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知識培訓_第1頁
環境監測知識培訓_第2頁
環境監測知識培訓_第3頁
環境監測知識培訓_第4頁
環境監測知識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監測基礎知識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馬翔電話:138345624151內容提要一、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二、環境監測概述三、水污染監測四、廢氣污染監測五、噪聲監測六、監測質量保證2一、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考核重點我省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存在問題3總量減排監測體系的組成企業自測在線監測減排監測體系委托性監測監督性監測4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考核重點1(一)減排監測體系計劃制定和實施情況,監測體系建設經費保障情況;(二)自測機構設立情況,設備建設和運行情況,自測機構監測人員配備和上崗情況,自測項目開展情況,自測業務水平和自測數據真實可靠情況;(三)委托監測情況;(四)申請、協調、配合有關環境監測單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監測、限期治理項目驗收監測情況等;5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考核重點2(五)配合環保部門所屬環境監測單位實施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情況;(六)污染源自動控制系統安裝并通過驗收、實現聯網情況,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情況;(七)針對監測結果的持續改進情況;(八)監測工作在總量減排和整個環境管理中發揮先行和引領作用的情況等。6我省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對監測體系的了解和掌握不夠監督監測頻次基本滿足要求、監測項目有所欠缺,如焦化行業Bap、BOS。委托性監測、驗收監測時間滯后在線監測儀器的監管不到位自測能力建設不足,未按照環評要求開展自測,多數企業站人員未上崗培訓,儀器未檢定,項目方法非國標方法,質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7企業在減排監測體系中的重點工作自測機構的建立和自測能力建設配合環保部門完成竣工驗收監測、監督性監測等各項工作按需求進行委托性監測管理和配合在線監測設施運營單位搞好在線監測設施的管理按時完成環保部門信息報送工作8減排監測體系考核現場檢查重點自測機構運行情況在線監測設施運行情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企業工藝運行及環境管理配合開展監督性監測情況技改、專項環保工程中的監測情況9減排監測體系考核現場檢查資料減排監測規劃和年度計劃環評報告書及批復近兩年委托及監督性監測報告在線比對監測及驗收報告14001、應急預案、清潔生產審核報告排污許可證及副本監測實驗室采樣、分析原始記錄及報告10企業自測能力

建設的要求11(一)企業自測能力的建設的要求省環保廳將下發《關于切實加強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的通知》

一、充分認識開展污染源自測的重要性

二、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三、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建設的時間要求

四、切實加強對企業污染源自測工作的考評12關于切實加強企業污染源自測

能力建設的通知各市環境保護局、各有關企業: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部《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考核辦法》中關于企業污染源自測的規定,為企業總量減排提供直接、及時、全面的第一手監測數據,推動企業總量減排目標的實現,山西省環保廳決定切實加強全省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131充分認識開展污染源自測的重要性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尺子”和“耳目”,企業污染源自測能為企業提供最直接、最及時、最具體、最全面的第一手監測數據,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情況,在企業污染物總量減排及日常環境保護業務管理、綜合分析、應急處理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企業環境管理與決策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及時調整工況、保持生產經營正常進行。不論環保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實施的監督性監測、環保部門實施的在線監測,還是企業實施的委托監測,均無法代替污染源自測。目前,企業對污染源自測工作普遍重視不夠,不少企業尚未設立自測機構,有的企業雖然設立自測機構,但自測儀器和人員不足,自測行為不規范,無法保證自測數據質量,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強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迫在眉睫142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要求1、排污企業(尤其是國控、省控排污企業)根據企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和環保部門關于減排監測體系考核的有關要求,設立污染源自測機構;2、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由企業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負責日常監督管理;3、理順自測與污染源在線監控、環保部門監測機構監督性監測、委托監測的關系,明確自測工作的性質、地位和作用;4、增加資金投入,保障自測經費,滿足監測用房,保證實驗基礎設施,配備相應監測儀器設備;5、配足監測人員,加強監測技術培訓,提高自測人員業務素質,滿足企業自行監測工作的需要;6、基本具備本企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中所要求監測項目的自測能力,自測項目和頻次必須與企業污染物排放狀況相適應;152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要求7、自測方法應首選環保部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方法,并盡可能與監督性監測方法保持一致,使監測結果具有可比性;8、健全自測管理制度,規范自測行為,加強自測全過程質量控制,制定并落實自測質控方案,確保自測數據準確可靠;9、通過積極有效的自測,為企業日常環境保護提供最直接、最及時、最具體、最全面的第一手監測數據,充分發揮自測在企業管理中的獨特作用;10、建立監測信息發布制度和平臺,在企業報刊、廣播、電視、網站等及時(或定期)公布自測結果;11、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參加環保部門組織的環境監測網絡,承擔監測網絡統一安排的監測任務,其監測數據經網絡組長單位審核后,可作為環境管理的依據。163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建設的時間要求正在建設的企業必須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的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測機構并開展自測工作;已經通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企業必須在2012年12月31日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和環保部門關于減排監測體系考核的有關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測機構并開展自測工作。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要不斷推進規范化建設水平,提高自測能力。174開展對企業污染源自測工作的考評省和市環保部門要開展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考評,各縣(市、區)環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污染源自測工作的監督檢查,并配合省和市環保部門做好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考評工作。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考評每兩年進行一次。國控和省控排污單位以及省屬和中央直屬企業、上市企業、省外投資企業由省環保廳負責考評,由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具體實施考評工作,其他企業由各市環保局負責考評。對企業的考評分期分批實施(環保部門分期分批通知排污單位)。184開展對企業污染源自測工作的考評考評方法為:1、自查。排污單位進行自查,向負責考評的環保部門上報《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考評(自查)表》(見附件)。2、現場考評。負責考評的環保部門組織有關人員對排污單位進行現場考評。為提升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考評的技術支撐能力,環保部門要成立專家組,負責考評的技術工作,專家組成員將參與現場核查和資料審核工作。3、考核結果評定:分優秀、優良、合格和不合格。附:《企業污染源自測能力建設考核(自查)表》通過山西省環保廳考評并取得優秀等次的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出具的監測數據,在環保部門監測機構對該企業實施的監督性監測的結果核算中可占30%的分值;通過山西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資格認證或省級計量認證的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出具的監測數據,在環保部門監測機構對該企業實施的監督性監測的結果核算中可占40%的分值。19山西省環保廳關于開展國控企業

污染源自行監測情況檢查的通知(晉環函[2012]1885號)各市環保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關于開展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情況檢查的通知》(環辦函[2012]921號),山西省環保廳決定對全省范圍內的國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20檢查范圍和內容(一)檢查范圍11市列入《2012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檢查內容本次檢查的內容為截止2012年9月20日前的企業自行監測開展情況,具體包括:1、企業的基本情況,包括企業的名稱、行業類別等;2、企業自行監測開展情況,包括是否開展自行監測、自行監測的形式及技術方式、自承擔監測的相關信息、委托監測的相關信息和自行監測結果發布情況;3、自動監測設備基本情況,包括監測項目、驗收情況等。21檢查時間安排1、2012年9月20日-10月20月,11市環保局組織開展檢查工作。(1)首先,11市環保局組織轄區內各國控企業填報《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情況檢查表》(見附件1)(包括紙質檢查表和電子版檢查表)。填報時,各市環保局可組織企業自行填報,然后由市環保局進行審核;也可由市環保局經過認真核查后直接填報。(2)其次,11市環保局將各企業電子報表導入軟件數據庫。(3)11市環保局務于2012年10月20日前將審核確認的檢查結果(包括紙質檢查表和電子版檢查表)和全市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情況檢查報告上報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4)本次檢查統一使用國家環境保護部開發的采集軟件,請各市環保局于9月25日前派人攜帶筆記本電腦到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安裝軟件。(5)各市環保局于9月25日前將檢查工作聯系人報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見附件2)222、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環保廳審核匯總11市檢查結果并上報國家環境保護部。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環保廳對11市環保局上報的檢查結果進行審核匯總,將全省檢查結果通過采集軟件導出,于10月31月前將檢查結果上報國家環境保護部。2012年10月31日-11月30月,省環保廳對11市環保局開展國控企業污染源自行監測檢查情況進行認真總結評比,并向全省通報。《山西省國控企業自行監測能力檢查總結》23(二)如何開展和完善自測能力1設立污染源自測機構:由企業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負責日常監督管理,環境污染源自測機構與產品自測等進行區分,環境監測要形成自身體系。開展自測項目:企業污染源自測機構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中環境監測章節中的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測機構并開展自測工作,包括開展項目、資金投入、儀器設備、人員配備、質量保證等,如環評未要求,根據實際污染物排放情況并參考監督性監測開展污染源監測項目。24如何開展和完善自測能力2污染源自測方法選擇

環保部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方法,并盡可能與監督性監測方法保持一致自測原始記錄和報告

原始記錄信息完整

采樣:時間、地點、采樣依據、采樣方法、采樣儀器名稱及編號、樣品名稱及編號、樣品狀態、采樣量、保存劑加入量、運輸方式、交接記錄、采樣人員簽字等

分析:方法依據、采樣及分析時間、環境條件、分析儀器名稱及編號、樣品名稱及編號、信號值、計算公式、計算結果、質控數據及評價、校準曲線參數、標準溶液來源及濃度等

報告:監測基本情況描述、數據統計匯總與評價25各類記錄表26各類監測報告27如何開展和完善自測能力3污染源自測全過程質量控制

人員上崗培訓考核(省環保廳監測處)

儀器設備檢定、校準、期間核查

采樣過程控制(代表性、作業指導書)

分析過程控制(精密度、準確度、全程序空白、校準曲線)

是否制定并落實自測質控方案(根據環境監測相關規范要求制定,可按年度、分類型分時段根據實際情況制定)28如何開展和完善自測能力建設4規范化建設

省環保廳資質認定

技術監督部門計量認可

國家認可委實驗室認可通用要求

量值傳遞管理體系持續改進(內審、管審、外審)記錄檔案29二、環境監測概述30內容提要環境監測的含義環境監測的意義環境監測的作用環境監測的對象環境監測的過程環境監測的分類環境標準311環境監測的含義“監測”一詞的含義可理解為監視、測定、監控等,因此環境監測就是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隨著工業和科學的發展,監測含義的內容也擴展了。由工業污染源的監測逐步發展到對大環境的監測,即監測對象不僅是影響環境質量的污染因子還延伸到對生物、生態變化的監測。322環境監測的意義運用現代科技方法測取、運用環境質量數據資料的科學活動用科學的方法監視和檢測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各種數據的過程用監測數據表征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及污染的來龍去脈為目的,它是環境保護的基礎333環境監測的作用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反映環境管理水平的“尺子”確定環境管理目標,環境決策的重要依據,如規劃環評監測強化環境管理制度的貫徹和執行,如監督性監測評價環境管理效果,如驗收監測344環境監測的對象自然污染:反映環境質量變化的各種自然因素。人為污染:對人類活動與環境有影響的各種人為因素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種成分。環境容量:自然環境體系對其中的各種物質的變化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調節和緩沖能力355環境監測的過程環境監測的過程一般為現場調查→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運送保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從信息技術角度看,環境監測是環境信息的捕獲→傳遞→解析→綜合的過程。只有在對監測信息進行解析、綜合的基礎上才能全面、客觀、準確地揭示監測數據的內涵對環境質量及其變化作出正確的評價。366環境標準分類我國環境標準分為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或污染控制標準、環境基礎標準、環境方法標準、環境標準物質標準和環保儀器、設備標準等六類。環境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兩級,其中環境基礎標準、環境方法標準和標準物質標準等只有國家標準并盡可能與國際標準接軌。37空氣環境質量標準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發布時間實施時間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2012-2-292016-1-1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2011-10-272012-3-1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

2002-11-192003-3-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

1996-1-181996-10-1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9137-88

1998-4-301998-10-138污染物控制標準為了實現環境質量目標結合技術經濟條件和環境特點對排入環境的有害物質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規定。但應該符合以下兩點①國家標準中所沒有規定的項目②地方標準應嚴于國家標準以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醫院污水排放標準GBJ48-83和一批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例如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WPB2-1999;石油煉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51-83;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92等。39執行標準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發布時間實施時間磷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5580-2011

2011-4-22011-10-1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451-20112011-1-242011-10-1釩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452-20112011-4-2

2011-10-1汽車維修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877-20112011-7-29

2012-1-1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7631-20112011-10-272012-1-1橡膠制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7632-20112011-10-272012-1-1彈藥裝藥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4470.3-2011

2011-4-29

2012-1-1

淀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1-20102010-9-272010-10-1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2-20102010-9-272010-10-1油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3-20102010-9-272010-10-1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2010-9-272010-10-1407環境監測按介質分類環境空氣和廢氣監測水污染監測土壤、固體廢棄物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物理污染監測(光、熱、放射性)41三、水污染監測42(一)內容提要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及監測類型、水環境標準地表水點位布設地下水點位布設43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當污染物排入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時,就會造成污染物積累,水質不斷惡化。水環境的自凈能力:水體所具有的在一定程度下自然降低污染的能力。

污染物質進入水體后,首先被稀釋,隨后進行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和生物轉化,如揮發、絮凝、水解、絡合、氧化還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濃度降低,該過程稱為水體自凈。442水污染類型水質污染分為化學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種主要類型。化學型污染系指隨廢水及其他廢棄物排入水體的無機和有機污染物造成的水體污染。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體的有色物質、懸浮固體、放射性物質及高于常溫的物質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系指隨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等排入水體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耗氧有機污染物痕量有機污染物453水污染名詞解釋污水:生產和生活活動中排放的水的總稱。工業廢水: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如工藝過程用水、機械設備冷卻水、煙氣洗滌水、設備和場地清洗水等,統稱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如住宅、商業、機關、學校、醫院及文娛體育場所等排放的糞尿以及洗浴、洗滌、衛生清潔污水等,統稱生活污水。464水質監測的類型監視性監測(例行監測、監督性監測、自動監測)

監視性監測包括對污染源的監督監測(污染物濃度、排放總量、污染趨勢等)和環境質量監測(所在地區的空氣、水質、噪聲、汽車尾氣、固體廢物等監督監測)專項監測(污染事故監測、仲裁監測、考核驗證監測、咨詢服務監測)科研性監測475水污染要素監測地表水監測(河流、湖泊、水庫等)地下水監測污水監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醫療廢水)486水環境質量標準為了保護人類健康、維持生態良性平衡和保障社會物質財富并考慮技術經濟條件、對環境中有害物質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規定。它是衡量環境質量的依據、環保政策的目標、環境管理的依據、也是制訂污染物控制標準的基礎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93;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GB5084-85等。49水環境質量標準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發布時間實施時間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2002-4-282002-6-1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1997-12-31998-7-1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1993-12-301994-10-1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1992-1-41992-10-1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1989-8-121990-3-150(二)地表水點位布設技術河流監測斷面的設置:對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地求設置三種斷面,即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對照斷面:為了解進入監測河段的水質狀況而設置。通常,設在河流進入城市或工業區前,避開各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或回流水影響的適當位置。一個河段一般只設一個對照斷面。有主要支流時可酌情增加。控制斷面:為評價、監測河段兩岸污染源對水體水質影響而設置。其數量應根據城市工業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況確定,其位置與排污口距離應根據主要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以及河水流量、河道水力學特征確定,一般設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米。消減斷面:河流接納污水后經稀釋擴散和自凈,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污染狀況明顯減弱。通常設在城市或工業區最后一個排污口1500米以下。51河流監測斷面示意圖52湖泊、水庫監測斷面的設置對于湖泊、水庫,應首先判斷湖泊、水庫是單一水體還是復雜水體;考慮匯入河流數量、流量及其季節和動態變化,沿岸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擴散、自凈規律等,再按照前述原則確定監測斷面和采樣點位。53湖庫監測斷面示意圖54(三)地下水監測1、背景值監測點的設置設在污染區外圍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在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的上方設置。2.監測井的布設(1)點狀污染區(滲坑、滲井和堆渣區的污染物在含水層滲透小的地區形成的),監測井設在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2)塊狀污染區(污灌區、污養區及缺乏衛生設施的居民區),監測井設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3)條(帶)狀污染區(滲坑、滲井和堆渣區的污染物在含水層滲透大地區及沿河、渠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網格布點法設置監測井。一般監測井在液面下0.3~0.5m處采樣。55(四)污水監測污水類型: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源監測點位布設第一、二類污染物樣品采集水質實驗室分析技術561生活污水成分和性質特征:渾濁、深色、惡臭的液體、pH在7~8之間;固體物含量僅為0.1~0.2%需監測的項目:PH、色度、化學需氧量COD、懸浮物SS、氨氮NH3-N、氟化物、總磷、總氮、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酸鹽、重金屬等變化因素多,水質不穩定,需綜合出污水水質的平均值572工業廢水成分和性質污染強度大、污染物質多、治理難度大無機工業廢水:冶金、建筑等工業廢水有機工業廢水:食品、農藥、石油化工等廢水混合工業廢水:焦化廢水、皮革廢水等583執行標準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發布時間實施時間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1996-10-41998-1-1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451-20112011-1-242011-10-1釩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452-20112011-4-2

2011-10-1汽車維修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877-20112011-7-29

2012-1-1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7631-20112011-10-272012-1-1橡膠制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7632-20112011-10-272012-1-1彈藥裝藥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4470.3-2011

2011-4-29

2012-1-1

淀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1-20102010-9-272010-10-1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2-20102010-9-272010-10-1油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3-20102010-9-272010-10-1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2010-9-272010-10-1594污染源監測點位布設工業廢水以及生活污水一般經管道或者溝、渠排放,橫截面積較小,一般不需設置斷面,通常,根據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排放方式直接確定采樣點位。l、含第一類污染物的污水,應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布點。2、含第二類污染物的污水,應在排污單位總排放口布點。3、有處理設施的排污單位,應在處理設施排放口布點。為了解處理效果,還可在處理設施進、出口同時布點。4、在排污溝、渠上,應在渠道較直、水量穩定、而且上游沒有污水匯入處布點。5、對某些監測方法尚不成熟、在總排放口布點采樣因干擾物質影響監測結果的二類污染物,應在車間排放口布點,并按污水排放量比例折算為總排放口的濃度。6、在排污溝、渠流動的廢水,由于管壁的滯流作用,同一斷面不同部位,其流速、濃度可能互不相同,一般在水面下l/4—1/2水深處采樣。7、采樣點應設立明顯的固定標志,并不得隨意改變。605第一、二類污染物第一類污染物:指能在環境或動植物體蓄積,并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污染物,包括總汞、烷基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鎳、苯并(a)芘、總鈹、總銀、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等。第二類污染物第二類污染物:指長遠影響小于第一類污染物的物質,包括酸、堿、色素、懸浮物、生化需氧物、化學需氧物、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鹽、甲醛、苯胺和硝基苯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LAS)、銅、鋅、錳等。616樣品采集技術采樣頻次:監督性監測每年不少于1次,重點排污單位不少于每年4次;企業自測每個生產周期不少于3次,不穩定排放污水采混合水樣(pH、COD、油等不能混合)采樣容器的選擇(溶出、吸附、反應)采樣容器的使用(酸洗、洗滌劑、油類、清污、滅菌)固定劑及保溫致冷裝置627水樣采集條件638水樣采集方法說明64(五)室驗室分析技術65(一)水質分析方法的分類與選擇環境監測分析方法依據操作方法和測定原理等一般分類如下:化學監測分析法儀器監測分析法自動連續監測系統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比色分析法沉淀重量法氣化重量法電化學分析法光譜分析法質、波譜分析法射線分析法色譜分析法中和法沉淀滴定絡合滴定氧化還原滴定生物監測遙感監測66(二)各類監測分析方法測定項目67(二)各類監測分析方法測定項目68(三)實驗室準備(實驗場所)1、實驗室場所(儀器臺、柜)69實驗室基本要求實驗區與辦公區相對隔離有干擾的項目不能在同一實驗室內實驗室有必要的用水、用電、用氣、通風、防火、防腐蝕等措施實驗室分析天平、分析儀器、電熱儀器、庫存化學試劑等應單獨存放,分析天平有恒溫恒濕條件70實驗室準備(儀器設備)2、儀器設備

采樣及分析儀器

玻璃儀器71實驗室準備(文件資料、標準物質)3、文件資料

管理制度、人員培訓、儀器臺帳、作業指導書、受控文件(方法、規范)、基礎實驗(方法驗證)、模擬報告4、標準物質

標準和基準物質檔案、標準物質領用發放配制記錄72實驗室準備(實驗用水)5、實驗室用水

GB6682-86分三個等級

指標名稱一級二級三級PH值范圍(25℃)--5.0-7.5電導率(25℃),mS/m≤0.11.05.0比電阻(MΩ.cm.25℃)≥1010.2可氧化物質[以(0)計],mg/L-0.080.40<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010.01-蒸發殘渣(105±2℃),mg/L≤-1.02.0可容性硅[以(sio2)計],mg/L<0.010.02-73實驗室準備(試劑)6、化學試劑分類(化工部HG3-119-64)

按雜質含量的多少可分為四級:

一級試劑為優質純試劑,通常用G·R表示;

二級試劑為分析純試劑,通常用A·R表示;

三級試劑為化學純試劑,通常用C·R表示;

四級試劑為實驗或工業試劑,通常用L·R表示

其他試劑為高純試劑、pH基準緩沖物質、色譜純試劑、光譜純試劑、生化試劑、生物染色劑、特殊專用試劑7、試劑配制和準備

試劑的取用根據節約的原則,按實驗要求,先用不同規格的試劑;

試劑標簽要完整,強酸、強堿、腐蝕性用紅色,標準用綠色、普通溶液用藍色標簽,注明試劑名稱、濃度、規格、配制日期、配制人;

選擇與待測組分不干擾的容器按要求存放74(四)室驗室分析的基本技能1、試液的使用

取用液體試劑只準傾出使用,不得在試劑瓶中直接吸取,更不可將倒出的試劑傾回;取用固體試劑時應“只出不回,量用為出”玻璃儀器的使用

容器類:試劑瓶、洗瓶、燒杯、試管、比色管等

量器類:量筒和量杯、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稱量:托盤天平、電子天平的使用配制溶液:試劑、標準溶液的配制數據分析:質控數據判別、統計分析75(五)水質實驗室分析方法選擇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大型儀器法761、重量法測定懸浮物、全鹽量772、容量法測定項目:COD、DO、氯化物、余氯滴定分析:由滴定劑的濃度和體積,計算被測組分的含量,這種分析方法稱之為滴定分析。分酸堿、氧化還原、絡合、沉淀要求:定量,無副反應,反應完全,反應速度快,易確定反應終點誤差來源:滴定終點與等當點差異,滴定條件不當,滴定管誤差,操作習慣78化學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高錳酸鉀(K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及清潔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樣時,可以采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于廢水監測中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79COD測定裝置80滴定操作示意813、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又叫吸光光度法,是測定微量組分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比色分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遵循朗伯-比爾定律82

朗伯定律:光的吸收與溶液層的厚度成正比比爾定律:光的吸收與溶液濃度成正比朗伯-比爾定律當一束平行單色光垂直照射到樣品溶液時,溶液的吸光度與溶液的濃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正比關系---朗伯比爾定律---光的吸收定律

A=lg(1/T)=Kbc其中,K:比例常數,b:溶液厚度,c:溶液濃度833、分光光度法84分光光度法測定項目可見分光光度法:氨氮、亞氮、酚、氰、苯胺、硝基苯、磷、硫化物、陰離子洗和、滌劑、六價鉻等紫外分光光度法:總氮、硝氮紅外分光光度法:油類85分光光度法的儀器裝置光源單色器樣品池檢測器讀出系統常用光源:鎢燈,氙燈樣品池(比色皿)玻璃比色皿--可見光區石英比色皿--紫外光區

檢測器:光電管,光電倍增管,光二極管陣列單色器:棱鏡、光柵86分光光度法技術要點顯色條件(選擇性好、靈敏度高、顯色條件易于控制)抗干擾(控制酸堿度、利用掩蔽劑、萃取、蒸餾等)測量條件(波長、雙色皿、校準曲線)操作技巧(比色皿沖洗、校準)874、大型儀器分析法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8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根據物質的

基態原子蒸汽對同種元素特征譜線的共振吸收作用來進行元素定量測量的方法。AAS的發展歷史:其現象發現于19世紀初,到1955年澳大利亞物理學家沃爾什(Walsh)提出了峰值測量法從而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測量基礎。60年代后發展迅速,現在能直接測定70多種元素。廣泛應用于冶金、地質、環境、食品等領域。常見監測項目:水和廢水中銅、鋅、鐵、錳、鉛、鎘、鎳、鉀、鈉、鈣、鎂、鉬、鈷、鈹、鋇、釩等89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原理原子吸收光譜法是基于基態原子對特征譜線的吸收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元素分析方法。原理:從空心陰極燈(光源)輻射出來的特征譜線,通過含有該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蒸氣后,由于該待測元素對特征譜線進行吸收而使特征譜線的強度減弱,在一定范圍內,特征譜線的減弱程度(吸光度)與待測元素的含量呈正比。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理914、大型儀器分析法4.2等離子發射光譜ICP92ICP原理ICP,inductivelycoupledplasma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原理:利用氬等離子體產生的高溫使用試樣完全分解形成激發態的原子和離子,由于激發態的原子和離子不穩定,外層電子會從激發態向低的能級躍遷,因此發射出特征的譜線。通過光柵等分光后,利用檢測器檢測特定波長的強度,光的強度與待測元素濃度成正比。ICP優點:1)可以快速地同時進行多元素分析,周期表中多達73種元素皆可測定;2)測定靈敏度較高,包括易形成難熔氧化物的元素在內3)基體效應較低,較易建立分析方法;4)標準曲線具有較寬的線性范圍;5)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復性。934、大型儀器分析法4.3氣相色譜儀94氣相色譜原理3.1.1.色譜法:一種分離技術1.由俄國植物學家Tsweett創立2.原理使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兩相間進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動的(固定相),另一相(流動相)攜帶混合物流過此固定相,與固定相發生作用,在同一推動力下,不同組分在固定相中滯留的時間不同,依次從固定相中流出,又稱色層法,層析法3.環境監測項目

三氯甲烷、丙烯酰胺、四氯化碳、丙烯腈、三溴甲烷、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氯甲烷、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1,2-二氯乙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吡啶、1,1-二氯乙烯、松節油、1,2-二氯乙烯、苦味酸、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滴滴涕、六氯丁二烯、林丹、苯乙烯、、、對硫磷、乙醛、甲基對硫磷、丙烯醛、馬拉硫磷、三氯乙醛、樂果、苯、敵敵畏、甲苯、敵百蟲、乙苯、內吸磷、二甲苯①、百菌清、異丙苯、、氯苯、、1,2-二氯苯、阿特拉津、1,4-二氯苯、、三氯苯②、甲基汞、四氯苯③、多氯聯苯⑥、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④、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⑤、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聯苯胺95964、大型儀器分析法4.4液相色譜儀97液相色譜儀原理液相色譜儀是利用混合物在液-固或不互溶的兩種液體之間分配比的差異,對混合物進行先分離,而后分析鑒定的儀器。現代液相色譜儀由高壓泵、色譜柱、檢測器、溫度控制系統、進樣系統、信號記錄系統和餾分收集器等部分組成。對高沸點、難氣化化合物的混合物通過色譜柱實現分離。應用于生物化學、生物醫學、環境化學、石油化工等部門。主要監測項目:苯并(a)芘、甲萘威、溴氰菊酯、微囊藻毒素-LR、鄰苯二甲酸二丁酯98氣相色譜圖(苯系物)991004、大型儀器分析法4.5離子色譜儀101離子色譜是分離離子型成份的所有色譜方法的統稱。包括:離子對色譜

、離子交換色譜

離子排斥色譜。待測成份和流動相通常是極性和/或離子型的。離子交換色譜是離子色譜中最重要的分離方式。

離子交換色譜—主要用于有機和無機陰、陽離子的分離

離子排斥色譜—主要用于有機酸、無機弱酸和醇類的分離

離子對色譜—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陰、陽離子和金屬絡合物

的分離離子交換色譜監測項目:陰離子(F-、CL-、NO3-、SO42-、K+、Na+、Ca2+、Mg2+、NH4+等)離子色譜介紹102102MIC-2離子色譜儀自動進樣器分離中心電導檢測器蠕動泵高壓泵淋洗液純水再生液廢液瓶處理器103ASUPP5

流速的影響4.0mMNaHCO3/

1.4mMNa2CO30.8mL/min1.2mL/min1.6mL/min2.0mL/min1044、大型儀器分析法4.6質譜儀氣質聯用液質聯用105質譜儀原理質譜儀:根據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能夠偏轉的原理,按物質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質量差異進行分離和檢測物質組成的一類儀器。質譜儀原理:質譜儀能用高能電子流等轟擊樣品分子,使該分子失去電子變為帶正電荷的分子離子和碎片離子。這些不同離子具有不同的質量,質量不同的離子在磁場的作用下到達檢測器的時間不同,其結果為質譜圖。

原理公式:q/m=2v/B2r2用途:痕量有機、無機、同位素的定性定量檢測106質譜儀原理圖示107(六)水質在線監測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On-lineWaterQualityMonitoringSystem)是一個以在線分析儀表和實驗室研究需求為服務目標,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時性和可靠性的樣品信息為核心任務,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并配以專業軟件,組成一個從取樣、預處理、分析到數據處理及存貯的完整系統,從而實現對樣品的在線自動監測。自動監測系統一般包括取樣系統、預處理系統、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在線監測分析儀表、數據處理與傳輸系統及遠程數據管理中心,這些分系統既各成體系,又相互協作,以完成整個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的連續可靠地運行。108水質在線監測原理示意圖109水質在線監測聯網示意圖110企業在線監測管理的要求在線監測設施按要求安裝并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按環保部門要求完成在線監測設施比對驗收專人進行在線監測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建立運行臺帳,并與運營單位協調搞好運營服務保證標準氣體在有效期內保證在線監測數據的正常采集和傳輸111四、廢氣監測技術112(一)廢氣監測技術和方法監測目的監測要求監測內容監測方法監測程序1131廢氣監測目的檢查污染源排放廢氣中有害物質是否符合排放標準的要求評價凈化裝置的性能和運行情況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為大氣質量管理與評價提供依據1142廢氣監測要求生產設備處于正常運轉狀態下對因生產過程而引起排放情況變化的污染源,應根據其變化的特點和周期進行系統監測;用現行監測方法中推薦的標準狀態(溫度為0℃,大氣壓力為101.3kPa)下的干氣體體積1153廢氣監測內容監測項目:顆粒物、SO2、NOX、H2S、NH3、氟化物、酸霧、非甲烷總烴、苯系物、苯并(a)芘、一氧化碳等排放廢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mg/m3)在害物質的排放速率(kg/h)廢氣排放量(m3/h)1164廢氣監測方法重量法:顆粒物、煙塵儀器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氧量、一氧化碳分光光度法:硫化氫、氨電極法:氟化物氣相色譜法:苯系物、非甲烷總烴液相色譜法:苯并(a)芘1175廢氣監測程序制定監測方案設置采樣孔調整運行負荷采樣及測定樣品分析1186廢氣監測方案的制定監測方案的內容應包括:

污染源概況,監測目的,評價標準,監測內容,監測項目,采樣位置,采樣頻次及采樣時間,采樣方法和分析測定技術,監測報告要求,質量保證措施等。對于工藝過程較為簡單,監測內容較為單一,經常性重復的監測任務,監測方案可適當簡化。119采樣孔的設置盡可能將采樣位置設在煙囪或管道氣流平衡的管段中,距彎頭、閥門或其他變徑管段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徑處(至少1.5倍),上游方向大于3倍直徑處,最好>5m/s,優先垂直煙道,負壓在設定的采樣位置上開設采樣孔,采樣孔的內徑應不小于80mm,采樣孔管長應不小于80mm。不使用時應蓋板、管堵或管帽封閉。當采樣孔僅用于采集氣態污染物時,其內徑不小于40mm對于正壓下輸送高溫或有毒的煙道,應采用帶有閘板閥的密封采樣孔對圓形煙道,采樣孔應設在包括各測點在內的互相垂直的直徑線上,對矩形或方形煙道,采樣孔應設在包括測點在內的延長線上120廢氣采樣程序現場采樣程序(以皮托管平衡監測儀為例)采樣前準備檢查儀器各部分是否正常連接儀器各部分氣路和電氣開機預熱5min輸入現場大氣壓值壓力校零測靜壓操作選含濕量項手動修改測含濕量操作選擇采樣嘴直徑輸入采樣時間開始采樣自動停止或中途人工修正采樣打印各采樣參數指標流量計前壓力、溫度煙道動壓、靜壓、全壓采樣嘴直徑實際采樣體積標況采樣體積平均排氣流速平均排氣溫度含濕量121固體顆料物采樣裝置示意圖122煙氣采樣系統示意圖123采樣儀器124采樣孔示意圖125廢氣采樣瓶126廢氣監測技術要點根據污染物排放濃度的高低采用不同方法對采樣頻次和時間有規定的,按相關標準的規定執行生產負荷達到相關標準規定監測結果污染物排放濃度以標準狀況下干排氣量的質量體積比單位(mg/m3或μg/m3

)表示127監測對運行負荷的要求《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2007要求:

1、除相關標準另有規定外,對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性監測,采樣期間的工況應與平時的正常運行工況相同

2、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應在工況穩定,生產負荷達到設計生產能力75%及以上情況下進行國家、地方相關標準對生產負荷另有規定的按規定執行128無組織廢氣監測無組織廢氣:不經排氣筒或排氣筒小于15m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附錄C廢氣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HJ/T55-2000無組織排放監控點設置方法

C1由于無組織排放的實際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故本附錄僅對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的設置進行原則性指導,實際監測時應根據情況因地制宜設置監控點。129無組織廢氣監測附錄C(標準的附錄)

C2單位周界監控點的設置方法當本標準規定控制點設于單位周界時,監控點按下述原則和方法設置:

C2.1下列各點為必須遵循的原則。

C2.1.1監控點一般應設于周界外10米范圍內,但若現場條件不允許(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將監控點移至周界內側。

C2.1.2監控點應設于周界濃度最高點。

C2.1.3若經估算預測,無組織排放的最大落地濃度區域超出10米范圍之外,可將監控點移至該區域之內設置。

C2.1.4為了確定濃度的最高點,實際監控點最多可設置4個。

C2.1.5設點高度范圍為1.5米至15米。

C2.2下述設點方案僅為示意,供實際監測時參考。

C2.2.1當具有明顯風向和風速時,可參考下圖設點。130無組織廢氣監測

C2.2.2當無明顯風向和風速時,可根據情況于可能的濃度最高處設置4個點。

C2.3由最多4個監控點分別測得的結果,以其中的濃度最高點計值。131C3在排放源上、下風向分別設置參照點和監控點的方法

C3.1下列各點為必須遵循的原則:

C3.1.1于無組織排放源的上風向設參照點,下風向設監控點。

C3.1.2監控點應設于排放源下風向的濃度最高點,不受單位周界的限制。

C3.1.3為了確定濃度最高點,監控點最多可設4個。

C3.1.4參照點應以不受被測無組織排放源影響,可以代表監控點的背景濃度為原則。參照點只設1個。

C3.1.5監控點和參照點距無組織排放源最近不應小于2米。

C3.2下述設點方案僅為示意,供實際監測時參考。

C3.2.1當具有明顯風向和風速時,可參考下圖設點。132無組織廢氣監測C3.2.1當具有明顯風向和風速時,可參考下圖設點。

C3.3按上述參考方案的監測結果,以4個監控點中的濃度最高點測值與參照點濃度之差計值。133無組織廢氣監測控制無組織排放的基本方式:在GB16297一1996中,規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氟化物的無組織排放源下風向設監控點,同時在排放源上風向設參照點,以監控點同參照點的濃度差值不超過規定限值來限制無組織排放;規定對其余污染物在單位周界外設監控點和監控點的濃度限值。134無組織廢氣監測設置監控點的位置和數目

根據GBI6297-1996的規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氟化物的監控點設在無組織排放源下風向2~5Om范圍內的濃度最高點,相對應的參照點設在排放源上風向2~5Om范圍內;其余物質的監控點設在單位周界外10m范圍內的濃度最高點。按規定監控點最多可設4個,參照點只設1個。采樣頻次的要求

按規定對無組織排放實行監測時,實行連續1小時的采樣,或者實行在1小時內以等時間間隔采集4個樣品計平均值。在進行實際監測時,為了捕捉到監控點最高濃度的時段,實際安排的采樣時間可超過1小時。135監測日期和監測時段的選擇對無組織排放的監督監測,應選擇下面例舉的各種情況下進行。6.1被測無組織排放源的排放負荷應處于相對較高的狀態,或者至少要處于正常生產和排放狀態。6.2監測期間的主導風向(平均風向)便利于監控點的設置,并可使監控點和被測無組織排放源之間的距離盡可能縮小。6.3監測期間的風向變化、平均風速和大氣穩定度三項指標對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影響很大,應對照本地區的“常年”氣象數據選擇較適宜的監測日期。6.4在通常情況下,選擇冬季微風的日期,避開陽光輻射較強烈的中午時段進行監測是比較適宜的。136無組織排放監測對工況的要求按照GBI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8.3的規定:在對污染源的日常監測中,采樣期間的工況應與當時的運行工況相同,排污單位的人員和實施監測的人員都不應任意改變當時的運行工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的工況要求按國家環保局制定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辦法》執行;其他為了處理廠群矛盾等具有特定目的的監測,應根據需要提出對采樣期間的工況要求,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但是,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無組織排放實行限制的原則是,即使在最大負荷的生產和排放,以及在最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稀釋的條件下,無組織排放監控值亦不應超過排放標準所規定的限值,因此,監測人員應在不違反上述原則的前提下,選擇盡可能高的生產負荷及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稀釋的條件進行監測。137“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值”的計值方法所謂計值方法是確定某污染源的“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值”的方法,它用以同排放標準中的“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進行比較,以判斷該污染源的無組織排放是否達到(或超過)標準值。按照GB16297—1996的有關規定,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值的計值方法分別下面兩種情況進行計算。10.5.1按規定在污染源單位周界外設監控點的監測結果,以最多四個監控點中的測定濃度最高點的測值作為“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值”,注意:濃度最高點的測值應是1小時連續采樣或由等時間間隔采集的四個樣品所得的1小時平均值。10.5.2按規定分別在無組織排放源上、下風向設置參照點和監控點的監測結果,以最多四個監控點中的濃度最高點測值扣除參照點測值所得之差值,作為“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值”。注意:監控點和參照點測值是指1小時連續采樣或由等時間間隔所得四個樣品的1小時平均值。138噪聲監測技術139一、噪聲污染的特性物理性主觀性隨機性社會性140噪聲污染的特性物理性

能量污染:無積累性、不致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