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八單元學案17_第1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八單元學案17_第2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八單元學案17_第3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八單元學案17_第4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第八單元學案17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17古代商業的發展和古代的經濟政策[課標要求]1.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2.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土地制度,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一、古代商業的發展(一)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1.先秦時期的發展與繁榮(1)商周時期,商人出現,商業興起。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著稱,因此后世將經商的人稱為“________”。(2)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繁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__________和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2.秦漢以來商業發展艱難(1)統治者多推行__________政策。(2)商人經商受到時間和________的限制,但商業還是得到了發展。3.隋唐時期,商業發展(1)發展的條件:農業、手工業的發展;________的開通。(2)發展的表現:除都市商業外,__________貿易,柜坊和飛錢相繼問世。4.宋元時期,商業繁榮(1)宋朝:商業環境相對寬松,商品種類增加,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________”。(2)元朝:交通發達,________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5.明清時期,商業受壓制,城鎮商業依然繁榮(1)棉花、茶葉、甘蔗等________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2)區域間________貿易發展較快。(3)出現“商幫”,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______和______。安徽歷史:徽商,指的是明清時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區徽州府轄地經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團。徽商經營行業以鹽、典當、茶木為主。徽商講究商業道德,提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義利兼顧。(二)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1.市的變遷1宋代以前eq\b\lc\{\rc\(\a\vs4\al\co1(①縣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設市,官府設市令或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的管理。,②西漢都城長安城東、西有市九處,唐長安城設東西。))(2)宋代時eq\b\lc\{\rc\(\a\vs4\al\co1(①城市中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舊,時的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②城郊和鄉村的“”更加普遍。,③全國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市鎮,著名的有漢口鎮、佛山鎮、,、朱仙鎮等。))3城市的發展eq\b\lc\{\rc\(\a\vs4\al\co1(①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業中心。,②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興起與繁榮。,③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三)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1.發展歷程(1)西漢時,由于開通了陸地和海上兩條______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2)唐朝時,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在這里設有________。(3)兩宋時,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及________的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4)元朝時,______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日漸萎縮,那時候,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由“________”統一經營對外貿易。2.朝貢貿易(1)含義: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2)目的:宣揚______,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3)評價:不在于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往往“____________”,“倍償其價”。二、古代的經濟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變1.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隸社會的井田制(1)盛行時間:夏、商、周。2內容eq\b\lc\{\rc\(\a\vs4\al\co1(①一切土地屬于,國王把土地層層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轉讓與買賣。,②受封者要向國王繳納。,③和奴隸在貴族封地上耕種,遭受著殘酷剝削和奴役。))(3)評價:這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土地______制度。(4)瓦解eq\b\lc\{\rc\(\a\vs4\al\co1(①春秋時期,由于生產力發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開墾為。,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戰爭頻繁,土地關系進一步發展。,③諸侯視自己疆域內的土地為,加上井田上耕作的勞動力不斷,減少,井田制遭到破壞。))3.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成eq\b\lc\{\rc\(\a\vs4\al\co1(①公元前年,魯國首先規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按畝納稅。,其他諸侯國也相繼進行稅制改革,這實際上承認了的合,法性。,②戰國時期,變法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評價: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地主階級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造成社會的__________。(3)歷朝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實行________,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限制土地______;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照______和田畝多寡收取賦稅。(二)“重農抑商”1.原因(1)社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商業與農業爭奪________,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封建政權統治等問題。(2)為了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______征收,鞏固封建統治。2.概況(1)戰國時期,______變法首倡“重農抑商”。(2)西漢時期,________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賈的勢力。(3)明清時期,繼續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征商稅,破壞工商業的正當經營,以致影響到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三)“海禁”與“閉關鎖國”1.原因(1)明朝初期,東南沿海______日益猖獗,明太祖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統治。(2)清初,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3)清政府認為天朝大國物產豐富,無需與外國進行貿易。2.影響(1)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__________,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2)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問題思考】想一想交子的出現有何意義?讀一讀影響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因素:(1)社會政治局面是否穩定。(2)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程度。(3)政府的決策和政策。(4)內外交通是否便利。讀一讀“重農抑商”作為一種經濟政策開始于商鞅變法,而不是自古就有的。想一想馬克思評價清朝時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其中的“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表現在什么方面?想一想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有何歷史地位?考點一古代中國的商業1.重農抑商政策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推行的政策。其實施的目的何在?2.對比圖二與圖一。圖一唐長安圖二北宋汴梁中國古代城市商業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在宋代還出現了富商大賈“榜下捉婿”的現象,以上這些說明了什么?3.對比圖三與圖四,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圖三《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圖四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發給中國商人的海外渡航證明書4.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雖有壯大,卻無突破,始終在萌芽狀態中徘徊,整個生產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這是為什么呢?精講(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仍居主導地位。(2)官府的沉重剝削,導致農民極端貧困,購買力極其低下。(3)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打擊壓制工商業者。(4)清政府長期閉關鎖國,實行海禁政策。(5)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礎上的陳舊落后的經濟觀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貸者在其構成的三位一體的剝削體系中互相轉化,很少投資于手工業。5.(關注新史觀)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看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中國明清時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折射出中國向工業文明邁進的一絲曙光,但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卻未發展起來。梁漱溟先生曾斷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們接觸,中國是完全閉關與外界不通風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斷不會有這些輪船、火車、飛行艇、科學方法和‘德謨克拉西’精神產生出來。這句話就是說,中國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條路線。”下列做為梁先生這段論述的主題最妥貼的是()A.“中國絕不可能自行進入資本主義”B.“中國根本不會產生和發展資本主義”C.“資本主義萌芽曾在中國出現的說法是錯誤的”D.“西方文明遠比中國文明優越”考點二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中這段話描述的是哪一種土地制度?其性質如何?2.土地兼并現象是封建社會的頑疾。結合圖五、圖六說明唐朝政府與明朝政府各是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抑制土地兼并的?最終結局如何?圖五圖六明朝的“魚鱗圖冊”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定時期的土地制度與同時期的政治制度相聯系,其瓦解相應的政治制度也會隨之消失,完成圖七內容。自戰國之后,中國古代經濟就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經濟結構,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三部分。以農業為主體,手工業和商業處于補充地位,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農業的發展為商業貿易和手工業生產提供原料;手工業的發展為農業和商業提供市場和產品;商業的發展能夠使不同地區之間互通有無,促進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商品化、區域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但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卻日漸落伍了。一、選擇題1.(2023·邢臺模擬)下列詩句中,包含我國古代農村商品經濟發展這一歷史信息的是()A.“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B.“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C.“爾來盜賊往往有,劫殺賈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2.(2023·哈爾濱模擬)“坊的制度——就是用墻把坊圍起來,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許向街路開門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經完全崩潰,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開門了。”如果日本學者加藤繁的這一觀點符合史實,這里省略的兩字最有可能是()A.西漢B.唐朝C.北宋D.清代3.(2023·青島模擬)明清數百年來,杭州人將十座城門的名字及其特色編成了杭曲大調:百官門外魚擔兒,壩子門外絲籃兒,正陽門外跑馬兒,螺螄門外鹽擔兒,草橋門外菜擔兒,侯潮門外酒壇兒,……(注:籃兒——竹籃,杭州方言喜在詞后加“兒”字。)從中反映出明清時期()A.杭州開始成為商業大都會B.杭州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C.官府對杭州城進行了區域功能劃分D.杭州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較為豐富4.(2023·哈爾濱模擬)古代中國社會“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農,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士商相混”的現象。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產生,平等觀念深入人心B.重農抑商政策松弛,傳統社會結構解體C.商品經濟發展,等級觀念淡化D.禮教束縛解除,傳統觀念轉變5.(2023·合肥模擬)從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戰國時期的“民得買賣”這種變化所反映的實質是()A.私田開墾越來越多B.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生產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權得到承認D.生產關系的變革6.(2023·東營模擬)下列城市中,是古代的對外貿易港口,是近代了解西方的窗口,是現代改革開放的前沿。這個城市是()A.天津B.南京C.廣州D.上海7.(2023·濟南模擬)康熙帝19歲那年親自到先農壇,祀先農神、行耕籍禮,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不過他在位61年,先后55次遣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B.以農為本是國家基本策略C.祀先農是古老的傳統D.帝王祀先農是姿態無意義8.大前提: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是雇傭關系的出現;小前提:明朝以前農業生產中存在普遍的長工和短工;結論:明代以前農業領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確,結論錯誤B.大前提正確,小前提、結論錯誤C.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均錯誤D.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均正確題號12345678答案二、非選擇題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安徽黃梅戲《天仙配》中有這樣一段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丈義“……少貧困,操寺贏,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華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賈間泊如也。置義田以養族之不給者,義屋以居之無廬者,義塾以教族之知學者。又市隙地數十畝為義冢,以安鄉人之克葬者,所費不啻萬緡,捐四千金建石橋圍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義不衰。”清代商人胡榮命“……賈五十余年,臨財不茍取,遏善舉輒捐貨為之,名重吳城。晚罷歸,人以重價賃其肆名,榮命不可,謂:‘彼果誠實,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誠,終必累吾名也”’。材料三研究華商歷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關從商致富的記載,但幾乎毫無例外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商人最后總是傾向于把累積得來的財富或過剩的資本投資購買土地,或供應下一代有閑沉浸于傳統典籍,參與科舉,以便進入官僚行列。假使有人終生以商賈為業,仍會要求其下一代盡可能轉向科舉。因此,我們可以說,引發人們營商致富的動機中,實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毀商業企業發展的因素。”——以上材料均選自《中國全史·商賈史》(1)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生產怎樣的一種基本模式?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種模式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徽商的優良品質。(3)根據材料三,指出“引發人們營商至富的動機中,實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毀商業企業發展的因素”的依據。并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造成這一社會現象的原因。答案解析課前準備區一、(一)1.(1)商人(2)商品市場2.(1)重農抑商(2)地點3.(1)大運河(2)農村集市4.(1)交子(2)大都5.(1)農副(2)長途販運(3)徽商晉商(二)1.(1)①市長②二市(2)①坊日中為市②草市③景德鎮(3)①大都②絲綢之路③成都(三)1.(1)絲綢(2)市舶使(3)非洲(4)泉州(5)十三行2.(2)國威(3)厚往薄來二、(一)2.(2)①國家②貢賦③庶民(3)國有(4)①私田②轉讓③私產3.(1)①594土地私有②商鞅(2)兩極分化(3)均田制買賣人丁(二)1.(1)勞動力(2)地租2.(1)商鞅(2)漢武帝(三)1.(1)倭患2.(1)原始積累問題思考想一想便利了商品流通,促進了北宋時四川等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想一想主要表現在閉關鎖國,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盲目自大。想一想(1)是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總趨勢,但它只出現在少數地區的少數行業中,稀疏而又微弱。(2)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發展非常緩慢,自然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課堂活動區考點一1.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以鞏固封建統治。2.(1)北宋汴梁商業突破了隋唐時期坊、市嚴格分開和日中為市的制度,坊、市不再分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甚至出現了夜市;農村出現了草市。(2)說明宋代商品經濟發達和重農抑商政策出現松動。3.由支持對外貿易到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逐漸萎縮。5.A考點二1.井田制,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2.(1)唐朝政府實行均田制,規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限制土地買賣。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照人丁和田畝的多寡收取賦稅。(2)這些措施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并現象就不能消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