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考高考沖刺 3偉大的抗日戰爭_第1頁
高中歷史高考高考沖刺 3偉大的抗日戰爭_第2頁
高中歷史高考高考沖刺 3偉大的抗日戰爭_第3頁
高中歷史高考高考沖刺 3偉大的抗日戰爭_第4頁
高中歷史高考高考沖刺 3偉大的抗日戰爭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3偉大的抗日戰爭1.(2023·江蘇單科·10)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說:“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一時出現了生氣蓬勃的新氣象。”此處“新氣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B.敵后戰場已成為主戰場C.國民黨軍隊基本扭轉了戰局 D.全國性抗戰局面的形成【考點】抗日戰爭——七七事變、正面戰場的抗戰【解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抗戰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擊了半數以上的侵華日軍,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但“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是抗戰防御階段,且“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指正面戰場,故B項錯誤;“武漢失守”反映了在抗戰前期,中國軍隊無力阻止日軍進攻,失去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故C項錯誤;“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開端,故D項正確。【答案】D2.(2023·重慶文綜·7)“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只要國民黨停止進攻蘇區行動,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敵對行為,而且愿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中國共產黨表達這一宣言促進了()A.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B.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漲C.聯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考點】抗日戰爭——中共聯蔣抗日【解析】國民革命運動發生于1924—1927年,不是材料強調的抗日戰爭時期,故A項錯誤;材料“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只要國民黨停止進攻蘇區行動,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敵對行為,而且愿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可看出日本帝國主義擴大局部侵華戰爭,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倡導全民族抗戰以抵抗日本帝國主義,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中國境內的一切抗日力量結成統一戰線抗擊侵略者,與聯合政府的政治訴求無關,故C項錯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開始于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與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中共發表的《八一宣言》,故D項錯誤。【答案】B3.(2023·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 B.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 D.試圖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考點】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國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戰【解析】國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側重于戰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線,與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不符合,故A項錯誤;1933—1937年間,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斷上升,國民政府的戰略部署實質上反映出,其對日持久作戰的戰略意圖,故B項正確;國民政府“圍剿”紅軍的區域集中在南方,與豫北、晉北、綏東等城市無關,故C項錯誤;滬杭是國民政府統治的中心區域,加強此地的防御工事,與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B4.(2023·北京文綜·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傳記的目錄。根據所學判斷,表中空白處應該是()表1目錄二十指導敵后抗戰和《論持久戰》二十三新民主主義的理論三十三十二全面內戰爆發以后四十籌建新中國A.五四大潮的洗禮 B.長征C.上井岡山 D.重慶談判【考點】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重慶談判)【解析】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應該遠在“二十”之上,故A項錯誤;長征發生在1934—1936年,應該在“指導敵后抗戰和《論持久戰》”之前,故B項錯誤;上井岡山時間大約是1928—1934年,在長征之前,故C項錯誤;重慶談判發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義的理論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前,故D項正確。【答案】D5.(2023·安徽文綜·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際,《中央關于紀念今年雙十節的決定》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和全國一切真誠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實的繼承者。……我們共產黨人誓與全國一切革命真誠志士一道,誓與全國人民一道,繼續奮斗,不達目的,決不休止。”中共中央發表該決定,旨在()A.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到底 B.推動國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爭取民權自由 D.實現人民民主專政【考點】辛亥革命;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解析】據材料,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則是1941年,當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獨立為目標,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故A項正確;國民大革命發生于1924年到192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土地革命發生于1927年到193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是解放戰爭后期中國共產黨的努力目標,故D項錯誤。【答案】A6.(2023·天津文綜·7)右圖為美國特種部隊游騎兵75團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標志,這一設計最能體現的史實是()A.美國支持國民黨軍隊打內戰 B.美國多次發動侵略戰爭C.二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日 D.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考點】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中美合作抗日【解析】由圖片“GOYEARSOF‘LEADINGTHEWAY’”“WORLDWAY”內容可知該圖片內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至1945年),美國支持國民黨軍隊打內戰(1946至1949年)與此題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此題與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無關,故B項錯誤;從美國特種兵徽章下方有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標志可知二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日,故C項正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體現了中國和緬甸,但是沒有體現美國,故D項錯誤。【答案】C7.(2023·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設立“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聯銀券”,流通于平、津、魯、豫等地;同時還發行了大量不具備貨幣性質的“軍用票”,流通于市場。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徑的目的是()A.擾亂國統區金融秩序 B.轉嫁戰爭負擔C.封鎖抗日根據地經濟 D.強化物資管制【考點】侵華日軍的罪行——對華經濟侵略【解析】抗日戰爭爆發后平、津、魯、豫等地相繼被日軍占領,“國統區”與史實不符,故A項錯誤;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目的是為轉嫁國內經濟危機,實行的侵華政策是以戰養戰,故可知其發行“聯銀券”、“軍用票”是為獲得中國的物資維持戰爭,故B項正確;流通“聯銀券”、“軍用票”的地區是敵占區,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流通的貨幣,沒有體現對物資的管理,故D項錯誤。【答案】B8.(2023·福建文綜·38)(3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二戰結束后,日本政府長期執行追隨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50年代以來,隨著中日兩國民間貿易和人員往來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復中日邦交的呼聲越來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對日本產生極大的震動。日本把美國的這種舉動視為“越頂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摘編自王圣心《當代國際關系》材料四田中首相來我國訪問,揭開了中日關系史上新的一頁。在我們兩國的歷史上,有著兩千年的友好來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們珍視。但是,自從1894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中,由于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使得中國人民遭受重大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樣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牢牢記住。——摘自《周恩來政論選》(4)綜合材料三、四并結合甲午戰爭以來中國百年史,試從日、中兩方面闡釋周恩來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含義。(10分)【考點】(4)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甲午中日戰爭;侵華日軍的罪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4)注意題干要求“結合甲午戰爭以來中國百年史”。從日本方面,根據材料四“自從1894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中,由于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使得中國人民遭受重大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作答;從中國方面,應該吸取教訓,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等等,只要言之有理。【答案】(4)日本:甲午戰爭及三十年代的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應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史為鑒,珍愛和平。(6分)中國:甲午戰爭以來,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反侵略斗爭;銘記歷史,開創未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4分)9.(2023·天津文綜·13)(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二戰結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國家的順序是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蘇、中、法為序,經過中國法官(梅汝璈)的積極斗爭,最終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書上受降簽字的次序排列。必須認識到,在國際場合爭席位、爭排場,實際上關系到國家的地位和尊嚴。——摘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斗爭的依據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4分)(4)綜上,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影響國家外交地位的變化?(2分)【考點】(3)抗日戰爭——日本投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4)影響國家外交地位變化的因素【解析】(3)第一小問依據,根據材料三中“最終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書上受降簽字的次序排列”可知,依據為日本投降書受降國簽字順序;第二小問分析,主要從抗日戰爭的意義,尤其是世界意義角度考慮。(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體現了綜合國力;材料二中體現了國際環境;材料三體現了對世界貢獻的差異決定了國家在外交中的地位。【答案】(3)依據:日本投降書受降國簽字順序。(2分)分析:中國的抗日戰爭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貞獻,中國國際地位提高。(2分)(4)因素:綜合國力,國際環境,對世界的貢獻等。(2分)10.(2023·重慶文綜·14)(3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軍將領左權在給妻子劉志蘭的信中寫道:此間一切正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想來太北(女兒名)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摘編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編《抗戰家書》(2)根據材料二,概括這封家書的主要內容。(4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2分)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如何?(4分)【考點】(2)抗日戰爭——中共敵后抗日、抗日戰爭勝利意義【解析】(2)第一小問內容,材料二“此間一切正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可知向妻子介紹自己在部隊的生產與生活情況;“想來太北(女兒名)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真是快樂”“愿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