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表達技巧成稿_第1頁
鑒賞表達技巧成稿_第2頁
鑒賞表達技巧成稿_第3頁
鑒賞表達技巧成稿_第4頁
鑒賞表達技巧成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

——表達技巧考點解析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使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能力層級:E設題方式:1、詩詞中運用了那些表達技巧?2、賞析詩詞中表達技巧的作用。3、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何特色。4、結(jié)合全詩分析其藝術手法。(2006年全國高考江蘇卷

)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08遼寧卷)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2007湖北)。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分析。表達技巧的種類: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義非常廣泛,簡單說包括各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寫作手法)、結(jié)構技巧的使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構思及結(jié)構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達技巧1表達方式2表現(xiàn)手法3結(jié)構技巧4修辭方法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jù)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于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返回記敘:記敘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一般用于敘事詩的表達,以高中課本中《琵琶行》和《孔雀東南飛》為代表,而律詩和絕句當中也有出現(xiàn),如: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p>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如:《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的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在詩歌鑒賞中一般表現(xiàn)為借景抒情、樂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這一般又稱之為抒情方式

鑒賞詩歌的表達方式(一)鑒賞詩歌的描寫手法a、描寫角度:上下,遠近,俯視仰視b、描寫內(nèi)容:所見(視覺),所聞(聽覺),所感(觸覺、味覺、嗅覺)c、描寫方法: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白描工筆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1)正面描寫: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2)側(cè)面描寫: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作者從三個側(cè)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這一主題:一、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襯托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二、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奉^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2、虛實結(jié)合: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

顯者為實,隱者為虛;現(xiàn)實為實,想象為虛;

客觀為實,虛構為虛;

正面直接描寫為實,側(cè)面間接描寫為虛。

虛實結(jié)合指眼前的、現(xiàn)實的、具體的景、事與過去的、想象中的、虛構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表達某種思想感情。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后兩句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那時詩人返回故鄉(xiāng),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jié)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言不盡重逢后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3、動靜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如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自然美景: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頸聯(lián)進一步寫動景: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4、點面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是“以個別表現(xiàn)一般”藝術規(guī)律在文學描寫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個別和一般的辯證統(tǒng)一?!包c”,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

點面結(jié)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jié)合?!包c”,可以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點面結(jié)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最充分地表現(xiàn)思想,抒發(fā)感情。4、白描工筆:

白描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純用線條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現(xiàn)手法。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把經(jīng)過選擇的九種事物,巧妙地排列開來,勾勒出荒遠古道上秋風颯颯的凄涼景象,寫出了“斷腸人”眼中的凄涼景象,通過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傷感之情。工筆即細節(jié)描寫,指用細膩的筆觸對重點描寫對象作精細地刻畫和描繪,使讀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這與白描大體勾畫輪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張籍《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弊髡邔懥诉@樣一個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表達了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盡思念。1、直接抒情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疚觥?/p>

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fā)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鑒賞詩歌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問:最后兩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現(xiàn)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當時唐王朝強盛國勢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態(tài),讀來令人豪情滿懷?!把黎啊薄傍P闕”“鐵騎”“龍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辭方法。答案: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yè)的思想;舉國上下尚武好戰(zhàn)的一往無前、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心態(tài);借代的修辭方法。

絕句二首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疚觥咳娛惆l(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2、間接抒情(1)借景抒情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達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景與情的關系可分為:即景抒情-----先寫景后抒情觸景生情-----景物觸動情感生發(fā)寓情于景----只寫景,通過情感語言來抒情融情入景、借景抒情----通過特定意象來抒情情景交融----景語即情語,“楊柳岸,曉風殘月”再如《琵琶行》中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2)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色彩。詩人塑造具體的詩歌形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見于詠物詩。

蟬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析】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3)借古諷今(喻今、傷今)。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疚觥窟@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臺城臺城六代竟奢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前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疚觥咳娨耘_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做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4)寓情于事: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敘事之中。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痹跀⑹轮?,寓含著作者急于回家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lián)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來源,其次要理解典故與作者的關系(或是自比,或是對比襯托),在此基礎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達了什么情意

王勃《滕王閣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賈誼、梁鴻,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庇玫涫闱?。

古今人們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xiàn)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里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b、暗用典故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北砻婵磥砗孟笫菍憽俺霁C”,描寫獵人彎弓射狼的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tǒng)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御敵保國的決心。

c、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云,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漢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后漢政府的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边@首詩中的“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云?!敖ò补恰睘榻ò诧L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風格清新剛健,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靶≈x”,指謝眺;區(qū)別于“大謝”(謝靈運)。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里有自比的意思。這兩句,上句稱贊李云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幌戮渲^自己的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d、反用典故

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yè),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diào)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xiàn)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傊寄荃r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語言精煉,內(nèi)容豐富。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

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作者借贊揚歷史上的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1聯(lián)想2想象3襯托4渲染5烘托6象征懸念7對比8用典9照應10抑揚11動靜相襯12虛實結(jié)合13對寫法14托物言志15賦比興等等。返回1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相關聯(lián)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由柳枝的紛紛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2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維過程。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歌選擇了月夜遙忘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3襯托: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qū)α⒌臈l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有正襯和反襯兩類。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欲靜,鳥鳴山更幽。

《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當初離家出征的時候,心里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清人王夫之說這四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4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是渲染

<<夜歸>>“夜深歸客依筇行,冷鱗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猾,竹窗斜漏補衣燈.”詩人以”冷鱗螢.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還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xiàn)出歸家的心切.再如: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的前三句,詩人盡情渲染:自己新釀造出的米酒,微呈黃綠色,面上還有一些懸浮物細小如蟻;那酒正放在紅泥抹的小火爐上溫著;這時天快黑了,看來要下雪了。經(jīng)過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發(fā)問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飲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嗎?

5烘托:烘托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指從側(cè)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

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痹娭袑懙搅嘶?、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烘托)出畫面的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反襯了春澗的寂靜。6象征(托物言志):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表現(xiàn)手法叫象征。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疚觥勘驹娺\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以石灰為榜樣的高尚情操。7對比: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鼻叭涿鑼懳羧辗睒s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跋氘斈辏鸶觇F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9、照應: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jié)構顯得緊湊、嚴謹。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10、抑揚結(jié)合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diào)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

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先揚后抑,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先寫漢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驅(qū)逐的臣子賈誼,“求賢”“虛前席”寫漢文帝求賢心切,這是揚;但漢文帝并不為聽取如何治國安民的大計,感興趣的只是鬼神之事,這足以證明其政治上的昏聵慵弱,這是抑。11、動靜結(jié)合

藝術創(chuàng)作中離不開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下面的問題。魯山山行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1)詩中用字明寫山野的靜,又用等詞暗寫山野的靜。(2)請從“動靜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答:本詩寫山行情景,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的反襯手法。頸聯(lián)寫的是動物世界,看起來很熱鬧,是動景,其實,動中寓靜。山野很靜,熊才會悠然升樹,鹿才會自在地飲溪。尾聯(lián)自問自答是無人能問,“雞聲”是以聲寫靜(言之成理即可)幽霜落、熊升樹、鹿飲溪、一聲雞12、虛實結(jié)合(虛實相生)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之景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正面為實,側(cè)面為虛。塞上聽吹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天山?!疚觥恳欢鋵崒懢?,描寫的內(nèi)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jié)到了。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diào)啊!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zhàn)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13、從對方著筆這是古代詩詞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也叫曲筆,即詩人不直抒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想象,是推進一層的寫法,這樣更加顯得情深意厚,并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鼻皟删?,詩人極力渲染了一種孤獨寂寞的氛圍,為下文正面描寫“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鋪墊,更令讀者去體會“家”的親切、溫暖。三、四兩句寫想家,其異于常人之處在于: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換一種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轉(zhuǎn)化成對方的思念,極寫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14、賦、比、興:

古人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薄氨日?,以彼物比此物也?!薄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興復雜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觸動了詩人的興致,引發(fā)詩人歌唱。詩人找到一個話頭,因此興多數(shù)用在詩歌的開端。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經(jīng)》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詩歌的篇章結(jié)構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結(jié)情。

2、重章疊句、伏筆鋪墊、照應、抑揚。3、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對比。返回結(jié)構技巧

首尾照應過渡開門見山鋪墊層層深入伏筆先總后分照應等先景后情卒章顯志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關系古詩詞形象與情感的關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以景結(jié)情先情后景按景情的順序1、先景后情村行宋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景情詩歌多先寫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礎上抒懷。尾聯(lián)陡轉(zhuǎn),以“惆悵”引出思鄉(xiāng)歸隱之意。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先情后景下筆即寫情,對詩歌而言,有點類似開門見山。3、以景結(jié)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zhuǎn)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jié),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言盡而意猶未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jié)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

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jié)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xiàn)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高高秋月照長城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王勃《山中》

最后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這種以景結(jié)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4、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jié)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古詩詞的結(jié)構特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既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nèi)容上形成鮮明對比。5、鋪墊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節(jié)做后面主要情節(jié)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東邊一顆柳樹,西邊一顆柳樹,

南邊一顆柳樹,北邊一顆柳樹,

縱然碧絳千萬縷,哪能綰得行人???

這是明朝徐渭《題柳亭送別圖》一詩,詩作先是層層鋪墊,蓄勢待發(fā),而后破勢而出??v然碧絳千萬縷,哪能綰得行人???wǎn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寫景抒情詩中,我們也可以說,詩歌中的寫景是為抒情作鋪墊。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前四句是寫洞庭湖、岳陽樓景觀的名句,寫出了磅礴的氣勢,壯闊的境界,為人們稱道。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浩浩湖水觸發(fā)出來的。或者說,詩人寫洞庭湖水正是為了引出“欲濟無舟楫”,從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賞識和錄用。前四句是寫洞庭湖、岳陽樓景觀的名句,寫出了磅礴的氣勢,壯闊的境界,為人們稱道。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坝麧鸁o舟楫”是從眼前浩浩湖水觸發(fā)出來的?;蛘哒f,詩人寫洞庭湖水正是為了引出“欲濟無舟楫”,從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賞識和錄用。前四句是寫洞庭湖、岳陽樓景觀的名句,寫出了磅礴的氣勢,壯闊的境界,為人們稱道。(2007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出關①

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14、(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皩④姟眱删淙狈π蜗蟾校⑶遗c全詩思鄉(xiāng)的情感內(nèi)容不相稱。出關①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其內(nèi)容是如何體現(xiàn)出主旨古詩詞主旨表現(xiàn)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如何體現(xiàn)主旨對比6、卒章顯志

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jié)尾直接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jié)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實現(xiàn)理想的豁達。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景情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張丞相引薦之意。注:“無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垂釣者”比喻當朝執(zhí)政的人,這里指張九齡。“羨魚情”喻從政的心愿。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物志注:這首詩是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蒙冤下獄后作。卒章顯志,直抒胸臆,明確表達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獄的愿望,點明主旨。在表現(xiàn)大題材時,詩人不是敘述描寫大事件、大場面,而是著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過“小事”“小物”“小景”來反映大境界、大主題,這種手法叫做以小見大。7、以小見大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江山更替,朝代興衰,人事滄桑該讓詩人生發(fā)多少感慨喟嘆!可詩人的筆下只是一只輕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門士族王謝家的燕子(當然是極度的藝術夸張?。?,現(xiàn)在卻飛進了尋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歷史的見證者,也成為詩人感慨人事滄桑興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聯(lián)翩,余味無窮。難怪白居易對此詩是“掉頭苦吟,嘆賞良久?!币孕∫姶蠊旁娫~中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比擬起興借代夸張對仗設問互文反問排比反復

比喻: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冗為簡潔??鋸垼和怀鎏卣?,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對偶:結(jié)構對稱,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節(jié)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xiàn)力。排比:結(jié)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增強語勢,強化感情。)

反復:突出內(nèi)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fā)感情,加深印象。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頂真: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diào)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通感: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lián)想,耐人尋味。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一、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嫉模罕扔?、對比、擬人、對偶。常見的:借代、夸張、雙關、互文、反復、設問、反問、鋪排、通感。1.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2.對比(對照):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以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常見的對比,有動靜對比、虛實對比、今昔盛衰的對比、哀與樂的對比等。作用: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對比與襯托】對比雙方?jīng)]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兩方共同構建突出。襯托雙方有主次,其主題表現(xiàn)主要依靠被襯托事物來表現(xiàn)。例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對比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p>

——對比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薄r托(反襯)3.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修辭手段。作用:可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保ǘ鸥Γ?.對偶:對偶,即把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的語句成對地排列的修辭方式。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皯?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保ǘ鸥Α兜歉摺罚?.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語言簡練、含蓄?!爸?,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保ɡ钋逭铡度鐗袅睢罚闭勑﹂g,檣櫓灰飛煙滅?!埃ㄌ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6.夸張:對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保ɡ畎祝?.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作用:增加內(nèi)容含量,使語言表達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8.互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語言結(jié)構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作用:內(nèi)容上相互補充,行文簡潔。“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保ā赌咎m辭》)9.反復:能突出思想,強調(diào)感情,加強節(jié)奏感。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10.設問:能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nèi)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罚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保ㄖ祆洹队^書有感》)11.反問:加強語氣,激發(fā)讀者的感情,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12.鋪排(賦):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nèi)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薄杜眯小贰熬G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1.比喻:詩詞當中經(jīng)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化虛為實、把抽象事物具體形象化的藝術效果。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作用:比喻除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外,還可體現(xiàn)出意象的情態(tài)特征。

“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xiàn)出了它的清秀。

“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2.借代:是用相關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它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任何事物。

征人怨

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思考:第二句詩用了什么手法?

“馬策”和“刀環(huán)”都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前者指戰(zhàn)馬,后者指武器,合起來指代戰(zhàn)爭,一、二兩句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怨恨之情。3.擬人:它使得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新晴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久雨初晴后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山園小梅北宋·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詩中頷聯(lián)最為著名,頸聯(lián)也常為人稱道,試從修辭方法上分析其妙處。頸聯(lián)純屬虛寫,用“偷眼”這一擬人化的動作和“斷魂”的假設進一步襯托出梅的風情,表達了對梅花的喜愛之情,體現(xiàn)了詩人極豐富的想象力。4.夸張:故意地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借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叭f里”“五千仞”“淚盡”都是夸張,把詩人對故國山河的熱愛、對遺民的深切同情、對偏安江南不思進取的投降派的滿腔憤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5.對比: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

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詩中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荒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得特別深切,蘊含了詩人世事變幻無常的深沉的歷史思考。(1)下面兩首詩詞采用了極為相似的修辭手法,請指出并作簡要分析。(2)兩首詩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題都城南莊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生

子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兩首詩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也都表達了極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點)崔詩用“人面”“桃花”作為線索貫串,通過“去年”尋春偶遇和今日重尋不遇,雖同時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對比,把詩人因此而生的惆悵,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得分點)歐陽修詞上片說去年,下片說今年,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繼而用“淚滿春衫袖”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直接表現(xiàn)出來。(得分點)6.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1)用事

——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個人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或借古諷今。

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等,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

——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繁華景象,是虛寫。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

詩中寫到羊公碑,試分析其作用。作用: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個人愿望等。

引用典故,從登高所見到讀到羊公建立的功業(yè),慨嘆時間飛逝,表達對自己功業(yè)無成的傷感和愁苦。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出塞》

主人下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8.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利用詞的多義和多音的特點,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同根生”既是指豆與豆萁是同根生,又是指曹植與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曹植借此來表達對曹丕不顧兄弟之情,手足相殘的行徑的強烈憤慨和控訴。

“晴”暗指感情的“情”。運用諧音雙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賦比興

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nèi)容。有的“興”兼有發(fā)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后來“比興”二字常聯(lián)用,專用以指詩有寄托之意。如《詩經(jīng).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第三章首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比興: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于愛情,否則,結(jié)局悲慘,悔之晚矣。注:比興手法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

例2《關雎》首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鳴的鳥比興,說明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例3《孔雀東南飛》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激發(fā)讀者想象,使人不禁從美禽戀偶聯(lián)想到夫妻分離,這樣就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悲劇氣氛,起了統(tǒng)攝全詩、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賦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ku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1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一③題。(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釋:①選自《詩經(jīng)?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車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①《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1分)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動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2分)

答:

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4分)

12.(7分)

①(1分)賦【評分參考】

本題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賦”者皆不得分。

②(2分)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xiàn)出來的。

【評分參考】

只要涉及動詞或動作的變換即可得分。僅答其他內(nèi)容不得分。

③(4分)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評分參考】

勞動、唱歌、歡快是答案的三個要點,只要答出這三個要點的意思即給滿分,

要點不全者酌減1-2分,與這三個要點無關的回答不得分。

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高考示例】一、【2010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送魏二 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明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試題答案】由眼前情景轉(zhuǎn)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菊n堂檢測】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題西溪無相院張先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放修蘆礙月生。第二聯(lián)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上句著眼于視覺,寫浮萍破處,山影在水中顯現(xiàn)出來,呼應了第一聯(lián)的“清”字。下句則是墨于聽覺,以細微的草聲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寧靜,呼應了第一聯(lián)的“靜”字。2.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秋月正春風?!镞@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請聯(lián)系寫作背景,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敬鸢浮浚?)從襯托角度回答:從表面看,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反襯了現(xiàn)實的凄涼。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2)從虛實相生的角度回答:夢中的景物描寫是虛,現(xiàn)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實。詞人通過繁華生活的夢境,有力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的亡國之痛?!菊n后鞏固】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菩薩蠻李清照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注】沉水:沉香。(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明,全詞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全詞抒發(fā)的是一種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故鄉(xiāng)何處是”一句直接點明了這種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則更是將這種情感表現(xiàn)得深沉真摯?!铮?)全詞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充分表達詞人情感的?詞的上闋寫初春的景色及詞人的感受,是為下闋抒發(fā)思鄉(xiāng)的悲情作反襯。“忘了除非醉”則直抒胸臆,說明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只有在醉時才能忘卻。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①,未解莊生天籟,剛道②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1)詞的上片寫景,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

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開頭四句,先實寫,描繪了亭下江水與碧空相連,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yōu)美圖景(或卷起窗簾,看見的亭臺連水,碧水連空,水天一色的勝景)?!伴L記”一詞點明“平山堂”之景是回憶,屬虛寫,描繪了作者在此領略的江南那種山色若隱若現(xiàn),高遠空濛的景致。(2)作者通過“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人生哲理?請結(jié)合詞的下片作簡要闡釋。

下片先寫平靜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漁翁沉著與風浪搏擊的場景,來表現(xiàn)雖然人生風云變幻,但只要胸中有“一點浩然氣”(指正氣和節(jié)操),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如同領略“千里快哉風”那樣舒適快意的哲理。第二課時【課堂檢測】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風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二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問:“總為浮云能蔽日”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指出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比喻。一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二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2.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正宮】塞鴻秋·當陽即景周德清①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铮?)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泄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zhuǎn)到傍晚,又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答出遠近順序的,給2分;答出白天夜晚順序的,給1分;答出靜動角度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課后鞏固】1、《核按鈕》P132第2題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1)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2)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3)乃知大寒歲,農(nóng)者尤苦辛。(4)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絁被,坐臥有余溫。(5)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6)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注釋:(1)八年十二月:指813年(元和八年)農(nóng)歷的十二月。(2)蔽:遮,擋。(3)蒿(hāo)棘(jí):蒿草與荊棘。亦泛指野草。(4)大寒歲:數(shù)九隆冬,天寒地凍。(5)褐裘:以褐色面料做的皮衣。絁(shī)被:綢被。絁,一種粗綢。(6)無垅畝勤:不干農(nóng)活。賞析唐代中后期,內(nèi)有藩鎮(zhèn)割據(jù),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yǎng)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nóng)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nó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