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態2.2風成地貌學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態2.2風成地貌學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態2.2風成地貌學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態2.2風成地貌學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態2.2風成地貌學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第二節風成地貌[學生用書P27]一、概述1.風是干旱、半干旱區地表形態的主要“雕刻師〞。2.風成地貌eq\b\lc\{(\a\vs4\al\co1(風蝕地貌,風積地貌))二、風蝕地貌1.風蝕作用(1)定義:地面物質在風力作用下脫離原地,稱為風蝕作用。(2)分類①吹蝕作用:風吹過地面時,帶走細顆粒物質,造成地面的破壞。②磨蝕作用:挾帶沙粒的風吹過地面物體時,風中運動的沙粒對經過的物體進展磨蝕,造成地面物體的破壞。2.風蝕地貌(1)定義:由風蝕形成的地表形態。(2)常見風蝕地貌①風蝕蘑菇:突起的孤立巖石,尤其是裂隙比擬發育的不太堅實的巖石,遭受風蝕后呈現出上部寬大、下部狹小的蘑菇狀形態。②風蝕柱:垂直裂隙發育的巖石或土體,在長期的風蝕作用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③風蝕壁龕:陡峭的巖壁遭受風蝕后,巖壁外表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呈現出蜂窩狀形態。④風蝕殘丘:風蝕作用形成的島狀高地或孤立的小丘。⑤風蝕溝槽:風力沿著巖石之間的裂隙不斷吹蝕,形成的溝槽地形。⑥雅丹地貌:風蝕柱、風蝕殘丘和風蝕溝槽等風蝕地貌的組合,泛指干旱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三、風積地貌1.定義:風中挾帶的沙粒,在風速降低時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種地表形態。2.常見的風積地貌——沙丘(1)定義:風力作用下沙粒堆積而成的丘狀或壟狀地貌。(2)影響因素:受風力大小、地表形態的變化,以及植被、沙源等條件的影響,往往形成形態多種多樣的沙丘。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根本形態。eq\a\vs4\al()新月形沙丘的迎風坡坡形微凸而平緩,背風坡坡形下凹,坡度較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個夾角,稱為新月形沙丘的兩翼,兩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風向。四、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1.風沙的危害(1)破壞建筑物。(2)降低土壤肥力。(3)掩埋房屋、農田、道路等。(4)影響當地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嚴重時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2.防沙措施(1)設置障蔽或植樹種草。(2)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護林帶等。eq\a\vs4\al()草方格沙障的功能(1)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2)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一、判斷題1.風成地貌僅存在于氣候干旱半干旱地區。()2.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風蝕柱、風蝕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3.黃土高原是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4.灌叢沙丘多出現在綠洲邊緣,往往作為土地退化的標志。()5.為防治風沙危害,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宜選擇楊樹等高大喬木作為防護林。()答案:1.×2.×3.√4.√5.×二、選擇題6.雅丹地貌形成的動力是()A.流水 B.風力C.海浪 D.冰川答案:B7.新月形沙丘一般()A.迎風坡較陡 B.背風坡較陡C.陽坡較陡 D.陰坡較陡答案:B讀地理景觀圖,答復8~9題。8.導致圖示景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 B.冰川C.海浪 D.風力9.圖示景觀照片顯示的當地主導風向為()A.東南風 B.西北風C.東北風 D.西南風解析:圖中景觀為流動性沙丘,它是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流動性沙丘的特點是迎風坡坡度緩,背風坡坡度陡。結合圖中指向標,可以判斷出當地的主導風向為西北風。10.造成“獅身人面像〞缺損嚴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侵蝕作用 B.風化和風蝕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蝕作用答案:B風成地貌[學生用書P28]【情景導入誘思】閱讀材料,探究以下問題。材料風成地貌景觀圖。(1)據圖,結合相關知識填寫下表。地貌名稱形成的主要過程abc(2)該類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干旱或濕潤)氣候區。(3)分析圖c景觀與風向的關系。提示:(1)地貌名稱形成的主要過程a風蝕蘑菇風力侵蝕b風蝕柱風力侵蝕c沙丘風力堆積(2)干旱(3)沙丘開口的朝向和風吹的方向一致。(或沙丘緩坡指向就是風向,或風向與沙丘延伸方向垂直或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核心考點突破】1.風成地貌風成地貌形成過程風蝕地貌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風蝕柱、風蝕洼地、雅丹地貌風中挾帶的沙粒吹蝕和磨蝕巖石,天長地久,形成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雅丹等地貌風積地貌新月形沙丘、沙壟風中挾帶的沙粒遇到地形或植被阻擋,風速降低,沙粒沉積形成新月形沙丘或沙壟固定沙丘堆積的一層層沙的構造是由里向外逐漸變新的堆積。流動沙丘堆積的一層層沙根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動方向與風向一致。3.風向的判定(1)利用流動沙丘的坡度陡緩來確定風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氣流,遇到地面灌叢、巖塊的阻擋,沙粒沉落,堆積形成沙丘。如果沒有植被阻滯,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可以移動,形成流動沙丘。流動沙丘的特點是單向斜層理構造,并且迎風坡平緩,背風坡陡峭,所以坡度緩的一側為上風向。如以下圖所示:(2)利用沉積物顆粒大小判定風向沉積物會隨著風速減弱沉積下來,顆粒大的先沉積,故顆粒大的一側為上風向。如以下圖所示:【對點跟蹤訓練】以下圖是我國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圖。讀圖答復1~2題。1.該地的主導風向為()A.東北風 B.西北風C.東南風 D.西南風2.沙山迎風坡和背風坡從坡頂到坡底表層沙粒粒徑的變化為()A.迎風坡——由大到小背風坡——由小到大B.迎風坡——由大到小背風坡——由大到小C.迎風坡——由小到大背風坡——由小到大D.迎風坡——由小到大背風坡——由大到小解析:第1題,沙丘是風力沉積作用形成,迎風坡坡度緩,背風坡坡度陡。讀圖,圖示沙丘西北坡坡度緩,是迎風坡,該地的主導風向為西北風,B對。第2題,風力一定時,沙粒顆粒小的易被吹動,在迎風坡被吹到坡頂,顆粒大的不易被吹動,在迎風坡留存坡底。在背風坡,沙粒顆粒大的先沉積,位于坡底,顆粒小的后沉積,位于坡頂。沙山迎風坡和背風坡從坡頂到坡底表層沙粒粒徑的變化都是由小到大,C對。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學生用書P29]【情景導入誘思】結合以下圖,探究以下問題。(1)說明風沙對鐵路運輸有哪些危害。(2)為什么草方格沙障能阻擋沙漠的推進?(3)草方格沙障屬于生物措施還是工程措施?利用草方格沙障能不能從根本上治理荒漠化?(4)要從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需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是什么?提示:(1)風沙可掩埋鐵路,吹翻運行的火車,降低能見度,危及鐵路運輸平安。(2)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首先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3)草方格沙障只是人們利用植物秸稈扎設的一種沙障,屬于治沙的一種工程措施,無法從根本上治理荒漠化。(4)荒漠化主要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是由于植被被破壞而出現土地沙化,甚至轉變為沙漠,因此,治理荒漠化的核心是固沙,最關鍵的問題是恢復植被?!竞诵目键c突破】防治風沙危害的措施(1)合理利用水資源區域對應措施農牧過渡地區退耕還牧農作區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防止土壤鹽漬化牧區草原減少水井的數量,以免牲畜的大量、無序增長對草原造成破壞續表區域對應措施內陸干旱地區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要考慮上、中游的開發,又要顧及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4)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5)控制人口增長【對點跟蹤訓練】包蘭鐵路自包頭至蘭州,其中在中衛和甘塘間經過騰格里沙漠(如下圖)。人們為了保護包蘭鐵路不受騰格里沙漠的侵襲,在沿線的流動沙丘上利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扎設方格狀的沙障。據此答復1~3題。1.圖示地區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位于內陸,氣候干旱B.全球變暖,氣候異常C.地殼運動,地勢上升D.過度開發,水土流失2.采用扎設麥草方格沙障的方法來防沙、治沙,主要是因為()A.可以增加土層腐殖質,有利于植物生長B.能降低風速,減少沙丘面風沙的吹蝕C.有利于保持水分,增加當地年降水量D.麥草這一類原料豐富,本錢低廉3.為促進圖示區域的可持續開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A.利用鐵路交通和豐富的沙源,開展建材工業B.利用黃河水源,大力開展灌溉農業C.擴大麥草方格沙障的范圍,對沙漠進展大規模改造D.利用獨特的景觀和文化,大力開展旅游業解析:第1題,圖示地區位于我國西北內陸,該地區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干旱。第2題,扎設麥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能使地面粗糙,減小風力,另外還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但對增加當地年降水量作用不大。第3題,我國西北地區的可持續開展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環境效益。[學生用書P30]考點一風成地貌讀下面某風力沉積地貌示意圖,答復1~3題。1.上圖中能正確表示移動沙丘的圖是()A.a B.bC.c D.d2.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風力作用主要來自()①沙丘陡坡一側②沙丘緩坡一側③沙丘移動的前方④沙丘移動的前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假設想營造灌木林帶固定移動沙丘,造林帶一般應在()①沙丘陡坡一側②沙丘緩坡一側③沙丘移動的前方④沙丘移動的前方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第1題,移動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移動沙丘是風揚起緩坡的沙在陡坡堆積,所以堆積的一層層沙根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應選A。第2題,根據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可知,風的作用主要來自沙丘緩坡一側或沙丘移動的前方,應選D。第3題,固定沙丘的植被一般種植在沙丘的緩坡一側,沙丘移動的前方,應選D。考點二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以下圖為我國西北地區沙漠、沙地分布及內蒙古某縣人口增長與荒漠化開展統計圖。讀圖答復4~5題。4.根據圖中信息分析,該縣荒漠化不斷開展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干旱B.過度放牧C.過度開墾D.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5.針對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不斷開展的問題,應該采取的防治措施是()A.大面積植樹造林B.恢復地表植被,退耕還牧C.調整農業構造,開展糧食生產D.大力開展生態農業解析:第4題,讀圖可知,該縣人口不斷增長,耕地不斷增多,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因此荒漠化不斷開展的主要原因是過度開墾。第5題,荒漠化主要是人類破壞植被造成的,因此恢復地表植被,退耕還牧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學生用書P91(單獨成冊)][學考合格練](2021·天津局部區期末)以下圖為甘肅省張掖市境內合黎山一處地貌景觀圖。讀圖答復1~2題。1.形成這一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風力侵蝕 B.河流堆積C.巖層擠壓 D.火山噴發2.這一景觀所在地區的環境特點是()A.植被茂盛 B.草原廣闊C.濕潤多雨 D.枯燥少雨解析:第1題,圖示地貌景觀是風蝕蘑菇,形成這一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是風力侵蝕,A對;河流堆積形成的是平原地貌,B錯;巖層擠壓是褶皺構造的成因,C錯;火山噴發是巖漿噴出地表,屬于巖漿活動,D錯。第2題,這一景觀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所在地區的環境特點是枯燥少雨,外力以風力侵蝕為主,D對。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沙漠廣布,植被稀少,A、B、C錯。新疆地貌景觀豐富多彩。讀圖答復3~4題。3.圖中由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吐魯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脈、沙丘地貌C.吐魯番盆地、天山山脈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4.雅丹地貌與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質作用分別是()A.流水侵蝕、風力侵蝕 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C.流水堆積、風力堆積 D.風力侵蝕、風力堆積雅丹是指干旱地區的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經風化、流水沖蝕和風蝕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溝槽。以下圖為甘肅敦煌雅丹地貌景觀圖。讀圖答復5~6題。5.雅丹地貌的巖石從成因上屬于()A.噴出巖 B.變質巖C.侵入巖 D.沉積巖6.據材料推測,雅丹地貌發育的先后順序是()①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或柱狀雅丹體②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開場抬升③雅丹體坍塌成殘丘,大局部地表成為戈壁面④流水和風力侵蝕,溝槽加寬加深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讀植被覆蓋率、風速與輸沙率的關系圖,答復7~8題。7.圖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條件下,輸沙率與風速呈負相關B.同一風速條件下,輸沙率與植被覆蓋率呈負相關C.在植被覆蓋率為10%~20%時,風速對輸沙率的影響較小D.輸沙率與植被覆蓋率、風速的關系不明顯8.由圖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資源B.保護和恢復天然植被、植樹種草C.設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綜合治理解析:圖中反映出植被覆蓋率越高,輸沙率相對越小,說明同一風速條件下,輸沙率與植被覆蓋率呈負相關。因此在荒漠化防治中,保護和恢復植被、植樹種草是有效措施。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海拔范圍為1000~2000米,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范圍達100~200米。讀黃土高原某地區景觀圖,答復9~10題。9.黃土高原面上覆蓋的黃土層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風化作用 B.風力搬運作用C.風力堆積作用 D.流水堆積作用10.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風化作用 B.風力侵蝕作用C.冰川侵蝕作用 D.流水侵蝕作用解析:第9題,黃土高原面上覆蓋的黃土層是內陸干旱地區的沙子和黏土被風搬運到黃土高原地區堆積而形成的。第10題,黃土高原大局部地區位于季風氣候區,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形、植被、土壤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該地區的流水侵蝕作用強烈,從而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學考等級練](2021·北京四中期末)以下圖為某地沙丘景觀圖,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據此答復第1題。1.以下四幅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中,能正確示意上圖景觀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選A。圖中的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沙丘的迎風坡緩,等高線稀疏,因此西北坡等高線稀疏,A正確。(2021·景德鎮盟校聯考)雅丹地貌,現泛指枯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以下圖為兩種常見的雅丹地貌示意圖。據此答復2~3題。2.左圖為平頂山狀雅丹,推測該地貌頂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風力堆積形成 B.流水沉積作用C.風力侵蝕殘留 D.地殼運動產生地形抬升3.右圖為鯨背狀雅丹,多出現在常年高速大風的地方,分析兩側坡度差異的成因()A.陡坡,迎風坡侵蝕而成 B.緩坡,迎風坡堆積而成C.陡坡,迎風坡堆積而成 D.緩坡,迎風坡侵蝕而成解析:第2題,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在極干旱地區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縮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那么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然后經歷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了這種頂部平坦的平頂山狀雅丹,故此題選B。第3題,雅丹地貌分布區多出現在常年高速大風的地方,高速大風的長期吹拂導致迎風坡的巖石侵蝕比擬嚴重,逐漸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側位于背風坡,侵蝕作用較弱,因此地勢相對和緩,故此題選A。下面四幅圖是不同地貌的圖片。讀圖答復4~5題。4.四種地貌中,由風力作用形成的有()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5.四種地貌中,由堆積作用形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四種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別為海浪侵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