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利用新聞APP培養用戶粘度_第1頁
淺析:如何利用新聞APP培養用戶粘度_第2頁
淺析:如何利用新聞APP培養用戶粘度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如何利用新聞APP培養用戶粘度

國外的互聯網浪潮中,我們見證了Google、Yahoo、Facebook、Twitter等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國內的互聯網浪潮發展雖然較國外要遲緩很多,但是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等公司亦成為如今中國網民光顧最多的互聯網公司,不管今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何,至少在PC端,我們見證了他們的傳奇。據統計,至2012年底,手機網民總數達4.2億,占網民總數的74.5%,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2024億元,用戶規模將達6.48億。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27316.0萬G,同比增長56.5%,已連續三個月增長率超過50%,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首次突破100M,達到117.4M,同比增長30.4%。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都開始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移動互聯網呈爆發式的增長。根據問卷顯示,看小說和看新聞總體數量最多,占27%,其次為聊天社交和搜索。PC端的戰爭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來,誰都希望自己能拿到一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即使如今擁有4億微信用戶的騰訊,馬化騰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說:這是外界給我們封的船票,我們自己覺得還是很擔憂,僅僅是一個站臺票,你能不能坐到終點不知道。移動互聯網和PC端BAT的大格局完全不同,這是一個全新的舞臺,傳統的PC模式在移動互聯網上很多都行不通,用戶數量增長最明顯的微信,也一直在找盈利模式,微信盈利的口號從2012年喊到2013年了,直到現在,微信還沒有聲明自己的盈利模式,反而是一些游戲廠商在移動互聯網大賺特賺。移動互聯網目前的趨勢是——一窩蜂,不管是否盈利,先擠進移動互聯網這個浪潮中再說,即使是“站臺票”也要拿到。百度收購PPS,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并購高德地圖,一些傳統互聯網企業也將PC端的業務往移動互聯網轉移。最明顯的就是新聞四大門戶,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利用新聞APP試圖黏住移動互聯網用戶,其中,新浪新聞的APP最遲鈍,有人問“現在才強推新聞3.0,新浪晚不晚?”,傳統媒體和搜索引擎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獨立的APP,包括百度新聞和中搜的搜悅,新聞APP成了移動互聯網的搶手貨。據速途研究院4月27日數據統計顯示,搜狐新聞2911萬次的下載量位居第一,網易新聞1602萬次,騰訊新聞1026萬次,之后依次是:百度新聞(786萬次)、即刻新聞(374.6萬次)、今日頭條(349萬次)、鳳凰新聞(329萬次)、ZAKER新閱讀(285萬次)等。新聞APP已成為很多傳統互聯網公司入駐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情況來看,新聞APP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有內容,但不可靠,因為內容制作團隊會有人員流動,且成本較高(2)個性化定制,需要考慮如何將個性化做到極致又降低定制成本(3)給予用戶發表評論意見并使評論產生效果的機會(比如微博)(4)同質化嚴重,幾個新聞APP的內容和功能大同小異用戶對于新聞APP的多重選擇導致了用戶的粘度降低,那么試圖通過新聞APP來培養用戶粘度的想法就只能化作泡影。如何利用新聞APP培養用戶粘度呢?筆者認為這需要該款新聞APP要具有“大雜燴”的功能,即通過它能滿足基本的用戶對于信息的基本需求。以中搜新推出的搜悅為例(四大門戶都差不多,筆者覺得還是挑一款不一樣的產品來說比較有趣),新聞資訊、用戶評論、專屬訂閱、該產品下用戶賬號通用、分享收藏、相關微博、相關視頻、相關資訊、有問必答、百科知識、語音評論、個性化訂閱、新聞精華置頂區等(加粗的幾個搜悅才有,四大門戶的新聞APP還沒發現),將社會化網絡發揮到極致,包括博客、微信、微博、社區、博客等內容,應有盡有,滿足用戶所有的需求,這樣用戶就不用從A新聞APP跳到B上面去,提高用戶對于該新聞APP的粘性。這樣新聞APP和產品APP的粘性才會增大,像是網易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