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人物知多少
天子戍邊問幾能?數擊蒙古賽驚鴻。西洋六下宣明令,四海賓服向北京。大典修成心意滿,幅員得似漢唐同。
徐達有婿堪如此,名將林中愈有榮!人物:朱棣(你猜對了嗎?)讀下面一首詩,猜一歷史人物.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漫談之第四小組205.11.20
明朝的那些事兒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它上承元朝,下啟清朝。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共經歷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因為明朝的皇帝性朱明。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以后的盛世(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大明祖訓),當為后世子孫所敬仰。朱棣簡介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應天,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后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幾個重要人物的關系一、眾藩之首在朱元璋看來,元朝之所以經常發生宮廷政變,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早立太子,因此他一稱帝就要解決這個問題。他還看到當元末農民起義四處爆發的時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強有力的藩衛。有鑒于此,洪武三年(1370)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個小兒子封到各地當藩王,朱棣被封為燕王。朱棣的傳奇一生分封制度與塞王御邊洪武二年決定分封諸王,三年四月正式冊封第2-10子為親王。2.秦王-西安3.晉王-太原4.燕王-北平5.周王-開封6.楚王-武昌7.齊王-青州8.潭王-長沙9.趙王(早殤)10.魯王-兗州11.蜀王-成都12.湘王-荊州
13.代王-大同14.肅王-甘州15.遼王-廣寧
16.慶王-寧夏17.寧王-大寧
18.岷王-岷州19.谷王-宣府
20.韓王-開平21.沈王-潞州
22.安王-平涼23.唐王-南陽24.郢王-安陸25.伊王-洛陽26.靖江王-桂林(朱元璋的侄孫)附:紅色字體是指九個重要的塞王,長子朱標第子朱楠早夭生于亂世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將其改為應天,并以此為根據的積極擴充自己的地盤。1360年朱棣出生(生母不詳,奪位后自稱是馬皇后嫡生,實際上他母親是貴妃)。那時全國仍很凋敝,滿目瘡痍。這一切都在朱棣的幼小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1371年(即11歲時)被朱元璋封為燕王。藩王沒有行政權,只有軍事權。朝廷調地方軍隊,地方守鎮官還要得到當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調動。1376(即17歲時)就藩之前朱元璋讓皇子們到安徽鳳陽老家體驗民間疾苦。就在這一年,朱棣兄弟們一起來到,這里埋葬著他們的祖父母,也是他們的父皇小時候為大戶人們放牛放羊的地方。這里也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窮鄉,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在這里,朱棣仿佛看到,他的父皇小時候是怎么樣受苦受難,創業是多么的艱難。他在這里住了三四年,民間生活對他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朱棣是個有心人,“民間細事,無不究知”。他當皇帝以后,還經常對兒子們說起他這段生活。認為自己能南北征戰,不畏塞外風寒,就得益于這段經歷。朱棣在鳳陽的這段生活可看作是宮廷教育的實習階段,他回去就要準備到外地去當藩王了。“實習”之前的宮廷生活除了物質生活富足以外,其它樂趣并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枯燥乏味的。他們要沒完沒了地參加各種朝見和祭儀,都要一本正經,不能有半點兒戲。還有一項主要生活內容就是學習儒家經典。
1380年(即20歲時)就藩北平。(今北京,元朝都城,地勢險要)
1385年(即25歲時)朱元璋從民間選拔十位僧人,分給諸位藩王給他們講經薦福。一個叫道衍的和尚自我推薦跟了朱棣。(姚廣孝,人稱“黑衣宰相”。出家之前,飽讀詩書,歷經坎坷,滿懷報國之志卻無處容身)1392年(即32歲時)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太子。1398年(即38歲時)洪武大帝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改年號為建文,稱建文帝。(這位同志讀書能力極強,但處理事情能力欠佳)朱元璋為何不喜歡朱棣?又為何立朱允炆為儲君?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他對血緣宗法觀念是特別講究的,在中國傳統中一直是嫡長子繼承制,從現代科學上看,嫡子和庶子沒有區別,但是古人不這樣認為,妻子生的才是根正苗紅的兒子,妾生的當然就要遠了一層。他的大兒子朱標,既是嫡子又是長子,而朱棣只不過是四子,況且還是庶出,當然要選擇自己的大兒子了,然而朱標去世的早,因此,從血緣上看當然就要選朱標的嫡長子了,這是最符合宗法的,那就選上了朱允文。此外朱元璋很喜歡自己的大兒子,但是卻英年早逝,因此也有一點補償大兒子的意思,更何況朱允文也很得他的歡心。至于朱棣,朱元璋從未想過他會造反,事實上朱元璋封自己的兒子們的主要目的是要他們拱衛朝廷,他認為叔叔是不會去欺負侄子的,但是他錯了,所以最后釀成了這一場悲劇。二、靖難之役靖(jìng):平息,掃平,清除靖難之役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發的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皇位的戰爭。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榮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靖難之役是明朝最大規模的一次內戰,也是朱氏皇朝建立未久即發生的一次人倫慘變。按照朱元璋設計的制度,由皇帝、藩王、外戚、駙馬組成的家天下體制,應該能夠在權力、禮法和親情的共同作用下穩固地支持大明王朝的江山。然而,文弱的侄皇帝與身邊的書生們未能掌握制約桀驁不馴的叔王的辦法,朱元璋最初設計的制度終于釀成大禍。發生原因:建文帝處事用人不當;明朝制度弊端;朱棣的雄才大略。經過:1.燕王起兵(即39歲時)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并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
2.擊敗耿炳文、李景隆。
3.聯寧王、戰山東。4.直取南京、朱棣即位(即42歲時)。
造反的理由《皇明祖訓》中“朝無正臣,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
朱棣充分發揮厚黑學的本領,對這一點視而不見。★
厚黑學:源于李宗吾《厚黑學》宣揚臉皮要厚如城墻,心要黑如煤炭,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杰。Eg: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項羽劉邦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中華民族黑暗自私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的處世之道。決定造反后,朱棣需要的是時間,十幾萬人的糧草衣物都要準備得當。關鍵是建文帝不會給他時間讓他慢慢準備去奪自己的皇位。為了爭取時間,朱棣決定裝瘋。精神病人朱棣的具體臨床表現如下:
1.鬧市中大喊大叫,語無倫次(但保證絕無反動口號)。
2.等到吃飯時間擅入民宅,望人發笑,并搶奪他人飯食,但無暴力行為(很多乞丐也有類是行為)。
3.露宿街頭,而且一睡一整天,堪稱睡神。摘自《明朝那些事兒》}。為避禍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隱忍!問世間權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朱棣取勝原因第一:準備充足第二:奇人謀士道衍輔佐第三:李景隆出賣朱允炆第四:朱允文的的將士沒有戰斗力第五:朱棣從朱權手中得到了一直戰斗力極強的軍隊“朵言三衛”第六:朱棣運氣好建文帝下落之謎
《明史》:“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太宗實錄》:“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騃(ái)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遜國》: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門失守,長吁,東西走,欲自殺。翰林院編修程濟曰:“不如出亡。”少監王鉞跪進曰:“昔高皇帝升遐時,有遺篋(qiè),曰‘臨大難,當發’。謹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齊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紅篋至,四圍俱固以鐵,二鎖亦灌鐵。帝見而大慟,急命舉火焚大內。皇后馬氏赴火死。程濟碎篋,得度牒三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袈裟、帽鞋、剃刀俱備,白金十錠。朱書篋內:應文從鬼門出,余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于神樂觀之西房。”帝曰:“數也!”。三、永樂大帝的成就政治、軍事:
1.遷都并營建北京
2.削藩以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3.設置內閣,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后行政機構的空缺
4.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
5.設置東廠,恢復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6.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7.征討安南,永樂四年,八十萬大軍下安南遷都北京原因朱元璋認為,凡以應天為都的歷朝,氣數都不長。作為他的兒子,朱棣顯然理解這一點。南京地處長江下游,在軍事防御上處于不利的地理位。當時北方的蒙元殘部,才是明王朝最大的勁敵。出于國防考慮,朱棣決定采取“天子守邊”的方式,用行政手段將全國的人力物力向北方邊境進行集中。朱棣的個人感情因素。他曾長期生活在北平,對北平感情很深,視那里為龍興之地。從統治基礎上來說,南京所在的江浙地區,有很多心理上支持懷念建文帝的文士。五次北征蒙古蒙古分裂為兀良哈、韃靼、瓦剌三部。永樂七年,丘福北征,輕率冒進,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第一次親征漠北,永樂八年二月,五十萬大軍逐本雅失里、阿魯臺,歷時五月,連戰連捷,大勝而歸。“命柳升用神機銃當先,眾銃齊發,聲震數十里,每矢可斃二人。”“朕自出塞,久素食,非乏肉也。念士卒艱食,朕食肉豈能甘味?故寧已之。”瓦剌勢力崛起。第二次親征漠北,永樂十二年三月五十萬大軍出征,皇太孫朱瞻基隨行。雙方互有攻守,忽蘭忽失溫大戰,明軍大勝。第三次北征,永樂二十年三月,出師三月未遇一敵,回師途中圍剿兀良哈。第四次北征,永樂二十一年七月,無仗可打,韃靼王子也先土干(金忠)來歸。第五次北征,永樂二十二年四月,無仗可打,七月十七日永樂帝駕崩于榆木川(內蒙古多倫),享年65歲。永樂帝五次親征,有鞏固邊防的需要,但后三次無功而返,亦與其生理和心理有微妙關系。有力抵御了蒙古諸部侵擾,加快了民族融合,但大規模勞師遠征,耗費驚人,且遠征帶有壓迫和掠奪的性質。八十萬明軍征安南明代越南分北、南兩部分,北部稱安南(交阯),南部稱占城。自秦至唐末,安南歸中國管轄。安南是大明的藩屬國。安南內亂,國王陳日煃被殺,黎氏篡位,陳天平面見永樂帝,要求“迅發六師,用章天討”。后陳天平被邀殺,永樂帝大怒,決心平安南。永樂四年七月,朱能率大軍征安南,后朱能病逝,張輔代為統領。永樂五年五月,平安南,設交阯布政司。永樂六年六月,安南叛亂,沐晟為征夷將軍討安南,為象陣所敗。再派張輔二次征伐安南,中途被召回伐蒙古。永樂九年,張輔三伐安南,至永樂十三年事平。“惡本未盡除,守兵不足用。馭之有道,可以漸安;守之無法,不免再變。”明成祖發大兵征安南,軍事上取得了很大勝利,但是對安南的治理卻不成功,致使安南反叛一直不得平息。宣德二年(1427),明軍撤回,安南接受明朝冊封,兩國又恢復了正常的友好關系。經濟:
1.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
2.治水江南,疏浚吳淞。疏通大運河,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并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
浩大工程1.營建北京城2.疏通大運河3.大修武當山4.筑永樂大鐘5.創明十三陵6.金陵大報恩寺紫禁城及北京城墻明十三陵天壽山盆地永樂大鐘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營建京師有三大工程,即故宮、天壇、永樂大鐘。明成祖鑄造大鐘,是為宣揚“壯舉”。大鐘鑄好后,先掛在宮中,明萬歷年間移置萬壽寺,清雍正十一年移置覺生寺(今大鐘寺)。通體褚黃,高6.75米,直徑3.7米,重46.5噸。鐘唇厚18.5匣米,鐘體光潔,無一處裂縫,內外鑄有經文230184字,無一字遺漏,鑄造工藝精美,為佛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的珍品。撞擊之,音色好,衰減慢、傳播遠。輕撞,聲音清脆優揚,回蕩不絕達一分鐘。重撞,聲音雄渾響亮,尾音長達2分鐘以上,方圓50公里皆聞其音。據冶金部門分析,該鐘配方科學,鐘體強度達最佳值,故受撞五百多年,仍完好如初。此鐘的懸掛方法符合力學原理,懸鐘木架采用八根斜柱支撐,合力向心,受力均勻,大鐘懸掛在主梁上,全靠一根長一米、高14厘米、寬6.5厘米的銅穿釘,穿釘雖承受幾十多噸的剪應力而安然無恙。開邊經營1.東北設奴兒干都司2.西北設哈密衛3.西南封贈烏斯藏
白教“大寶法王”、花教“大乘法王”、黃教“大慈法王”。4.經營南海諸島
命名“永樂群島”、“景宏島”、“馬歡島”、“費信島”、“鄭和群礁”“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奴兒干都司轄區,幅員遼闊,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轄區內廣置衛、所,作為都司所屬的地方軍政建制。永樂七年(1409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在黑龍江入海口一帶成立都指揮使司以統轄各衛,以康旺為都指擇同知,王肇舟為指揮僉事。在奴兒干都司建立前后,1403—1409年(明永樂元年至七年),陸續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滾河和烏蘇里江流域設立130余衛,到萬歷年間(1573—1620年),奴兒干都司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建州女真逐漸取代了明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
文化、思想:
1.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貢獻。
2.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文治有成編修《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后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清代編纂的規模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也只有1萬卷、1億6千萬字,不到《永樂大典》的一半。《永樂大典》的規模更是西方同時代的典籍所望塵莫及的。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對外交流: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鄭和下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劉家港(以前的劉家港是現在的瀏河)出發,穿越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員組成的遠航船隊,訪問了許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聯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勞累過度過世。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阿拉伯國家)、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伊斯蘭教圣地)。
形勢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2.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3.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鄭和之后,再無鄭和。4.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為明朝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陳誠出使西域陳誠一行,于永樂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從北京出發,經涿州(今河北省涿縣〉、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渡黃河至陜西華山,抵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又經成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涇川(今甘肅省涇川縣〉、蘭州(今甘肅省蘭州市〉,穿過河西走廊,出嘉峪關,自玉門進入西域。首站哈密,陳誠依次訪問了魯陳城、火州、鹽澤城、崖兒城、土魯番、于闐、別什八里、養夷、渴石、卜花兒、達什干、賽蘭城、沙魯海牙、迭失迷城、撒馬兒罕,終站晗烈,共十七國。歷時三載,行程三萬里。十三年冬,返回北京,向朝延呈送《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獅子賦》。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四月,哈烈、撒馬兒罕等國又派使臣來京朝貢。朱棣又派吏部郎中陳誠和中官魯安仍往西域諸國回報,抵撒馬兒罕和哈烈等國。使命完成,十六年(公元1418年〉四月十一日返北京。永樂十六年十月初二日,朱棣又派陳誠和中官郭敬出使西域。陳誠又一次抵撒馬兒罕、哈烈。使命完成,于十八年十一月初一日返北京。永樂二十二年四月初四日,朱棣再次派陳誠出使西域諸國,進行國事訪問。五月,使團抵陜西,經甘肅,將出塞,這時(九月)朱棣病逝。仁宗朱高熾即皇帝位,他“不務遠略,踐祚之初,即撤西洋取寶之船(鄭和下西洋進行外貿工作),停止松花江造船之役,召還西域使臣還京”。陳誠等于十一月終,回到了北京。永樂大帝統治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由于成祖年號為“永樂”,后世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開創“永樂盛世”一、眾藩之首
二、靖難之役三、
武功赫赫
1.五征漠北
2.征討安南四、開邊經營
1.東北設奴兒都干司
2.西北設哈密衛3.西南封贈烏斯藏4.經營南海諸島
五、揚威域外
1.鄭和出使西洋2.陳誠出使西域六、文治有成
編修《永樂大典》七、制度創建
1.設立內閣
2.創設東廠八、浩大工程
1.營建北京城2.疏通大運河3.大修武當山4.筑永樂大鐘5.創明十三陵九、功過評說如何評價朱棣?歷代評價李贄《續藏書》卷九
“我國家二百余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萬斯同《明史稿》
帝剛果善斷,能決大謀。用兵常以少擊眾,開闔如神。身先士卒所向克捷。知人善任,使士有一藝輒錄用,弗遺與臣下語。表里洞達,無識芥之嫌,不侈禎祥。每謹災變水旱饑饉賑恤如弗及以故六軍數出,工役繁興與而民不至困敝。在位二十二年,勵精勤政,威德遠被。窮荒絕域,受朝命修職數十國,其建司置衛,設官世守者以千百計,有明功烈于斯為盛矣。呂撫《歷代興衰演義》
上文武全才,寬嚴并濟,知人善任,讒間不行。用兵應變,機智如神,郡縣災傷,蠲租賑谷。容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國受封者三十余國,亦盛矣哉。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國力大充,乃思揚威德于域外,此其與漢孝武、唐太宗之時代正相類。明成祖既北定韃靼,耀兵于烏梁海以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7建設工程合同范本
- 新員工GMP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加工車間合同范例
- 醫藥試劑購銷合同范例
- 2014施工合同范例
- 單位汽車購車合同范例
- 衛浴供貨安裝合同范本
- 包裝授權合同范例
- 券商發債業務合同范例
- 上料合同范例
- 兒童節約用水你我同行3月22日世界水日主題班會PPT
- YC/T 478-2013煙草商業企業卷煙物流配送中心安全管理規范
- GB/T 24456-2009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
- GB 6222-2005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
- 幼兒園驚蟄來了課件
- 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講座課件
- PLM解決方案與NX培訓教材課件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優秀課件
- 【精選】方劑學解表劑練習題
- 法制宣傳教育小報
- 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貴州館入駐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