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與通貨膨脹(高)_第1頁
失業與通貨膨脹(高)_第2頁
失業與通貨膨脹(高)_第3頁
失業與通貨膨脹(高)_第4頁
失業與通貨膨脹(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勞動力、失業的定義勞動力:在法定年齡范圍內(如16--60歲),有勞動能力,并正在積極尋找工作的人。勞動力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失業:在規定的年齡范圍內,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并積極尋找工作卻沒有工作的人§18-1失業的描述失業率:勞動大軍中沒有工作而又在尋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業率的波動反映了就業的波動情況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人數)100%周期性失業§18-1失業的描述失業的分類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難以避免的由于轉業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是過渡性或短期性的,通常起源于勞動力的供給方。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是長期的,通常起源于勞動力的需求方。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這種失業是由整個經濟的支出和產出下降造成的。自愿失業非自愿失業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unemployment)與勞動力市場短期變動相聯系。實際生活中,工作機會和人們擇業行為不斷變動。有人可能不滿意目前工作而辭職“跳槽”;一家互聯網公司被并購,部分技術員工需要尋找新工作;大學生畢業后進入勞動力市場;有的職工被雇主辭退以及勞動力新老交替等等。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職位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總會有一部分人處于這種“轉崗之間(betweenthejobs)”的失業狀態中。摩擦性失業如:增設職業介紹所、青年就業服務機構和建立人才庫網站以更多的途徑傳播有關就業的信息。治理: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unemployment)與勞動力市場較長期變動相聯系。隨著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同地區,行業,工種的勞動力供求不斷發生結構變動,夕陽部門和朝陽行業此消彼長。一方面,勞動力需求結構隨著技術、經濟、偏好等因素改變而不斷變動,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結構通常難以立刻作出充分反應,而是需要或長或短滯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調節。因而,即便勞動力需求和供給總量大體相等,但勞動力需求和供給在職業、技能、地區分布等結構上的不一致也會導致結構性失業。不適當的政府政策也會加重失業。結構性失業試圖阻止或減少導致結構性失業的經濟結構變化是得不償失的。對受結構性失業威脅的人進行教育培訓以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還可幫助勞動力遷移、使勞動力能夠很容易在不同的工作與地區之間流動,以此降低結構性失業。治理:對失業的經濟學解釋有效需求不足失業論凱恩斯認為,失業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導致。有效需求是指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均衡時的社會總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小于總供給價格時,資本家不僅不能按照預期的最低利潤出售商品,而且還會有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就會減少雇傭工人,減少產量,出現非自愿失業。高工資失業論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工資水平與就業水平之間的某種均衡是因為工人之間的自由竟爭使工資建立在接近與充分就業的水平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工會作用加強和國家失業保險制度,使工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這是造成失業的主要原因。為了達到充分就業,必須降低工資。對失業的經濟學解釋技術失業論技術進步、生產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必然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因而產生失業。結論:必須放棄反對失業的斗爭,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該觀點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任務并不在于保障就業,而是使全體社會成員得到“有保障的最低失業”。貨幣失業論在和平時期,盡管存在許多不能滿足的需求,但并無有效需求,因為貨幣不足,不能使需求成為有效。戰時常常有足夠的貨幣,所以需求常常是有效的。失業的原因在于流通中的貨幣量不足,因此,消除失業的辦法只能是增加貨幣量。失業的治理教育普及和勞動力技能培訓,樹立現代就業觀念,有助于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減少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發生機率和時間延續長度。適當運用宏觀調節政策工具,有助于降低經濟周期不景氣階段需求不足失業。實施正確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持續增長,逐步減少發展型失業和體制轉型伴隨的失業。另外,需要建立包括失業保險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保證失業人員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自然失業率三、自然失業率和自然就業率充分就業:當一個國家經濟的現實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時,我們就說這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充分就業。自然失業率: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它是勞動市場外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被認為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潛在的GDP:又稱充分就業的GDP,它是指一國國民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時的總產量,是與自然失業率相對應的GDP水平。§18-1失業的描述三、自然失業率和自然就業率N代表勞動力,E代表就業者人數,U代表失業者人數,則有N=E+U。再以l代表離職率,f代表就職率,要使勞動市場處于穩定狀態,那么找到工作的人數必定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數,則:又因為E=N-U,上式變為:自然失業率取決于離職率和就職率§18-1失業的描述失業的影響§18-3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

1、經濟影響:產出的減少失業的損失=潛在的GDP-實際的GDP2、失業的社會影響失業率每增加一個點將導致增加:920人自殺650人兇殺4000人被精神醫院收治3300人關進監獄37,000人死亡增加家庭暴力和無家可歸者奧肯定律失業通常隨經濟周期中的產量波動而變化。產量與失業之間的這種明顯的同步運動,首先被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以數字關系加以表述,這就是著名是奧肯定律。奧肯定律:GDP相對于潛在GDP每下降2%,失業率就比自然失業率高出1%。§18-3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奧肯定律§18-3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y為實際產出,yf為潛在產出,u為實際失業率,u*為自然失業率,α為大于零的參數。奧肯定律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實際GDP必須保持與潛在GDP同樣快的增長,以防止失業率的上升。通貨膨脹§18-4通貨膨脹的描述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價格經濟中各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是用價格指數來衡量的,也就是經濟中的價格水平。通貨膨脹的衡量§18-4通貨膨脹的描述消費價格指數(CPI):指通過計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會用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變動而得的指數。表示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CPI高估了通貨膨脹替代傾向:CPI采用固定權重,所以,它無法反映消費者使用相對價格下降的物品進行替代的實際情況.新物品的進入:一種新產品的進入將使消費者具有更多的選擇而境況更好,從而提高了貨幣的實際價值。但CPI使用固定權重,使這種情況無法反映在CPI的下降上.無法衡量質量變化:質量改進將增加貨幣的實際價值,但通常不能真實的反映.

通貨膨脹率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лt為t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t和Pt-1分別為t時期和(t-1)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18-4通貨膨脹的描述通貨膨脹的分類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

mildinflation(溫和的通貨膨脹)

gallopinginflation(奔騰的通貨膨脹)

hyperinflation(超級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10%通貨膨脹率一般在10%-100%通貨膨脹率三位數以上§18-4通貨膨脹的描述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貨幣數量論的解釋;總需求與總供給;經濟結構因素變動。一、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貨膨脹背后都有貨幣供給的迅速增長。通貨膨脹來源于三個方面:貨幣流動速度的變化,貨幣增長和產量增長。§18-5通貨膨脹的原因§18-5通貨膨脹的原因一、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M為貨幣供給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價格水平,y為實際收入水平。反映的是經濟中的總支出等于名義收入水平。Л為通貨膨脹率,為貨幣增長率,為流通速度變化率,為產量增長率。如果貨幣流通速度不變且收入處于其潛在的水平上,則可以得出,通貨膨脹的產生主要是貨幣供給增加的結果。p4pp3p2p1E4E1E2E3AD4AD3AD2AD1yy1y2yfo二、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的上漲。§18-5通貨膨脹的原因AS超過y1點后出現瓶頸現象價格水平從P1上升到P3的現象被稱作瓶頸式的通貨膨脹價格水平從P3上升到P4的現象被稱作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三、成本拉動通貨膨脹

又稱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成本拉動通貨膨脹主要是由工資的提高造成的。§18-5通貨膨脹的原因當工資率的提高,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時,就會發生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當廠商為壟斷和寡頭時,以超過成本上升的幅度提高產品價格時,就會發生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總結:這兩種理論都是在總供求分析框架中。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總需求曲線的移動;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總供給曲線的移動。四、結構性通貨膨脹在沒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只是由于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也會出現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把通貨膨脹的起因歸結為經濟結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當各個行業、各種工資結構成為剛性時,只要有一部分行業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工資上升,其它勞動生產率沒有提高的行業工資會有相應提高時,就會導致結構性通貨膨脹。工會的集體談判或習俗會導致工資剛性。假定A、B為生產率提高快慢不同的兩個部門,二者的產量相等。部門A的生產增長率為3.5%,工資增長率也為3.5%。這時全社會的一般價格水平不會因部門A工資的提高而上漲。但是,當部門B的生產增長率是0.5%,而工資增長率因向部門A看齊也達到3.5%時,這就使全社會的工資增長率超過生產增長率。全社會的工資增長率為:(3.5%+3.5%)÷2=3.5%全社會的生產增長率為:全社會工資增長率超過生產增長率1.5%,工資增長率超過生產增長率的百分比就是價格上漲率或通貨膨脹率。(3.5%+0.5%)÷2=2%五、輸入型通貨膨脹(ImportedInflation)又稱斯勘的納維亞小國型通貨膨脹,是指由于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輸入型通貨膨脹與開放經濟有密切的關系,開放的程度越大,發生的概率越大。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傳導途徑主要有三個:

1、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該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當國外出現通貨膨脹、價格上漲時,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導致該國對外商品出口的增加,從而增加該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又會減少本國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消費,而轉為增加對本國商品的消費,由此,一增一減,最終引起整個社會總需求的增加。2、貨幣供給途徑。該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當國外存在通貨膨脹和價格上漲時,使得該國的對外貿易將出現大量順差,又會使該國的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在固定匯率制下,大量的外匯儲備將導致國內貨幣供給大大增加,從而引起國內利率降低、投資增加,并最終導致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3、成本傳導途徑。該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由于國際市場上石油、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導致國內這些基礎產品的輸入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的價格上漲,并最終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五、輸入型通貨膨脹(ImportedInflation)中國的通貨膨脹貨幣供應量過剩貨幣供應量過剩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房貸大幅增加(房價暴漲),二是人民幣對外升值,熱錢大量涌入(美元貶值)。生資供應量不足生資供應量不足的原因就一個方面,城鄉發展不平衡。青壯年離開,農村空心化,生豬生產、糧食生產自然受到影響。中國的通貨膨脹貨幣供應量過剩處理方式:

一、從緊貨幣政策,嚴控貨幣增幅(控制房價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回收貨幣,可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回收,也可以加息讓老百姓把手上的資產重新轉入銀行。

三、嚴控境外資金流入。生資供應不足處理方式:

一、對農業進行巨額補貼,讓農民種地不再虧本。

二、給西部以公平待遇,給農村以公平待遇。如:東部有全國最發達的鐵路網,還耗巨資建京滬高鐵,而連通的西北西南的大通道蘭渝鐵路從孫中山的構想到現在已經八九十年了還在論證。東西部差距縮小了,城鄉差距縮小了,人員自然回流,生產自然恢復。五、通貨膨脹的持續通貨膨脹不是價格水平的一次性改變,而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如果相同的通貨膨脹率有不斷持續下去的趨勢,這種情況被稱為通貨膨脹螺旋。原因:工人的理性預期使得工人在通貨膨脹時期與廠方談判,保證工資上升與物價水平的上漲一致。銀行在確定貸款利率時要考慮它們年末收回的貨幣值與年初貸出時的貨幣值的比例。無論通貨膨脹的原因如何,只要通貨膨脹開始,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過程幾乎都發揮著作用。§18-6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通貨膨脹對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效應。收入效應當合同中名義工資固定,通貨膨脹減少了實際工資;名義工資提高,則個人所得稅增加。財富再分配效應

債權債務合同中,有利于債務人。2、通貨膨脹的社會成本

通貨膨脹越高,企業就越頻繁地印刷新報價單,從而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時間里根據通貨膨脹來改變報價,因此,各企業間的相對價格就發生了扭曲,進一步導致了經濟資源配置的扭曲。§18-6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A、價格持續上升,居民和企業產生通脹預期,過度的消費購買。B、勞動者要求提高工資。C、企業想要增加存貨,銀行卻拒絕繼續為企業擴大信貸,企業收縮生產。D、人們完全喪失對貨幣的信心,貨幣再不能執行它作為交換手段和儲藏手段的職能。

二、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

1、隨著通貨膨脹出現,產出增加。

2、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引致失業。

3、超級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18-6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1.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1)基本思路:通過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抑制總需求,從而降低物價。(3)緊縮的財政政策:

減少政府支出、增加稅收等。(2)緊縮的貨幣政策:

提高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回籠貨幣等。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2、供給政策

(1)供給政策同宏觀的緊縮政策一樣,都是立足于消除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缺口的政策。所不同的是:宏觀緊縮政策試圖通過減少總需求來消除缺口,而總供給則試圖通過增加供給來達到平衡的最終目的。(2)供給政策的具體措施:大幅降低稅率,以刺激儲蓄與投資,從而增加商品與服務的供給。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3、緊縮的收入政策和價格政策

主要內容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控制工資與物價采用道義勸說的方式,非正式地控制工資與物價(1)緊縮的收入政策是指通過控制工資的增長來控制收入和產品成本的增長,并進而控制物價水平。(2)緊縮的價格政策則是直接作用于價格的各項政策。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4.改變預期

政府所采取的各種治理通貨膨脹的措施能否奏效,部分取決于人們對通貨膨脹或物價未來走勢的預期。因此,為了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改變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使通貨膨脹帶來的各種矛盾得以緩解,使政府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得以奏效。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5.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包括收入指數化與稅收指數化。

收入指數化稅收指數化指利用物價指數對包括工資、利息收入在內的所有貨幣性收入進行調整的方法。指利用物價指數對稅基進行調整,以確保對實際收入征稅而不是對名義收入征稅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6.貨幣改革當惡性通貨膨脹已經發生、當所有的治理對策都不能奏效、當原有的貨幣體系已經不能正常運轉,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貨幣改革,廢除舊貨幣,發行新貨幣。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一、凱恩斯的觀點:失業與通貨膨脹不會并存凱恩斯認為,在未實現充分就業,即資源閑置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增加只會使國民收入增加,而不會引起價格上升,也就是說,在未實現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在充分就業實現,即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總需求的增加無法使國民收入增加,而只會引起價格上升,也就是說,在發生了通貨膨脹時,一定已經實現了充分就業。§18-7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菲利普斯曲線§18-7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菲利普斯曲線1960年薩繆爾森與索洛在《反通貨膨脹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用通貨膨脹率替換了貨幣工資增長率,從而將原始菲利普斯曲線描述的關系延伸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反向關系:失業率高時,通貨膨脹率就低;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就低。通貨膨脹率=貨幣工資增長率-勞動生產增長率菲利普斯曲線πuoPCπ=-ε(u-u*)菲利普斯曲線可表示為:§18-7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菲利普斯曲線參數ε:價格對于失業率的反應程度u*:自然失業率當失業率超過自然失業率,即u>u*時,價格水平就下降,當失業率低于自然失業率時,價格水平就上升。菲利普斯曲線與政策運用πuoPC二、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A1243512345一個經濟社會要確定一個失業與通脹的組合區域,如果該經濟的實際失業率與通脹率組合落在組合區域內,決策者無需采取任何措施調節。三、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工人和企業對實際工資的關注使得他們對通脹進行預期,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的短期就是指從預期到需要根據通脹作出調整的時間間隔。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就是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曲線。上式即為現代菲利普斯曲線,或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在預期通脹水平上與自然失業率相交。當時,,這意味著,當經濟的通脹既不加速也不減速時的失業率即為自然失業率。即三、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πuoπ3u*π2π1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說明,在預期的通脹率低于實際的通脹率的短期中,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仍存在替換關系。其政策含義是:短期引起的通脹率上升的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是可以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的。四、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在長期中,工人將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預期,工人預期的通脹率與實際的通貨率遲早會一致,就會要求改變名義工資,從而較高的通脹就不會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垂直線。垂直于自然失業率水平的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在長期中,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換關系。其政策含義是:從長期看來,政府運用擴張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業率,還會使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四、長期菲利普斯曲線πuou1u*BAPC2(Pe=6%)PC1(Pe=3%)6%3%短期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政府采取擴張性政策,降低失業率從u*到u1總需求增加,價格水平上升實際工資下降,廠商增加生產工人調整預期,要求提高貨幣工資失業率回到u*§18-8結束語1、失業可分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2、自然失業率是經濟在穩定狀態下失失業率,也是經濟在正常時期的失業率,它取決于離職率和就職率。3、奧肯定律描述了失業與實際GDP的關系。4、失業的影響既有經濟方面的,也有社會方面的。5、通貨膨脹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既可按價格上升的速度進行分類,又可按對價格影響的差別分類,還可按人們的預期程度加以分類。§18-8結束語8、菲利普斯曲線最初反映的是失業率與工資上漲之間的關系。現代的菲利普斯曲線主要反映失業率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9、根據菲利普斯曲線,控制總需求的決策者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替換關系。10、在以失業率為橫坐標,通貨膨脹率為縱坐標的坐標系中,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位于自然失業率水平上的垂直線。7、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包括再分配效應和產出效應。6、通貨膨脹現象既可從貨幣角度解釋,又可從總供給或總需求角度解釋,還可從經濟結構角度來解釋。1、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導致通貨膨脹()。A.進口增加B.工資不變但勞動生產率提高C.出口減少D.政府支出不變但稅收減少2、通貨膨脹會()。A.使國民收入提高到超過其平常水平B.使國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主要看產生這種通貨膨脹的原因C.使國民收入下降到超過其正常水平D.只有在經濟處于潛在的產出水平時,才會促進國民收入的增長3、下列關于自然失業率的說法哪一個是正確的()。4、按照()的觀點,菲利普斯曲線所闡明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之間的替代關系是不存在的。A.自然失業率是歷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業率B.自然失業率與一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