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6講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課程標準:(1)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2)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3)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沙俄蘇俄
蘇聯
獨聯體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1991年《阿拉木圖宣言》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程
★
俄國(蘇聯)發展線索:1917-1924勃列日涅夫1924-1953列寧1953-1964戈爾巴喬夫1964-1982赫魯曉夫1985-1991斯大林【蘇聯不同時期的領導人】連一連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P94(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夏-1920年底):2、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1)背景:(2)目的:(3)主要內容:(4)特點:(5)評價: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御敵衛權,并實現向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新生政權面臨內外交困的考驗。(農業、工業、貿易政策和勞動制)。
列寧說:“我們在奪取政權時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類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實踐做出判斷。”“起初,幾乎沒有實驗的機會,因為生存斗爭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如何理解“起初,幾乎沒有實驗的機會,因為生存斗爭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⑴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猖獗,企圖扼殺新生蘇維埃政權。⑵物資奇缺,經濟極端困難。內憂外患,形勢嚴峻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P94(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夏-1920年底):(3)主要內容:P94(4)特點:①兼有“戰時”和“共產主義”特色;②國家支配控制一切,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開始。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措施農業余糧收集制工業大中小企業全面國有化商業取消自由貿易、實物配給制分配普遍義務勞動制。否定私有制否定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依靠行政和軍事手段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P94(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夏-1920年底):(5)評價:①積極(戰時):②局限(內戰結束后):
為戰勝敵人提供物質保障,保衛和鞏固了新生政權。違背經濟發展規律,損害了農民利益;引發了嚴重的政、經危機。結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特殊歷史時期中,鞏固蘇維埃政權的一項特殊政策,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僅僅是探索歷程中的一次嘗試)。思考:根據上面這段文字,馬克思描繪的社會主義是一個怎樣的社會?材料: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
--《共產黨宣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余糧收集制、企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義務勞動制、配給制馬克思構想的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取消商品和貨幣按勞分配(3)能否直接從戰時共產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材料:1921年列寧說:“目前已經很清楚,我們用沖擊的方法,即用簡捷、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嘗試已經失敗了。”
——引自《蘇聯興亡史》既然不能通過戰時共產主義的辦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列寧接下來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最嚴重的事件是,作為彼得格勒門戶的海軍基地喀瑯施塔得發生了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兵變。這里的水兵大部分來自農村,十月革命中,曾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的支持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們出于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強烈不滿,在基地舉事,提出‘貿易自由’、“沒有布爾什維克的蘇維埃”的口號,奪取了當地政府的權力。1、結合課文和上述材料,新經濟政策實施前,蘇維埃政權面臨著什么樣的困境?背景:繼續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夏-1920年底):2、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P95(1)背景:(2)目的:◆根本:◆直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海軍基地兵變。
探求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途徑和鞏固工農聯盟之需。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2、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3)主要內容:P95(4)實質(5)特征:(6)意義:(農業、工業、商業和分配制)。◆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逐步間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突出特征(實質)(3)內容(4)實質:利用商品、市場和價值規律的方式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它在堅持公有制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新經濟政策對中國有何啟示?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蘇聯經濟得到了恢復。列寧對此感到很欣慰,他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夏-1920年底):2、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3)主要內容:P95(4)實質:(5)意義:P95◆促進了經濟迅速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和新生政權;◆為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找到了一條適合的正確道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的領導地位逐漸確立,此時的蘇聯處于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和包圍之中,孤立無援,國內工業生產極其落后,到1928年,蘇聯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是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國崛起》
1925年,蘇聯基本完成經濟恢復后,國內外面臨著怎樣的問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更令人不安的是富農及其支持者的力量不斷增長。由于……富農公開敵視蘇維埃政權。他們生產了大部分剩余糧食,所以,采取的報復手段是:或者減少自己的產量,或者不把糧食拿到市場上出售,以迫使價格上漲。因此,蘇維埃發現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越來越困難了;敵對的富農能夠隨意使城市居民挨餓。
——瞿秋白《餓鄉紀程》(1):西方資本主義的封鎖和包圍(2):富農對蘇維埃政權的敵視和城市糧食的供應困難;蘇聯工業的極其落后。偉大導師列寧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寧死后斯大林執政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斯大林模式:(2)原因:客觀:基本:主觀:個人因素:(二)形成——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策:P95含義:是指蘇聯在20世紀20-50年代斯大林執政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外國資本主義包圍和威脅。本國落后的國情和文化歷史傳統的制約斯大林的專斷獨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認識不足。(急于求成心理)(1)含義1、斯大林模式:2、主要內容: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1)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
1925年開始):(2)農業集體化運動(1928年開始):(二)形成——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策:◆措施:全盤集體化。◆措施:推行五年計劃。◆結果:高中集中的政、經體制建成。P96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2、主要內容:3、標志:4、特征: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①經濟:②政治:③分配:(二)形成——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策: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單一的公有制。權力高度集中、黨政不分、個人崇拜風盛行。平均主義嚴重。1、斯大林模式:2、主要內容:3、標志:4、特征:5、評價:一、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探索——列寧時期的經濟政策:(二)形成——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策: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三)對“斯大林模式”的評價積極(1)開辟了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工業化模式,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2)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物質基礎。弊端(1)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2)犧牲農民利益,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3)壓制地方和企業積極性,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4)日益僵化,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是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創新,曾在初期和戰爭時期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惟一模式。結論:“斯大林模式”與西方模式與中國模式的比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蘇維埃體制(高度集權)、一黨制、終身制。君主立憲制、內閣制、兩黨制。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集體化農莊資本主義大農場農業制度農、輕、重協調發展優先發展重工業先輕工業后重工業工業化道路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成分并存。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二、二戰后蘇聯經濟改革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一)赫魯曉夫改革(1953——1964)
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尤其農業集體化)日益顯著(2)赫魯曉夫上臺2.主要措施農業:①改農產品義務交售制為收購制,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②鼓勵農民發展家庭副業,擴大集體農莊的自主權;③大規模墾荒,擴種玉米。工業:①將部分企業的管理權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給予企業部分權利;②一定程度承認企業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
⑴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重點是農業,收效甚微,但取得一定成就
⑶無法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3.評價
⑵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有利推動社會主義國家改革(二)勃烈日涅夫改革1、背景:國內形勢:赫魯曉夫改革的失敗;國際形勢:蘇聯與美國爭霸,蘇聯處于劣勢地位;2、內容:(1)管理經濟的方法:①恢復部門管理體制,加強對經濟的集中領導;②擴大國營企業自主權;③運用經濟手段,刺激企業改善經營管理。(2)工業(重點):注重發展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3、評價(1)前期:經濟增長加快,政局穩定,軍事力量大大增長,成為唯一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在美蘇爭霸中逐漸處于優勢地位;(2)后期:軍備競賽導致經濟負擔加重,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狀態;1.背景:政治:經濟:外交:2.開始:(三)戈爾巴喬夫改革經濟停滯、生活水平下降體制僵化、矛盾尖銳美蘇爭霸、國際形象受損1985年3.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多模接收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墻釘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垂直花園建筑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土地開發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商業風機和鼓風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呼吸暫停監測儀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發酵罐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卡車發動機密封件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醫藥檢測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醫用消毒袋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501-1000題)
- 黃岡市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 國開電大軟件工程形考作業3參考答案 (一)
- 2025-2030中國汽車輪轂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育兒真經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醫藥大學
- 建筑行業勞動保護制度與措施
- (高清版)DB12 445-2011 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標志設置規范
- 初級車工(五級)技能認定理論考試題(附答案)
- 河南省氣象部門招聘真題2024
- 2025年自考學位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5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和垂直管理系統事業單位招聘統一筆試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