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_第1頁
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_第2頁
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_第3頁
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_第4頁
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和紅軍長征1、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開始⑴背景:①大革命失敗,革命處于低潮。②中共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③中共掌握了部分軍隊㈠“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⑵主要事件①八七會議內容:評價:八七會議有何積極意義和局限性?局限:A、滋長了“左”

B、沒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②南昌起義

③秋收起義贛江文家市

秋收起義和向井岡山進軍圖井岡山長沙長沙修水銅鼓安源毛澤東三灣秋收起義部隊的軍旗

進攻長沙受挫三灣改編進軍井岡山文家市決策由城市轉入農村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點燃星火這兩次武裝起義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走城市中心道路是行不通的。2、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⑴實踐——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為什么選擇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附近農產品豐富,便于籌糧籌款;

群眾革命基礎好。井岡山八角樓點燃星火: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與朱毛會師⑵理論完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原因:A、必要性:國情決定

B、可能性:P8內容:P9意義:必然性(中國特殊的具體國情)①由中國社會性質決定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無獨立,受帝國主義壓迫,內無民主,受封建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用,無組織罷工等合法性權力,因此必須以武裝斗爭反對反革命。②中國革命性質決定中國是落后的農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80%,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而土地革命又是民主革命基本內容。③敵我力量對比和敵人統治特點決定的。中國革命為什么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⑶再實踐及其成效①建立一系列革命根據地。結合P9圖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分布有何特點?成因?特點:①南方的偏遠山區、農村②幾省交界處③割據農村,包圍分割城市成因:①遠離城市,敵人統治力量薄弱。②群眾基礎好③地理優勢:易守難攻②武裝斗爭:三次反“圍剿”勝利③政權建設: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④開展土地革命目的:路線:意義:⑤根據地經濟建設目的:措施:意義:3、革命受挫—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長征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①“左”傾錯誤全面貫徹。。②拋棄毛澤東正確的軍事路線。③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④敵我力量對比懸殊。⑵紅軍長征(34.10~36.10)背景:①蔣“攘外必先安內”政策②王明“左”傾錯誤。③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④日本侵華路線: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西湖南福建貴州廣西西康四川陜吳起鎮甘肅三軍會師1936.10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義1935.1.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會寧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強渡湘江強渡烏江4、革命轉危為安——遵義會議及長征勝利⑴遵義會議背景:“左”使革命受挫內容:意義:⑵長征勝利標志:意義:

“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也不是戰役,也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本世紀中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毛澤東⑶長征精神P230—14題CABCCBD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