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蘭自然保護區濕_第1頁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_第2頁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_第3頁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_第4頁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多樣性調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專業:生態學班級:

學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茂蘭自然保護區于貴州省荔波縣境內,面積2萬公頃,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其獨特的自然環境使這里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目前,該保護區還未進行過關于濕壁植物的物種多樣性調查研究,使得這一研究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

濕壁是含有一定水分,能使一些植物生長的陡立的石壁。本文旨在通過對貴州省荔波茂蘭喀斯特濕石壁植物的生境分布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出適宜在濕石壁上生長的植物,通過編制物種名錄,分析植物多樣性,為荔波地區的植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2研究區概況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貴州省荔波縣茂蘭自然保護區2.2研究方法2.2.1收集文獻及資料

2.2.2野外標本采集與樣方調查①野外標本的采集②樣地調查③標本的整理及鑒定表2.1調查區在貴州省中的具體位置調查區位置表2.2在荔波縣的具體標本采集位置標本采集位置3.1.1科的組成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38科中,石壁上苔蘚植物占優勢,其他植物大都是單屬科。若把所含種數超過4種(包括7種)的科列為優勢科,則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上優勢科有青蘚科(Brachytheciaceae)、提燈蘚科(Minaceae)、真蘚科(Bryaceae)、叢蘚科(Pottiaceae)、水龍骨科(Polypodiacea)、菊科(Asteraceae)

、薔薇科(Rosaceae)等6個,其中叢蘚科(Pottiaceae)是第一大科,這6個優勢科占整個保護區植物總屬數的41.3%,總種數的46.3%,是保護區內的優勢科3.1.2屬的組成

3.2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屬的組成在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科的組成中,大部分植物都是單種屬,若把所含種數超過3種(包括3種)的屬列為優勢屬,石壁上苔蘚植物占絕對優勢,可以看出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中優勢屬有匐燈蘚屬(Plagiomnium)(5種)、毛口蘚屬(Trichostomum)(4種)、絹蘚屬(Entodon)(3種)、青蘚屬(Brachythecium)(3種)、真蘚屬(Bryum)(3種)等5個,其共占了保護區所有種數的22.2%,超過了保護區其他屬所占種數,是本地區的優勢屬。

從表3.3和表3.4中可以看出,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中苔蘚植物40種;蕨類植物10種,種子植物30種,濕壁上苔蘚植物占優勢,在濕壁上生長的主要物種是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占絕對優勢。表3.4茂蘭自然保護區植物的組成情況3.1.3物種的組成表3.5茂蘭自然保護區植物的分布情況3.2海拔,濕度,坡向對濕壁植物分布的影響

從3.4表中可以看出,從濕壁蓄水能力看,由于季節性降雨導致的半濕潤的濕壁,植物相對豐富點,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還有小灌木,草本植物生成,而濕壁比較光滑,不具有蓄水功能的干旱的濕壁,只有少量的苔蘚植物生成;從坡向來看,南坡的物種相對北坡的物種多,植被覆蓋率高,東坡比西坡的植物物種多,植被覆蓋率也較高,坡度越大的,植被覆蓋率就越低;從海拔上來看,隨著海波的上升,植物物種相對增多;從樣方方位來看,坡度小的樣方植被覆蓋率高,但植物物種相對也多,坡度小的樣方還有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小灌木幼苗,坡度大的樣方植物種相對少,大都生長的是苔蘚植物。4結論

4.1物種組成通過對采自茂蘭自然保護區植物標本共計143號的鑒定,得到該保護區濕壁植物中苔蘚植物11科22屬40種;蕨類植物8科10屬10種,種子植物20科29屬30種,這對于茂蘭自然保護區進行植物的調查具有很大的意義,也為其研究該地區的植物物種多樣性提供一定的基礎。4.2優勢科和優勢屬

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中在表3.1所示可以看出,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38科中,可以看出,石壁上苔蘚植物占優勢,其他植物大都是單屬科。若把所含種數超過4種(包括4種)的科列為優勢科,則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上優勢科有青蘚科(Brachytheciaceae)、提燈蘚科(Minaceae)、真蘚科(Bryaceae)、叢蘚科(Pottiaceae)、水龍骨科(Polypodiacea)、菊科(Asteraceae)、薔薇科(Rosaceae)等6個,其中叢蘚科(Pottiaceae)是第一大科,這6個優勢科占整個保護區植物總屬數的41.3%,總種數的46.3%,構成了該植物區系的主體。將含種數3個以上的屬定為優勢屬,則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的優勢屬有匐燈蘚屬(Plagiomnium)(5種)、毛口蘚屬(Trichostomum)(4種)、絹蘚屬(Entodon)(3種)、青蘚屬(Brachythecium)(3種)、真蘚屬(Bryum)(3種)等5個,其中匐燈蘚屬(Plagiomnium)(5種)為該保護區的第一大優勢屬,含有種數5個,超過了保護區其他屬所占種數,是本地區的優勢屬。而該保護區優勢屬含有種數18種,占整個濕壁植物總種數的22.2%。4.3不同生境的植物多樣性

茂蘭自然保護區是喀斯特發育地帶,調查的研究對象是裸露的濕壁。從濕壁蓄水能力看,由于季節性降雨導致的半濕潤的濕壁,植物相對豐富點,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還有小灌木,草本植物生成,而濕壁比較光滑,不具有蓄水功能的干旱的濕壁,只有少量的苔蘚植物生成;從坡向來看,由于南坡熱量充足,而東坡光照充足所以南坡的物種相對北坡的物種多,植被覆蓋率高,東坡比西坡的植物物種多,植被覆蓋率也高點,坡度越大的,植被覆蓋率就越低;從海拔上來看,由于隨海拔上升溫度有所變化,而處于亞熱帶的茂蘭自然保護區海拔高度差異不大,植物物種雖然相對增多,但由于海波差異只有一百多米,溫度變化不大,所以沒有出現規律性的變化;從樣方方位上來看,由于坡度大的樣方易受到雨水的沖刷,石壁上沒有或者僅有少量的土壤,其它植物特別是高大的喬木、灌木等難以生長,生存競爭明顯較小。而苔蘚植物個體細小,需要的土壤極少,而且由于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只起到固著作用,并不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所以在土壤很少甚至沒有土壤的巖石上,是苔蘚植物占優勢。4.4茂蘭自然保護區濕壁植物物種多樣性通過對茂蘭自然保護區32個樣地濕壁植物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該保護區的植物物種多樣性比較豐富,且分布均勻,在各個地方沒有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異,從側面可以看出,該保護區的植物保護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好的。除此之外,在這次論文中,由于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的限制,沒有涉足茂蘭自然保護區的每一個地方,這可能使得標本采集沒有完全,所以導致鑒定出來的植物種類不是很完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差。致謝

經過三個多月的時間,終于將論文寫完,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在師兄師姐的幫助下,在指導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