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水工程第6講-07環境教案資料_第1頁
凈水工程第6講-07環境教案資料_第2頁
凈水工程第6講-07環境教案資料_第3頁
凈水工程第6講-07環境教案資料_第4頁
凈水工程第6講-07環境教案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沉淀(chéndiàn)4.1雜質顆粒(kēlì)在靜水中的沉降4.2平流式沉淀池4.3斜板與斜管沉淀池4.4澄清池第一頁,共21頁。4.1雜質(zázhì)顆粒在靜水中的沉降4.1.1沉淀原理與分類4.1.2雜質顆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chénjiàng)4.1.3雜質顆粒在水中的擁擠沉降(chénjiàng)第二頁,共21頁。4.1.1沉淀原理(yuánlǐ)與分類原理利用顆粒與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比重<1,上浮(shànɡfú)沉淀處理對象:懸浮物質,主要用于去除100nm以上的顆粒給水處理――混凝沉淀,高濁預沉廢水處理――沉砂池(去除無機物)初沉池(去除懸浮有機物)二沉池(活性污泥與水分離)目的:產生澄清的出水。第三頁,共21頁。4.1.1沉淀(chéndiàn)原理與分類根據懸浮物質的性質、濃度和絮凝性能,沉淀可以分為(fēnwéi)四類:1、自由沉淀√2、擁擠沉淀√3、絮凝沉淀4、壓縮沉淀第四頁,共21頁。4.1.1沉淀(chéndiàn)原理與分類1、自由沉淀定義:顆粒在沉淀過程中互不干擾,下沉過程中顆粒的大小、形狀、密度(mìdù)保持不變,經過一段時間后,沉速也不改變。特點:離散顆粒、在沉淀過程中沉速不變。常見于:沉砂池、初沉池前期第五頁,共21頁。2、擁擠(yōngjǐ)沉淀定義:沉淀過程中,絮凝或非絮凝顆粒的濃度達到一定值后,將會形成層狀物而整體下沉,出現較明顯的固液界面。特點:顆粒濃度大,相互間發生干擾,分層。常見于:高濁水的沉淀、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污泥濃縮池、化學(huàxué)凝聚沉淀第六頁,共21頁。3、絮凝沉淀(chéndiàn)定義:在沉淀的過程,顆粒由于相互接觸絮聚,其大小、形狀、密度會發生改變,并且隨著沉淀深度和時間(shíjiān)的增長,沉速也越來越快。特點:凝聚性顆粒,在沉淀過程中沉速逐漸增加。常見于:給水混凝沉淀、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第七頁,共21頁。4、壓縮(yāsuō)沉淀定義:隨著沉淀過程的進行,當懸浮顆粒相互聚集沉淀到水底時,會互相支撐,互相擠壓,而發生進一步沉降。特點:顆粒間相互擠壓,下層顆粒間的水在上層顆粒的重力下擠出,污泥得到濃縮。常見于:污泥的濃縮

在實際的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及濃縮池中沉淀與濃縮的過程中,都順序(shùnxù)存在著1、2、3、4這四種類型的沉淀過程,只是產生各類沉淀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第八頁,共21頁。4.1.2雜質(zázhì)顆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條件:低濃度的離散顆粒,沉淀不受阻礙。顆粒運動過程:開始:加速下沉;(時間短)一定時間后:等速下沉。作等速沉降(chénjiàng)顆粒的受力分析:三種力:重力、浮力、水流阻力假設:顆粒為球形,沉速為:u,直徑為d。自由(zìyóu)沉淀過程第九頁,共21頁。1、自由(zìyóu)沉淀的數學表達式顆粒受到的重力(zhònglì)和浮力:受到的水的阻力:η與顆粒大小、形狀、粗造度、沉速有關。達到平衡時:F1=F2+F3可得到沉速計算公式(對球形顆粒):(4-1)投影(tóuyǐng)面積動壓第十頁,共21頁。1、自由沉淀(chéndiàn)的數學表達式式(4-1)中η與Re有關,雷諾數Re(水的慣性力/水的粘滯力)數學表達式:不同的阻力系數η與Re之間存在著函數關系,通過試驗確定。存在著3個截然不同的區域(qūyù),這取決于Re。有:層流區、過渡區、紊流區(4-2)第十一頁,共21頁。3-11、自由(zìyóu)沉淀的數學表達式存在著3個區域:當Re<1時:呈層流狀態103<Re<25000時:Re與η無關呈紊流狀態當1<Re<103時:屬于(shǔyú)過渡區ηη第十二頁,共21頁。1、自由沉淀(chéndiàn)的數學表達式層流區內的沉降:將式(4-3)代入式(4-1)得到stokes公式:式中μ—水的動力粘度,N·s/m2。u與d2成正比,增大粒徑,可提高沉淀效果。u與μ成反比,μ決定于水質與水溫,水質相同(xiānɡtónɡ)時,水溫高則μ值小,有利于顆粒下沉。顆粒越粗,水溫越高,其沉速越快。(4-3)(4-4)第十三頁,共21頁。1、自由沉淀(chéndiàn)的數學表達式紊流區的沉降:將式(4-5)代入式(4-1)得到牛頓(niúdùn)公式:過渡區的沉降:帶入得Allen公式:(4-5)(4-6)(4-7)(4-8)第十四頁,共21頁。2、Stokes公式(gōngshì)的應用1)水處理領域,注重對顆粒沉速的研究。被去除的顆粒粒徑小于0.1mm,顆粒在水中的沉降屬于層流狀態。u與d2成正比,與μ成反比,粒徑增大,水溫越高,沉淀(chéndiàn)效果好。2)通過測量沉速,確定細小顆粒的粒徑。第十五頁,共21頁。4.1.2雜質(zázhì)顆粒在水中的擁擠沉淀特點發生在SS濃度較高的情況;分層沉淀,出現清水-渾水(húnshuǐ)交接面;渾液面出現4個層。3-2A:等速沉淀區B:過度(guòdù)區C:壓縮區第十六頁,共21頁。4.1.2擁擠(yōngjǐ)沉淀1、界面下沉的初始階段,由于濃度(nóngdù)較低,呈等速下沉出現了清水層。2、在渾液面下有一個濃度(nóngdù)變化較小的沉降層,等濃度(nóngdù)層(等速沉降區)。3、筒底出現濃度(nóngdù)很高的淤積層(壓縮層)。4、過渡層(等濃度(nóngdù)層與淤積層之間)變化:沉降時間增長,渾液面下降→沉降層減小→淤積層增厚→過渡層上移→沉降層消失第十七頁,共21頁。臨界(línjiè)沉降點C0CtCt4.1.2擁擠(yōngjǐ)沉淀沉降過程曲線以交界面的高度(gāodù)為坐標,沉淀時間為橫坐標第十八頁,共21頁。4.1.2擁擠(yōngjǐ)沉淀A:清水區B:等濃度區。顆粒等速下降,直線(zhíxiàn)的斜率代表渾液面的沉速,ct為臨界沉降點。C:沉降曲線后段,顆粒濃度由小變大,斜率減少,沉速降低,D:壓實區顆粒沉速從大――小懸浮物緩慢下沉是這一區內懸浮物緩慢壓實過程,沉降曲線趨于平緩,呈水平線,渾液面的高度為淤積高度為:H第十九頁,共21頁。沉淀開始,t=0,渾液面高度:H0;沉淀t時刻時,渾液面高度:H;渾液面的沉速為:擁擠沉淀實例:高濁度水的沉淀、澄清池中懸浮(xuánfú)泥渣層沉降、活性污泥濃縮等。4.1.2擁擠(yō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