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_第1頁
第12章 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_第2頁
第12章 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_第3頁
第12章 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_第4頁
第12章 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

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2節品種區域試驗技術第3節品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6節種子生產1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一、田間試驗設計技術主要作用:減少試驗誤差,提高試驗精確度,使育種材料在選擇和鑒定中表現出真實準確的基因型差異。試驗誤差主要來源:土壤差異。設計原則:設置重復、隨機排列小區和局部控制。二、試驗小區設計技術

依據育種程序的要求,將育種試驗田劃分為若干個地段,每地段種植一個育種階段的育種材料,這樣的地段通常稱為試驗圃。2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小區(plot):在試驗圃內種植同一試驗階段的不同試材的小塊地段。1.小區面積大小視土壤肥力差異、作物種類和育種的不同階段而定。土壤差異大,小區面積相應大,反之可適當小;育種早期階段的小區面積小,后期階段適當大;種植密度較大的小株作物(麥、稻),試驗小區而積小些(5~15m2);種植密度較小的大株作物(棉花、玉米),試驗小區面積應大些(15~25m2)。2.小區的形狀是指小區的長寬之比。3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長方形(狹長形)小區,比方形小區試驗誤差小。3.邊際效應和生長競爭

邊際效應(bordereffect)指小區兩邊和兩端的植株,由于占有較大的空間而表現出的差異。生長競爭

相鄰小區之間,由于株高和株型等差異,使其各自的性狀表現互相受到影響。處理辦法

在小區面積上,除去受影響的邊行和兩端,以減少試驗誤差。三、不同育種階段的試驗技術

(一)選種圃

4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選種圃(selectionnursery)種植當選的單株后代,雜交育種中的F1、F2、以及F2以后的分離世代。不設重復,小區行長和行距視作物而定。隔9行種1行對照。作物生育期間目測鑒定主要性狀(生育期,株高,病蟲害抗性,抗倒性,對不良環境條件的反應),不計產量。依據目測結果,從優株系中選優株進行株行試驗,性狀相對穩定一致的優良株系,翌年升入鑒定試驗。(二)鑒定圃(evaluationnursery)

種植由選種圃中入選的株系。1.初級鑒定試驗

不設重復,采用間比法,即每隔幾個小區設一對照小區。5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2.鑒定試驗

是對初級鑒定試驗或選種圃中入選的穩定株系作進一步田間鑒定。設置重復,采用順序排列的間比法試驗設計,每一重復中仍設置對照小區。排列方法:在一排地段上,排列的第一個和末尾小區是對照(CK),每兩個CK小區間排列相同數目的處理,一般4或9個,重復2~3次。各重復可排成一排或多排。在一排地段上不能安排一個完整重復的所有小區,可延續在下一排地段排,在開始時仍種一對照,稱為額外對照(ExCK)

。每一試材在每一重復中排列的順序相同,便于觀察、記載和產量測定。

6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CK1234CK5678CK9101112CK13141516CK1234CK5678CK

→Ⅱ→←ⅢCK16151413CK1211109CK8765CK4321CK16151413CK1211109ExCK圖12-116個品系3次重復的間比排列示意圖

2排3次重復及Ex的設置,Ⅰ、Ⅱ、Ⅲ代表重復,1、2??????16株系

CK為對照,ExCK為額外對照7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表12-1順序排列記載示意表小區號試驗材料性狀及重復出苗拔節????ⅠⅡⅢⅠⅡⅢ1234........................8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優點:設計簡單,便于操作,不易發生差錯;缺點:相鄰小區在各重復間不能改變,試驗誤差有偏性,不能用統計分析顯著性測驗。鑒定圃中入選的優良株系稱為品系(strain),然后升入品系比較試驗。(三)品系比較試驗(strainperformancetest)

育種程序中的最后一項田間試驗,為品種比較試驗。l.品比試驗的田間設計

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4次。

9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參試品系數目,10個±為宜,不超20個;試驗地規模,667㎡±。方法:將品比試驗地分成肥力相對均勻一致的地段,每一地段安排一套參試品系,為一個重復(完全區組),每個參試品系在區組中的小區位置隨機決定。安排隨機區組設計的區組和小區時,小區的長邊應與土壤肥力方向平行,區組與土壤肥力方向垂直。區組內小區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10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ⅠⅡⅢⅠⅡⅢ圖12-2田間小區的形狀(Ⅰ、Ⅱ、Ⅲ表示區組或重復)肥力梯度11第1節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2.品比試驗結果分析

完全隨機區組試驗結果分析,應用兩向分組單個觀察值資料的方差分析法。(四)生產試驗、多點試驗與品系繁殖品比試驗對所有參試品系,按照小區試驗的設計在一個地點的同一條件下進行的綜合性狀測試。多點試驗選擇若干地點,按小區試驗設計進行。生產試驗選擇少數優良品系,按大田生產條件、種植密度和技術措施在較大面積(300~600㎡)上對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等進一步驗證,并總結配套栽培技術,供品種推廣應用時參考。12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設立優良品系種子繁殖區;注意防雜保純。區域試驗主要內容將各育種單位育成的新品種,用統一的對照品種在不同生態地區的種植試驗,對新品種的產量性能、生育特性、抗性表現等進行評價,確定新品種的使用價值和適宜地區。1.組織管理

區域試驗由國家和省品種審定機構制定,由每一種作物的區域試驗協作組織具體實施。2.設立試點

根據作物分布的種植區劃和生態區劃以及作物的種植面積,選擇有代表性的科研單位或良種場為試驗點,最好建專門試驗站。第2節品種區域試驗技術13第2節品種區域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同一生態類型區不少于5個試驗點,一個點試驗種植面積不少于300㎡,不大于3000㎡。

3.試驗設計

完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4次,參試品種10~15個,不超過20個。設一個統一對照,也可增設一個當地主栽品種為第二對照。調查記載項目均有統一規定和標準。4.試驗年限

2~3年,至少連續進行2年。表現突出的品種在參加第2年區試的同時參加生產試驗。對參加第一年區試表現差的品種,可提前停止試驗。

14第2節品種區域試驗技術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5.參試品種條件

參試品種有兩年以上的品比、自已設置的多點試驗結果,比對照增產10%以上,或產量不低于對照,具有其他突出優良性狀。6.總結評定

試驗結束,承試各點按規定及時將試驗資科上報主持單位;主持單位對參試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等性狀做出分析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報同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作為品種審定的依據。

15第3節品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品種的適應性(adaptability)是指作物品種對環境的適應范圍和在一定范圍內的適應程度。用一定數值表示某一品種對環境的適應程度,稱為適應性參數。穩定性(stability)是指作物品種基因型能自行調節其表現型的狀態以適應變動的環境,使其生長發育和主要性狀表現保持相對穩定的能力。用一定數值表示穩定的程度。稱為穩定性參數。一、品種和環境的交互作用

是指各品種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產量高低的順序發生變化,亦即不同品種對不同環境有不同的反應。16第3節品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甲乙12環境產量甲品種和乙品種的產量差距不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圖12-3品種和環境不存在互作甲乙12環境產量圖12-4品種和環境存在互作甲品種和乙品種間的產量差異在環境1和2之下不同,存在較大的交互作用。17第3節品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按照比較變異程度的參照數不同分為兩大類:(一)以品種平均數為參照數的穩定性參數估計法

以每個品種在各環境的平均數為參照數的方法,先求出各品種的標準差,以變異系數為穩定性參數。凡變異系數小的品種是穩定的品種,如果兼具較高的平均產量,則為理想的穩定品種。

優點:計算簡便,比較直觀,容易理解。

缺點:在區域范圍較廣與生態條件復雜的情況下,很少能統計出平均產量較高而變異程度較小的品種。

18第3節品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二)以環境指數為參照數的適應性參數估計法

以每一個試點一年中參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為反映環境因素的綜合指標,以此稱為環境指數(environmentindex)。計算每一品種的平均數相對于相應的環境指數的回歸系數。以這一回歸系數度量品種對環境的適應性或穩定性。

存在問題;

首先,品種穩定性的概念還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其次,品種穩定性參數的種類和標準不一;第三,應用不同的環境指數問題。19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品種審定(cultivarregistration)新品系或引進品種在完成品種試驗(包括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程序后,省級或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試驗結果,審定其能否推廣,能推廣的審定其推廣范圍,這一程序稱為品種審定。品種推廣(cultivarpopularization)是指在品種試驗和品種審定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為生產提供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的過程。20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一、我國現行的品種審定組織體制和程序

品種審定的組織體制

農業部設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負責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工作;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負責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工作。品種審定的程序(一)申請

國家或省級審定的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馬鈴薯等7種。21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審定品種條件:①人工選育或發現并經過改良;②與現有品種有明顯區別;③遺傳性狀相對穩定;④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一致;⑤具有適當的名稱。申請書內容:①申請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電話號碼、傳真、國籍;②品種選育單位或個人;③作物種類和品種暫定名稱;④建議的試驗區域和栽培要點;⑤品種選育報告,包括親本組合以及雜交種的親本血緣、選育方法、世代和特性描述;⑥品種(含雜交種親本)特征描述以及標準圖片,轉基因品種還應提供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2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二)受理

品審會收到申請書2個月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并通知申請者。(三)品種試驗

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轉基因品種的試驗應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確定的安全種植區域內安排。區域試驗:在同一生態區不少于5個試驗點,重復不少于3次,時間不少于2個生產周期。應對品種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等農藝性狀進行鑒定。23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生產試驗:在同一生態區不少于5個試驗點,1個點的種植面積不少于300m2,不大于3000m2,時間為1個生產周期。在接近大田生產條件下,對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等進一步驗證,同時總結配套栽培技術。

抗逆性鑒定、品質檢測結果以品種審定委員會指定的測試機構的結果為準。(四)審定

完成試驗程序的品種,匯總結果,提交品種審定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初審,后將初審意見及推薦種植區域意見提交主任委員會審核,同意的通過審定。24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五)公告

審定通過的品種,由品種審定委員會編號、頒發證書,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告。二、轉基因品種的安全管理

國務院于2001年5月23日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并從頒布之日起施行。農業部于2002年1月5日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三個配套規章,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25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農業轉基因生物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用于農業生產或農產品加工的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安全評價按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個類別,以科學檢測為依據,以個案審查為原則,實行分級分階段管理。分級是指按照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危險程度,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分為四個等級。Ⅰ:尚不存在危險;Ⅱ:具有低度危險;Ⅲ:具有中度危險;Ⅳ:具有高度危險。分階段是指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要經過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三個階段。26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申請時提供的材料:①安全評價申報書;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等級和確定安全等級依據;③農業部委托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④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階段的試驗總結報告;⑤其他有關材料。27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安全評價和安全等級的確定步驟:①確定受體生物的安全等級;②確定基因操作對受體生物安全等級影響的類型;③確定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級;④確定生產、加工活動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影響;⑤確定轉基因產品的安全等級。28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受體生物分為四個安全等級:(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受體生物應當確定為安全等級Ⅰ①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未曾發生過不利影響;②演化成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極小;③用于特殊研究的短存活期受體生物,實驗結束后在自然環境中存活的可能性極小。(二)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可能產生低度危險,但是通過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險的受體生物,為安全等級Ⅱ29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三)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可能產生中度危險,但是通過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上可以避免其危險的受體生物,應當確定為安全等級Ⅲ(四)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可能產生高度危險,而且在封閉設施之外尚無適當的安全控制措施避免其發生危險的受體生物,應當確定為安全等級Ⅳ①可能與其他生物發生高頻率遺傳物質交換的有害生物;②尚無有效技術防止其本身或其產物逃逸、擴散的有害生物;③尚無有效技術保證其逃逸后,在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前,將其捕獲或消滅的有害生物。30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基因操作對受體生物安全等級影響的三種類型1.增加受體生物安全性的基因操作包括:去除某個(些)已知具有危險的基因或抑制某個(些)已知具有危險的基因表達的基因操作。2.不影響受體生物安全性的基因操作改變受體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而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沒有影響的基因操作;改變受體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沒有不利影響的基因操作。31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3.降低受體生物安全性的基因操作改變受體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并可能對人類健康或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基因操作;改變受體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但不能確定對人類健康或生態環境影響的基因操作。確定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級(表12-2)。三、品種推廣

1.推廣方式

(1)分片式;(2)波浪式;(3)多點式。2.品種區域化和良種的合理布局

32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表12-2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等級的確定受體生物安全等級基因操作對受體生物安全等級的影響類型類型Ⅰ類型Ⅱ類型ⅢⅠⅠⅠⅠ或Ⅱ或ⅢⅡⅠ或ⅡⅡⅡ或Ⅲ或ⅣⅢⅠ或Ⅱ或ⅢⅢⅢ或ⅣⅣⅠ或Ⅱ或Ⅲ或ⅣⅣⅣ注:表中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等級Ⅰ、Ⅱ、Ⅲ和Ⅳ,分級標準與受體生物的分級標準相同。33第4節品種審定與推廣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按照不同品種的特征特性及其適用范圍,劃定最適宜的推廣地區,以充分發揮良種本身的增產潛力;根據本地自然栽培條件的特點,選用最適合的良種,以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的優勢。3.良種必須合理搭配

每個作物應有主次地搭配種植各具一定特點的幾個良種,使之地盡其力,種盡其能.一個生產單位,同一作物一般搭配種植2-3個品種。34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一、品種混雜退化的涵義和實質

品種退化(cultivardegeneration)是指品種在產量和品質方面生產力降低或喪失的一種現象。例如:岱字棉15號的衣分與絨長從1950年開始推廣到1965年淘汰,這兩個性狀在整個品種內變劣。品種混雜(cultivarcomplexity)是指品種里混有非本品種的個體。品種純度(cultivarpurity)

根據田間雜株率計算的。一個新育成的品種,其群體內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達到相對穩定,群體處于遺傳平衡狀態。35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品種混雜退化的實質就是某些因素打破了群體的遺傳平衡,導致品種純度下降、性狀變劣。二、品種混雜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1.機械混雜(mechanicalmixing)另一群體的基因“遷入”到了本品種群體,導致本品種群體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防止的辦法防雜保純。2.自然雜交在種子生產田中某些植株與機械混雜進入的異品種株、本品種退化株或鄰近種植的其他品種發生自然雜交后,“遷入”了新的基因,而產生了新的基因型。36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防止辦法,隔離。3.自然變異以單基因計算,一個世代的自然突變率大約為百萬分之一(10-6),因基因總數很多,整體看有相當的頻率。特別是頻發突變(以特有頻率頻頻發生),又有選擇上的優勢,在大群體中不因抽樣誤差而消失,會對群體基因型頻率改變有效應。

4.微效基因分離重組新育成品種在推廣之初,本身在微效多基因上還存在著雜合性(剩余變異),由于它們的分離重組而引起品種混雜退化。37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常異花授粉作物群體中個體間異質性和個體內雜合性,分離重組導致品種混雜退化速度更快。防止措施未穩定群體中選株自交純合,增加個體的遺傳穩定性;從自交株系中選株混合,建立優良整齊的基礎群體,從中選擇多個自交株系,混合繁殖。5.自然選擇相對一致的品種群體中普遍含有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種子繁殖所在地的環境條件會對群體的自然選擇,選留了人們所不希望有的類型在群體中擴大,使品種原有特性喪失。例如,棉花高衣分的個體,子指小,出苗受阻,自然選擇就淘汰它。38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防止措施

減少自然選擇,保持品種的遺傳平衡狀態,加強人工選擇,保留利于人類的經濟性狀。6.不正確的人工選擇

如玉米雜交種制種,應用純合的親本自交系;間苗定苗時,往往留大除小,留強去弱,拔除了基因型純合的幼苗,留下雜苗,使自交系混雜退化。防止辦法

按原品種的典型性選擇,不要單一性狀選擇;選留較多的個體,以免發生隨機漂移;選擇產量性狀應兼顧幾個有關的產量因素,標準應接近群體的平均值,或按眾數選擇。39第5節品種的混雜、退化及其防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7.外界環境條件引起的表型變化混雜退化是環境引起的表型變化。例如,病毒是引起馬鈴薯退化的主要原因,而病毒的發生又與媒介昆蟲的傳播和塊莖形成時的溫度有關。溫度高時植株體內的病毒增殖快,植株的代謝活動也強,隨著植株代謝活動的加快,病毒的擴散速度也快,在塊莖中的積累也多,因而,馬鈴薯的退化加快。40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種子的分類級別:育種家種子、原種和良種。育種家種子(Breederseed)

育種家育成的遺傳性狀穩定的品種或親本的最初一批種子,用于進一步繁殖原種種子。原種(Basicseed)

用育種家種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種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的達到原種質量標準的種子。良種(Certifiedseed)用常規種原種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種子,以及達到良種質量標準的一代雜種種子。種子生產(seedproduction)按照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原種和良種種子的過程。41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一、原種生產國際作物改良協會把純系種子分為4級:育種家種子、基礎種子、登記種子、檢驗種子。我國對作物原種的質量標準:主要是根據純度、凈度、發芽率和水分4個指標來確定。(一)自花授粉作物和常異花授粉作物的原種生產1.保純繁殖法

從育種家種子開始,繁殖1代得原原種,繁殖2代得原種,繁殖3代得生產用種(日本國稱呼),下一輪重復相同繁殖過程的方法。42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育種家種子(冷藏)育種家種子(冷藏)育種家種子(冷藏)育種家種子(冷藏)第1年原原種第2年原種原原種第3年生產用種原種原原種第4年生產用種原種原原種第5年生產用種原種第6年生產用種……圖12-5保純繁殖程序43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2.循環選擇繁殖法從某一品種的原種群體中或其他繁殖田中選擇單株,通過個體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生產原種種子。三年三圃制的原種生產流程(圖12-6)。指導思想:遺傳的穩定性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3.株系循環繁殖法

把引進或最初選擇的符合品種典型性狀的單株或株行種子分系種于株系循環圃。收獲時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先分系收獲若干單株,系內單株混合留種,稱為株系種。另一部分是將各系剩余單株去雜后全部混收留種,稱為核心種。44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原種圃株行圃株系圃繁殖田種子田大田選優系淘汰劣系優系中選優株選擇優株第1年第2年第3年圖12-6循環選擇繁殖三年三圃制的原種生產流程示意圖株系種次季仍分系種于株系循環圃。收獲方法同上一季,以后照此循環。45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核心種次季種基礎種子田,從基礎種子田混收的種子稱為基礎種子。基礎種子次季種于原種田,收獲的種子為原種。指導思想:自花授粉作物群體中,個體基因型是純合的,群體內個體間基因型是同質的。(二)CMS三系親本的原種生產1.成對回交測交

(1)不育系和保持系成對授粉原種生產程序:單株選擇,成對授粉;株行鑒定,測交制種;株系比較,雜種鑒定,優系繁殖生產原種。46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原種圃A×B優系混合第4年選擇圃A×B第1年單株選擇成對授粉測交制種圃A×R株行鑒定圃A×BA的一半A的一半第2年株行鑒定測交制種雜種鑒定圃(A×R)F1株系鑒定圃A×B優良株行優良株行第3年株系比較雜種鑒定圖12-7不育系和保持系成對授粉原種生產法A為不育系,B為保持系,R為恢復系47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2)恢復系一選二圃制原種生產方法程序:單株選擇,測交制種;株行鑒定,雜種鑒定;混合繁殖(圖12-8)。2.三系七圃法

三系各成體系分別建株行圃和株系圃,共6個圃,不育系增設原種圃合成七圃(圖12-9)。理論依據:經嚴格的育種程序育成并通過品種審定投放于生產的雜種水稻,其三系各自的株間配合力無差異。不育系與恢復系或與雜交種生育期差異小的組合,不育系群體中可能形成同質恢。同質恢一旦出現,可采用“控制授粉株系循環”法生產三系原種。48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R選擇圃入選R測交制種A×R第一年單株選擇測交制種株行鑒定圃R株行鑒定圃(A×R)F1入選單株雜交種第二年株行鑒定雜種鑒定原種圃R第三年優良株行混合繁殖圖12-8恢復系一選二圃制原種生產法A為不育系,R為恢復系

49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選保持系單株選不育系單株*選恢復系單株第1年保持系株行圃(選優良株行)不育系株行圃*(回交父本用保持系優良株行)恢復系株行圃(選優良株行)第2年保持系株系圃(種植優系或混系,混收的種子就是保持系原種)不育系株行圃*(回交父本用保持系優良株系或混系)恢復系株系圃(種植優系或混系,混收的種子就是恢復系原種)第3年不育系原種圃(回交父本用保持系原種)第4年圖12-9三系七圃法生產三系原種的程序(*表示要進行育性檢驗)50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三)玉米自交系的原種生產

1.穗行半分法

第一年種植選擇圃選株自交。每個系自交100~1000穗,視選擇圃自交系純度和所需原種數量而定。第二年半分穗行比較,即每個自交穗的種子均分為2份,1份保存,另1份種成穗行。在苗期、拔節期、抽雄開花期根據自交系的典型性、一致性和豐產性進行穗行間的鑒定比較。本年比較只提供穗行優劣的資料,并不留種。第三年混合繁殖。取出與當選株行相對應的第一年自交果穗預留種子混合隔離繁殖,生產原種。51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2.測交法第一年種植選擇圃選株自交并測交。測驗種用該自交系在某一特定雜交組合中的另一親本自交系。測交種子要夠下年產量比較,一般要測交3穗以上。自交果穗單穗脫粒保存;第二年種測交種鑒定,比較產量,鑒定單株配合力;第三年混合繁殖。根據配合力鑒定結果,把測交中表現優良的相應各自交果穗的種子混合,隔離繁殖,生產原種。52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二、良種生產(一)常規種的良種生產

常規種獲得原種后,繁殖1-3代即為良種。各級原、良種場縣種子公司種子田原種第1年縣種子公司種子田生產田原種一代第2年原種一代生產田縣種子公司種子田原種二代第3年原種二代生產田第4年原種三代圖12-10國標原種三代更新的良種生產程序53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二)一代雜種種子生產

雜種種子生產技術有2部分:①常規技術,播前精細整地,保證墑情,一播全苗,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②特殊技術,隔離區設置,父母本間種行比,調節播期,田間去雜,母本去雄,輔助授粉等。1.確定制種田和親本繁殖田面積比例

確定比例:依據是當地生產上該作物的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的用種量、單位面積的制種產量和親本繁殖產量。54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以雜種秈稻為例,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制種田面積(hm2)=(生產田計劃播種面積×每公頃生產田用種量)/(每公頃制種田雜種種子預期產量)不育系繁殖田面積(hm2)=(制種面積×每公頃制種不育系用種量)/(每公頃繁殖不育系種子預期產量)2.隔離區的設置隔離方法空間隔離種子田周圍有足夠空間不種植同一作物。異花授粉和常異花授粉作物的隔離距離要大(玉米、高粱繁殖制種田的隔離距離400m以上)。55第6節種子生產第12章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自花授粉作物的隔離距離較小(水稻200m以上)。屏障隔離山崗、樹林、村莊和高稈作物等隔離。開花期隔離隔離距離以內的本作物及其他品種的花期,在繁殖制種田母本開花前結束,或母本終花后開。3.父母本行比繁殖制種田父母本相間種植行數比例。確定行比原則:

確保母本開花時有足夠父本花粉供應,盡可能增加母本行數。一般在父本植株高,花粉量大,傳播距離較遠的情況下,適當增加母本行數。4.調節播期,確保花期相遇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