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 【基礎梳理+考點探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 【基礎梳理+考點探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 【基礎梳理+考點探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 【基礎梳理+考點探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 【基礎梳理+考點探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預習檢測:時空坐標1851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馬關條約》甲午海戰“劃分勢力”甲午戰爭后,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哪些努力?(上層改良)戊戌維新運動(下層革命)義和團運動甲午戰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一)背景1.政治根本原因2.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3.思想早期維新思想的傳播康有為梁啟超《變法通議》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二)過程1.開端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組織“公車上書”,拉開維新運動序幕理論宣傳政治實踐公車上書失敗后,1895到1897年資產階級維新派建學會、創報刊,著書立說,進一步宣傳維新思想特點: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托古改制主觀: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軟弱性妥協性;客觀:儒家思想處于正統地位,借用儒家思想可以減少變法阻力(策略)托古改制他為什么要托古改制?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二)過程1.開端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組織“公車上書”,拉開維新運動序幕2.高潮1898年

“百日維新”(1)時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標志: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我愿退讓此位,不甘作亡國之君。--《戊戌變法》“茍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制也。“材料: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明定國是》詔書局限性:仍未脫離“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藩籬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類別頒布新法改革舊制政治允許官民上書方事,任用維新人士改訂律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經濟設礦務鐵路總局和農工商總局,保護農工商業的發展,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設郵局取消旗人寄生特權、裁撤驛站,文教開辦新式學堂,設京師大學堂、譯書局、報館等,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派人出國留學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軍事訓練新式軍隊裁撤綠營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增強軍事實力有利于具有維新思想的人參政,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新思想的傳播內容(三)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四)影響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教育發展以及西學傳播,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舊式官僚體制。性質:一場自上而下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五)結果1989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變法失敗。慈禧態度之轉變

“汝之變法維新,本予所許,但不料汝昏昧糊涂,膽大妄為,一至于此。……朝中親貴重臣,無一愛戴汝者,皆請予訓政,漢大臣中雖一二阿順汝者,予有法處治之。”“康有為之法,能勝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憒,不肖乃爾!。”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五)結果1989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變法失敗。“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京師大學堂變法期間的改革措施,除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廢止。戊戌六君子中南海瀛臺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長達十年。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獄中題壁》慈禧太后嗜權如命,通過“事后報告制度”“事前請示制度“,仍牢牢掌握著實權,光緒帝只是維諾聽命。變法開始第四天,慈禧迫使光緒帝下令:免去翁同龢的軍機大臣等一切職務,驅逐回籍;宣布她對于二品以上的高級官員有任免權,任命親信榮祿署直隸總督,慈禧完全控制了京津地區的軍政大權。

——王先明《中國近代史》維新志土們大多是青年士人,為國家民族之救亡圖存大業挺身而出,以天下為己任,但卻未能走入民間獲得眾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它是一場準備很不充分的政治運動。

——王先明《中國近代史》在變法的100多天時間里,光緒帝和康有為、梁啟超等其他幕后策劃者辦法了40多道改制詔令,幾乎涉及到了各個方面:修建現代學校,改革考試制度,修訂法律作為撤銷領事裁判權之基礎,促進農業、醫學、開礦、商貿、發明、留學等事業的發展,促使陸軍、海軍、警備和郵政制度走向現代化。除了湖南,這些詔令幾乎均未得到執行。——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守舊勢力強大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也沒有嚴密的組織操之過急、策略失當無兵無權大權在握人少勢微勢力強大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客觀原因:守舊派勢力強大沒有嚴密組織缺乏社會基礎缺少政治經驗失敗已成定局

戊戌維新運動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軍事近代化教育近代化一次政治改革運動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一、資產階級的圖存——戊戌變法(1895-1898)愛國的進步的啟蒙的

二、農民階級的救亡——義和團運動(1899-1900)1.《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一)背景列強2.西方勢力深入中國城市、鄉村后引發了一系列沖突,反洋教斗爭興起。(二)過程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反洋教斗爭蔓延到山東、直隸很多州縣農村。19世紀末1900.9在中外勢力聯合鎮壓下失敗滅洋:能動員廣大民眾反帝,但帶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爭取官兵,卻容易放松對清政府的警惕清政府地方:中央:要求清政府取締→出兵鎮壓(八國聯軍)先撫后剿招撫、利用→鏟除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德國搶占膠州灣,進一步刺激山東民眾材料:他們要消滅一切帶“洋”字的東西,鐵路、電線、機器、輪船等等都在搗毀之列,……有用洋物者“必殺無赦,若紙煙,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對開明官紳、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更是明言打殺,要“拆毀同文館、大學堂等,所有師徒,均不饒放”。——雷頤《走向革命細說晚清七十年》1898年1899年毓賢袁世凱曖昧寬容嚴厲強硬1900年1900年8月二、農民階級的救亡——義和團運動(1899-1900)愛國反帝盲目排外二、農民階級的救亡——義和團運動(1899-1900)主觀上:義和團運動具有落后性,缺乏先進力量的領導和先進思想的指導。(階級局限性)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時代局限性)

(三)失敗原因(四)評價材料:中國人民“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瓦德西對德皇威廉二世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企圖帝國主義改變侵華策略:直接瓜分→以華制華(復制代理人作為侵華工具)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是在首都北京被八國聯軍占領的奇恥大辱中進入二十世紀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實錄》三、“大帝國的危亡”——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一)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為進一步侵略瓜分中國,維護在華利益。鎮壓義和團運動。(二)過程西摩爾率軍進犯北京1900.6.10廊坊阻擊戰攻陷大沽炮臺,進犯天津6月中旬天津保衛戰慈禧“宣戰”6.21天津陷落7月北京失陷8月中旬西逃議和西摩爾(八國聯軍統帥之一)慈禧出逃西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聯軍8國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共11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李鴻章談判時的合影李鴻章談判時的合影三、“大帝國的危亡”——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聯軍8國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共11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九七國恥”)。國家軍艦海軍陸戰隊陸軍人數合計日本2054020,30020840俄羅斯1075012,40013150英國8202010,00012020法國53903,1303520美國22953,1253420德國5600300900奧匈帝國4294100

394意大利280585總

計5649704936054329天津,被炸死的中國人天津,被美國軍隊捕獲的義和團民北京,八國聯軍紫禁城閱兵北京,被屠殺中國人尸橫城墻大殿上的八國聯軍坐龍椅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故宮閱兵——奇恥大辱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被殺的義和團戰士條約內容主要危害懲辦“首禍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華北科舉考試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各國可在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扎軍隊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居六部之上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的衰敗“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列強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軍隊駐扎于中國戰略要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列強通過外交途徑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大帝國的危亡”——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三、“大帝國的危亡”——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直接侵略以華致華畫面中那個身帶血跡、瘦弱并顫抖著的人代表的是當時受盡欺凌的中國人。他正被眾多不平等條約扎得像個木乃伊。清政府就像列強手中的扯線木偶一樣,逐步成為侵略者統治中國的工具。畫面中那個身帶血跡、瘦弱并顫抖著的人代表的是當時受盡欺凌的中國人。他正被眾多不平等條約扎得像個木乃伊。清政府就像列強手中的扯線木偶一樣,逐步成為侵略者統治中國的工具。義和團運動興起后,英國深恐波及屬其勢力范圍的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1900年6月,劉坤一、張之洞授意盛宣懷等與各國駐上海領事炮制了《東南互保章程》,規定上海租界由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東南避免了列強的炮火,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中央的權威大為下降。大清帝國統治集團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分裂。

中央權威式微,地方勢力擴張

嚴重動搖清政府統治的根基東南互保《辛丑條約》懲辦禍首諸臣賠款4.5億兩白銀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各國駐兵拆除炮臺,鐵路沿線駐扎軍隊暫停華北科舉,禁止人民反帝《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五口通商接受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通商口岸傳教權《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臺、澎賠款2億兩白銀增開四個通商口岸在通商口岸設廠制造①割地面積越來越大;②賠款數量越來越多;③侵略勢力由沿海到內地,再到統治中心。④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⑤侵華方式由直接侵華到“以華治華”。【拓展提升】晚清時期列強侵華的趨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