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8476-1987 湖北白豬》是一項國家標準,它詳細規定了湖北白豬這一品種的相關標準。該標準涵蓋了湖北白豬的基本特征、體型外貌要求、生產性能指標等多個方面。

根據標準內容,湖北白豬是一種具有特定體型和外貌特點的豬種。其主要特征包括毛色潔白或略帶灰色,體型中等偏大,結構緊湊且肌肉發達。此外,還對頭部、耳朵、四肢等部位的具體形態做了描述,如頭型較寬、耳中等大小并稍向前傾、四肢直立有力等。

在生產性能方面,《GB/T 8476-1987 湖北白豬》也給出了明確的要求,比如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以及繁殖能力等方面的數據范圍。這些數據為評估湖北白豬的質量提供了科學依據,并有助于指導養殖過程中的選育工作。

對于想要了解或者從事與湖北白豬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這份標準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通過遵循其中的規定,可以更好地保證湖北白豬品種純正性及其優良特性的傳承與發展。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8476-2008
  • 1987-12-26 頒布
  • 1988-07-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8476-1987湖北白豬_第1頁
GB/T 8476-1987湖北白豬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8476-1987湖北白豬-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UDC636.485(512.21B4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8476-87湖北白豬Hubeiwhitepig1987-12-26發布1988-07-01實施國家標準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UDC636.485(512.21)湖北白GB8476-87Hubeiwhitepig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白豬的品種鑒別和種豬評定。品種特征特性湖北白豬屬豬肉型品種,,具有瘦肉率高,肉質好,生長發育較快,繁殖性能優良,能耐受長江中游地區夏季高溫和冬季濕冷氣候條件等優良特性。原產湖北,主要分布于華中地區,是開展雜交利用的優良母本。1.1品種結構湖北白豬包括五個彼此間無親緣關系的品系,既有品種共性又各具特點,其中I、Ⅱ、山系紫殖力高,適應性好;W、V系生長發育快,瘦肉率高。1.2體型外貌“北白豬全身被毛全白(允許眼角和尾根有少近暗斑)頭稍輕、直長,兩耳前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驅較長,腹小,腿臀豐滿;肢蹄結實;有效乳頭12個以上。成年公豬體重250~300kg,母豬200~250kg。1.3生產性能1.3.1生長肥育性能6月齡后備公豬體重90kg,超聲波活體測定背腰厚度為0.9~1.0cm,尺刺背腺厚為1.6~2.2cm,6月齡后備母豬體重82~85kg,超聲波活體測定背震厚度為1.0~1.2cm,尺刺背厚為1.7~2.5cm。肥育豬在25~90kg階段平均日增重600~650g,飼料利用效率3.5以下,達90kg體重為180日齡。1.3.2腩體品質平均背腺厚2.5~2.8cm,眼肌面積30~34cm2,腿臀比例30%~33%,每頭豬產瘦肉量為35~38kg,『、Ⅱ、山系胸體疫肉率為58%以上,W、V系61%以上。1.3.3肌肉品質肉質良好,肉色鮮紅,肉色反射值18~21.pH值6.1~6.4,系水力80%~90%,肌肉脂肪含量2%~1.3.4繁殖性能母豬初情期均為121~130日齡,發情持續期5~6天,適宜初配期為7~8月齡,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為9.5~10.5頭,經產母豬12頭以上。1.4雜交利用效果以湖北白豬為母本與杜洛克和漢普夏豬雜交均有較好的配合力,,特別是與杜洛克豬雜交效果明顯,杜×湖雜種一代肥育豬20~90kg階段,日增重650~750g,雜種優勢率10%左右,飼料利用效率3.1~3.3,洞體瘦肉率62%以上。種豬評定于2月齡、6月齡和12~24月齡三個階段進行評定2.1種豬必備條件種豬必須縣備木品種特征特性和各生長發育階段的基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