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人應當堅持正義》精品練習--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
5人應當堅持正義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商賈(jiǎ)掠奪(lüè)勵精圖治(jīng)
B.恫嚇(hè)束縛(fù)毋庸置疑(yōng)
C.角色(jué)薄板(báo)不容忽視(hū)
D.服膺(yīng)濫發(làn)迄今為止(qì)
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真想到西班牙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頭發是黑的,還是金黃的?《堂吉詞德》作者(塞萬提斯)的家鄉是什么樣的?
B.對于小朋友來說,人工鳥集本身就像巨大的問號在吸引著他們:小鳥會住進去嗎?都有什么樣的鳥,有多少鳥會住進去,住起來舒服嗎?
C.在遠走他鄉、輾轉天涯時,他才明白為什么那些遠離家鄉的人們會那么懷念故鄉?
D.我們要怎樣貫徹新《標點符號用法》?通知各校自行學習?組織骨干教師來培訓?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語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在視察一所學校時,他滿臉凝重地寫下“多難興邦”四個大字,勉勵人們戰勝眼前的困難。
②這家公司本肩負著為國儲糧、保障糧食安全的重任,卻將糧食就地“空轉”,套取巨額財政補貼,變管理為監守自盜。
③一些所謂的“高考滿分作文”針對社會發展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大肆批判,看似針砭時弊,實則拒絕承認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努力。
④大國間發生貿易摩擦,通信業殃及池魚,幾家科技公司也被推至風口浪尖。
⑤他培育的這一水稻新品種,提高了產量,已經在廣大農村泛濫成災了。
⑥熊貓飲水,頗似酒徒貪杯,總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著笨拙的身軀,一搖一擺地向遠處的箭竹林走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在古希臘的先哲中,有些人生前聰慧睿智,死后享受偉大;有些人生前弟子滿堂,死時著作等身;蘇格拉底卻以他善辯而不為人師、創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而死得從容顯示出獨特的風貌。當兩千多年的歲月如水一般流去,蘇格拉底之生和蘇格拉底之死也漸行漸遙,在歷史的遠方化成一片蒼茫。
公元前399年,那場著名的審判,為了堅守心中的正義,蘇格拉底慨然赴死。一只在雅典上空飛來飛去、嗡嗡作響的馬虻銷聲匿跡了。然而,___①___。相反,他完成自己的堅守之時,便是開始影響人類之日。
蘇格拉底從來不遠離生活,相反,總是興味盎然地參與它,并從中挖掘出許多看似樸素實則大有深意的道理。也就是說,___②___,蘇格拉底的哲學也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文字。它是靈動的、雋永的,閃耀著人性的光芒,跳動著心靈的脈搏。讀蘇格拉底與讀《論語》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感覺是如此相似,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即如沐春風。他提出的“認識你自己”的主張,至今還鐫刻在戴爾菲神廟的入口處。這座神廟坐落在高高的城堡上。它不言不語,靜靜地站立在那里,卻讓見者無不心里一震。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A.比喻引用擬人
B.比喻夸張擬人
C.比喻擬人排比
D.擬人引用排比
(2).文中畫框的句子可改寫成“在古希臘的先哲中,聰慧、睿智、偉大者,生前弟子滿堂、死時著作等身者不乏其人。蘇格拉底卻很特別:他善辯而不為人師,創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死得從容”。從語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3).請在文中畫橫線的①②兩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5.下面一段話是對“微公益”的說明,請提取主要信息,寫出四個關鍵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于是一種草根公益應運而生,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人們將微小的愛心匯集起來,積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微公益關注貧國,關注教育,關注社會發展,關注生物保護和低碳生活等,具有很強的利他性。它沒有過去大慈善家那種“行俠仗義”“扶貧濟困”的遠大抱負,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樂的參與方式。
6.請根據下列畫框句子的句式、修辭手法和境界仿寫句子,使上下文構成前后連貫合理的排比句。
也許你無法成為深邃的藍天,但是你可以做飄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滿懷信心,善于發現,你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7.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
從泰勒斯開始的希臘哲學關于宇宙的本質是水、宇宙的本質是火等的命題,充滿了理性精神和理性推理,但沒有嚴格的邏輯,蘇格拉底要求用嚴格的理性邏輯去審查自己的命題,進而去反思人生與宇宙。這一嚴格的理性,體現在后來與柏拉圖的一個個對話錄中。幾乎每一場對話,蘇格拉底都以無知的狀態出場,向有知識的智者提問,但對于這些有知識的智者的信心滿滿的回答,他卻以嚴格的邏輯去追問,最后在嚴格邏輯的詰難和推導下,得出正確的結論。
嚴格的邏輯性,成為蘇格拉底判定是真知還是假知、無知的標準。因此,蘇格拉底留給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經過審查,不經反思,是無價值的一生。正是在蘇格拉底的路線上,產生了柏拉圖,其提出追求現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繼而產生了亞里士多德,其創立了嚴格的形式邏輯。西方的知識體系正是在這一嚴格的邏輯中建立起來的。后來西方哲學史上開創新時代的哲學家,大都是以蘇格拉底式的石破天驚之“問”和嚴格的邏輯去貫徹自己的“問”,而產生巨大的時代影響的。如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如笛卡爾的懷疑一切,如海德格爾對存在的追問,如維特根斯坦對語言的追問,如德里達對深層結構的追問……
回到蘇格拉底,由他而來的這一西方式的嚴格邏輯,最為重要的結果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產生了實驗科學。按愛因斯坦的說法:西方文化的特質,在于兩點,一是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二是文藝復興產生的實驗科學。正如上面所說,這兩點都是在蘇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在這一意義上,西方的哲學史家認為,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創立者。
(摘編自張法《從四句哲學名言看西方哲學的特質》)
材料二:
大約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間,在諸多古代文明中,中國、印度和希臘產生了今天我們稱為哲學的學問。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注意到了人類精神發展在歷史地理上的這種共同性,提出了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概念,將這一時期看作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誕生了孔子、老子、莊子、墨子等各派思想家;印度出現了《奧義書》和佛陀,探究了懷疑主義、唯物主義、詭辯派和虛無主義等哲學思想;伊朗出現了查拉圖斯特拉創立的瑣羅亞斯德教(亦稱襖教),將人世生活視為善與惡的斗爭;希臘則賢哲如云,其中有荷馬,哲學家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圖等。這表明:盡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差異是巨大的,但是人類文明的發展總是有著一定的共同性,哲學所思的根本問題,本質上是一致的。
雅斯貝爾斯的這個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以中西哲學思想的歷史發展為例,盡管旨趣、思路、內容、特點多有不同,但是其內在的共同性是客觀存在的。第一,哲學所思的基本趨向都是形而上。用中國哲學的話講就是要研究“道”而非“器”的問題。為什么哲學研究會追問“道”?這與人的理性相關。康德曾指出,對事物運動變化終極原因和條件追求的形而上學傾向是人類理性的本性。海德格爾也說:“只消我們存在,我們就總是已經處于形而上學中的。”第二,哲學所思的本質特征都是概念思維。即使像西方早期哲學家講的“水”“火”“數”,中國早期哲學典籍所說的“太極”“易”“象”等,雖然有一些感性的特征,但都已經是哲學的概念。
哲學的這些共同性,是我們將中國和西方的哲學都稱之為哲學的學理根據,也是我們可以設想哲學的世界化和世界化的哲學的基本前提。哲學的這種共同性,是人類文明共同性的重要體現。但是,由于各個民族、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道路不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哲學思想在各個民族、國家的存在和發展也必然會有自己的不同特點。
(摘編自楊河、于品海《歷史中的哲學與哲學中的歷史》)
材料三:
在年屆七旬之際,孔子與蘇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變:70歲的孔子從政治轉向文化,潛心于《春秋》的編纂等多項文化事業,完成了為人間制定規則、確立準據、尋找意義之使命;與之不同的是,70歲的蘇格拉底被人控告,并被判處死刑。中西圣賢在七旬之際的不同境遇,體現了兩種值得注意的思想與文化。
孔子表達的是守成的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傾向于肯定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強調歷史對于當下及未來的規范作用,側重于維護社會生活的秩序性、穩定性、延續性。孔子的這種思想傾向,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思想史來說,長期盛行的是“代圣人立言”,即使是最有創造力的思想家,也要通過“集注”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就政治史而論,數千年來,真正觸及內核的政治革新極為罕見,政治運作方式代代相襲,鮮有根本性的變化。
蘇格拉底代表的則是批判的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傾向于揭示現實生活中的缺陷、毛病;對于傳統的做法、普遍性的積習,絕不視為當然。這種具有批判精神、質疑性格的思想傾向從蘇格拉底后就一直流淌在西方文化的歷史長河中。譬如在資本主義革命時期,出現了洛克對“君權神授論”的駁斥;到了20世紀,早期的法蘭克福學派也是以“批判理論”而著稱的。
如果沒有蘇格拉底堅守的批判立場,整個社會就將缺乏自省自救的能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蘇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為代價,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孔子對“舊”文化的“守護”與整理,既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凝聚,更有助于形成和諧有序的社會生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相互對立的思想傾向,在現當代中國都處于相對貧乏的狀態。一方面,在面對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要么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要么徹底倒向另一邊,認為只有儒家學說才能救中國、才能救人類。在這種非此即彼、看似堅定的立場背后,實際上是生硬、武斷、簡單化,是對傳統文化的輕漫。另一方面,在面對社會現實的時候,我們更缺乏足夠的批判意識與質疑性格。如果沒有蘇格拉底式的批判精神,無論是一個小邦還是一個大國,都可能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下一直酣睡下去,不知東方之既白。
(摘編自喻中《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
(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談到蘇格拉底以無知的狀態出場向智者提問,以嚴格的邏輯去追問,創立了形式邏輯。
B.材料一中談到古希臘以后的西方哲學家都受蘇格拉底之“問”的影響而開創了他們自己的新時代。
C.材料二中談到哲學思想在各個民族、國家的存在和發展有自己的不同特點,所以各個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就呈現出多樣性。
D.材料二中的“軸心時代”的論述表明,盡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但是哲學所思的根本問題,本質上是一致的。
(2).根據材料一、材料三,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對宇宙本質等問題的回答,蘇格拉底走向了和泰勒斯等哲學家完全不同的“回答”路線,要求用嚴格的理性邏輯去審查自己的命題。
B.蘇格拉底說的“不經過審查,不經反思,是無價值的一生”,和《論語》中曾參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精神是一致的,表明中西文化有內在相同之處。
C.孔子和蘇格拉底在七十歲時不同的生活境遇,促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思想。
D.蘇格拉底的質疑性格與批判精神,能促使人們自省、自救,自我更新。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A.孔子對于從夏商二代沿襲到周朝的禮樂制度高度禮贊。
B.朱熹通過“集注四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C.盧梭提出“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的理論。
D.中世紀,哥白尼以“日心說”對“地心說”提出了挑戰。
(4).材料二中是如何運用舉例論證來說理的?請結合論述層次簡要分析。
(5).根據材料三的論述,在現當代中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孔子與蘇格拉底兩種互相對立的思想傾向?
8.勸說是一門藝術,在我們所學過的課文中,有不少寫了勸說成功的事例,請結合所學課文,寫一段關于運用某種勸說方法成功讓別人接受自己勸說的文字,300字左右。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1).A
(2).①原文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抒情性更強;②后半句運用長句,更具有氣勢。③“風貌”一詞突出了蘇格拉底的形象。修改后的句子缺乏以上優點。
(3).①蘇格拉底的死亡并不意味著其思想價值的終結;②蘇格拉底不是一個古板的說教者
解析:(1).“如水一般流去”等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它不言不語,靜靜地站立在那里,卻讓見者無不心里一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文段中沒有使用夸張、排比的修辭手法。
(2).相比較改寫后的句子,文段原句先用兩個“有些人……”的整句,增強文章節奏感和抒情性;后半句用了一個長單句“蘇格拉底以……顯示出獨特的風貌”增強氣勢,且“風貌”一詞突出了蘇格拉底的形象。修改后的句子平鋪直敘,缺乏張力與氣勢。
(3).①處,上文說的是蘇格拉底受審判赴死,后文說的是“相反……影響人類之日”,可知此處應填寫“蘇格拉底的死亡并不意味著其思想價值的終結”之類的句子。②處,根據橫線前的“也就是說”,可推知此處應填寫對上文的解釋;再結合后文“蘇格拉底的哲學也不是……”,可知應用否定句式,填寫蘇格拉底在哲學方面是一個怎樣的人,故此處應填“蘇格拉底不是一個古板的說教者”之類的句子。
5.答案:平民參與(或“草根公益”);積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樂。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研究材料的內容,這個語段主要介紹了“微公益”及其作用。然后找出材料中關于“微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食用蝸牛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食品級漂白土市場供需現狀與投資風險預警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風投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項目案例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領飾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激光技術核心內容概述試題及答案
- 育才中學數學試題及答案
- 知識強化計劃2025公共營養師考試試題答案
- 代理招聘協議合同樣本
- 信息系統項目實施方案論證試題及答案
- 劇場演出合同樣本
- 2025福建省泉州市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中華遺產考試題目及答案
- 全廠設施色彩、標志牌統一規定
- 《民航重大安全隱患判定標準(2024 年修訂版)》知識培訓
- 國家安全你我有責-202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宣教課件
- 樓梯 欄桿 欄板(一)22J403-1
- 合同工期延期補充協議書
- 幼兒園繪本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教學課件全文
- JBT 7387-2014 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電動控制閥
- 2024年河南省水務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基于STM32智能門鎖系統的設計10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