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系統研究==_第1頁
濕地生態系統研究==_第2頁
濕地生態系統研究==_第3頁
濕地生態系統研究==_第4頁
濕地生態系統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濕地生態系統研究羅懷秀2007044118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濕地開發、破壞所引發的環境和資源問題,引起高度關注。很多國家頒布了濕地保護的法律與法規,增建了濕地保護區,有效地促進了濕地保護工作。中國國家林業局也制定《中國濕地保護和恢復建設工程總體規劃》(2001--2010年)。

魁北克20世紀濕地大事件活動中,涉及到濕地保護與管理的專題學術討論會就達18個,論文數百篇。最突出的特點是在濕地保護的戰略、方針、政策與技術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見解與觀點。提供了很多濕地保護示范區建設的方法與技術。提出了世界上重要濕地保護的計劃與方案,如對佛羅里達大沼澤地濕地、亞馬遜流域濕地、五大湖區濕地、尼羅河濕地、墨西哥灣等區域國際上重要濕地都提出新的保護方案。濕地定義濕地生態系統研究發展濕地生態保護研究的實踐發展濕地生態恢復自己建議主要內容中國濕地分布圖

濕地科學定義可歸納為以下幾類:從生態學角度,濕地是介于陸地與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地帶,并兼有兩類系統的某些特征,其地表為淺水覆蓋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變化;濕地定義從資源學的角度,凡是具有生態價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體水深不超過6m)都可視為濕地,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從動力地貌學的角度,濕地是區別于其它地貌系統(如河流地貌系統、海灣、湖泊等水體)的具有不斷起伏水位的、水流緩慢的潛水地貌系統;從系統論的角度,濕地是一個半開放半封閉的系統。

全球濕地面積約有570萬km2,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6%。一方面,濕地是一個較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其自身的形成發展和演化規律;另一方面,濕地又不完全獨立,它在許多方面依賴于相鄰的地面景觀,與它們發生物質和能量交換,也影響鄰近系統的活動。濕地生態系統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以及信息傳遞將陸地生態系統與水域生態系統聯系起來,是自然界中陸地、水體和大氣三者之間相互平衡的產物。濕地生態系統研究發展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濕地停留在宏觀植被生態學的水平,80年代以后,則進入濕地生態系統研究,解剖其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的內部結構。方法手段也從定性走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地面調查與遙感技術相結合,生物過程與物理、化學過程相結合。

在橫斷山區沼澤與泥炭研究中,首次在國內構筑了陸生濕地生態系統模型。三江平原、海岸河口和青藏高原開展了典型濕地物質循環和地球化學結構的研究等。紅樹林生態系統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濕地生態系統要素保護研究濕地生態系統要素保護研究生命系統非生命系統特殊生物特殊數量候鳥紅樹林濕地水體土壤碳庫生物多樣性的異地和就地保護技術與方法方面研究成為重點20世紀60年代中期,濕地生態保護技術在荷蘭得到推廣應用,并由Kiekuth在理論上深化,發明了根區法。即當污水流經蘆葦床時,有機物降解,N被硝化與反硝化,P則被吸收和沉淀。

濕地生態保護研究的實踐發展20世紀70年代,在西德Othfremen建立起第一個完整的人工濕地試驗。隨著意識的加強,濕地保護開始由建立濕地保護區和與水禽有關的濕地管理到從景觀和生態系統范圍的保護與管理,進行跨地區與全球范圍的相互合作。2005年,國務院批準了國家林業局牽頭編制的《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明確了濕地保護、恢復、可持續利用、能力建設等工程建設的目標及任務。2006年,全國濕地保護工程正式啟動。近年來,我國建立了很多濕地保護示范區。在國家項目的示范帶動下,全國近47%的自然濕地納入到470多處保護區,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一、濕地保護示范區的規劃定性定量二、濕地的綜合評價濕地定性評價一般多對濕地資源、濕地功能、濕地生態系統特征以及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概括性的描述,并對濕地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現狀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途徑,確定今后發展方向。濕地定量評價,一般是濕地價值評價、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濕地環境影響評價以及濕地生態風險評價等方面,3S技術和數學方法在濕地評價研究中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今后我國濕地評價研究應側重于濕地評價理論、濕地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濕地對比評價研究、退化濕地評價研究、濕地與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等方面。人工濕地構建研究是國際濕地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主要是研究人工濕地建設的基礎理論、工程工藝及管理等內容,側重研究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為主的環境治理生態工程與技術,不斷發現處理污水效果更好的水生植物和處理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并在生產實踐上獲得很高的效益,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在許多領域內成為了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的廉價替代方案。濕地生態工程模式董敏慧等人在生物蛭石污水處理過程中氮的形態變化研究中,探索了天然蛭石作為濕地基質強化濕地脫氮效果的可行性,得出選用蛭石作為濕地的填料使得生物膜法具有了很好的脫氮效果。黃忠良等人針對當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中普遍存在的冬季處理效果差等問題,研究了在處理系統中構建天然蛭石緩沖單元及其吸附飽和后進行生物再生的可行性。結果表明,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可基本滿足人工濕地在植物換季時期的處理需要。吳曉芙等人進行了應用有效微生物群(EM)處理富營養化水源的試驗,此研究作為一項治理藻型富營養化水體的有效措施可以進行深入研究并應用推廣。濕地恢復是指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者重建,包括濕地的修復、改建和重建。是關于濕地保護的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一種重要的理論和方法。恢復模式可以歸結為主動恢復和被動恢復兩種。濕地生態恢復

濕地生態恢復的總體目標是采用適當的生物、生態及工程技術,逐步恢復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終達到濕地生態系統的自我持續狀態。濕地生態恢復技術濕地生態恢復技術濕地生境恢復濕地生物恢復濕地系統結構、功能恢復濕地基底恢復濕地水狀況恢復濕地土壤恢復物種選育、培植群落結構優化配置生態系統的總體設計生態系統集成、構建濕地恢復是一個耗資巨大,費時的項目,在退耕還湖,保護恢復濕地的過程中,應考慮農民的生活問題,應通過綜合政策手段增加濕地面積,從經濟角度進行保護,采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