新運動和維新思想的影響。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學習一樣,在音樂創作上也大膽吸取,只要認為有用,均可“拿來”。這些歌曲絕大多數是根據現成的歌調填以新詞而編成,而由編寫者自作曲調的數量極少。這可能與我國過去對詩、詞、曲等可詠唱的作品的創作方式就是根據現成的歌調、曲牌填以新詞有關,同時也與當時從事學堂樂歌編寫的人懂得專業作曲技術的極少有關。紅衣大師后來逐漸改為選取歐美的歌曲來進行填詞,沈心工曾對此點專門作了自述。例如,沈心工編的《勉學》是根據美國藝人歌曲《羅薩·李》的曲調進行填詞的;而他編寫的《拉纖行》是根據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的曲調填詞的;沈心工作詞的《話別》,是根據原法國民歌《一個半小時的游戲》的曲調填詞,而且這首歌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此外,象李叔同編寫的《送別》,是根據美國通俗歌曲作家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填詞;李叔同編《大中華》,根據意大利作曲家貝里尼的歌劇《諾爾瑪》第一幕第三場中的樂隊進行曲曲調填詞;葉中冷編《跳舞會》,是根據當時英國國歌的曲調填詞的;馮梁作詞《尚武精神》,根據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所作的喜歌劇《鄉村卜者》中一首舞曲曲調填詞的,等等。以我國民族音調填詞的學堂樂歌數量不多,代表性的歌曲有:秋瑾作詞的《勉女權》(與華航琛作詞的《體操》同調);沈心工作詞的《纏足苦》(與沈心工作詞的《蒼蠅》同調);沈心工作詞的《采茶歌》;華航琛作詞的《女革命軍》;李雁行和李倬編的《女子從軍》;文君作詞的《桃花院》;以及前述李叔同作詞《祖國歌》等。
學堂樂歌創作手法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既存在客觀的原因,也存在思想認識上的原因。客觀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國學堂樂歌的產生、最初就是參照日本早期學校歌曲的經驗發展起來的,而他們開始就是主要采取外國的現成歌調進行填詞的;另一方面,當時我國熱情從事學堂樂歌編寫的作者多數是留學國外的、或國內積極贊成維新的新派知識分子,他們中多數對我國的傳統音樂、特別是民族民間音樂不甚熟悉;同時,從本世紀初清廷轉而支持“廢科舉、辦學堂”的改良主張,為了滿足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學堂急需學校的教師,曾一度大量聘請日本的教師來我國擔任教學,其中包括一定數量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和“蒙養院的保姆”(即幼兒園的保育員),他們對我國的傳統民間音樂則更不熟悉。主觀原因是:當時我國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的改革,主要就是引進歐美和日本的體制和經驗,而要改掉的主要就是與封建體制密切相連的傳統舊文化(包括傳統的“舊樂”),因而當時確實不少有改革要求的知識分子認為只有用西樂才能起到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效果。盡管當時這種思想認識是符合大多數積極擁護改革要求的進步主張,但今天看來應說是存在一定片面性的。因為事實上象以我國的傳統音調進行填詞的《祖國歌》和《勉女權》都是當時比較受歡迎的學堂樂歌,它們也并不因此給人任何萎靡不振的影響。當然,在辛亥革命之后,這種現象也逐步有一定的改變。學堂樂歌創作手法代表人物
在學堂樂歌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家。這些早期的音樂先驅們大多都有留學背景,而且在出國學習時,音樂也不是其主修專業。但是,出于對音樂的愛好和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責任,他們后來紛紛投身于“學堂樂歌”創作和傳播之中,為中國普通音樂教育的創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漢等等。歷史意義
1、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貢獻了一批早期的優秀聲樂作品,開“新音樂”創作之先河;
2、使“集體歌唱”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為后來的群眾歌詠運動打下了基礎;
3、通過樂歌的傳唱和學校音樂教育,西方基本音樂理論和技能開始系統地、大范
圍地在中國傳播;
4、培養了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傳播和創建、發展學校音樂教育的人才,為后來中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部分作品
《男兒第一志氣高》
男兒第一志氣高,年紀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來做兵隊操。兵官拿著指揮刀,小兵放槍炮。龍旗一面飄飄,銅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體好。將來打仗立功勞,男兒志氣高。這是中國的第一首學堂樂歌,誕生于1903年的上海。100年前,在新式學堂里,已經開始接觸到現代文明,新式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健康的身體,健全的頭腦。1904年全國的新式學堂已經有四千兩百多所,學生約二十六萬人。《讀書》
學生學生學生,讀書要用心。平上去入四聲,字字要徹清。音要準,讀要勤,講解要分明。字音字義要留心,進步自勝人。讀書人已經和以往大不相同,留辮子的學生坐在了階梯教室里,學習英語、幾何、化學、生物,辮子也有了新的功用,可以當作圓規畫圖。體育和音樂是最有趣、最受歡迎的科目,學生們歌唱祖國的河山,也鼓勵訓練和修養。
《揚子江》
長長長,亞洲第一大江揚子江。源青海兮峽瞿塘,蜿蜒騰蛟蟒。滾滾下荊揚,千里一瀉黃海黃。潤我祖國,千秋百歲,歷史之榮光。長長長,揚子長壽揚子壽無疆。人杰地靈相影響,幸福惟吾享。訓練兼修養,轉瞬十年國自強。黃河北向,珠江南望,兄弟莫相忘。嗚嗚嗚,汽笛一聲飛出黃歇浦。吳淞公共新商埠,江門開一鎖。炮臺舊址無,江底空余活沙鋪。西北轉舵,回望三十六里煙模糊。100年前的這些歌曲有個特定的名字,叫學堂樂歌。一些在國外接受到現代音樂影響的留學生學成歸國后,用歐美和日本歌曲的旋律,填上文白兼用的歌詞,記錄下當年孩子們的歡樂。
《紙鷂》
正二三月天氣好,功課完畢放學早。春風和暖放紙鷂,長線向我爺娘要。爺娘對我微微笑,贊我功課做得好。與我麻線多少,放到青天一樣高。也有的歌曲描繪了山野少年親近田園和大自然的心境。部分作品
《黃河》
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遠從蒙古地,流入長城關。古來圣賢,生此河干。獨立堤上,心思曠然。長城外,河套邊,黃沙白草無人煙。思得十萬兵,長驅西北邊,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觀我凱旋。當時上海學堂的數量在全國最多,校園里經常能聽到關于留日學生的消息,陳天華的蹈海赴死,鄒容的《革命軍中馬前卒》,秋瑾的慷慨就義,一些激進的出版物把推翻滿清的革命思想在中國傳播。廣為傳唱的學堂樂歌《中國男兒》最能體現當時留學生為革命犧牲的血性和視死如歸的決心。《中國男兒》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睡獅千年,睡獅千年,一夫振臂萬夫雄。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翼翼長城,天府之國,取多用宏,黃帝之胄神明種。風虎云龍,萬國來同,天之驕子吾縱橫。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我有寶刀,慷慨從戎,擊楫中流,泱泱大風,決勝疆場,氣貫長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1904年,秋瑾掙脫家庭的束縛,到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兩年后,回到上海的秋瑾創辦《中國女報》,宣傳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批判壓迫婦女的封建倫理觀念和禮俗。報紙只辦了兩期就被滿清政府停刊,而秋瑾填寫的學堂樂歌《勉女權》就刊登在第二期上,歌詞中第一次提到男女平權天賦就。
部分作品
《從軍樂》
從軍樂,告國民。世界上,國并立,競生存。獻身護國誰無份。好男兒,莫退讓,發愿做軍人,發愿做軍人。從軍樂,前敵時。槍林立,硝云涌,彈星馳。我軍一鼓長志氣。望敵營,白一色,片片是降旗,片片是降旗。隨著現代教育進入中國,新式學堂里除開有了讀書聲,還傳出雄壯的歌聲。
《雪中行軍》
哥哥手巾好作旗,弟弟竹竿好坐馬,鄰家兄弟拿槍來,來到山中演兵隊。山中處處皆大雪,路上無人飛鳥絕。北風刮面如剪刀,黑衣盡變白衣色。我等不怕死,哪怕風與雪。哥哥你做司令官,快步慢步由你說。學堂里大大小小的學生做體操,踢足球,打拳,跑步,強健身體。學堂成為開啟民智,傳播現代文明的最重要的據點,而推翻滿清政府的風暴也開始醞釀。乃是學生冒雪來行軍。將來替你打勝仗,保我中國四萬萬人人都安寧,四萬萬人人享太平。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軍攻占了兩湖總督衙門,隨后光復武漢三鎮。各地紛紛發動起義響應,第二年年初,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辛亥革命成功。《雪中行軍》填上了新的歌詞,紀念革命的勝利。
《革命紀念》
十月十號義旗揚,革命軍隊起武昌,霹靂一聲江漢平,漢口漢陽樹漢旌。各省聞風爭相應,秦晉滇粵皆反正,江浙聯軍平金陵,大江以南無膻腥。革命成功后,無錫人華航琛根據最早的學堂樂歌《男兒第一志氣高》的曲調,填寫了《共和國民》,歌中已經有國民、共和講求學問、知識開通這樣先進的詞匯。部分作品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是李叔同作詞的一首清涼歌,也是李叔同學堂樂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作曲者原本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自約翰·P·奧德威,歌曲的名字叫《夢見家和母親》。由于此曲十分優美,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便依其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期間熱衷音樂,他對《旅愁》有較深的印象。《送別》是李叔同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創作的,此時他已開始接觸佛教,并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出家前,“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一個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后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邁進。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也沒聽見。隨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講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筑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在這首清詞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大師的作品充滿了人生哲理,寧靜淡雅,給人啟迪。法師的詞像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純凈,淡中見真味。從《送別》詞中,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人生悲歡離合的認知,加上學佛的歷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道理,使聽者也悲切地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玩具設計的歷史與文化研究考核試卷
- 電池制造的發展趨勢考核試卷
- 碳酸鋇在醫療成像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描寫自然風光的初三語文作文
- 鹽類產品標準化生產考核試卷
- 教訓初二語文作文
- 滌綸纖維在土工合成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畫室衛生維護考核試卷
- 遼寧省大連市五校協作體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
- 盾構機施工中的隧道工程地質適應性評價系統考核試卷
- 福建省龍巖市一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 數學試題(含答案)
- 2025年街道全面加強鄉村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英語試題(無答案)
-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
- 小米供應鏈管理案例分析
- 黃岡市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
- 2025至2030年中國集成電路(IC)制造產業全景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課件
- DB12 596.1-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統設施設置規范 第1部分:設施設置要求
- 安踏組織架構分析
-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