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維新單元測試 高質作品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維新單元測試 高質作品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維新單元測試 高質作品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維新單元測試 高質作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復習學案: 選修一專題八明治維新一.知道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1.19世紀中期的日本閉關鎖國,封建落后,封建幕府統治出現嚴重危機。(1)政治:嚴格的等級制度使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社會被分為士(將軍、大名、武士)、農、工、商四個等級。)——農民起義不斷,工商業不滿,中下級武士逐漸產生反抗思想,大鹽平八郎起義表明封建社會統治基礎開始動搖。(2)經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并得到發展,但受到幕府統治阻礙。(如,政府實行重農抑商政策)(3)外交:閉關鎖國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埋下挨打隱患。2.西方列強入侵,日本出現嚴重的民族危機,社會危機加劇。3.武裝倒幕運動興起,倒幕派成立明治政府,推翻了幕府統治。——是使日本從封建制度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關鍵步驟。使日本免遭中國和印度的厄運,保衛了民族獨立。為明治維新的實施創造了和平的國內環境。4.西方對中國的入侵和中國人民的反抗,客觀上為日本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明治維新時,世界處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來,西方列強侵略矛頭主要指向中國,加上亞洲民族運動的興起,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牽制了西方列強的勢力,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二.概述明治維新的主要過程和基本內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樣性。(一)基本內容:政治:廢除舊政治體制,建立新的體制逐步削弱封建割據勢力,建立中央集權,實現國家統一。(“廢藩置縣”)①“廢藩置縣”剝奪了藩主的權力,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據勢力,初步加強了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權,為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②在事實上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成為維新運動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變革,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資本主義國家體制邁出重要一步。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實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和資本,這就建立了一種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體制。派使節團考察歐美,學習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學到了許多有助于日本實現獨立和富強的有用經驗,找到了一條適合日本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制定憲法: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是近代亞洲的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①它規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權利和參政權,形式上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國家體制,有利于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②它的頒布標志著日本天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統治秩序基本確立,鞏固了明治維新后確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但極其保守,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天皇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力;按“三權分立”原則建立的議會、內閣和法院,實際上并不能獨立行使自己的權力,只是輔佐天皇行使權力的機構。經濟:大力進行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幣制改革1871年,明治政府下令改革幣制,以金本位的紙幣日元作為全國唯一的貨幣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①內容: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②影響: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經營農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改革地稅①內容:1873年,政府頒布。一律按地價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稅,新土地稅以貨幣支付。②作用:推動了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為國家工業化政策提供了保障。“殖產興業”,發展資本主義新經濟(1)內容:①大力創辦官營業帶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成立工部省;成立內務省;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運用國庫資金,設立“模范工廠”;實行“勸業政策”等。②大力扶植、保護私人資本主義;A、政府把鐵路和軍工企業以外的大部分國營企業無償或以優惠的價格轉讓給一些與政府關系密切的資本家。B、政府通過補助金和優惠貸款等形式給予私人資本家資金支持。(2)影響:至19世紀90年代初,日本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3)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顯著特點;①國家創辦示范工廠帶動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政府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文教:倡導“文明開化”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翻譯西方著作。使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了西方文明。進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體制。(1)內容:①整頓舊的教育機構,設立文部省,統轄全國的教育事業。②頒布《學制》,明確宣布普及初等國民教育的方針。③參照歐美國家的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小學、中學、大學三級教育體制,并努力在全民范圍內普及初等教育。④設立師范學校,培養合格師資。⑤還創立各種專業技術學校,培養專門的技術人才。⑥推行軍國主義教育。(2)作用:使國民素質得到提高,為日本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人才;(3)局限:推行軍國主義教育,強調效忠天皇,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濃厚。廢除舊風俗和陳規陋習,生活習俗西化。推動了向西方學習。軍事:富國強兵(1)措施:①建立新式軍隊(實行義務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仿照歐美組建一支常備軍。)②實行設立軍事大學(為日本軍隊培養了大量的高級軍事人才。還按照英國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軍。)③改革軍事機構(學習德國經驗,逐漸形成了陸軍省、參謀本部等軍事機構,直接隸屬于天皇。)④扶植軍事工業(建立兵工廠和造船所,引進新技術改進軍事裝備。生產步槍和各種口徑的大炮。)⑤建立近代警察制度(為了維護國內治安,明治政府還逐步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2)作用:①建立了一支現代化軍隊,使日本能夠依靠自身的實力,逐漸廢除不平等條約,擺脫民族危機,實現民族的自立自強。②局限: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竭力推行軍國主義,使日本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二)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樣性:1.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是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一是資產階級革命;二是民族解放運動;三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四是民族統一運動。2.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目的是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而各個國家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不同,從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排除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阻礙。因此,近代各國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既具有明顯的共性,又具有鮮明的多樣性。三.分析明治維新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歷史地位。1.經濟: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由落后農業國向先進工業國的轉變。2.政治:實現了由早期中央集權向后期立憲政體的過渡,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為東方強國,并逐漸獲得了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傳播,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4.對外關系:但明治維新運動沒有徹底根除封建殘余勢力,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日本竭力推行軍國主義,開始對亞洲鄰國進行侵略擴張,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總結,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資本主義)道路的標志。1.性質:天皇為首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2.進步性:(1)對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后的狀況,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逐步擺脫了民族危機,實現了民族獨立,成為亞洲近代唯一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2)對亞洲:明治維新的成功為亞洲近鄰提供了啟迪和經驗。3.局限性:(1)明治維新沒有徹底根除封建殘余勢力。(2)隨著實力的增強,日本竭力推行軍國主義,對鄰國侵略擴張,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課堂練習】請閱讀下列材料:(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俄國和日本面臨的共同社會問題是什么?(2分)試結合史實分別說明。(6分)內憂外患。(2分)俄國:落后的農奴制度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農奴的反抗斗爭和統治階級內部開明人士的斗爭;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3分)日本:幕府統治危機: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人民的反抗斗爭;武士階層的分化與不滿;西方列強侵入。(3分)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們搞改革呢?這就是把俄國拖上資本主義道路的經濟發展的力量。地主、農奴主不能阻撓俄國同歐洲商品交易的增長,不能保持住舊的崩潰的經濟形態。如克里木(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解放以前,農民的“叛亂”每十年都要高漲一次。這使頭號大地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認,從上面解放比等待從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寧《“農民改革”和無產階級農民革命》材料二: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進的,從今以后,我們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東西方人民風俗不同,思想自相懸殊,各國相沿的習慣歷數千百年之久,縱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該驟然強搬硬套。——《日本政治史》(2)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兩國解決社會危機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俄國側重解決內部機制,重點廢除農奴制度。(2分)日本則側重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來改造日本社會。(2分)材料三:柏利在1853年進行的那次訪問是不受歡迎的,但過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許多潛在的盟友。長州和薩摩兩藩的領主終于領悟到,與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徑,是采用西方本身的軍事和技術裝備。他們要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學習西方列強的秘密。……明治時代是日本西化的偉大年代。從此日本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科爾頓《近代世界史》中冊(3)說明材料三中柏利訪日不受歡迎的政策原因。“長州和薩摩兩藩的領主”主張向西方學習的目的何在?(3分)鎖國政策。(1分)擺脫外來侵略,實現富國強兵。(2分)材料四:李鴻章問:“閣下對貴國舍舊服而仿歐俗,拋棄本國獨立精神而甘受歐洲支配,難道一點都不感到羞恥?”森有禮回答:“相反,我們對這些變革感到驕傲:這些變革絕對不是受外力強迫,完全是我國自己決定的,……只要發現長處就要取之用于我國。”——1875年李鴻章與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禮談日本的服裝材料五:(明治維新時)改革的動力是西化……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改革軍事(后來采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于美國。——(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資本的年代》(4)依據材料四、五,概括日本向西方學習的特點。(3分)主動學習;學習領域廣;選擇西方各國最先進的領域學習。(3分)材料六:文明開化過程中的過火行為,使得日本的傳統文化面臨崩潰,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應該改說英語,與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種。——《大國崛起》解說詞(5)據材料六,指出日本在文明開化中存在的問題。(2分)拋棄民族傳統,盲目西化。(2分)材料七:在明治維新期間,我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明治政府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看起來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過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的因素。——劉濤《從“萬世一系”的宗教神話看日本的崛起》(6)根據材料七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治維新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采取了哪些“看起來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4分)經濟:國家扶植和發展國營企業、私人企業。(2分)政治: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加強天皇制。(2分)材料八:19世紀后半期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狀況圖一: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圖二:1872年日本第一列火車。圖三:1876年日本的新式學校。圖四:官辦八幡制鐵所。(圖略)材料九: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東京的大殿內,天皇率領群臣宣讀誓詞:“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上下一心,大展經綸;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破歷來之陋習,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識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五條誓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