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魯人版中國古代小說選讀第二單元詼譎綺麗的傳奇小說_第1頁
高中語文魯人版中國古代小說選讀第二單元詼譎綺麗的傳奇小說_第2頁
高中語文魯人版中國古代小說選讀第二單元詼譎綺麗的傳奇小說_第3頁
高中語文魯人版中國古代小說選讀第二單元詼譎綺麗的傳奇小說_第4頁
高中語文魯人版中國古代小說選讀第二單元詼譎綺麗的傳奇小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綜合測評(二)(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一、基礎鞏固(15分,每小題3分)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問第幾,曰:“第三。” 第:排行B.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 狎:親近C.望氣者太原有奇氣 望氣者:善于觀察王氣的人D.因文靜見之可也 因:因為【解析】D項,因:憑借,通過。【答案】D2.下列對“之”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將之宮 動詞,到B.莫之測也 主謂之間,無實義C.皆取珍異者衣之 代詞,他D.東山轉盼之際 助詞,的【解析】B項,“之”代詞。【答案】B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莫之與京 京:比B.行一二鋪 鋪:驛站C.絕惠,十四入泮 入泮:入學,考中了秀才D.弱息僅存,亦為庶產 弱息:女兒【解析】A項,應為“大”的意思。【答案】A4.對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將訪友于西南 狀語后置句B.又有白燕數十 定語后置句C.大奇之,詰娃安在 賓語前置句D.倡蕩之姬,節行如是 狀語后置句【解析】D項,應為定語后置句。【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A.烈士不欺人,固無畏B.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C.曰:“達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陽橋。”D.吾得十八九矣【解析】C項,“明日”在這里古今相同,均是“第二天”的意思。【答案】C二、閱讀理解(43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7分)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新建教諭。六年,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察屬吏,敕有“請自上裁”語。來言:“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帝為改敕賜之。中官陳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橫甚,來數抑之。武還,訴于帝。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誰也?”佐以來對。帝嘆息稱其賢,曰“識之”。及報命,獎諭甚至。英宗即位,以楊士奇薦,擢山西左參政。言:“郡縣官不以農業為務,致民多游惰,催征輒致已命。朝廷憫其失業,下詔蠲除,而田日荒閑,租稅無出,累及良民。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蠶桑可裨本業者,聽其規畫。仍令提學風憲官督之,庶人知務本。”從之。來居官廉,練達政事。侍郎于謙撫山西,亟稱其才,可置近侍。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徒。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京師,來督兵勤王。渡河,聞寇退,乃引還。景泰元年,貴州苗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琎卒于軍,進來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賊平,班師。詔留來、珤鎮撫。尋命來兼巡撫貴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暫行鬻爵之例。今寇賊稍寧,惟平越、都勻等四衛乏餉。宜召商中鹽,罷納米例。”從之。三年十月召還,加兼大理寺卿。珤以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明年,事平。召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來歸。成化六年卒于家。(選自《明史·列傳第六十》,有刪改)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B.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C.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D.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解析】“以……為職”是完整的結構,所以A、C停頓不當,排除;“聽其均分”中間不能停頓,排除D。選擇B。【答案】B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在鄉試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舉行,所以又叫“春闈”。B.敕,中國古代帝王或股肱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C.勤王,多指君王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D.工部,古代負責營造工作的官署,為六部之一。【解析】“中國古代帝王或股肱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錯,無“股肱之臣”。【答案】B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來為人正直,中官陳武因受太后的寵幸橫行江南,王來多次對陳武進行打擊,陳武向皇帝訴說此事,但皇帝并沒有怪罪王來。B.王來在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護駕。C.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反叛,王來與梁珤、毛勝、方瑛聯合進兵討伐苗人。賊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詔讓王來與梁珤一起留下來鎮守。D.王來一生官職調動升降非常頻繁。曾因楊士奇推薦,被提拔為山西左參政;也曾因英宗復辟被罷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解析】“中官陳武因受太后的寵幸橫行江南”錯,文中并沒有提到太后對陳武的寵幸。【答案】A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4分)譯文:(2)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4分)譯文:【解析】注意關鍵詞語的翻譯。(1)賊,殘害。去,鏟除。困,困苦。(2)疾,痛恨。以,因。“縣令不職者”,是定語后置。【答案】(1)殘害百姓的官吏,鏟除他們唯恐不迅速,一定要請示后再執行,百姓的困苦多啊。(2)但王來執法嚴苛,非常痛恨惡人,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參考譯文】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王來)憑會試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諭。六年,被推薦提拔為御史,出京巡按蘇州、松州、常州、鎮州四府。皇上下令讓他與巡撫周忱一起考察屬官,皇上敕令上有“請自上裁”的話。王來說:“殘害百姓的官吏,鏟除他們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請示后再執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因此改了敕令賜給他。中官陳武應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蠻橫,王來多次抑制他。陳武回來,向皇帝傾訴。皇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是誰?”顧佐回答說是王來。皇帝感慨稱贊王來賢良,說:“知道他。”等到王來回來復命,獎勵非常豐厚。英宗即位,因為楊士奇推薦,王來被提拔為山西左參政。王來說:“郡縣官員不把農業當作根本,導致百姓大多游蕩懶惰,催征租稅總是招致過分的命令。朝廷憐憫他們失業,下令免除他們的賦稅,而田地一天天荒蕪閑置,租稅沒有出處,累及良民。應該選擇賢能的守官,以督促務農為職責。那些荒蕪的田地,下令讓附近的人家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糧食聽任他們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復本業的就還給他。靠種桑養蠶補充農業的,可任他們自己規劃安排。仍舊讓提學風憲官監督,希望百姓知道從事本業。”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王來為官清廉,為政熟練通達。侍郎于謙在山西做巡撫時,多次稱贊他的才干,認為他可以在皇帝身邊侍奉。但王來執法嚴苛,非常痛恨惡人,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因為這)他被逮入獄,應當受徒刑。正趕上大赦,以原來的官職調補廣東。王來從這以后改變平素志行,寬容待人,政事也處理得當。正統十三年,升遷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護駕。渡過黃河,聽說敵寇撤退,才帶兵回來。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反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琎在軍中去世,晉升王來為右都御使代替侯。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聯合選兵討伐苗人。等到賊人平定,班師回朝。皇帝下詔讓王來、梁珤留下鎮守安撫。不久下令王來兼任貴州巡撫。王來上奏說:“近來因黔、楚地用兵,應該暫時實行賣官的先例。現在賊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勻等四個地方缺乏糧餉。應該召商以糧換鹽引,取消交納糧的條例。”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景泰三年十月王來被召回,讓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認為王來功勞大,請求對他給予特殊表彰。都給事中蘇霖反駁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實行。王來在返回的途中,因為貴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讓他帶兵回去再討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個尚書都被罷免。王來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7分)李藩,字叔翰,趙郡人。父承,為湖南觀察使,亦有名。藩少恬淡修檢,雅容儀,好學。父卒,家富于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年而貧。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亞居守東都,以故人子署為從事。洛中盜發,有誣牙將令狐運者,亞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后獲真盜宋瞿曇,藩益知名。張建封在徐州,辟為從事,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杜兼為濠州刺史,帶使職,建封病革,兼疾驅到府,陰有冀望。藩與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語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兼錯愕不虞,遂徑歸。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既歸揚州,兼因誣奏藩建封死時搖動軍中。德宗大怒,密詔杜佑殺之。佑素重藩,懷詔旬日不忍發,因引藩論釋氏,曰:“因報之事,信有之否?”藩曰:“信然。”曰:“審如此,君宜遇事無恐。”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曰:“某與兼信為報也。”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論,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釋,亟追藩赴闕。及召見,望其儀形,曰:“此豈作惡事人耶!”乃釋然,除秘書郎。尋改吏部員外郎。元和初,遷吏部郎中,掌曹事,為吏所蔽,濫用官闕,黜為著作郎。轉國子司業,遷給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藩曰:“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為有宰相器,屬鄭罷免,遂拜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元和六年,出為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未行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頗后韋貫之,然人物清規,亦其流也。(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九十八》,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B.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C.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D.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解析】“今棄州此來”是完整結構,中間不應斷開,故排除A和B。“不若此”是完整結構,中間不應斷開,故排除D。【答案】C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幕,“幕府”的簡稱,指古代將帥或地方軍政長官的府署,有時也泛指官署。B.釋氏,釋迦牟尼佛姓釋迦氏,故稱為“釋氏”。后亦指佛教。C.令狐,復姓,春秋時晉之魏顆封于令狐,后世因以為姓。D.吏部,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掌握官吏的任免、升降等事務,還主管接待外賓之事。【解析】“接待外賓之事”不屬于吏部主管事務。【答案】D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藩性情淡泊。他們家本來很富有,父親去世時,前來吊祭的親屬中有人拿走東西他也不制止,還致力于施舍,后來變得貧窮了。B.李藩斷事非常準確。洛中盜竊案中,有人誣告牙將令狐運,李藩為令狐運爭辯,杜亞不聽從,李藩辭職,真正的盜賊捕獲后,李藩名望大增。C.李藩得遇知己。杜兼上奏誣告他在建封死時搖動軍心,德宗下詔讓杜佑殺了他,杜佑為其辯解,德宗才消了怒氣,并任命他做秘書郎。D.李藩為人率直。他在皇帝詔書后直接寫批文,官員們告訴他應該另附白紙,他卻認為另附白紙是文狀,不能叫批敕。【解析】“杜佑為其辯解,德宗才消了怒氣”錯誤,德宗在杜佑辯解后并沒有消氣,而是在看到李藩后才相信他的為人,并任命他為秘書郎。【答案】C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4分)譯文:(2)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頗后韋貫之,然人物清規,亦其流也。(4分)譯文:【解析】注意關鍵詞語的翻譯。(1)仕,做官。自給,依靠自己滿足生活需要。晏如,泰然自若。(2)孤峻,孤高嚴正。后,不及。流,同一流(一類)。【答案】(1)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出去做官,在揚州讀書,供養自己都困難,妻子兒女都責怪他,他卻泰然自若。(2)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嚴正又不及韋貫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們也屬于一類人物。【參考譯文】李藩,字叔翰,趙郡人。他的父親李承,任湖南觀察使,他也很有名。李藩少年時性情淡泊講求節操,容儀文雅,愛好學習。父親去世,家里財產富足,前來吊祭的親屬中,有人拿走東西他也不禁止,后來更加致力于施舍,沒過幾年就貧窮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出去做官,在揚州讀書,供養自己都困難,妻子兒女都責怪他,他卻泰然自若。杜亞任東都留守,因為李藩是故人之子便任用他為從事。洛中發生了盜竊案件,有人誣告是牙將令狐運所為,杜亞相信了,拷打后給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運是冤屈的,為他爭辯,但杜亞不聽從,于是辭職離開了。后來捕獲了真正的盜賊宋瞿曇,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張建封在徐州時,征召他擔任從事,居于幕府之中,李藩待人謙遜,從不計較瑣屑之事。杜兼任濠州刺史,帶有節度使職銜,張建封病重,杜兼急忙趕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圖。李藩與同僚探望建封時,出來哭著對杜兼說:“仆射公忽然病重如此,你應該在州中鎮守,現在放棄本州的事務來這里,想要做什么?你應該立即離開!否則,我一定會上奏皇上。”杜兼倉促間驚懼沒有料到的事情發生,于是徑直回去了。建封死后,杜兼悔恨自己企圖沒有得逞,非常怨恨李藩。回到揚州不久,杜兼就上奏誣告李藩在建封死時搖動軍心。德宗大怒,暗中下詔讓杜佑殺了他。杜佑一向器重李藩,懷揣詔書十天都不忍心執行,于是請李藩一起討論佛學,說:“因果報應這方面的事情,確實有嗎?”李藩回答說:“確實有。”杜佑說:“果真如此的話,你遇事不要恐慌。”于是拿出詔書給他看。李藩看后,不動聲色,說:“我和杜兼之間確實是報應啊。”杜佑說:“切勿說出口,我已經秘密為你辯解,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為你擔保了。”德宗看到杜佑的辯解,怒氣未消,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等召見他時,看到他的儀容長相,說:“這怎能是做惡事的人呢?”于是放下心來,任命他做秘書郎。不久,他又改任吏部員外郎。元和初年,李藩升任吏部郎中,掌管本部事務,被官吏蒙蔽,濫加任用缺官,被貶黜為著作郎。改任國子司業,再升遷為給事中。皇帝詔書有不適當的地方,就直接在詔書后批寫。官員們說:“您應該在另附的白紙上批。”李藩回答:“另附白紙,那是文狀,怎能叫批敕呢!”裴垍告訴皇上,認為李藩有宰相的氣度,正趕上鄭被罷免,就任命李藩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誠,遇事知無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認為他言事從無隱瞞掩飾。元和六年,李藩出任華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沒有赴任便去世,時年五十八歲,追贈戶部尚書。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嚴正又不及韋貫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們也屬于一類人物。(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9分)減字木蘭花[注]淮上女淮山隱隱,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注】南宋寧宗嘉定末,金國軍隊南侵,擄掠了大批淮上良家女北歸。作者即是其中之一,她于泗州客舍題寫了此詞。14.請簡要分析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4分)【解析】理解詞的思想感情,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而應從標題、詞本身、注釋等各方面綜合分析。從注釋看,可以分析出兩種思想感情,作者是南宋國民,遭難之后自然對南宋和金都有憤恨之情。從詞句看,上闋主要表達被擄北去、不得不離別故鄉的沉痛心情。下闋從“遮斷行人東望眼”看,又有對故鄉的戀戀不舍之情。所謂“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都是向北走的時候的情況,則一定有對未來生活的擔心。【答案】①對金兵入侵之恨。②對南宋政權軟弱無能之恨。③被擄北去的痛苦心情。④為被擄之后的屈辱生活和顛沛流離而憂愁。⑤對故鄉的愛與戀戀不舍之情。15.請對“萬頃煙波萬頃愁”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作簡要的賞析。(5分)【解析】解答此類題目,要先指明手法,然后要指明手法的運用情況,最后還要指出表達效果。【答案】運用了反復、夸張、比喻的手法。反復是將兩個“萬頃”間隔使用,夸張是把煙波的面積夸大,比喻是把愁比作煙波。這就突出了煙波之廣、憂愁之多,同時使抽象的愁具體化,更具動人的力量。三、語言運用(12分,每小題4分)16.從下列幾個詞語中任選5個,寫一段話。要求:使用對偶、引用等修辭手法,不超過80個字。花鳥風雨溫馨和諧桃紅柳綠【解析】解答這類題,注意把握給出的詞語本身體現的特征,比如“風雨”表現的是環境特征,“花”“鳥”是描寫的對象,“桃紅柳綠”是描寫對象的特征,而“溫馨”“和諧”是這些景物放到一起體現的意蘊。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對偶、引用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答案】幾番風雨后,桃紅柳綠盡化身碧野,潤物菁華。百鳥爭鳴,音傳千里;百花怒放,香飄萬家。“蘭葉春葳蕤”,它們盡情展示了春天的溫馨與和諧。1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禮是對人的社會行為的規范,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①________________:一是自然屬性,二是社會屬性。作為自然屬性的人,屬于動物,只不過是高級動物而已;作為社會屬性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脫離了禮儀的規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屬性,③________________。這個道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哲就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了。【解析】回答本題,要注意語段的意思、結構特征以及橫線前后的具體內容。語段主要講人的屬性和人們對待禮的態度問題。①處,從冒號來看,所填內容應是后文的總起句,應該填人有兩重屬性;②處,前文的表述與人的自然屬性有關,可知,所填內容與前文是一種對應關系,即應該填作為社會屬性的人必須接受禮儀規范的有關內容;③處,由前文“剩下的只是自然屬性”可知,所填內容主要表述的是這種情況的結果。【答案】①人具有兩重屬性②必須接受禮儀的規范③這就與禽獸無異了18.右面是一幅保護生態環境的剪紙的主體圖形,請寫出構圖要素,并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125個字。【解析】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把握圖形內容及其體現的意義。本圖主要顯示了從排污管道排放出來的污水導致游魚死亡,企圖用剪刀“剪掉”污水,象征著治標不治本的環境污染治理辦法。據此組織答案即可。【答案】構圖要素:排污管排出的污水、河中的游魚及其尸骸,剪刀與“剪掉”的字樣。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導致游魚死亡,代表環境污染,打開的剪刀和“剪掉”字樣,象征著環境治理,而污水是不可能被剪刀剪斷的,這種治理方法不能從源頭上杜絕環境污染,是治標不治本的。四、寫作(50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個禪師收了一個年幼的徒弟,徒弟特別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做了什么好事都去告訴別人,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贊揚,徒弟有些飄飄然。一天,師傅送他一盆含苞待放的荷花,讓他晚上觀察荷花是怎樣開放的。第二天一早,徒弟就急不可待地告訴師傅荷花綻放的各種細節。師傅聽完,問他:花開的時候,它告訴你了嗎?徒弟聽了,若有所悟。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作指導】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題目所提供的材料是故事性的。一般來說,對于故事性材料,我們在審題時首先應該做的一個工作是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概括其主要事件。正如壓縮語段一樣,我們要抓住幾個要素:誰、做什么、為什么、結果怎么樣等。本則材料所述的內容是小徒弟做好事喜歡自我宣揚,以博得別人的贊揚,而師父用形象的方式和含蓄的話語來對他進行點撥。其內容較易把握,立意的難度也不大。我們可以理解為:美德是一種內在的品質,不必自我標榜,自然會讓人看見。以這個為核心,可以談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可以談過于注重表揚,容易滋長虛榮心;還可以將“美德”的外延適當拓展,如好的產品等,但也不宜太寬。另外,我們可以從正面即贊同師父的看法的角度來立意,也可以從反面來進行思考,或者辯證分析。【范文】明德惟馨有一位禪師的弟子,做了好事必會訴之于人,以求夸贊。禪師用一盆荷花,點化了弟子,使他明白:有美德,也不必向人炫耀。先人云“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五谷美味并不是馨香的,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的。自三皇五帝以來,雖中華民族不斷上演亂世喪德之歷史,然而,修德卻始終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德,實為個人為人立身之根本,家庭和睦之源泉,社會和諧之根基,更是人類社會持續不斷發展的動力。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社會之中,都希望社會公德彰明,邪惡無存。所以,修德首先應從自身做起,人人都能修德,公德自然彰明。然而,修德是一個人自我內心的修為,只應時時謹記于內,處處踐行于外,而不必標榜夸伐,唯恐天下不知。假使踐行德行又處處不忘標榜自我,夸耀自我,恐怕其所謂“德”也大打折扣了。真心追求美好的言行,踐行美德的人,并非以得到夸耀為目的,否則,其向善之心是否真誠就頗值得懷疑了。某富商四處撒錢行善,總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