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式傳感器應用_第1頁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_第2頁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_第3頁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_第4頁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儀本四班李雙成電容式稱重傳感器

絕緣材料定極板動極板極板支架彈性體在彈性鋼體上高度相同處打一排孔,在孔內形成一排平行的平板電容,稱重時,鋼體上端面受力,圓孔變形,每個孔中的電容極板間隙變小,其電容相應增大。輸出反映的結果是平均作用力的變化。F電容測厚傳感器在板材軋制裝置中的應用濕度測量濕敏電容一般用高分子薄膜電容制成的當環境濕度發生改變時,濕敏電容的介電常數發生變化,使其電容量也發生變化,其電容變化量與相對濕度成正比。HM1500濕度傳感器電容式鍵盤利用變極距型電容傳感器實現信息轉換電容式鍵盤是基于電容式開關的鍵盤,原理是通過按鍵改變電極間的距離產生電容量的變化,暫時形成震蕩脈沖允許通過的條件。這種開關是無觸點非接觸式的,磨損率極小。生物識別生物識別是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征來進行身份驗證的一種解決方案。這些身體特征包括指紋、聲音、面部、骨架、視網膜、虹膜和DNA等人體的生物特征,以及簽名的動作、行走的步態、擊打鍵盤的力度等個人的行為特征。現在開發和研究中的還有通過靜脈、耳朵形狀、按鍵節奏、身體氣味等的識別技術。19世紀初,科學研究發現了指紋的兩個重要特征,一是兩個不同手指的指紋紋脊的式樣不同,二是指紋紋脊的式樣終生不改變。20世紀60年代,由于計算機可以有效地處理圖形,人們開始著手研究利用計算機來處理指紋。從那時起,自動指紋識別系統AFIS在法律實施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在世界許多國家展開。指紋識別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讀取指紋、提取特征、保存數據和比對確認。

硅電容指紋圖像傳感器是最常見的半導體指紋傳感器,它通過電子度量來捕捉指紋。在半導體金屬陣列上能結合大約100,000個電容傳感器,其外面是絕緣的表面。傳感器陣列的每一點是一個金屬電極,充當電容器的一極,按在傳感面上的手指頭的對應點則作為另一極,傳感面形成兩極之間的介電層。由于指紋的脊和谷相對于另一極之間的距離不同(紋路深淺的存在),導致硅表面電容陣列的各個電容值不同,測量并記錄各點的電容值,就可以獲得具有灰度級的指紋圖像。指紋識別系統的電容傳感器發出電子信號,電子信號將穿過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膚層,直達手指皮膚的活體層(真皮層),直接讀取指紋圖案。由于深入真皮層,傳感器能夠捕獲更多真實數據,不易受手指表面塵污的影響,提高辨識準確率,有效防止辨識錯誤。指紋識別目前最常用的是電容式傳感器,也被稱為第二代指紋識別系統。它的優點是體積小、成本低,成像精度高,而且耗電量很小,因此非常適合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中使用。右圖為指紋經過處理后的成像圖西門子推出的“IDMouse”鼠標。鼠標上端安有指尖傳感器,一旦指紋被識別,使用者就可以啟動PC的操作系統。如果長時間不動鼠標,它將自動啟動屏幕保護程序,直到使用者再次觸摸ID鼠標為止。這個鼠標在0.25平方英寸的觸摸芯片上有65000個傳感系統,可捕捉指紋的細節。該系統非常靈敏,甚至用戶的手有傷口它都能準確的辨別出來。最早的指紋識別手機是98年西門子推出的SL10手機,其將“Fingertip”指紋辨認技術移植在SL10上作模擬試用。手機機身前面及后面都裝一跟SIM卡大小相似的金屬指紋感應器。指紋識別的筆記本電腦用戶在操作系統安裝之初輸入指紋信息,并將其與具體個人登錄信息和密碼相關聯。當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