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大一輪復習課件 必修3第2單元第4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_第1頁
高三政治大一輪復習課件 必修3第2單元第4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_第2頁
高三政治大一輪復習課件 必修3第2單元第4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_第3頁
高三政治大一輪復習課件 必修3第2單元第4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_第4頁
高三政治大一輪復習課件 必修3第2單元第4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必修3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必修3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2016高考導航考綱展示考情分析核心提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命題特點文化的繼承與發展1.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北京·25江蘇·34(1)海南·15北京·25四川·71.從考查內容看,本課考查的重點是: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1.一個正確態度正確對待傳統文化2.一個關系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3.三個特點傳統文化的三個特點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海南·16安徽·7江蘇·22必修3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考綱展示考情分析核心提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命題特點文化的繼承與發展3.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新課標全國·39(1)北京·252.從考查題型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種題型都有,且非選擇題的考查頻率較高。3.從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4.四種形式傳統文化的四種形式5.四個因素影響文化發展的四個重要因素4.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江蘇·20山東·31(1)天津·14(1)核心考點1

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核心考點2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核心考點3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核心考點1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高考指數:★★★★)一、傳統文化的表現1._____________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建筑,被稱為_____________的藝術,中國_____________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3.中國____________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_____________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傳統習俗凝固古代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二、傳統文化的特點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_____________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統文化三、傳統文化的影響1.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_____________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_____________作用。2.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則會起阻礙_____________、妨害_____________的消極作用。社會生活積極社會進步人的發展一、傳統文化的特點、內涵及其要求特點內涵要求繼承性相對穩定性民族性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二、文化的二重性與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是一成不變的[點撥]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因此,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誤區警示D[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中從《楚辭》到東漢王逸再到《現代漢語詞典》中關于廉潔的表述以及當代共產黨人關于廉潔的要求,表明了廉潔文化一脈相承,具有社會歷史性和強大生命力。廉潔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能夠因時而變,體現了廉潔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繼承性。故②④正確,選D項。①表述錯誤,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③表述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解析:“電影有‘賀歲片’的概念,京劇也有自己的賀歲片,且歷史悠久”,說明京劇作為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D項符合題意。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A項說法錯誤。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是文化遺產,B項說法錯誤。C項與題意不符。D[解析]本題考查傳統文化繼承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斷能力。之所以重視繼承傳統文化,是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③④應選。①顛倒了二者的關系,故不選。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錯誤。D解析:“在充滿現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節民俗依然活躍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間”,說明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D項符合題意。核心考點2正確對待傳統文化(高考指數:★★★)一、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取其精華、_____________”,批判繼承,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繼承傳統文化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二、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1.二者的關系: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繼承是發展的____________,發展是繼承的__________。2.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1)文化在繼承的_____________上發展,在發展的________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2)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_____________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基礎過程批判地一、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必要性1.對民族和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2.對個人: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二、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正確對待傳統文化,還應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3.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唯有不斷拋棄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發揚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并根據實踐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注入新的時代內容,傳統文化才能不斷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4.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既要反對“保守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三、正確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關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區別內涵不同指的是在文化繼承的過程中,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指的是在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區別側重點不同聯系側重于文化的批判繼承,是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改造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過程側重于在繼承基礎上的文化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二者體現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都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誤區警示1.文化傳承就是文化繼承[點撥]

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它包括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兩個方面。由此可見,文化傳承包含著文化繼承,但不等于文化繼承。2.對待傳統文化,先繼承,后發展[點撥]

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兩個過程。D[解析]本題考查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對“孝”文化要批判繼承,推陳出新,注入新的時代內容,故選D項。A、C兩項不是關于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舍去。“孝”文化不能簡單看作為陋習,故不選B項。B解析:“近年來,‘目連戲’把傳統民俗與現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結合,把傳統文化體驗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說明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③④符合題意。①②與題意不符。[解析]本題以文化遺產為依托,綜合考查了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點。本題要求我們運用文化傳承的知識分析對材料的理解。“使我們成為我們”強調了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要聯系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回答;“讓我們懂得未來的方向”則強調了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特別是要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答案]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使我們成為我們”。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們在文化發展中保持正確方向。觀點二千百種的家風固然有千百種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卻浸潤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而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家風漸止于身教言傳,所以,現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風、傳承家風。請選擇一種觀點,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其合理性。[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審讀材料,弄清兩觀點各自的有效信息,再逐一回扣教材,找出其對應的理論依據,并觀點統率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即可。[答案]選擇觀點一。理由:①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以家風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必須跟上時代發展,做到與時俱進。②文化只有在發展中才能更好繼承,所以對于家風,既要批判繼承,更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家風才能傳承下去。③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不免會落后于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應當進行創新,體現時代精神,做到與時俱進。選擇觀點二。理由:①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紐帶。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為確保文化發展的根基,應當重塑家風、傳承家風。②優秀傳統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優秀的家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和諧發展,所以要傳承和重塑家風。③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對于優秀道德品質的弘揚,必須建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塑和傳承家風,為社會主義道德的發展奠定基礎。核心考點3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高考指數:★★★)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二、_____________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三、_____________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科學技術思想運動四、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_____________、傳遞、_____________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_____________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選擇創造教育方式一、正確把握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的作用1.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如正在蓬勃發展的信息技術,不但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包括文化生活在內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帶來了嶄新的文化形態——數字文化和網絡文化。2.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不斷為人類物質生產開拓新的空間,而且促進了人類思想一次又一次解放,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化,引導人類走向更為先進的文化,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3.科學技術對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科學技術改變著生產方式,改變著物質產品的文化內容;(2)科學技術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促進人類的思想解放;(3)科學技術改變著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二、全面認識教育的重要作用知識角度教育的作用文化的特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綜合國力的關系文化對人的影響教育是一種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展示文化的力量教育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社會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提高綜合國力教育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影響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知識角度教育的作用文化交流與傳播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文化交流,發展本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發展教育事業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誤區警示教育傳承文化,科技發展文化[點撥]

教育和科技進步都能夠傳承文化和發展文化。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從事文化創造。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推動文化的發展,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當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存儲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根本變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繼承。B[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動畫影片《大鬧天宮》通過錄像帶、VCD、電視重播使其影響更加廣泛,還可以在網絡上觀看3D版,說明文化在傳播和發展中科學技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B項符合題意。彩色動畫影片《大鬧天宮》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影響幾代中國人,表明文化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A項不符合題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方向,C項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與文學藝術無關,D項不合題意。C解析:“微電影”依托網絡等新興媒體,憑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清新樸實的演繹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既體現了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也說明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②③符合題意。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網絡媒體是大眾傳媒之一,①說法不準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④說法錯誤。B[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為保護和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將“京西太平鼓”這一古老民間藝術納入學校教育,體現了教育對文化的選擇、傳遞功能,B項正確,A項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動力,C項錯誤。D項與題意不符。A解析:①②正確指出了科技、教育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符合題意。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③④觀點錯誤。理清知識結構強化解題思維1.為什么要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解答此類問題,應立足于全書的內容,從傳統文化的特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文化創新的要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角度思考。具體包括:(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相對穩定性,對人們的生活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3)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對傳統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4)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5)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6)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厚基礎,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2.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解答這類問題,可從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文化繼承與發展、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具體包括:(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3)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既要克服“保守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4)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破繭化蝶“新中裝”[背景材料](鏈接生活實例!)材料一2014年11月10日晚,在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代表招待晚宴和晚會上,各國領導者和政要及其配偶身著中方為其特別定制的中國服裝集體亮相。“新中裝”不僅向世界展示中國祈福未來的美好愿景,而且向全世界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博大深厚、傳承不滅的精神。材料二“新中裝”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其根為“中”,其魂為“禮”,其形為“新”。既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創新了款式設計,素雅、大方,充分彰顯出“大國之氣”。一方面是明顯保存了中國元素,如立領、對襟、連肩袖、旗袍等形式;另一方面,在融入傳統因素的基礎上,創新出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新風格,如開襟有風衣、西裝便服之韻等。可謂低調的奢華,豐姿綽約。[命題視角](打開思維之窗!)命題角度1:結合材料一,請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分析“新中裝”亮相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意義。提示:(1)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2)有利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3)有利于各國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命題角度2:結合材料二,說明“新中裝”的設計是如何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關系的。提示:(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新中裝”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其根為“中”,其魂為“禮”,其形為“新”。既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創新了款式設計,做到了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2)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新中裝”明顯保存了中國元素的特色,同時又在融入傳統因素的基礎上,創新出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新風格,實現低調的奢華、豐姿綽約的效果。[創新體驗](提升做題能力!)1.2014年11月10日晚,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和夫人身著“新中裝”在水立方集體亮相。“新中裝”是展示中國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裝,其根為“中”,其魂為“禮”,其形為“新”。這表明(

)①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因素②文化在繼承的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