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進_第1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進_第2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進_第3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進_第4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6二月2023

模塊二管理思想的演進

歷史不會重復自己,但它重復自己的規律

——馬克·吐溫

管理思想的演進2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31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任務三描述現代管理理論

1.了解古典管理理論的內容;2.了解人際關系學說的內容;3.知道各管理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貢獻;4.理解管理發展的大致趨勢。管理思想的演進知識目標管理思想的演進1.培養應用現代管理理論分析與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2.促進自身管理理念的更新。能力目標丁謂“一舉三得”重修皇宮北宋宋貞宗時期,由于皇城失火,皇宮被焚毀,宋貞宗命宰相丁謂重建皇宮。這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不僅要設計施工,運輸材料,還要清理廢墟,任務十分艱巨。首先丁謂在皇宮前開溝渠,然后利用開溝取出的土燒磚,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河水引入溝渠中,使船只運送建筑材料直達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將廢棄物填入溝中,復原大街,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三個難題,使工期如期完成。任務情境“一舉三得”的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系統管理、統籌策劃的管理實踐任務情境分析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一)早期貢獻者

1.亞當·斯密2.羅伯特·歐文3.查爾斯·巴貝奇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古典學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創始者。亞當·斯密(AdamSmith)知識拓展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1776年——國民財富的增加取決于增加生產人數;提高效率。提出勞動分工理論。知識拓展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分工前——200根/人分工后——48000根/10人

4800根/人24倍知識補充

以工人制作大頭針工序的專業化生產為例,說明了:勞動分工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

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開創了在企業中重視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稱他為“人事管理之父”。知識拓展羅伯特·歐文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

他在《論機器和制造業的經濟》一書中概述了他的思想。他認為,勞動分工不僅可以提高勞動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工資支出,強調不能忽視人的因素,竭力提倡所謂的利潤分配制度,提出按照不同生產效率來確定報酬的具有激勵作用的制度。知識拓展查爾斯·巴貝奇一、早期管理思想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二)早期管理思想的特點1.管理的重點是解決企業勞動分工與協作問題。2.管理的內容局限于生產管理、工資管理和成本管理。3.管理的方法是憑個人經驗,即經驗管理。3.企業管理工作主要由企業所有者承擔。06二月2023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有關管理國家、鞏固政權、統帥軍隊、組織戰爭、治理經濟、發展生產、安定社會等方面極為豐富的經驗和理論,至今仍閃耀著光輝的管理思想。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06二月2023古代管理思想流派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以“仁”為核心,把人作為管理和實施管理的中心,把仁愛看成是維持社會秩序和做人的根本由重人倫、人性、道德引發出民本論,在內涵上很符合后來提出的人本管理。06二月2023古代管理思想流派2.道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道法自然”,是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學基礎“無為而治”,則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基本原則06二月2023古代管理思想流派3.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吳起、商鞅“崇法”是他們思想的中心重視人,法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并且順從人心,符合人本主義思想06二月2023古代管理思想流派4.兵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孫子下級就會和上級同生死、共命運,指出激勵及調動下級積極性的重要性現代管理中提倡的激發員工的歸屬承諾具有一致性06二月202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順“道”:(“守常”、“守則”、“循軌”)指管理要順應客觀規律,這是中國傳統管理活動的重要指導思想管理者:1、辨道,辨識客觀規律

2、順道,根據客觀規律要求來組織管理活動06二月202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重人:中國傳統管理的一大要素,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歸離管理者:重視人的因素重視教育

06二月202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求和:“和則興邦”、“和則生財”,我國歷來把天時、地利、人和作為事業成功的三要素;孔子的“禮之用,和為貴”。求和的關鍵在于當權者,古人提倡“無偏無黨”管理者:要注重人際關系廣泛團結人才06二月202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法治:法治優于人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古代法治包括三條基本原則,即“明法”、“一法”、“常法”管理者:根據法律而非個人好惡來調整社會、經濟、政治關系,組織社會政治、經濟活動06二月202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守信:是國家興旺和事業成功的保證。孔子對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治理國家,言而無信,政策多變,出爾反爾,從來是大忌,所謂“不行不可復”管理者:信譽是國家和企業的生命要注重信譽06二月2023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預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者,預測、預謀、預備,核心是預謀。為預謀必須先預算,謀劃出方案,再落實到人力、物力的預備管理者: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調查預測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一)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1.泰勒的生平

[美]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科學管理之父”《計件工資制》1895《車間管理》1903

《科學管理原理》1911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2.泰勒的三個主要實驗(1)(2)(3)搬運生鐵實驗鐵砂與煤粒鏟掘實驗金屬切割實驗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3.泰勒科學管理的主要內容(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效率。(2)能力與工作相適應原理。(3)工時研究和標準化原理。(4)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5)計劃與執行職能相分離。(6)實行“例外原則”。(7)強調科學管理的核心是一場徹底的“心理革命”。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4.泰勒的追隨者美國工程師弗蘭克·吉爾布雷斯(FrankGilbreth,1868—1924年)亨利·甘特(HenryGantt,1861—1919年)

(1)使人們認識到:管理走向科學是進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條件。

(2)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心理,也是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5.對科學管理理論的評價貢獻

(1)泰勒對工人的看法是錯誤的。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不足

(2)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僅重視技術因素,不重視人群的社會因素。

(3)“泰勒制”僅解決了個別具體工作的作業效率問題,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經營和管理的問題。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

擦玻璃的學問

小王在日本留學期間在一家清掃公司打工,上班第一天,老板問他會不會擦玻璃。他心想:真是小看人,我從小學到中學,每次周六大掃除都要擦玻璃。于是回答:會。老板說那你把這個窗戶的玻璃擦擦給我看。于是,小王吭吭哧哧用了半個小時時間把玻璃擦干凈了。老板說,你再看我給你擦玻璃。她只用了十分鐘就把另一個窗戶的玻璃擦干凈了。原來他們擦玻璃的方法不同。小王把抹布洗干凈捏成一團去擦玻璃,抹布臟了就到桶里洗,中間洗了七八次抹布,最后桶里的水都臟了,抹布也干凈不到哪去,好不容易才把玻璃擦干凈。而老板只洗了兩次抹布:第一次洗干凈后將抹布疊成手掌大的一塊,這面擦了再擦另一面,然后再把抹布重新疊一下,再用干凈的一面去擦,直到所有玻璃都擦干凈了,最后再洗一次抹布。老板說,以后就這樣擦。后來小王發現,這里的很多工作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不可以隨便更改,而按著這些模式去干,確實可以節省時間。小案例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

三、古典管理理論(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1.法約爾的生平亨利·法約爾(HenriFayol,1841—1925年)管理過程之父。研究從“辦公桌前的總經理”出發,以企業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發表的《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標志著一般管理理論的形成。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2.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1.區分經營與管理的概念,提出了企業的基本活動和管理的五項基本職能。2.提出了管理的14項原則。管理的14條原則勞動分工、權責對等、紀律嚴明、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合理的報酬、適當的集權和分權、等級制度、秩序、公平、保持人員穩定、首創精神、團結精神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權利和責任不對等會導致什么樣的結?過度的集權和分權會有什么樣的后果?14條原則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課堂提問

(1)法約爾的管理思想雖同泰勒的管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其系統性和理論性更強,他對管理的五大職能的分析為管理科學提供了一套科學的理論構架。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3.對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評價貢獻

(2)法約爾是以大企業最高管理者的身份自上而下地研究管理,雖然他是以企業為研究對象,但由于他強調管理的一般性,使得他的理論適用于許多領域。

(3)法約爾提出的管理原則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總體來說仍然是正確的。這些原則過去曾經給實際管理人員巨大的幫助,現在仍然為許多人所推崇。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管理原則過于僵硬,以至于有時實際管理工作者無法遵守;忽視對“人性”的研究,仍將人視為“經濟人”、“機器人”;過分強調企業內部的管理,忽視外界環境對管理的影響。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

三、古典管理理論缺陷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三)韋伯的理想的行政組織理論1.韋伯的生平馬克斯·韋伯(1864-1920)德國著名管理學家組織理論之父代表作《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官僚行政組織的理想模式,他的理論成為設計今天的大型組織的原型。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三、古典管理理論2.韋伯的理想的行政組織理論的主要內容

(1)權力論。

(2)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的特征。任務一分析古典管理理論知識補充基于“經濟人”的人性假設出發點:經濟利益驅動管理手段:“胡蘿卜+大棒”研究方法:靜態研究管理一般過程小結:古典管理理論的特點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富士康公司的十二跳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

2010年5月26日晚11點,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大潤發商場前發生第12起員工跳樓事件,現場尚存血跡。死者是C2宿舍的一名男性員工。這就是富士康公司著名的“12跳”。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員工連續墜樓事件一時間成為中外媒體共同關注的輿論焦點。因為受不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工薪待遇,從2010年1月23日19歲的馬向前墜樓身亡引發了富士康第一起跳樓事件后,到2012年1月1日,深圳富士康公司共有18名員工墜樓,16人死亡,2人身受重傷入院治療,此外還有一人割脈自殺未遂。

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富士康公司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員工跳樓事件?這與公司是否有關系?富士康公司是否存在一些管理體制上的缺陷?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

早期的管理思想和古典管理理論片面強調對工人進行嚴格的控制和動作的規范化,忽視了工人的社會需求和感情需求,從而引起工人的不滿和社會的責難。富士康公司強調的是工作效率和生產產出,使員工為了多掙獎金而長期加班加點、高強度工作,忽略了對員工心理的疏導和關愛。加上其員工多為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心智尚未成熟,初涉職場后很容易因為挫折和失敗而喪失人生的方向。任務分析: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一、梅奧與霍桑實驗1.梅奧的生平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EltonMayo,1880—1949年),1933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工業文明的人類問題》。在此書中,他闡述了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思想,從而為提高生產效率開辟了新途徑。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一、梅奧與霍桑實驗2.霍桑實驗A、變換照明條件試驗(1924—1927)

照明強度增加或減少,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產量都增加。只有當光線降到月光水平時,試驗組的產量才降低。結論:(1)工場的照明是影響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條件的好壞與勞動生產率沒有直接關系照明不是問題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一、梅奧與霍桑實驗B、繼電器裝配室試驗(1927—1928)

試驗各種工作條件的變動對小組生產率的影響

如供應午餐和茶點、縮短工時等,在工作時可自由交談。產量上升。取消這些條件后,產量仍維持在高水平。結論:督導方法的改變使工人的態度有所變化,因而產量增加。輕松愉快的督導方式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一、梅奧與霍桑實驗C、大規模訪問與調查(1928—1931)

兩年多,進行了兩萬多人次的普查與訪問結論:員工的工作績效,受到他人的影響。干得快,有錯?哦!大哥說不能多干,得替干得慢的哥們兒想想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一、梅奧與霍桑實驗D、接線板接線工作室試驗(1931—1932)

大部分成員都自行限制產量

標準7312個接點實際6000—6600個接點怕標準再度提高、怕失業、保護速度慢的同伴工人對不同的上級持不同態度成員中存在著小派系結論: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受物質、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心態十分重要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二、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觀點Step3Step2Step1

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并影響著工人的工作效率。

工人的工作態度與士氣是影響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

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梅奧的這些結論與科學管理思想有何區別?

課堂提問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三、對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評價1.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貢獻

強調改變對工人的態度和監督方式。1.

提倡下級參與企業的各種決策,以此來改善人際關系,提高職工士氣。2.設立意見箱,允許職工對作業目標、作業標準和作業方法提出意見,鼓勵上下級之間進行意見交流。3.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三、對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評價

重視、利用和倡導各種非正式組織。5.

重視管理干部自身的人際關系以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4.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三、對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評價2.梅奧人際關系學說的局限性(1)過分強調非正式組織的作用。(2)過多地強調感情的作用,似乎職工的行動主要受感情和關系的支配。(3)過分否定經濟報酬、工作條件、外部監督、作業標準的影響。任務二分析行為科學理論四、行為科學理論

行為科學理論應用于管理學,主要是對工人在生產中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為的動機,特別是生產中的人際關系等方面。06二月20231、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

(1)人是有需要的動物,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

(2)人的需要都有層次,某一層需要得到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一)關于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問題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06二月20232、赫茨伯格(Herzberg)的雙因素激勵理論(一)關于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問題赫茨伯格的代表作《工作的推力》和《工作與人性》赫茨伯格提出影響人的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勵因素保健因素激勵因素起著保證和維持原有狀況的作用,它能夠預防組織成員的不滿通過成就、認可、挑戰性工作、責任、升遷和發展等因素,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雙因素理論的特點:06二月2023管理中的人性假設(二)關于管理中的人性問題“經濟人”的假設“經濟人”(Rational-economicman)又稱為“理性-經濟人”。該假設把人的本性看作是懶惰的、不愿負責任的,工作只是為了滿足基本需要,獲得經濟報酬。在這種假設下,人的行為基本上被看作是被動的,是需要用經濟刺激來激發的06二月2023(二)關于管理中的人性問題“社會人”(Socialman)的假設

“社會人”假設是美國學者依據霍桑試驗的結果而提出來的。該試驗結果表明:人并不是單純追求經濟報酬的“經濟人”,經濟刺激并不是激勵人們積極性的惟一動力,人還有社會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往往比經濟報酬更能激勵人們“自我實現人”(Self-actualizingman)的假設“自我實現人”是指人有一種運用自己的能力、發揮潛力的欲望,人們通過自我激勵逐漸成熟06二月20231、麥格霍戈(Mc.Gregor)的“

X理論——Y理論”(二)關于管理中的人性問題XY“X理論”—管理人員把工人的本性設定為不誠實、不負責、懶惰、愚蠢等“Y理論”—與“X理論”相反,只要給工人創造一定的條件,他們就會努力工作,實現自己的成就和價值

麥格雷戈提出了關于人性假設的X理論和Y理論。代表作《企業的人事方面》。X理論與“經濟人”假設的基本觀點相似;Y理論與“自我實現的人”假設的基本觀點相似。

任務三描述現代管理理論由上班遲到罰款說起任務三描述現代管理理論“今天早上,我坐的公交車壞到路上了,結果遲到,被罰款20元。”“我今天上班就遲到了5分鐘,就被罰款50元,好慘啊!”“嗨,這個月由于上班遲到被罰80元,但我有時提前上班,也沒見過獎勵呀!”這樣的情景對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可能再也熟悉不過了,因為在一般管理條例中,總是對遲到、早退、曠工等行為規定了懲罰措施。可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社會工作方式的快速變化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提速,傳統的工作方式受到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對此,許多企業也采取了積極的改革措施。例如,在上海有一家企業規定員工上班遲到30分鐘以內不作任何處罰,而早退則要重罰。目前,歐美也有超過40%的大型公司采用了“彈性工作制”,規定員工只要在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或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的前提下,可以靈活、自主地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安排,以代替統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這些企業會進行這樣的改革呢?任務三描述現代管理理論

這家上海企業以及采用“彈性工作制”的企業都是意識到了“罰款只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管理目的”。員工早晨上班時要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交通的擁擠是造成員工上班遲到的最直接原因,一些路途較遠的職工甚至需要提前一兩個小時從家里出發,如果他們在經歷的“長途跋涉”之后還要因為遲到而受罰,肯定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情緒和士氣。任務三描述現代管理理論一、管理理論“叢林”2.

社會系統學派1.

管理過程學派6.

經驗主義學派3.

社會技術系統學派4.

系統管理學派5.

決策理論學派任務三描述現代管理理論一、管理理論“叢林”7.

權變理論學派11.

經理角色學派10.

群體行為學派8.

管理科學學派9.

人際關系學派管理是一個過程,即讓別人同自己去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管理過程的職能有五個:計劃工作、組織工作、人員配備、指揮、控制管理職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級管理人員都執行管理職能,但側重點則因管理級別的不同而異管理應具有靈活性,要因地制宜,靈活應用主張按管理職能建立一個作為研究管理問題的概念框架

主要觀點代表人物1.管理過程學派早期創始人法約爾,代表作是《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孔茨,代表作是孔茨和奧唐奈合著的《管理學》06二月20232.社會系統學派

組織是一個協作系統,組織是由人組成的,這些人相互之間行為和活動的協調,構成了一個社會性的系統正式組織的協作系統都包含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協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標、信息聯系創始人切斯特·巴納德主要觀點代表人物3.系統管理學派主要觀點代表人物

組織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它由若干子系統組成,同時,組織又是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受到其他社會子系統的影響對于組織的管理分析,應該按照系統的原則進行,即以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對組織的各方面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選擇最優方案對組織的管理應該遵循系統的要求:即以目標為中心,以系統為中心,以責任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系統管理過程有四個階段:即創建系統,進行系統設計,使系統運行并予以控制,檢查和評價系統運行情況

理查德·約翰遜、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士·羅森茨韋克,三人合著的《系統理論與管理》一書,從系統概念出發,建立了企業管理的系統模式,成為系統理論學派的代表作06二月20234.決策理論學派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整個過程決策過程:情報活動、設計活動、抉擇活動、審查活動決策準則:沒有最優的決策,只有令人滿意的決策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曾獲諾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