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國近代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國近代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國近代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國近代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大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91004課程名稱:中國近代史學分學時:5學分85學時開課單位: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撰稿人:劉志琴崔軍鋒審核人:2015年5月20日制(修)訂

《中國近代史》課程教學大綱(理論課程)◆課程編號:191004◆課程英文名稱:TheModernHistoryofChina◆學分/學時:5學分/85學時◆課程類型:通識通修課程通識通選課程學科基礎必修課程學科(跨學科)選修課程專業發展核心課程專業發展拓展課程集中實踐課程◆適用專業(專業類):歷史學◆先修課程:中國古代史一、課程簡介與教學目標(一)課程簡介本課程屬必修課程,是歷史專業的主干基礎課。本課程內容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以鴉片戰爭至五四新文化運動為時間段,1840-1919年)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該課程的講授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了解國史、國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懂得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掌握學習近代史學研究的初步理論和方法,學會將所學的近代史學基本理論知識運用于分析、研究。(二)教學目標通過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要達到如下目的:1.學生通過聽課、閱讀教材、參考書及有關原始資料,能較牢固地掌握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知識。2.使學生掌握馬列主義經典作家對中國近代史的基本論述,使他們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學習和研究中國近代史。3.通過到較固定的參觀、實習基地去進行參觀實習和社會調查,以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實踐經驗和基本技能。4.通過這門課的教學,進行愛國主義與革命傳統教育,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和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而艱苦奮斗的精神。二、教學方式與方法本課程系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性強,以課堂講授、討論與課外拓展教學相結合,課程以講授為主,以近代史知識中的關鍵點與歷史事件為經維,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關注學術前沿,針對學術熱點問題深入討論探索,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運用史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分組討論、讀書報告、前沿講座、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途徑指導學生擴展閱讀,提高問題意識,掌握學科前沿動態,夯實課程基本知識,開闊知識視野。三、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及辛亥革命。(二)教學難點1.相關知識點的解析,如近代重大歷史事件與中國社會的影響變遷。2.宏觀與微觀結合的分析方法,讓學生通過運用個案分析,突出以個案“特色”考察宏觀格局。3.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運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教會學生正確看待中西方學者在學術上的相合與分歧,正確地看待世界視野下近代中國的變革。四、學時分配計劃(一)理論教學內容及學時章內容概要學時1緒論22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73太平天國及第二次鴉片戰爭154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65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106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167辛亥革命148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和近代中國歷史的新趨向8合計78(二)非獨立設置的實踐環節教學內容及學時章內容概要教學要求學時1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了解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2《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性和局限性13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了解中國資本主義發端與艱難發展14甲午戰爭及其影響了解戰后中國之危機及各方應對15維新派、維新思想與維新運動維新派、維新思想與維新運動16孫中山與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之成敗之因及意義17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新文化運動思想啟蒙的意義1合計7五、教材與教學參考書(一)教材1、《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定價:62元,書號:ISBN:978-7-04-036274-9(二)教學參考書資料書類2、中國史學會編輯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包括《鴉片戰爭》(六冊)、《太平天國》(八冊)、《第二次鴉片戰爭》(六冊)、《洋務運動》(八冊)、《中法戰爭》(七冊)、《中日戰爭》(七冊)、《戊戌變法》(四冊)、《辛亥革命》(八冊)、《北洋軍閥》(六冊)。通史專史類3、《劍橋中國晚清史》,費正清、劉廣京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4、《中國近代通史》(1-6卷),張海鵬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6、蔣廷黻:《中國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7、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1600-2000》,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8、張昭軍、孫燕京主編:《中國近代文化史》,中華書局,20129、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11、(日)川島真:《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日)濱下武志:《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13、姜鳴:《龍旗飄揚的艦隊——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增訂本),三聯書店,201214、吳義雄:《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系研究》,中華書局,200915、吳義雄:《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6、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三聯書店,200517、郭衛東:《轉折:以早期中英關系和<南京條約>為考察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18、夏笠:《第二次鴉片戰爭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19、茅海建:《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三聯書店,201120、夏東元:《洋務運動史》,華東師大出版社,201021、(美)芮瑪麗:《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后抵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22、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岳麓書社,200023、邵循正:《中法越南關系始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4、石泉:《甲午戰爭前后之晚清政局》,三聯書店,199725、《甲午戰爭史》,戚其章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6、黃彰健:《戊戌變法史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27、孔祥吉:《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28、茅海建:《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三聯書店,200929、茅海建:《戊戌變法史實考》,三聯書店,200530、茅海建:《戊戌變法史實考二集》,三聯書店,201131、桑兵:《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2、(美)周錫瑞:《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33、(美)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34、(美)任達:《新政革命與日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35、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36、(美)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37、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8、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0739、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0740、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0741、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0842、(美)郭穎頤:《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43、(美)格里德:《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44、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聯書店,199745、(美)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論文集類46、郭雙林、王繼添:《中國近代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工具書類47、陳旭麓主編:《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版;48、曾業英主編:《當代中國近代史研究(1949-200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49、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譯室:《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50、黃光域:《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論文類閱讀《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香港《近代中國研究》、美國ModernChina等學術刊物發表的相關論文。六、課程考核與成績評定【考核類型】考試考查【考核方式】開卷(Open-Book)閉卷(Close-Book)項目報告/論文其它:(填寫具體考核方式)【成績評定】課程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七、課程內容概述第一章緒論(一)教學要求講述中國近代史教學的意義,讓學生掌握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增強學生對中國近代基本國情的總體認識。(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中國近代史的斷限、分期、線索、特點;研究概況、學習方法、意義。重點和難點:中國近代史的斷限分期和基本線索。(三)教學內容1、中國近代史的斷限和分期問題;2、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3、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概況;4、中國近代史的特點;5、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6、中國近代史主要著作介紹。(四)思考題1、中國近代史的概念和主要內容。2、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線索。3、有關中國近代史的主要論著、資料和工具書。4、中國近代史的學習方法問題。第二章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教學要求講授鴉片戰爭對中國的社會影響,讓學生掌握戰爭爆發的必然性。(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戰后十年的中國社會變化。重點和難點: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總結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理解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三)教學內容1、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1)清朝的衰落(2)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殖民擴張西方中國形象的變遷2、反對英國侵略的戰爭(1)鴉片泛濫和中國的禁煙林則徐禁煙的做法是否過激?林則徐神話的誕生(2)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3)戰爭的三個階段A、如何評價鴉片戰爭中的漢奸、奸細問題?第五縱隊。B、兩次鴉片戰爭中的舟山問題。(4)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訂立A、清軍失敗原因探析(軍事制度)B、戰爭前中國的衰落問題落后就要挨打?C、鴉片戰爭中清朝戰敗而未吸取教訓的原因清廷羈彌外人的方式琦善、耆英3、戰后十年間的中國社會(1)社會經濟的變化近代來華的外國傳教士,通事、廣東英語的出現中國開門(2)思想和學風的轉變(四)思考題1、西方中國形象的變遷2、林則徐禁煙的做法是否過激?林則徐神話的誕生3、如何評價鴉片戰爭中的漢奸、奸細問題?第五縱隊4、兩次鴉片戰爭中的舟山問題5、清軍失敗原因探析(軍事制度)戰爭前中國的衰落問題落后就要挨打?6、鴉片戰爭中清朝戰敗而未吸取教訓的原因清廷羈彌外人的方式琦善、耆英7、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必讀書目:1.茅海建:《天朝的崩潰》2.費正清、劉廣京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冊),第四章“廣州貿易和鴉片戰爭”及第五章“條約制度的形成”。第三章太平天國及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教學要求要求學生著重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社會背景;洪秀全的思想和拜上帝教;太平天國的各項制度和政策;天京變亂及太平天國失敗;太平天國歷史意義與經驗教訓;湘淮軍的崛起和特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等。(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借師助剿”;洪秀全與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前期軍事斗爭;太平天國的各項制度和政策,尤其是農民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曾國藩湘軍的崛起和特點;天京變亂的原因及其后果;太平天國后期的軍事、政治情況和特點;洪仁玕和《資政新篇》;太平天國的失敗原因及其經驗教訓;重點:廣州人民的反入城斗爭問題;第二次鴉戰中的葉名琛;外國使節駐京問題。難點:闡明農民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掌握太平天國起義的歷程,全面理解太平天國是單純農民戰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天國悲劇的階級根源、思想根源和歷史根源,并能深刻總結血的歷史教訓;農民英雄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決定他們不可能創造一個真正的地上“天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破壞是中國革命屢次陷于失敗境地的重要原因。(三)教學內容1、第二次鴉片戰爭(1)廣州人民的反入城斗爭問題(2)第二次鴉戰中的葉名琛(3)外國使節駐京問題(4)俄國侵占我國西北、東北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問題2、太平天國起義(1)洪秀全和金田起義(2)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3、太平天國的制度和改革(1)《天朝田畝制度》(2)各項制度和措施4、辛酉政變以后的政治格局(1)辛酉政變(2)政變后的格局5、太平天國后期及其失敗(1)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分裂(2)分裂后的形勢和《新政新篇》的提出(3)保衛安慶和經營江浙(4)太平天國的失敗(5)太平軍余部和捻軍的英勇斗爭(6)太平天國時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義(四)思考題1、洪秀全的主要著作及其革命思想與西方基督教義的差別。2、簡述太平軍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的基本狀況。3、《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評價。4、簡述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措施及湘軍組建的基本狀況。5、英法侵略者怎樣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6、在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中國喪失了哪些權益?7、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掠奪了我國哪些領土?8、辛酉政變的性質及其影響。9、評述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分裂的原因和后果。10、評述洪仁的《資政新篇》。11、中外反動派怎樣聯合絞殺太平天國。參考書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黃宇和:《兩廣總督葉名琛》夏笠:《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四章洋務運動與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一)教學要求了解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和內容,并對其作用進行評價;掌握洋務派和頑固派在學習西方問題上的沖突;掌握洋務運動興起后中國社會思想領域發生的變化;掌握中國資產階級兩個組成部分的產生;洋務派和早期維新派的分歧。(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太平天國失敗后的社會經濟;洋務派與洋務宗旨、洋務派與頑固派爭論;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新階級的出現和思想文化的演變。重點和難點:掌握洋務運動的進程、內容,講述中國新的生產關系產生的必然性。(三)教學內容1、太平天國失敗后的相對穩定的局面(19世紀60-90年代)(1)軍事上的勝利:曾國藩、李鴻章的湘淮軍,外國武裝和太平軍的失敗統治秩序的恢復: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稅的恢復,書院、科舉制的恢復(2)潛在的危機:來自西方的威脅、捻軍起義及各地起義(3)統治集團的更新2、政權結構變異與洋務派官僚集團形成(1)中央政府權力機構的變異A、慈禧太后專權體制的確立B、總理衙門權限和官制的制定(2)地方權力強勢的形成A、督撫軍政權利的擴大和定型軍事上人事上B、財政整頓與地方財權的確立田賦鹽稅關稅舉借外債權(3)洋務派的形成A、世派與洋務派的關系B、漢族官員的崛起與湘淮洋務集團的形成C、洋務派的思想主張D、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1)借法自強(2)中體西用3、統治集團內部對舉辦洋務的不同態度(1)洋務宗旨的提出和洋務派的形成一組與洋務運動有關的詞匯。(2)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論爭(3)清流派的興起與沉寂4、總理衙門的設立與外交體制的刷新(1)總理衙門和其他涉外機構的設置(2)近代外交體制的初建A、中國從此有了專職的外交機構B、開始派遣正常性的駐外使節5、軍事工業和陸海軍的建立(1)軍事工業(2)新式陸海軍6、近代民用企業的出現(1)官督商辦企業(2)商辦企業7、新階級的出現和思想文化的演變(1)新階級的產生(2)思想文化的演變(四)思考題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怎樣加緊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侵略?2、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評價。3、中國的商辦企業的特點及其發展的困難。4、中國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怎樣誕生的?5、早期維新派的主要代表人及其思想要點?第五章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一)教學要求了解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發生的背景、經過和結果,探討它們對中國的影響。(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中國邊疆危機;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重點和難點:闡明19世紀70-90年代中國社會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使學生明了國家領土主權所遭受的危機;闡明清政府的腐敗,使學生明了中國社會變革的必要性。(三)教學內容1、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1)新疆的收復和《伊犁條約》的訂立(2)美、日侵犯臺灣、《煙臺條約》和英俄進窺西藏2、中法戰爭(1)法國發動侵華戰爭(2)中國不敗而敗3、中日戰爭(1)戰前的朝鮮問題和清政府內部的矛盾(2)日本不宣而戰和清政府的外交活動(3)遼東失陷和北洋海軍的覆滅(4)《馬關條約》的簽訂(5)臺灣人民的浴血抗戰(四)思考題1、簡述我國新疆遭受的侵略及我國軍民保衛新疆的斗爭。2、《煙臺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3、中法戰爭有哪些重要戰役?為什么中國最終不敗而敗?4、簡述甲午戰爭的主要戰役及重要愛國將領的戰績。5、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第六章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一)教學要求1、通過本章學習,系統了解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社會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相關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基本史實。2、認識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及其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結合史實對相關重要理論問題作出思考。3、把握貫穿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中愛國主義的主線,從仁人志士的奮斗精神中領受啟迪。(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戊戌變法運動的背景、發端、高漲、百日維新及失敗;重要人物、事件、學會、報刊;戊戌變法歷史意義與局限性;義和團運動背景、發展;八國聯軍侵華與京津軍民之抗擊;東南互保;《辛丑條約》;義和團運動的功績與局限。重點和難點:闡明維新運動產生的必然性,使學生明了戊戌運動的意義;說明人民群眾在挽救民族危亡時的作用與力量,要求學生掌握義和團功績與局限性。(三)教學內容1、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嚴重危機(1)帝國主義在華強租海港和劃分勢力范圍(2)帝國主義對華的資本輸出(3)清政府的統治危機2、資產階級的維新運動(1)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2)維新運動的發端和康有為的變法理論(3)維新運動的高漲(4)變法維新與頑固守舊的爭論(5)百日維新及其失敗(6)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會風氣的轉變(7)有關戊戌變法研究的幾個問題3、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反對外國教會侵略斗爭的新高漲(2)義和團在山東的興起及其在北部中國的發展(3)八國聯軍侵華和清政府宣戰(4)京津軍民抗擊八國聯軍(5)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和《辛丑條約》的訂立(6)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功績(四)思考題1、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在中國強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的概況。2、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背景、目的及其內容。3、《中俄密約》的內容和影響。4、什么是“新建陸軍”?5、試評康有為維新思想。6、什么是“公車上書”?7、維新運動中維新派創辦的主要學會、學堂和報刊的概況。8、維新派與頑固守舊勢力論戰的內容。9、“百日維新”的內容。10、戊戌變法是怎樣失敗的?11、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12、山東、直隸義和團的著名領導人。13、義和團在山東、直隸、北京、天津的著名戰斗。14、如何評價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15、如何看待清政府利用義和團的政策?16、“東南互保”是怎么回事?17、《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18、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功績和局限性。第七章辛亥革命(一)教學要求1、了解、認識辛亥革命的背景。2、了解、認識革命團體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派的形成。3、認識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及革命活動情況。4、認識清廷立憲和立憲派的憲政活動。5、了解和認識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6、了解和認識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化。(二)知識點提示主要知識點:清末新政、預備立憲與立憲運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背景與社會基礎;孫中山、興中會、同盟會及政綱;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化。重點和難點:講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的必然性,掌握產生的社會基礎;闡明資產階級革命高漲的歷史背景及過程;明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掌握其意義及不足。(三)教學內容1、民族災難的深重和清末“新政”(1)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2)清末“新政”(3)殘破的農村經濟和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艱難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1)孫中山和興中會(2)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出現(3)蓬勃發展的反帝愛國運動(4)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及其政治綱領3、革命運動的發展(1)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2)同盟會領導的武裝起義及其他革命活動(3)群眾性的反抗斗爭4、清政府的“預備立憲”和立憲運動(1)“仿行憲政”的“預備”措施(2)“國會請愿運動”和保路風潮5、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敗(1)武昌起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