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5.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歷史-5.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歷史-5.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歷史-5.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歷史-5.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活小調查你有朋友嗎?你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歡與什么樣的人交朋友?你認為朋友之間應如何相處?外交:一國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活動中國中國中國中國昨日的思考

你能用一兩個詞概括舊中國的外交歷史嗎?共同探究屈辱

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

——周恩來

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對孿生兄弟。周恩來義憤填表膺地說:“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軍閥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的呢?”回答下列問題:(1)近代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奉行怎樣的外交政策?請舉例說明。(2)為什么要奉行這樣的外交政策?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近代外交政策有何本質區別?從中可以得出哪些歷史認識?①屈辱外交。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原因:①“兩半”社會;②國力弱;③政府腐敗無能。認識:①落后就會挨打,弱國無外交②政府腐敗,經濟落后,必然導致外交失敗③捍衛國家主權,提高綜合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堅強后盾區別:①舊中國:屈辱外交政策;②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建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2、外交環境惡化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3、打開外交新局面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

4、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外交政策的調整和完善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毛澤東訪問蘇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周恩來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1、外交方針制定的背景(國際、國內形勢)新中國外交形勢示意圖國美蘇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對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共同綱領》

閱讀史料:回答下列問題:⑴材料反映了新中國實行怎樣的外交政策?⑵新中國初期實行這種外交政策的依據是什么?①資本主義陣營(削弱)②社會主義陣營(壯大)③亞非拉大批國家(獨立)美帝孤立、封鎖、包圍中國兩大陣營的對立和斗爭國際形勢有利形勢:不利形勢:最大特點:國內形勢

:①歷史:帝國主義與舊中國存在不平等的外交關系;②現實: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基礎薄弱,國力不強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方針制定的背景(國際、國內形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

——《共同綱領》

獨立、自主、和平一、建國初期的外交政策

內容

含義

意義

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旗幟鮮明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保障革命成果,保衛和平的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三、建國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1、迎第一次建交高潮(17國),打破帝國主義的“孤立、封鎖”政策。2、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出席日內瓦會議(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4、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首次訪問蘇聯1950年2月,中國和蘇聯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毛澤東主席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出席簽字儀式。周恩來總理兼外長代表中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越南印度瑞典丹麥緬甸瑞士芬蘭1、新中國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0—1950.10中國與17國建交1.17個國家2.大多數國家為人民民主國家充分體現“一邊倒”外交原則發揮的作用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目的:

提出:內容:意義:為了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53年,與印度;54年,與印度、緬甸(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國內: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國際: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3、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背景:目的:特點:成果:意義:1953朝鮮停戰后,美國艦隊繼續盤踞在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并企圖從印度支那地區對中國進行威脅。為了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的國際會議《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促使會議圓滿成功。

這是會議期間的周恩來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這是由29個亞非國家組織,

沒有西方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

周恩來在會上大力提倡和平共處

五項原則,堅持“求同存異”方針,3、萬隆會議1、亞非會議的背景、主題、特點是什么?2、周恩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3、“求同存異”中的“同”與“異”應如何理解?4、“求同存異”方針產生了什么作用?5、會議對我國外交產生的直接影響是什么?探究2: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背景: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主題:討論各國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特點:第一次沒有…面對帝國主義國家對會議的干擾破壞,與會國存在矛盾和分歧可能使會議走向歧途;“同”:①共同的經歷:都曾遭受過殖民主義的侵略;②共同的任務:面臨著民族獨立、發展經濟的任務;③共同的愿望: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異”: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推動會議取得成功,通過《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①加強了與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后與更多亞非國家建立外交關系;②形成了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

“萬隆精神”。

古人云:“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學了今天這外交堂課后,作為高一新生,初來乍到的你,如何與來自各地,性格各異的同學相處呢?1、多交朋友,少樹敵2、求同存異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和平共處學以致用友情提示:結合建國初期的外交原則和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外交成就與蘇聯等17國建交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參加萬隆會議國家利益國家性質國際環境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小結:背景政策成就特點“全世界我只崇拜一個人,那就是周恩來。”

感悟偉人“毛主席真幸運,有周恩來這樣一位總理,我要是有周恩來這樣一位總理就好了。”

——印度尼西亞前總統蘇加諾——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你們認為我是難以對付的話,那你們就等著與周恩來打交道吧。”

——蘇聯前外交部長莫洛托夫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的楷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中國共產黨的一面旗幟、是中國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的化身,密切聯系群眾的光輝典范、是人民的好總理、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更多的人說

如果你們國家的領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卻無兒無女,如果你們國家的領袖可以在海外沒有一分錢的存款,誰做的到的,我也給降半旗。”

1、《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對于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這一規定主要體現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C.“一邊倒”

D.“一大片”A2.(山東濟寧2007年3月模擬)觀察下圖,下列關于這次外交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中國首次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B.雙方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C.雙方簽署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議D.雙方就共同倡議發起不結盟運動達成共識B3.(2007廣東文科基礎)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美建交后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1954年日內瓦會議后中國與許多歐洲國家建交C.改革開放后中日兩國正式建交

D.“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維護了中國的獨立與主權D4.(2006上海,30)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報》報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帥給我們帶來了過年禮物,教我們全國人民在大年夜歡歡喜喜高高興興過個年。”文中的“禮物”指的是A.蘇共將派代表到西柏坡B.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C.蘇聯支持中國抗美援朝D.蘇聯援助中國實施“一五”計劃B5、(2004年廣東,15)1953年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為了處理A.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B.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C.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D.朝鮮戰爭遺留問題B6.(2006年天津文綜卷,22)中國政府評價一次會議時說:“這個會議的召開,反映了最近時期以來在世界的這個地區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也反映了亞非各國要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時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堅強的愿望。”這個會議是指A.日內瓦會議B.萬隆會議C.舊金山會議D.26屆聯大B7.(廣東實驗中學、深圳中學2008屆高三水平測試15).下面是周恩來在1954年參加的一次國際會議上的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