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2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單元練習1.《現代世界史》描述蘇俄(聯)某經濟政策:“一個特征是對土地、銀行、對外貿易和重工業國有化。另一個特征是強行征用供養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農產品?!痹撜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保衛了新生政權B.允許自由貿易促進了商品經濟迅速發展C.實現了蘇聯向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D.優先發展重工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2.下面是蘇俄經濟發展統計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統計項目1921年1923年1925年糧食作物耕種面積(萬公頃)662078608730糧食作物產量(億普特)A.農業集體化推進了蘇俄經濟的發展B.蘇俄農業發展遠遠超過工業發展C.新經濟政策促進了俄國農業發展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經濟發展水平3.蘇俄農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記里寫道:“1922年春,陽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擁抱著我……”讓他產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實行實物配給制 B.可以自由支配納稅后剩余的糧食C.加入集體農莊,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4.蘇聯工業總產值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B.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C.新經濟政策時期D.蘇德戰爭爆發后5.對蘇聯第一個五年的提前完成,西方報刊曾有這樣的評論:“五年計劃的四年獲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蘇聯像戰時那樣緊張地、創造性地建設新生活的基礎,國家面貌煥然一新?!比〉眠@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①高速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②蘇聯人民建設祖國的愛國熱情③蘇聯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④列寧的正確領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下表是王斯德《世界現代史參考資料》1913年—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及重要工業產品在歐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數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計算的)對此表解讀正確的有統計項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總產值553221機器制造業442121電力15107432煤664343鋼555433①計劃經濟取得偉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優越性③重工業發展速度快④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有學者認為斯大林的社會主義觀有三個特征,其中之一是“在所有制關系方面,主張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這決定了新經濟政策被終結的歷史命運”。該“學者”認為A.斯大林一直反對新經濟政策B.新經濟政策允許私有制存在是被斯大林廢除的主要原因C.新經濟政策不利于實現工業化而被斯大林廢除D.單一的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唯一特征8.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說:“新經濟政策一執行,混亂和饑荒馬上就開始平息了,城市恢復了生機,市場上的商店又開始有產品供應,物價也隨之下降了。”這種現象說明新經濟政策A.解決了反動勢力制造的混亂B.調整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C.適應了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D.提高了工人農民的覺悟9.據史料記載:某一時期列寧格勒生產的一粒紐扣售價是1盧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價也是1盧布,而在萬里之外的海參崴的售價仍是l盧布。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蘇聯(俄)實行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計劃經濟體制D.市場經濟體制10.世界現代史時期,世界已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從這一角度看,蘇聯20世紀30年代社會主義工業化存在的重大問題是A.沒有走“農產品輸出的道路”B.沒有利用美國的援助來發展自己C.沒有開拓社會主義國家市場D.缺少與世界經濟的聯系11.《華盛頓郵報》某一時期陸續刊登了幾篇新聞評論,其標題分別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機會嗎?”、“西方的援助應當使蘇聯實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學對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觀點不一”。由此判斷,該時期是A.赫魯曉夫執政時期B.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C.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D.普京執政時期12.有學者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說,赫魯曉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終還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指赫魯曉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不夠實事求是B.堅持斯大林模式,不愿進行改革C.改革缺乏正確指導思想D.改革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從根本上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13.下表為1976—1990年蘇聯經濟增長率(%)簡表。其中,1990年經濟發展出現負增長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會總產值-2國民收入-4勞動生產率-3A.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B.赫魯曉夫改革導致的社會混亂C.蘇聯解體導致的社會混亂 D.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不見成效14.《全球通史》寫道:“蘇聯雖然號稱‘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但主要消費品長期供應不足,……經常需要憑票供應,暗藏了通貨膨脹的危險,人民生活水平從革命前的居歐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斯大林模式B.開展工業化C.農業集體化D.西方國家封鎖15.從蘇聯改革的歷程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有①因為積重難返,蘇聯改革步履艱難,成效不大②改革具有復雜性、曲折性③改革必須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④政治領域是不能改革的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在慶祝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時,赫魯曉夫提出15年內在人均農產品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1961年他又聲稱蘇聯將在“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由此得出的結論不包括A.赫魯曉夫缺乏實事求是的作風B.赫魯曉夫改革在經濟建設上急功冒進C.赫魯曉夫提出的目標不切合實際D.赫魯曉夫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17.蘇聯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中國的改革開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它們都A.充分發揮了計劃經濟特有的優勢B.完全忽視了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C.以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為出發點D.運用政權對國家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年,蘇聯政府在關于五年計劃的報告中說:“商品貨幣關系在我國具有新的、社會主義的內容。當然,我們要批駁主張用市場調節作用取代國家集中計劃的主導作用的各種錯誤觀點?!边@表明蘇聯政府試圖A.廢除對企業的指令性計劃B.由市場決定產品價格C.鼓勵私營企業發展D.減少對企業的行政干預19.有學者說:“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睋丝芍搶W者A.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B.客觀評價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D.否認赫魯曉夫改革的必要性20.下表是蘇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糧食產量的統計數據。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糧食產量(萬噸)752773607290A.地廣人稀B.自然災害頻發C.斯大林農業政策的推行D.赫魯曉夫農業改革的實施21.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羅斯福開創了兩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斯大林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體現著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原則……從理論到實踐都明顯地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據葉書宗《善于蘇聯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問題》材料二羅斯福新政期間,一些人激烈地抨擊羅斯福,說他“叛變了他的階級”,其舉措是“淡紅色的社會主義”?!獡S安年《美國社會經濟史論》等材料三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問題:(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斯大林的經濟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有哪些“改變”。(3分)
(2)據材料二,舉例說明反對者抨擊羅斯福的依據。(3分)
(3)據材料三,談談你對斯大林和羅斯福開創的兩種經濟運行模式的認識。(2分)必修2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單元練習參考答案1-10ACBBA/ABCCD11-20CDDAB/DDDCC21、【答案】(1)改變了新經濟政策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路線,實行直接過渡;
改變了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實行單一的公有制;
改變了計劃和市場調節并存的模式,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2)新政采取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如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限制資本家自主生產等;(舉一例說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維護普通民眾權益的措施損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